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

嗯,李自成又誓師了,這次還是百萬大軍。

爲什麼要說又呢,因爲這貨去年似乎好像已經誓過師了,當時給全天下人激動的不行,一個個都以爲要改朝換代了。

但是沒成想,這大順軍就連區區的寧武關都被沒打下來,更別說前面那大同、陽和、宣化、居庸等重鎮關隘了,那更是碰都沒碰到。

人都說一個相同的事你要是總搞,人們的興趣就會一降再降,李自成這第二次是降了不少,起碼沒有人整天咋咋呼呼宣揚大明要玩完的消息了。

百姓們相對來說是淡定不少,可朝堂諸公就沒那麼淡定了,李自成前腳出了潼關,消息剛剛傳到京城,朝上就開始對南遷的事兒爭議起來了。

看着那些不嫌事兒大的臣子們,崇禎皇帝再次發揮了自己“剛愎自用”的名聲,當堂打折了幾個文官的腿之後,這?頭總算是消散下去。

當大順軍以極快的速度挺出潼關的之後,最慌的倒還不是朝堂諸公,那慌神的是誰,是左良玉和仍在湖廣、山西一帶殘存的朝廷與士紳力量。

其實要說這些人慌倒不是爲了朝廷而慌,他們主要還是慌自己。

朝堂老早就開始收攏山西和湖廣一帶的軍力,還留在本地的雖然都打着朝堂的旗號,但歸根結底都還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對那些士紳來說,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個地方,家產是根本搬不走的,還有那些軍閥性質的軍將們,各自手底下的兵將全都是自己出銀子養活的,自然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回到關內交給朝堂的。

李自成這麼一東征,多年來積攢的家底怕是又要禍禍光了。

打是一定打不贏的,這次大順軍據說還有一百來萬,那就是螳臂當車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可是跑又能往哪跑?

早在李自成西安誓師東征之前,這老奸巨猾的陳奇瑜直接就把固關一帶都給封鎖的嚴嚴實實,還有那周遇吉麾下的寧武軍,最近也是調動頻繁,看樣子是打算就這麼一直窩在寧武關不挪窩了。

既然關內跑不進去,那隻能往南邊逃了。

最近左良玉的武昌地界不平靜,倒不是李自成來了,左良玉覺得大順軍還不可能來的這麼快,再說了,李自成是東征,自己這武昌在南邊兒,到這兒來幹甚麼。

那麼來的是誰呢,都是些聽見左營聚衆五十萬,來尋求保護的軍將們。

這些人雖然明面上對自己畢恭畢敬,但左良玉心裡清楚的很,他們來這兒就是打着讓自己左營當擋箭牌的心思。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端倪了,朝廷並沒有任何官軍集結的檄文和詔令,但出人意料的,湖廣、山西一帶殘存的那點朝廷軍力基本都一股腦聚到武昌來了。

左良玉怎麼說也是朝廷封的南寧伯,自然要象徵性的開個大會,商量商量抵禦李闖的方法。

“左帥,事態緊急,李賊已經直逼太原,您就說句話給定了吧,我們大夥都聽您的!”

“是啊,現在這中原官軍就屬你左營勢大,是留是去,左帥你還要說句話,也好讓我們大家有個主心骨纔是!”

左良玉大馬金刀坐在上面,旁側就立着他兒子左夢庚,下面同列的左營軍將哪個都不是傻子,雖說聚在一起商討對策,但實際上還是心懷鬼胎。

“咳咳...”左良玉擺擺手,拱手笑着說道:“諸位還是太高看我左某了,需知我左營前些年可是被李賊打的不輕,如今都還沒緩過勁來。”

“再者說了,這武昌地界也還不算平靜,西南不是還有土司叛亂和大西流寇嗎,我左營若是動了,這些人誰來彈壓,難道靠你們這些歪瓜裂棗不成?”

左良玉禮節過於浮誇,但話卻說的絲毫不見客氣,一時間,下面的將帥總兵們都是面面相抵,正在無話可說之時,一名絡腮鬍須的大漢蹦出來嚷道:

“左良玉,你手握數十萬大軍,卻爲何畏畏縮縮,那李闖難不成是你親爹,看見了就怕?”此人說着,更是哈哈大笑起來,又道:“人常說你左良玉自朱仙鎮一敗之後便得了‘畏李症’,如今本帥看來,果真是不假!”

此話一出,左營軍將紛紛起身怒罵,那些前來武昌的朝廷軍將仗着人多勢衆此事並不是很懼怕左營,也都是紛紛還口,一時間,軍議倒成了菜市場。

左良玉渾身上下散發出殺氣,看了一眼方纔說話那人,殺氣倒是淡去幾分。

“原是黃州的馬大帥,瞧你這話說的,好意思說我左營膽怯,你黃部就敢和李闖硬拼?”

馬爌冷笑一聲,“我有何不敢,只是我部只有三萬餘人,李闖卻有百萬之衆,這等時候,你左營是不是該以身作則?也好讓陛下對你的恩德不至於浪費了纔是!”

“呵呵。”這馬家乃是黃州世系將門,還有馬爌此人在湖廣一帶也是頗有威望,左良玉自忖一時不好動怒,便是說道:

“說起朝廷,本帥倒是想起來了,到現在這個時候了,朝廷那邊也沒什麼消息傳過來,你叫我怎麼動?本帥動了,那就是不聽號令,擅自行動,也是有心無力啊!”

左良玉拿着雞毛當令箭,馬爌也知道自己身後這些人的尿性,若真打起來,沒幾個敢和左營作對的,所以除了言語相激也是拿他毫無辦法。

“報!”正當左良玉打算順水推舟將他們打發走的時候,門外一個小兵忽然跑進來,大聲喊道:“啓稟大帥,陳總督檄令!”

左良玉還沒說什麼,左夢庚卻是臉色大變,直接上前幾步將那小兵一腳踹翻在地,“誰叫你進來的?誰讓你進來了,沒看見本將與父帥正在議事,還不快滾出去!”

那小兵忽然之間被罵了個狗血淋頭,自然也明白是無意之間犯了大錯,爬起來正要忙不迭的轉身離去,這時候馬爌上前按住他,冷哼道:

“先別急着走!陳總督雖說是給左帥的檄令,但吾等既然到了這武昌,自然也要分擔一些軍務,還是念出來穩妥。”

“說得對,還是要念出來!”

見衆將同聲附和,左良玉緊緊盯着馬爌,良久,咬牙切齒道:“唸吧!”

那小兵一下子成了衆矢之的,一心只想着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悶頭說道:

“五省總督陳奇瑜,檄令:流寇北犯,西安空虛,寧南伯一部,自接令之日起,當速整頓兵馬,安備屯守。寧南伯左良玉率本部兵馬北上,趁賊疲弱,剋期奪取太原,待兵至太原日後,另有吩咐。”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四發章推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完結感言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章沒了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四發章推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穩定的皮島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三十一章:朕又換首輔了第四百零五章:兩京之爭(上)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四發章推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完結感言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二章沒了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四發章推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六十三章:崇禎親征勝利碑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六百七十一章:滅順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三十八章:鍾情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給朕回去寫檢討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四百零七章:仗勢欺人的皇親國戚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營之戰(上)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六十章:強擼未必能灰飛煙滅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八十八章:報復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