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統

說實話,就連崇禎都覺得,剛纔新建伯王先通是不是表現的太過火了?

轉念一想,這特麼算過火?

這要是過火的話,歷史上清軍入關那些簡直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這些和韃子們屠殺漢人相比,簡直就是小打小鬧好嗎。

明軍打到現在,真正說打下來以後屠了的城鎮,也就只有這麼一個盛京。

就是這裡,明軍屠起來也是有講究的,先把城內的漢人給保護到東南角,然後再專殺蠻夷。

一天一夜下來,城外的河都變成了血色,無數屍體順流而下,平日裡熙熙攘攘的盛京城,一下子寂靜不少。

“我原本以爲大明朝的皇帝,會是一個正人君子,不會牽連普通百姓,沒想到——”

“沒想到朕卻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

崇禎皇帝仔細看了一眼布木布泰,發現這妞倒是有點姿色,不過還真沒到能讓他欲罷不能的地步。

說實話,崇禎覺得布木布泰不如後宮裡的周皇后雍容華貴,在大明頂多是個儲秀宮秀女。

可能是人各有所好,所以多爾袞才讓布木布泰一直攥着?

“你說的沒錯,朕不是正人君子,朕壓根也就不想當甚麼正人君子,當正人君子多累,還是無恥點好,活的也舒服。”

說着,崇禎皇帝面色呵呵的笑容卻忽然沉下來,繼續道:“你說朕無恥可以,但若說睚眥必報,朕可比不上你們建州人!”

“這是睚眥必報嗎,這是國仇家恨!如果那個奴兒哈赤不背叛我大明,你們豈能落到今日這個地步?”

布木布泰被這話駁斥的啞口無言,他身側的福臨也是渾身一顫,因爲他從對面那人身上感受到了無邊的怒火。

“皇上,這些預備營的怎麼辦,您給個話!”

就在這是,吳啓華與李世遙帶上來一批年齡在十四五歲左右的小建奴們。

看見如此,剛剛轉身欲走的布木布泰趕緊又回過頭來,看向崇禎的眼中充滿祈求。

“別......”

“砍了,一個不剩,全都砍了。”

然而崇禎並不是多爾袞,他不會因爲布木布泰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任何決定。

一句話落下,布木布泰只能眼睜睜看着,這些披着八旗甲冑的小戰士們,被如狼似虎的明軍一個個砍頭。

“你爲什麼,你爲什麼要這麼做!難道就是因爲報仇嗎,那你衝我來啊!”

“殺這些孩子算什麼?他們中最小的才十幾歲啊!”

聽到布木布泰的哭嚎聲,崇禎皇帝這次連看都沒有看他一眼,轉身負手喃喃道:

“爲什麼,布木布泰,你還是不懂啊!”

“這就是戰爭,有借就有還,這其中豈是朕能一手改變的?或許朱棣收留你們,本就是個錯誤吧。”

崇禎這兩句句話是給自己說的,語氣很小,但一直站在身旁的張世澤還是聽到了。

張世澤的臉上毫無變化,布木布泰仍然在那裡放聲大哭,她聽不見,當然也不會懂。

......

其實只有盛京城內的建奴是崇禎下令殺的,其餘遼東各個地方,基本不等明軍出手,旗人就都被殺的差不多了。

說到底,明軍動手還是簡單利索的,多半都只是砍頭痛了那麼一下下,可民間的手法就連崇禎都覺得殘忍。

比如活人大串燒,就是把旗人綁在木頭上,當着衆人的面活活燒死,這在中原早就不算什麼稀奇事兒了,甚至是屢見不鮮。

說起來,這還是闖軍拷問地主的首創,左良玉缺錢的時候也曾照葫蘆畫瓢學過,效果很顯著。

除了這個,遼東民間還應運而生了各種五花八門的折磨法,連各地官軍都看不下去了。

像是把旗人女子扒光了滿大街遛彎然後強按在木馬上,穿腸而過的,這都是比較清淡的死法了。

很快,明軍重新收復遼東以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在遼東隨處可見而且地位一等一的旗人們,就成了稀有物種。

幾個月的時間,明軍在各地緊趕慢趕的復建和整改,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百姓們對旗人的仇視。

畢竟滿清竊占遼東幾十年,每一天他們過得可都不是人過的日子。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積怨,這話在崇禎看來,那是一點不假,遼東百姓的積怨,那根本不是一星半點。

雖然滅了滿清,但崇禎還是有點不爽,因爲黃臺吉和奴兒哈赤自己都沒砍着兒,而且滅的太快了,完全沒快感。

當時本想着好好氣氣布木布泰,結果誰知道,這娘們承受不了壓力,轉身帶着福臨就投井裡去了。

孫之獬知道自己不會有好下場,明軍攻入盛京僞皇宮的那會兒,就尋了個情景的地方上了吊。

這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時看着上了吊的孫之獬,崇禎真是無語不已。

自己沒上吊成,反倒是孫之獬上了吊,恰好還是顆歪脖子樹,你說巧不巧?

看來後世本來關於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在煤山上吊的事兒,現在可能就變了。

變成崇禎皇帝中興大明帝國,收復遼東,一統海內,又逼得建奴狗奴才孫之獬在盛京後花園一顆歪脖子樹上吊了。

這麼一想,崇禎覺得倒也不錯,不然本該有人在歪脖子樹上吊的年代,總覺得少點什麼。

除了下令把建奴祖墳給刨了,將黃臺吉和奴兒哈赤父子倆拎出來當衆鞭屍以外,對於僞皇宮裡的那些滿清妃子們,崇禎也是另有想法。

旗人裡邊除了一不小心邂逅的董宛如以外,崇禎不想再和第二個人有任何瓜葛,所以處置也就隨心所欲得很。

那些蒙古蠻子跟了大明這麼久,雖說沒用他們做什麼大事,可好處象徵性的也得給點。

正好滿清僞帝妃嬪不少,崇禎又看不上眼,就全都被分給了布爾民、袞布等各種蒙古汗王。

那些歸附晚了沒趕上趟的蒙古部落主們,聽到這消息後各個都是後悔不已,就好像失去了什麼珍寶似的。

對此崇禎表示很不理解,這裡頭他也曾粗略的看了幾眼,比起原汁原味的漢家女子來,都是庸脂俗粉罷了,又有什麼好稀罕的?

很快烏爾邁告訴崇禎,包括布爾民在內,很多蒙古部落主想到得到那些妃嬪的賞賜,都不是單純的看上顏值。

他們考慮的遠比崇禎要多。

比如你從大明皇帝手上得到了前清僞帝妃子賞賜,這就代表你是最初就歸附大明的部落。

除此之外,這也表明了大明對你的重視。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可和原先不一樣了,崇禎頭上頂着的名號多了去了。

大明皇帝這是本職工作,兼職的還有草原天可汗,偉大的征服者、復興者,云云此類簡直闡述不清。

那些得到了賞賜的蒙古部落主回去之後就像課堂上得到了小紅花的小學生,牛逼吹的震天響,在草原上地位都不一樣了。

看他們那股子興奮勁,崇禎也就不好意思再說自己就是嫌麻煩隨手扔給他們的了。

這一頂促進融合的帽子,朕戴了,還挺舒服的。

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
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兒馬士英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鳥銃的威力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舉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零三章:處處中興之象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七十一章:凌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擴張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九十七章:沒錢?不存在的!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二十三章:不明來歷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七百五十二章:茲冊封爲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臥兒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