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

三王之亂,有明一朝,這樣猩紅的字眼從未出現過,在崇禎十九年忽然間發生,對所有人來說,都像是打了個晴天霹靂。

這些朱家的皇親國戚還有當朝重臣們好像就見不得大明好一樣,崇禎皇帝剛帶着大明開始向上坡走,算是有了些起色,沒多久卻出了這種常人根本難以置信之事。

就算普通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會難過,當然,他們難過的不是誰當皇帝,他們都知道這件事發生以後,今後的好日子根本不可能會有了。

潞王的號召力僅次於福王,對常人來說,現如今的皇帝似乎太多了點,如今的大明土地上,足足有五個號稱“天子”的皇帝。

除在北京的正統皇帝朱由檢以外,杭州的朱常淓爲建武皇帝,雖無正統之名,但跟從其事的地區卻在半月之間達到了十餘府境。

稱帝沒多久,所謂的“建武皇帝”朱常淓更是舉起“聯虜復國”的大旗,號稱麾下有數十萬精兵強將,旦夕間便可恢復京師。

其餘益王朱慈炲、靖江王朱亨嘉兩人也在撫州、桂林一帶登基稱帝,話撿好聽的說,各自也都號稱數十萬大軍。

這是朱家的皇帝,有三個,除朱家皇帝以外,又要有兩個“皇帝”。

關外所謂“大清”,本是化外蠻夷,學漢人學竟也學得像模像樣,一個十歲不到的小屁孩號稱天子,還有在四川成都稱帝的大西皇帝張獻忠。

除了這兩位,還有一個人不容忽視,那就是雖然在陳奇瑜手下連吃敗仗,連潼關都不敢出的大順永昌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所部順賊依舊席捲中原,聲勢浩大,崇禎十七年率先在陝西西安稱帝,建立所謂“大順政權”。

當天散朝之後,崇禎皇帝卻顯得異常冷靜,臉上丁點驚慌之色都沒有,不少朝臣甚至能從其眼中看出濃濃的殺意。

做皇帝的鎮靜,多多少少能讓下面穩定。

在這等大事面前,很多人無論明面上還是暗地裡,卻也都是穩定不住,不少人已經在思慮進退和站隊的問題。

崇禎朝廷是爲正統,但昔年建文也是正統,最後還不是勝者爲王。

在這個亂世天下,關外韃清虎視眈眈,蒙古諸部不甘臣服,國內烽煙四起尚且剿之不及,如今江南又戰亂紛起,很顯然,崇禎朝廷已經快要不行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如今這個年頭,誰的拳頭大,誰說話就能作數,正統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名義罷了。

若時局不利於崇禎,自己良禽擇木而棲,也並非叛國,最後不還是大明的臣子,比起那些投降清虜、順賊之人,還是好了許多。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三王稱帝的消息並沒有廠衛和報社宣揚,卻如同風捲殘雲一般,飛速傳遍了大半個天下。

就連關外的多爾袞,都已經接到消息。

......

實際上,多爾袞來到朵顏三衛地界以後,還留在本地的兀良哈諸部基本沒怎麼打就已經臣服,不過韃子到這裡可不是一直閒着看戲的,他們需要鮮血和女人的刺激。

多爾袞明白殺戮對八旗軍的重要,所以他很明智的下了一道軍令,對於沒有幫助翁牛特等部對抗明國的兀良哈部落,男女老少,一個不留。

時至今日,曾經處處見人牧馬的朵顏地區處處透着荒涼,肥妹的草場由於沒有妥善管理而生滿了雜草,除了韃清兵馬以外根本見不到幾個真正的活人。

清軍大營,八支鮮豔的旗幟迎風飄揚,下面卻盡是一些金錢鼠尾的野蠻人來回走動。

忽然間,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停在大帳旁邊,卻是一批穿着正白旗盔甲的韃子提着人頭跑了回來。

爲首的是多鐸,他摘下高高的避雷針頭盔,將手中一個蒙古男人的頭顱扔給一旁等待牽馬的正白旗都統,哈哈大笑着下馬走進大帳:

“攝政王,是不是有了什麼新消息!”

進入帳內,滿清八旗上下的各大王公貝勒已經落座兩側,無一人敢動彈絲毫。

多爾袞穿着紅色內襯甲衣橫躺在上首,聽到這話先是瞥眼看了看多鐸,並沒有說出一句,卻又是愜意的吸了一口大煙。

多鐸自然不敢多說,徑直走到自己位置上做好。

剛剛坐下,多爾袞吞雲吐霧一口,將大煙猛地拍到桌案上,起身哈哈大笑道:“真是天命佑我大清,明國的蠻子又開始自己搞事兒了!”

“哈哈哈,我也聽說了。”帳內的氣氛似乎隨着多爾袞幾聲大笑而變得輕鬆,一身紅色全身鎧的豪格大笑幾聲,緊接着說道:

“多鐸,你可回來晚了,昨天的好戲沒看到。”

“甚麼好戲?”多鐸狠狠喝了口水,問道。

多爾袞冷哼一聲,說道:“明國有個叫潞王的稱帝了,使者昨晚到本王帳內,說是要與我大清結盟奪取北京,本王已經答應了。”

多鐸聽到前半句還是滿臉笑容,聽到最後幾個字臉色一變,但是緊跟着就是哈哈大笑幾聲道:“攝政王英明,我大清何時入關?”

“你們且過來看!”多爾袞招招手,示意衆人圍到自己身邊,向身後懸掛那極其詳細的明軍邊關佈置圖指了指,說道:

“根據此圖來看,我大清若想入關,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喜峰口!”

若是崇禎見到了這份佈置圖只怕會大吃一驚,因爲在這張圖上,大明整個邊防在多爾袞眼中都是如同褪去衣衫的處女,形容虛設。

可以這麼說,如今大明京畿各處有多少實額兵馬,多爾袞甚至比崇禎自己都要清楚。

衆人聞言看去,卻是愈發的不明白,多鐸問道:“攝政王,我大清數次從喜峰口入關,此次再從這裡入關,明國的蠻子們會不會有所防備?”

“防備?你把崇禎小兒看得太聰明瞭!他估計是嚇得夠嗆,宣大還有薊鎮兵馬全都調去平亂了,京畿怕是剩不下什麼兵馬了。”

多爾袞聞言呵呵一笑,又道:“如今防備喜峰口的是何人——藺養成,此人是大順的降將,素來不受信任,崇禎小兒以此人守關,定也是多疑。”

“那薊州的黃得功已經被調往江南平亂,喜峰口虛兵兩千,豈能擋我大清十餘萬鐵騎?更何況那藺養成本就是降將。”

說到這裡,多爾袞看了一眼悶頭一聲不吭的洪承疇,睨着眼睛道:“老洪,你改日親自去一趟喜峰口,看看能否將他藺養成說服降於我大清。”

“至於各種好處,封侯、伯也不是不可行,你看着給。”

洪承疇聽到這話心裡敲起鼓,片刻不停的站出來,恭恭敬敬道:“老臣多謝攝政王信任,定當竭力而爲,爲大清盡心盡力。”

洪承疇走後,豪格眼中露着殺氣,近前說道:“攝政王,那洪承疇心思難以捉摸,這次派他去,會不會放虎歸山?”

“那也要他敢!”多爾袞大笑幾聲,胸有成竹道:“喜峰口乃是我大清必取之地,洪承疇時下心思或許不全在我大清,可他絕對不傻!”

“喜風口、薊鎮一帶對我大清鐵騎根本就是形同虛設,跑,他又能往哪跑?就連京師,不日也將是我大清的!”

說着,多爾袞坐回去抽了口大煙,吞雲吐霧道:“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洪亨九還是知道的。”

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
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個強權!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謀 其次伐心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廣,大反攻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鮮王都的黨爭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一百六十章:大典開始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第三十二章:朕這是在和你們商量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二十七章:命運的三岔口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六百三十章:戰爭的後果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安定地方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五百六十三章:東路受挫 老馮出招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一百三十章:文武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見宋應星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來搶地盤的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一百四十二章:靜思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石頭的一些心裡話。第八十三章:廢除耕守制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營北上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七百五十八章:來自大明的正義之師第四百九十四章:黃金家族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