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

“微臣覺得範大學士摺子裡寫的很明確了,時不我待,萬一讓李自成先進北京佔據先機,我韃清再想入主中原就是難上加難。”

說着,多爾袞攜殿上一大半的貝勒大臣跪地請求:

“臣等提議,當聚我八旗兵馬,合全國之力,進圍山海關!”

話已至此,孝莊也就不再好多說什麼,轉身向福臨示意一番,福臨則是唯唯諾諾的點點頭,牙牙學語般的說道:

“朕將擇日在大政殿拜攝政王爲大將軍,統率我八旗大軍南下,入主中原!”

“臣多爾袞領命!”

福臨雖然是個六歲的小毛孩子,但怎麼說都是韃清的皇帝,大殿之上金口玉言,豪格和代善等人再不滿,也不可能當衆頂撞皇帝,只得是跟着多爾袞叩拜了事。

大政殿在後世的名字叫篤恭殿,是瀋陽清故宮又一個仿照大明紫禁城皇宮的建築。

說起來,自打建奴竊據遼東以來,他們總是覺得心裡有些自卑,尤其是見過高大的北京城之後,這種想法在他們腦海中更是揮之不去。

可能是因爲自己的皇宮太過小兒科,所以建奴便強迫遼東漢人之中的能工巧匠,幫助他們在盛京建立了自己的‘紫禁城’。

這還沒完,建奴們爲了自褒自揚,甚至美言盛京皇宮是結合了滿漢兩種建築文化的瑰寶。

如果崇禎見到建奴這所謂的‘瑰寶’,怕是會忍不住當場發笑。

不論從格局、規模,還是佔地面積等種種方面來看,這建奴的皇宮都是處處透着一種小家子氣,和大明紫禁城根本毫無可比性。

......

此時身在紫禁城的崇禎皇帝又陷入另一場麻煩,京師起鼠疫了。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天要亡大明啊,李自成頻頻叩關,想要把自己逼到歪脖子樹上吊,周遇吉如此勇猛,白廣恩也是不負厚望。

好不容易見到點曙光的崇禎皇帝正準備大展身手,誰成想卻出了這麼一檔子事兒,算是當頭澆了盆冷水。

鼠疫即是瘟疫的一種,在這種緊要關頭,這玩意兒突然在京師爆發了,那可真是要命。

要是治不好,那就不是要崇禎自己的命了,那是要整個京師裡所有人的命。

崇禎皇帝確實知道在歷史上北京城爆發過一場鼠疫,只不過前段時間東忙西忙給忘了,聽到番子密奏後便對此事極爲重視,甚至超過了建設新軍。

畢竟張世澤和周經武也說了,這東西要是不治好,新軍也根本操練不起來,最後不等李自成來打,基本上就沒幾個人還能拎動刀。

按理說這大明太醫院聚齊了天下最好的名醫,所以崇禎皇帝立馬將希望寄託於此,接連派了幾個御醫去專事處理鼠疫。

可這種法子歷史上的崇禎用過,並不管用。

現在的崇禎皇帝也搞一次結果還是一樣,治沒治好姑且不論,最後甚至染上鼠疫死了好幾個,北京城是人心惶惶。

崇禎皇帝沒法子了,只好把兩次治好自己的老牌御醫翁炳實當絕招派出去,又寄希望於他的身上,可是沒想到,這貨出去不到兩天就染上鼠疫駕鶴西去了。

這消息一傳出來,且不說翁府上下披麻戴孝、嚎哭漫天,崇禎皇帝自己也是嚇了夠嗆,特意吩咐尚膳監調整飲食規律,嚴格規劃一日三餐,以清淡養性爲主,什麼油葷辛辣一概不沾。

當然了,崇禎皇帝不會忘記爲了大明勇於獻身的忠臣,降旨追贈太醫院御醫翁炳實爲太子少保,諡“忠恪”,也算是稍稍安慰一下翁府上下受到傷害的幼小心靈。

現在每天清早,崇禎甚至開始有意識的繞圈跑步,鍛鍊身體,以增強自身抵抗力,爲的就是避免自己染上鼠疫。

皇帝都成這副模樣了,鼠疫在北京城已經多嚴重便是可想而知。

滿朝文武大臣就沒有一個不害怕的,據東廠探子稟報,說是半個月之內,京城裡的富戶和高官們基本就把各種藥房搶購一空,無論是不是治鼠疫的,反正見藥就買,有藥就吃,各種草藥的價格也是突飛猛進。

崇禎皇帝聽到這消息後雖然無奈,但也是束手無策,沒什麼法子可用,幾天下來,可謂是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其實從萬曆年間開始,山西就已經出現瘟疫。

自打崇禎六年,山西連續十年全境大疫,伴隨的還有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和蝗災,鼠疫則是在去年和今年達到高峰,根本停不下來。

再加上小冰河期,這些玩意一股腦兒全來了,已經不是一個正常朝代能管得住的,就算是一般的盛世碰上了,怕也會因此而傷筋動骨,更何況是明末。

河南、江蘇兩省在崇禎十三年到崇禎十七年間也多次出現大疫,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曾多次發內銀賑災,而京畿一帶也並不是相安無事。

早在崇禎十三年的時候,順德府與河間府知府便報有大疫,那個時候崇禎皇帝沒管,實際上是屬於沒錢管也沒人派。

到了崇禎十六年,通州、昌平州、保定府又報有大疫,並且自二月至九月間曾短暫的傳入京城之中,便是鼠疫在北京城的第一次小規模出現。

說來也趕巧,正是在這三、四月間,就在這崇禎十七年要命的節骨眼上,京師大疫進入高峰,所謂‘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說的就是現下京城裡的狀況。

知道這些破事之後,崇禎皇帝也就忽然間有些明白過來,歷史上李自成京師是怎麼輕易之間進入北京,爲什麼在歷史上沒打幾天就開城投降了,其中應該也有鼠疫的原因。

就現在的情形來看,鼠疫在歷史上並沒有得到解決。

不過就在這天早晨崇禎皇帝跑圈之後剛剛回到暖閣的時候卻聽到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居然有人治好了得鼠疫的病人。

這次是西廠中負責西街聽記的番役立功,說是有個姓吳的江湖遊醫用誰也看不懂的方子去治自己婆娘,起碼現在看來,他這婆娘真在轉好。

這件事還是西廠番役們偶然聽聞,這些番子動作也朕夠快的,爲了防止消息散開,第一時間就把這姓吳的遊醫控制住,連着他的婆娘一塊帶到一處院落,就等崇禎皇帝的旨意。

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
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親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六十六章:雙刀出鞘(爲堂主誠信敬業友善賀!)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冊!恢復!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圍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五百三十章:各處兵馬,悉聽朕旨意行事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六十五章:飛速你老馮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社辦乾淨了第四百六十四章:胡國柱的抉擇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騎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亂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買賣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三十四章:朕親手砍了多爾袞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六十七章: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