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趙子龍(1)

韓馥剛傳令讓辛評前去渤海袁紹外請袁紹來接領翼州牧,以抗拒公孫瓚,忽帳下一人挺身而出大叫曰,“主公,此事萬萬不可!”韓馥見是從事田豐,便道,“田豐,公孫瓚現以十萬大軍侵入我翼州,我翼州兵力薄弱,無法與之抗衡,如果不請袁紹前來,我翼州定會被公孫瓚所破,到時我等都將成爲介下囚矣。”田豐道,“主公此言差矣,冀州雖然兵力薄弱,但地廣人多,糧米豐富,主公若一聲令下即刻召來百萬大軍,何怕他公孫瓚呢?”別駕沮授也諫道,“主公,袁紹雖然名旺在外,可他實力比我們還要弱,現在還依靠着我們供給糧食,一旦我們將糧食給他斷絕,他袁紹就會餓死,我們怎麼能把翼州交給他呢?”

郭圖駁斥道,“袁紹雖然力弱,可我們十八路諸侯反董卓時大家不是一致推存袁紹作爲盟主麼?可見袁紹有雄才大略,請袁紹來共領翼州,乃是我翼州之福啊。”田豐道,“主公,我們嘗且還有河內名將張郃及麴義,我願率張合、麴義引一萬兵馬前去迎擊公孫瓚,如不勝,聽從軍法處置!”張郃、麴義起身請令道,“主公,未將願率軍出征!”韓馥擺擺手,道,“以兵絨相見,未見輸贏,你們莫要再言。我本來就是袁氏的故吏,才能不如本初,度德相讓,這是名理之舉,大家就不要再議論了。就這樣吧。”韓馥說罷,隨令郭圖、辛評前去渤海請袁紹去了。田豐、沮授出帳後皆長笑而去。

郭圖、辛評二人隨同荀諶他們當天飛馬到袁紹處,辛評呈上韓馥手書,袁紹大喜,重賞郭圖、辛評二人,又瞭解了一下冀州的情況,隨即率大將顏良、文丑統本部兵馬來到冀州。韓馥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相迎,至城內大殿,韓馥奉上翼州牧大印,袁紹即領翼州牧。袁紹坐於大堂之上,大會羣臣,冊封衆人,封韓馥爲奮威將軍,令荀堪、許攸、逢紀共領州事,沮授爲從事,郭圖、田豐、辛評爲隨軍軍師,張合、麴義爲大將,盡奪韓馥之權,韓馥懊悔莫及,遂棄下家小,匹馬往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袁紹自得翼州,招賢納士,擴充軍力,一日,山東泰山人高覽來投,袁紹令其與文丑比武,兩人大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袁紹大喜,遂拜爲偏將軍。自此,袁紹手下顏良、文丑、高覽、張郃爲大將,統稱河北四挺柱,勢力進一步大增。

荀堪此時向袁紹推薦了自己的兄弟荀彧,袁紹喜出望外,即刻差人前往潁川去請。袁紹早就知道荀彧的大名,在董卓把持朝政之前,荀彧曾在朝任守官令,掌管皇上的筆、紙、墨等物,自董卓入京之後,見董卓殘暴、欺君罔上,便辭官回鄉。荀彧收到袁紹的邀請函,便舉家前往翼州。待到達翼州荀堪即刻把荀彧介紹給袁紹。袁紹當時正在與許攸、郭圖丶田豐三位謀士商議事情,聽說荀彧來到,袁紹大喜,忙率許攸等離坐出殿迎接。荀彧正在大殿門口等候。來到大殿門口,荀堪忙給袁紹介紹,“主公,這就是我的兄長荀彧。”接着又向荀彧介紹,“大哥,這便是我家主公袁紹。”荀彧先施一禮。袁紹連忙還禮。

袁紹見荀彧儀表非凡,哈哈一笑,迎下臺階,親熱地握住荀彧的手,道,“文若,我可算把你給盼來了,走走走,去殿內以敘,哈哈哈。”荀彧道,“多謝袁將軍賞識。”來到大殿內,袁紹請荀彧上坐,荀彧推辭,袁紹便賜坐在自己身旁,命令下人上酒上菜,款待荀彧。幾個人坐定之後,袁術給荀彧把在場的幾位謀士一一介紹,荀彧起身一一禮過,許攸等也一一還禮。酒菜上完,袁紹舉懷對荀彧道,“荀先生一路奔泊而來勞累辛苦,袁某先敬你一杯,請。”荀彧也舉杯道,“袁將軍請。”袁紹道,“袁某在董卓當權時便聽說過先生因不瞞董卓暴行而出走,真乃大大夫也,令人敬佩。”荀彧道,“那時袁將軍與董卓幾乎要撥劍相向,不畏強權、大義大義凜然更是讓人欽佩,袁將軍真是當世之豪傑。”“哈哈哈哈,”袁紹大喜,“我們英雄志趣相投,能在一起共謀大事此乃人生之幸啊,哈哈哈,來,喝酒,喝酒。”

宴席後,袁紹便賜給荀彧一座上好的府宅,荀彧一家便在冀州安定下來。袁紹想想此刻已兵多將廣、謀士成羣,便着手規劃他的雄心壯志,於是,他便把謀臣們找來,問道,“現在奸臣作亂,陛下四海漂泊,我心實屬不安。我家世受皇恩浩蕩,當爲國家盡忠獻力,光復漢室,可現在北有公孫瓚虎虎視眈眈,東有黃巾軍正在北上作亂,你們說,我現在該怎麼辦纔好呢?”

沮授道,“主公乃當世之豪傑,正值英氣煥發,又兼世代爲朝庭重臣,可以高處一喚而天下應。主公在董卓廢立帝時還敢於一人挺身而出反對董卓,令董卓都感到恐懼,現在有兵有將又據有糧米豐富的冀州,您還有什麼擔心的。我敢斷定,主公您若要向北,可掃平公孫瓚,若往東,可剿滅黑山黃巾叛黨,回師便以威勢脅迫戎狄人可平定北方的匈奴,以將軍之實力,可橫掃黃河以北,合併四州地盤,主公,這你還有什麼可顧慮的?”

袁紹大喜,道,“公之言令我頓開茅塞,好,好,那我們該先向哪方用兵?文若,你說說看。”荀彧道,“以我之見,主公當應先去剿滅黃巾叛賊,而後再見機行事以應付公孫瓚。”郭圖諫道,“主公,當下黑山張燕的黃巾軍號稱有百萬之衆,勢力正旺,主公可避其鋒芒,讓其他諸侯與之交戰,在這期間我們可養兵蓄力,待他們戰至精疲力竭時我們再出擊便可將他們都一一擊破。”袁紹點頭,“公則也言之有理。”

袁紹思慮了片刻,便道,“當前之策就以公則之言吧。”沮授道,“主公,此舉雖能以逸代勞,但坐觀別人與黃巾軍成敗卻會失去人心,主公,還望三思。”袁紹道,“我剛接管冀州,各地情況還不平穩,當以養兵蓄力,以觀其變爲善。諸公不必再議。”

會議散後,荀彧找到荀堪,道,“友若,我觀袁紹好謀無斷,徇私自保,不是成大事之主,應早做打算離開他爲好。”荀堪很是吃驚,道,”兄長這是剛來幾日便想離開,袁紹待你可不薄啊。”荀彧道,“作爲謀士若想功名成就匡扶社稷最先得主公明智才行,我見袁紹並非明主,兄弟還是要好好考慮一下才是。”荀堪道,“大哥,我知道,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大哥即有別的志向,小弟決不會攔阻,望大哥珍重便是。”兄弟倆不歡而散。

此刻,在長白山深處跟隨師傅童淵學藝的趙雲又在長白山歷煉了將近六年的時間,這一天,童淵教趙雲槍挑三百斤重的沙袋,趙雲擰槍聚神,一口氣將十幾個大沙袋都挑飛到空中,趙雲躍起身子又將它們依次用槍尖斬破,沙子四散,卻沒有一粒落在趙雲的身上。童淵微笑着,滿意地點點頭。在這幾年的時間裡,童淵將自己一生所學武藝全都傳授給趙雲,趙雲已經把一條槍煉得出神入化,特別是“百鳥朝鳳”這一絕技,爆發力極強,若與人兵器交手,一股巨大的力量便可瞬間傳送到對手手中,一般人的兵器都會脫手而飛。看完趙雲練完這一絕技,童淵道,“徒兒,這條槍你用着還行吧?”

趙雲看了看手中的長槍,這條槍名叫“龍膽亮銀槍”,是師傅的心愛武器,足有五十餘斤重,在這幾年的時間裡,趙雲已運用得輕若自如。“非常好,師傅。”“徒兒,從今天起,爲師就把這條槍送給你了。”童淵道。“師傅,這怎麼可以呢?”童淵道,“徒兒,怎麼不可以呢,你的武功已練到極致,正適合使這條槍,徒兒,從今以後,爲師不能再教你了,你可以下山了。”趙雲插槍在地,雙膝跪地道,“師傅,徒兒不願離開師傅,願追隨師傅一生,孝敬師傅。”童淵笑道,“我身體強壯何用你來伺候,你要記住一句話,爲師教你武藝,是希望你下山輔佐明主,殺敵立功。當今正值亂世,民不聊生,爲師希望你下山後能輔佐一明主掃平四海動亂,還人民以平安樂業,謹記,謹記。”趙雲拱手道,“是,師傅。”“起來吧。”童淵道。“徒兒,你隨我來。”

趙雲跟着師傅來到堂屋內,師傅從臥室內取出一包裹,輕輕地打開,趙雲眼前不由一亮。原來包裹裡是一套雪亮的魚鱗銀甲銀盔!師傅將衣甲拿起,遞給趙雲,道,“徒兒,這是我早年找人定製的銀甲銀盔,一直保存在榻櫃內,師傅今生不再上戰場,也就穿不着它了,今天爲師就將這身戰袍送給你,來,你穿上看看。”“師傅,……”“好了,別推辭了,來穿上看看。”

趙雲接過衣甲,在師傅的幫助下穿在身上,特別合適,童淵大喜,轉着圈子看了一遭,道,“好,好,徒兒穿上它威武異常,好,好!”趙雲單膝跪地謝道,“多謝師傅。”童淵口哨一響,他的那匹“夜照獅子馬”從門外跑到院內。童淵走到院內,輕輕撫摸着馬雪白的柔軟鬃毛,低語道,“夜照獅子馬,從今以後,你的主人便是趙雲了,你要好好侍候他,不得有誤。”雪夜獅子馬似乎明白童淵的話語,引頸嘶鳴了幾聲,擺了擺尾巴。

童淵對趙雲道,“來,徒兒,騎上它,下山去吧。”趙雲知道師傅主意已定是決難更改的,於是便再次跪拜,叩了三個頭,便綽槍上馬,對師傅道,“師傅,請多保重,徒兒去也。”說完便打馬下山而去。

趙雲行程幾天先是到了家鄉常山郡,自從跟師傅學藝離開家鄉已有八個年頭,父母及兄長不知是否還健。趙雲剛到村邊時但見村落比以前破落了許多,殘垣斷壁隨處可見,草舍凋零,一片淒涼的景象。有行人認出趙雲,驚喜道,“這不是趙家二公子趙雲麼?”趙雲趕忙下馬,原來是本村好友夏侯蘭公子。

夏侯蘭是富家出身,祖上是漢朝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堂兄,自小也學得一些家傳武藝,兩人已經七八年不見面了,在趙雲去拜師臨走時夏侯蘭個子還不高,現在竟長得這般體形魁梧,趙雲就差一點不敢認他了。趙雲欣喜異常,道,“原來是夏侯蘭兄弟,多年不見,夏侯蘭兄弟都長得這般魁梧了。”夏侯蘭笑道,“兄長過譽了,兄長出外學藝八年,兄長此次回來是學藝有成了吧?”趙雲道,“這幾年我跟師傅學藝,師傅精心教導,不能說是學藝有成,但也跟師傅學到了一些本領。對了,夏侯蘭,你這幾年的槍法練的怎麼樣了?”

夏侯蘭道,“嗨,就我家傳的那點槍法,比起童淵童大師來簡直不值一提,哎,兄長,你這次回來可一定要教我兩招喲。”“好,那是一定的,”趙雲道,趙雲看着那些殘垣斷壁便問道,“侯蘭兄弟,這些殘垣斷壁是怎麼回事啊?”夏侯蘭道,“嗨,別提了,前幾年黃巾軍洗劫了常山郡,咱們村中死了好多人,燒燬了不少房子,這才過了兩年,黃巾軍餘黨又在雞澤、平鄉聚衆起義,一路向北又殺來,咱們村的老老少少都跑到大山裡去避難,這才躲過了一劫,你看,這些破爛的房子,都是他們給燒的,唉。”

“哦,黃巾軍又聚衆作亂了?”趙雲感到很吃驚。“可不是麼,”夏侯蘭道,“唉,現在這個世道,天主,奸臣主政,各地諸侯爭霸相食,黃巾軍能不起來作亂?哦,子龍,你慢走,我先去通知你哥去啊。”夏侯蘭說罷快步往前走去。趙雲心中一驚,通知哥哥,怎麼沒說去通知我娘呢?黃巾軍……席捲了村子……莫非……?

正在趙雲思慮之時,夏侯蘭引領大哥趙均快步迎來,大哥老遠便招手喊道,“二弟,子龍,二弟,子龍!”

趙雲快步迎上,兄弟倆雙手相握,相互上下觀看着。

大哥比以前老多了,鬚髮蓬亂,額頭皺紋縱橫,看到趙雲,眼淚都流了出來。

兄弟倆已經七八年沒見面了,互不知生死,在這動亂的年代,能苟且偷生也算得上是一件大幸事了。

哥哥趙均看到趙雲一身絨裝,銀盔銀甲雪亮,十分驚喜,激動得竟一時說不出話來,只是樂呵呵地上下打量着。

趙雲忽然想起父母,便問道,“哥,咱爹孃呢?”

趙均忽然臉色一沉,把頭低了下來,隨即又望着趙雲,道,“兄弟,走,咱回家再說。”

趙雲心中忽地一沉,沒再多問,便跟前大哥回到家中。

“爹,娘!”趙雲進門便叫。

沒有迴音,也不見身影。

大哥哭了,哽咽道,“兄弟,都怪大哥不好,沒有照看好爹孃,爹孃前年在鬧黃巾軍時被亂軍給害了……”

趙雲頓時愣在當場,好久才緩過神來,雙膝跪倒在地,淚流滿面,道,“爹,娘,孩兒來晚了……”

大哥道,“爹孃的神位我都供在廂房內,你去廂房和爹孃說幾句話吧,爹孃臨走時還一直唸叨着你的名字。”

走進廂房,大哥燃上一柱香,道,“爹,娘,我兄弟趙雲回來了,他來看您老人家來了。”

趙雲跪倒在地,連磕三個頭,流淚道,“爹,娘,孩兒沒辜負您的期望,學成武藝回來了,孩兒定當尋一位明主,蕩平這亂世風雲,還人民以安穩的生活。”

給父母上完香,兄弟倆回到堂屋,此刻,夏侯蘭及幾位街坊鄰居都來看趙雲,趙均十分興奮,把家裡唯一的一隻老母雞殺了,準備中午大家好好聚一聚。

此次趙雲學藝歸來,不只大哥趙均高興,連街坊鄰居都感到榮幸。他們圍着趙雲坐在一起,問這問那,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在談到武藝時,夏侯蘭來了興趣,非要趙雲到院內給表演一番,趙雲應允,脫去盔甲,一身便裝,輕步走到院內。

趙雲衝夏侯蘭道,“夏侯蘭,請你把我的長槍取過來。”

夏侯蘭樂呵呵地去取倚在牆上趙雲的那杆“龍膽亮銀槍”,拿了拿,感覺好沉,十分驚異,“哎喲,你的槍這麼沉呀!”

幾個鄰居也感到好奇,走過去試了試,都說沉重。

夏侯蘭拿起那把亮銀槍來到趙雲身邊,趙雲把槍接過,如同拿一根輕竿一般。

“你們且閃到一邊。”

趙雲說罷,持槍走到院子中央,平心靜氣,開始舞動起這杆長槍,呼呼有聲,橫掃豎劈、點刺槍挑,強勁有力。

衆人都看呆了。趙雲舞罷一段收起長槍,他們還處在一種沉迷呆癡的狀態之中。

“好!好!”夏侯蘭豎起了大姆指,讚道,“兄長果然好武藝,以後若有黃巾軍再來搶掠,我們有趙雲在可就不怕他們了。”

有一個鄰居道,“現在世道太亂,我們何不組建起一隻軍隊,讓趙雲領頭,有賊冦來時我們可以自衛,我們也可以去投軍,即可保家衛國,也可爲我們尋得一條謀生之路。”

夏侯蘭道,“這個主意好,趙雲,你看怎麼樣?”

“這……”趙雲對這突而來建議一時拿不定主意了。

夏侯蘭道,“趙雲啊,你不知道,這幾年,咱們村子遭到黃巾軍的洗劫,又遭連年乾旱,莊稼幾乎無收,與其在村子裡餓死,還不如去參軍混口飯吃,你現在學藝有成,你若是去參軍,我們就跟着你,好歹也有個照應,你看怎麼樣?”

“那好,”趙雲道,“既然老少爺們們這麼看中我,那我就挑這個頭,從明天起,我就教大家一些搏擊的武藝。你們看怎麼樣!”

“好!”夏侯蘭喜道。

趙均道,“現在冀州牧韓馥把冀州牧讓給了袁紹,袁紹正在廣招天下英雄,兄弟何不去他那兒一試?”

“對呀,”夏侯蘭道,“我還想去袁紹那兒投軍呢,趙雲兄,要不明日我們前去一試?”

趙雲沉思了片刻,道,“不知袁紹此人品性如何?”

夏侯蘭道,“袁紹祖上是朝庭重臣,聲望很高,近日又率十八路諸侯反董卓,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看他還是很主持正義、號召力還是很強的。”

趙雲道,“那好,我們明日就前去一試。”

第二天一大早,趙雲便和夏侯蘭騎馬前往翼州。

常山郡往東南至翼州有二百餘里,趙雲和夏侯蘭二人快馬加鞭至中午時分便趕到了翼州,打聽着袁紹的中軍大營,便使人前去稟報袁紹。

袁紹率顏良、文丑出大殿觀看,但見趙雲銀甲素袍、體形魁偉,也就二十出頭,心中便有了幾分喜歡。

趙雲和夏侯蘭下馬拱手道,“請問您可是翼州牧袁紹袁將軍?”

“正是,”袁紹道,“你二位姓甚名字哪裡人氏啊?”

趙雲道,“在下趙雲,常山郡人氏,這位是我同鄉,夏侯蘭。”

袁紹道,“爾等即來參軍,有能力我當重用,你們可敢與顏良文丑一比高低啊?”

顏良、文丑十分傲慢地看着趙雲二人。夏侯蘭早就聽說顏良文丑的名號,小聲對趙雲道,“子龍,顏良文丑乃世之名將,武功了得,不要和他們比試。”

趙雲沒有理會夏侯蘭,拱手道,“悉聽尊便。”

袁紹哈哈大笑,道,“好個小子真是出生牛犢不怕虎啊,你敢與他二位比試?我看就免了吧,當心丟了性命。”

趙雲聽罷火氣上升,拱手道,“袁將軍,趙雲願意與二位將軍切磋一下,請將軍下令吧。”

不等袁紹答話,顏良轉身拱手對袁紹道,“主公,末將願與之以試。”說罷,便疾步走下臺階,去教軍場騎了戰馬取了大刀而來。

趙雲也翻身上馬,手執亮銀槍來到顏良的對面。

此刻,高覽、張郃、文丑三將也騎馬而來,在旁觀戰。

顏良將大刀往背後一撤,叫道,“趙雲,你小心了!”說罷,推馬向前,大刀掄圓了,向趙雲的頭上劈來!

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05章,白門樓(3)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3章,宮庭事變(1)第109章,收張繡第155章,劉備借荊州(4)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03章,白門樓(1)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5章,收許褚(1)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84章,孫策稱霸(3)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81章,張濟敗亡第81章,張濟敗亡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41章,銅雀臺(3)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3章,宮庭事變(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43章,銅雀臺(5)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24章,張繡首秀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143章,銅雀臺(5)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65章,曹操嫁女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22章,較量第139章,銅雀臺(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26章,斷案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5章,收許褚(1)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47章,長阪坡(1)第104章,白門樓(2)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72章,界橋之戰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3章,白門樓(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40章,銅雀臺(2)第143章,銅雀臺(5)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182章,魏王冕第48章,趙子龍(1)第182章,魏王冕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79章,湘水劃界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48章,趙子龍(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72章,界橋之戰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08章,定河內(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5章,收許褚(1)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82章,魏王冕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48章,長阪坡(2)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1章,王允與呂布
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05章,白門樓(3)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116章,官渡之戰(1)第3章,宮庭事變(1)第109章,收張繡第155章,劉備借荊州(4)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03章,白門樓(1)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5章,收許褚(1)第37章,曹孟德獻寶刀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84章,孫策稱霸(3)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9章,袁紹與袁術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81章,張濟敗亡第81章,張濟敗亡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41章,銅雀臺(3)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3章,宮庭事變(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43章,銅雀臺(5)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24章,張繡首秀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143章,銅雀臺(5)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65章,曹操嫁女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22章,較量第139章,銅雀臺(1)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26章,斷案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5章,收許褚(1)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47章,長阪坡(1)第104章,白門樓(2)第171章,劉備取西川(1)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72章,界橋之戰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03章,白門樓(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28章,西涼兵變(2)第140章,銅雀臺(2)第143章,銅雀臺(5)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75章,李傕、郭氾之亂第182章,魏王冕第48章,趙子龍(1)第182章,魏王冕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115章,東征劉備(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79章,湘水劃界第83章,孫策稱霸(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48章,趙子龍(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72章,界橋之戰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138章,白狼山之戰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79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2)第44章,英雄的初鳴(3)第108章,定河內(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5章,收許褚(1)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82章,魏王冕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29章,劉備投荊州(3)第148章,長阪坡(2)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1章,王允與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