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

劉備在錦竹外圍擊敗了張任等人的阻擊,正待向錦竹進軍,忽一將引軍來降,正是吳懿,劉備大喜,翻身下馬扶起吳懿。原來吳懿自被孟達擊敗後引殘軍想向錦竹退去,可轉念一想孟達的話,覺得在理,自己也料定劉璋必會敗在劉備的手下,於是便引軍來投降劉備,劉備當即封吳懿爲討逆將軍,隨劉備向錦竹進發,不一日便到達錦竹城下,劉備使吳懿向城上喊話。

城上劉循、龐羲、張任等人見吳懿也已歸降劉備,心中恐慌,張任想引軍出戰,被龐羲制止,龐羲命令堅守城池,一面派人飛馬向成都求救。

劉備見城中劉循、龐羲不降,便令退軍幾裡地紮寨,與衆將商議攻城之策。龐統道,“綿竹城高不易強攻,我們不如先攻取周圍郡縣,引劉循出擊,劉循如若出擊,我們便可將其圍而攻之,他若不出,我們便可將周圍郡縣全部拿下,收集糧草再來圍困錦竹,不出數月,城中斷糧,到時我們再全力攻城,錦竹可得。”劉備聽其言,分兵去攻掠綿竹各個郡縣。

在成都的劉璋聽聞張任等人出戰失敗退守綿竹,十分驚慌,又聽聞吳懿投降,便令將吳懿家小拿下投入大牢,劉璋恐綿竹有失,令李嚴、費觀爲監軍,率一萬人馬增援錦竹,監督錦竹諸軍作戰。

李嚴與費觀快要到錦竹的時候,兩人商議,直接引軍去投降了劉備,劉備大喜,封李嚴、費觀爲裨將軍,不出月餘,綿竹周圍郡縣全被劉備蕩平,蒐集下豐厚的糧草引軍又來到綿竹城下。劉備衝城上喊話,“城上的兵將聽着,今綿竹周圍郡縣皆被我所平,李嚴、費觀、吳懿、孟達、法正、彭羕皆已歸降我軍,我現有足夠的糧食和兵力來圍困你們,你們若不降,不出三個月,你們城內糧盡,將不攻自破,到時玉石俱焚,你們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你們好好想想,早點歸降!”

張任幾人聽罷回府商議,張任道,“現劉備已蕩平綿竹周圍郡縣,收集豐厚的糧草來圍困我們綿竹,這可不妙,他若困我三個月,城中糧盡將不攻自破,不如我們早做打算,留少數軍隊守城,其餘撤出,這樣,城內的糧食將可維持一年,如果我們在綿竹和劉備相持一年,我們可有時機從成都再調兵與劉備決一死戰,劉備不過佔領了綿竹一郡,財力不足,而我們益州仍有衆多大郡,我們有足夠的力量來消滅劉備。”衆人都贊同,就這樣,張任與劉循、鄧賢、劉璝率兩萬人馬連夜撤出綿竹,退守雒城,綿竹城只留下龐羲領二千人馬守城。

龐羲本可以帶領這二千人馬拒守綿竹堅持一年,只要他能在綿竹拖住劉備,局勢有可能會發生改變,可龐羲本來就是個意志不堅定、反覆無常的人,結果在劉備的再三強攻下,不過兩個月,龐羲就開城投降了,就這樣,劉備奪取了綿竹,在綿竹休整幾天,劉備留張南守城,自率大軍向雒城進發。

消息傳到成都,劉璋慌忙聚羣臣商議。主簿黃權道,“主公,劉備由葭萌關兵犯益州,葭萌關的守軍定會不多,主公可派一軍由閬水而上直取葭萌關,只要拿下葭萌關,從劉備的背後攻擊他,同時派精兵由雒城發起攻擊,這樣我們前後夾擊,定能擊敗劉備。”劉璋點頭,於是劉璋派扶禁、向存領兵一萬,由閬水而上直取葭萌。扶禁、向存領令走後,益州從事鄭度又諫道,“主公,劉備兵犯我益州,現在不過只得了綿竹一郡,他並沒有強大的後援,現我們只要將雒城至成都周邊的百姓遷移到成都之南,堅壁清野,不給劉備留下一粒糧食,這樣劉備將會陷入無糧的困境不戰自敗,請主公明鑑。”

劉璋聽罷沉思了會,轉頭問黃權,“此計如何?”黃權道,“此計雖好,只是驚擾百姓,恐怕弊大於利。”鄭度道,“若社稷不保,還談什麼百姓利益,主公,您就下決斷吧。”劉璋道,“待我三思,你且退下。”鄭度大叫道,“主公,主公,莫要因小失大啊!”“知道了,你且退下。”劉璋有些不耐煩。

再說劉備,行軍十數日已快到達雒城,再往前走,便有一條寬大的金雁河攔住了去路,在這方圓幾十裡的地方也只有一座石橋座落在這金雁河上,橋名叫做雁橋,過了雁橋,再走十幾裡地便到達雒城。

還在綿竹劉備將要起兵雒城的時候,法正就斷言張任定在雁橋屯兵設防,果不其然,劉備大軍快到達了雁橋,遠遠地便看到雁橋的這邊有一大片營寨,不等大軍到跟前,張任引一軍橫槍立馬擋在了大道上。劉備止住軍隊,望了望張任,見張任威風凜凜、滿身的殺氣,不由暗自讚歎,他又看了看張任的的營寨,寨牆由柏木連接而成,高有丈餘,1米以下爲柏木連爲實體,1米以上每棵柏木間有二十幾公分的空間,方便弓箭手對外射擊,寨牆呈拱形連至河邊,有幾百米長,很是堅固。劉備看罷不由讚道,“張任真乃一員大將也。”

劉備很喜愛張任,推馬上前又勸道,“張將軍,劉璋軟弱無能,何苦再爲其賣命,不如歸降我,我當重用。”“呸!劉備,我主待你如上賓,你卻惦念着他的益州,如此忘義之人我豈能降你!”劉備道,“張將軍,你若不聽我勸,那我們只有殺場上見了。”“放馬過來吧!本將在這等着呢!”

劉備回頭觀望,“誰可與之交戰?”言未了,魏延推馬奔出,揮刀直取張任,兩將戰有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黃忠耐不住了,推馬上前道,“魏延少歇,待我來戰他!”說罷揮大刀向張任砍去。魏延撥馬返回。張任毫無懼色,帶馬躲過黃忠的大刀,挺槍便刺,兩人戰有二十餘合,黃忠越戰越勇,張任有些力不從心,撥馬返回,黃忠緊隨其後,快到寨門時,被寨內的弓箭手一陣亂箭射回。此時劉備已揮軍殺來,不及到寨前,寨內萬箭齊發,士兵中箭無數,又都紛紛退了回去。劉備連衝鋒幾次,都被寨內亂箭射回,劉備見狀收兵後退。

張任見劉備軍退,揮軍殺出營寨,幸得有黃忠斷後,才擋住張任的追殺。劉備軍退十里地安營紮寨,多設崗哨,以防張任偷營。

晚上,劉備聚衆將商議。法正道,“主公,我們從正面進攻很難突破張任的營寨,不如……”

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22章,較量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56章,長安事變(5)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82章,魏王冕第82章,孫策稱霸(1)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81章,張濟敗亡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39章,銅雀臺(1)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43章,銅雀臺(5)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27章,西涼兵變(1)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07章,定河內(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48章,長阪坡(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104章,白門樓(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8章,張飛賣肉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34章,董卓入京(2)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21章,破劉勳(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8章,張飛賣肉第140章,銅雀臺(2)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43章,銅雀臺(5)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61章,曹操自領兗州牧(4)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46章,銅雀臺(8)第7章,漢靈帝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
第45章,英雄的初鳴(4)第22章,較量第180章,曹操取漢中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91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4)第133章,曹操平定冀州(3)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56章,長安事變(5)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88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1)第182章,魏王冕第82章,孫策稱霸(1)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37章,曹操平定冀州(7)第130章,劉備投荊州(4)第81章,張濟敗亡第42章,英雄的初鳴(1)第139章,銅雀臺(1)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47章,袁紹計謀取冀州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143章,銅雀臺(5)第36章,董卓進京(4)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93章,劉備計斬楊奉第117章,官渡之戰(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70章,馬超避難第160章,冀城文戰(1)第64章,幽州易主(1)第177章,劉備取西川(7)第27章,西涼兵變(1)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165章,曹操嫁女第120章,官渡之戰(5)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12章,張邈薦陳宮第176章,劉備收西川(6)第99章,公孫瓚之死(4)第35章,董卓入京(3)第107章,定河內(1)第73章,陶謙祖三讓徐州第89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2)第148章,長阪坡(2)第131章,曹操平定翼州(1)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25章,西園八校尉第127章,劉備投荊州(1)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21章,黃巾軍的覆滅(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169章,第一次合肥之戰(2)第167章,曹操立嗣之憂第104章,白門樓(2)第173章,劉備取西川(3)第18章,張飛賣肉第136章,曹操平定冀州(6)第60章,曹操自領兗州牧(3)第34章,董卓入京(2)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21章,破劉勳(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8章,張飛賣肉第140章,銅雀臺(2)第1章,喜歡做遊俠的曹操(1)第143章,銅雀臺(5)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56章,歌宴銅雀臺第175章,劉備取西川(5)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61章,曹操自領兗州牧(4)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166章,伏皇后之死解秘第146章,銅雀臺(8)第7章,漢靈帝第69章,陳宮獻兗州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25章,決戰官渡(2)第157章,周瑜之死第43章,英雄的初鳴(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90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3)第96章,公孫瓚之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