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2)

21947年8月25日下午,肖永銀率十八旅五十三團指戰員冒雨向息縣進發。

息縣是六縱和野戰軍機關過淮河的必徑城鎮。守在息縣城內的是國民黨一個保安團,一千多人。

五十三團,急行軍,於當天深夜兵臨城下。

肖永銀指着眼前的息縣,命令道:“把火炮調前來,欺負他們一下!”

火炮“欺負”了一會兒,戰士架梯攀城牆,投手榴彈,三下五除二,便進了息縣,戰士們手上端着雪亮的刺刀往前衝……

息縣這羣烏合之衆的保安團,哪見過如此陣勢,掉頭便向南逃。

五十三團從城北到城南,追着屁股後面打。

息縣城南,瀕臨淮河,保安團敵人被追急了。“撲嗵撲嗵”,下餃子一樣,一個接着一個往河裡跳。淮河正漲潮,水流也很急,落水者拼命泅水,追趕到淮河邊上的五十三團指戰員們也不客氣,舉槍對準河面上若隱若現的腦袋,一槍一個準……

天亮前,實現了肖永銀出發時的“諾言”。戰鬥結束,打掃戰場,一統計,打死一百多,俘虜二三百,其他一半不見了,多半是被淮河水沖走了……

淮河水沖走了敵人,也擋住了自己躍進的步伐。

8月26日上午,劉伯承和鄧小平收得肖永銀的息縣戰鬥結束的報告後,立即命令六縱、野戰軍機關等所有人員冒雨行軍,直奔息縣城南的淮河渡口。

8月27日2時,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等野戰軍首長到達淮河北岸,在一間獨立小屋開會,研究如何渡河。

會上,鄧小平提出,司令員先過去指揮部隊作戰,張際春副政委一同過去掌握部隊,李達參謀長留在北岸指揮部隊過河,他自己指揮後衛部隊阻擊尾追的國民黨軍。

劉伯承說,政委的話,說了就是決定,立即行動。

簡短的會議,簡明扼要的決定。首先過河的部隊仍是前衛部隊六縱十八旅。十八旅的前衛團是五十三團。對於過河的情景,五十三團參謀長尹萍,有一個回憶文章,題目叫《搶渡淮河》,現摘錄如下:

強渡汝河後,經過了兩晝夜行軍作戰,於1947年8月26日黎明挺進到了淮河渡口大埠口。渡口無船也無人,看着寬寬的河面,也不知水的深淺,周圍有無敵情,也不清楚。我們用望遠鏡觀察了南岸未發現敵情,爲確實掌握情況,派了兩個偵察班、泅水渡河進行偵察。又派警衛排和一營一個連四處找船找人。天已大亮了,我們站立岸邊南望,晨曦中南方景色十分優美,村莊密佈,山清水秀,河流水網縱橫,大片稻田鬱鬱蔥蔥,遠處蒼蒼茫茫山廓隱隱可見。蔡團長(蔡啓榮團長)指着遠山講:那就是大別山的山脈,東南方向就是我的家鄉商城縣!大別山是我們紅四方面軍的根據地……

我們都很高興地說:到了!我們勝利地到了千里躍進的目的地了。望着大別山,大家都懷着喜悅的心情,無比高興!無比興奮!我們正在議論,過了河就是大別山!忽然聽到身後有人問:河水有多深?能徒涉嗎?一聽是劉司令員的聲音,蔡團長急忙向劉鄧首長報告:我偵察排兩個班已泅水過河偵察情況,水很深不能徒涉,正在找老鄉、找船進行調查。劉司令員、鄧政委站在岸邊觀察了一會,到渡口岸邊的一個棚子桌旁坐下。這時幾個警衛排戰士擡了一隻小船來了,團長講:走!快去試探水深。戰士看着團長和我,好像有點難處,偵察參謀孟證緒同志插話講:光光一條船,沒有漿也沒有撐竿。我指着旁邊的草房講:去抽一條竹竿就行了。幾個戰士把船撐到河的中心,一試,水深三米,不能徒涉,一營營長周新體站在河邊,不一會河水把腳也淹住了。周營長拿一根小木棍插在水邊,看了一會,發現水在上漲。蔡團長把水深和水漲的情況報告了劉司令員,這時李達參謀長也從後邊來到草棚,對劉鄧首長講:後邊尾隨我們的敵人距淮河不到40裡。聽了這一情況,頓時使大家本來已寬鬆下來的心情又驟然緊張了起來。這時,我十八旅、縱隊首長、中原局、野司、直屬隊及縱隊機關、直屬隊,十六旅參謀長帶着傷、病員也先後陸續來到岸邊。河岸擁擠着大批部隊。前有淮河阻攔,後有追兵,渡淮河又成了一個險關。在大家心情很緊張着急的時候,劉司令員臨危如常鎮靜地問蔡團長:“到處都不能徒涉嗎?上上下下都試探沒有?找老鄉問了沒有?”蔡團長回答:“渡口試探了,其它地方還未試探。”劉司令員指示說:“快去!把上上下下都親自實地試探一下,一定要在洪峰來到之前搶渡過去!”團長、政委與作戰參謀劉敷榮帶着幾個偵察員跑步分別到上游去試探,我和偵察參謀孟證緒同志帶了一個任德貴騎兵通信員和幾個偵察員到下游去試探。這時,縱隊、旅首長都帶着人員也在尋找徒涉點。

劉司令員也親自下到河邊,並上船試探水深。

我向下游走了六、七十米時,發現下面200多米處河面較寬,根據我在家鄉的經驗(我家鄉就住陝縣、平陸兩縣城之間黃河渡口上),“河面寬一定水淺”,即令通信員任德貴同志騎馬試探水深。任德貴騎馬到河中心,水深只到馬的半肚子,通信員渡河後,我又考慮到馬會泅水,水是不是這麼深?心裡不踏實,遂喊通信員牽馬徒涉回來,這時李達參謀長也來到了下游,通信員徒涉到河心,水深處還是隻到馬的半肚子,只到人的腰部。劉司令員、鄧政委、李達參謀長和前指的同志及我縱隊、旅首長都目睹了這一試探。劉司令員見後高興地喊:下面可以徒涉!不要架橋啦!劉司令員對我們團長、政委講:“這裡河面寬闊,水淺流速緩慢,渡口河面窄狹,水深流急。同志!可不能光看渡口,光看渡口就會誤大事!會害死人”!鄧政委講:“越是緊急關頭,指揮員越是要動腦子,多方面親自試探。”講完後即令我團立即迅速徒涉渡河。

首長們又回到岸邊小棚子,組織指揮中原局、野司、直屬隊及縱隊機關直屬隊,以密集的隊形徒涉搶渡過河。太陽已經出來,正在渡河之際,從西面飛來了兩架敵機,進行轟炸、掃射。我軍冒着敵機轟炸掃射,迅速地搶渡過了淮河。就這樣,我中路大軍迅速而勝利地搶渡過了這一淮河險關,長驅直入進入了大別山。

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三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十六章 淮海嘯(5)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二部 太原(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二部 太原(28/29)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6/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小序 王近山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小序 王近山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1)第二部 太原(13)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第二部 太原(19)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6/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六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2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開卷語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7)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二部 太原(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 九 章 羊山集(5)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
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三節 猛虎掏心:打襄陽一反常規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5)第四章 突出重圍(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十六章 淮海嘯(5)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二部 太原(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1)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二部 太原(28/29)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6/7)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小序 王近山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9、10)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3/24)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4)小序 王近山第一節 後衛變前鋒——獨臂將軍第四章 突出重圍(4)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1)第二部 太原(13)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5)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4)第二部 太原(19)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6/7)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六節 追悼會,賀龍元帥特派王震參加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7)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3)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8)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20)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十一章 血路?淮河險夷(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6)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0/2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7)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4、5)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2)開卷語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3/4)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7)第二章 烏雲密佈(1)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二部 太原(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2/1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7)第 九 章 羊山集(5)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