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庶女生存手冊 上京 木魚哥

七娘子到底身體壯實,雖然看着嬌弱,但底子卻很好,吃了三帖藥,也就恢復如初,又開始了往常的日子。 ..。

府內總算安靜了一段日子。

大老爺最近很寵愛閩越王送的三胞姐妹花,雖然楊府的規矩,沒有懷上,都不能擡房,但還是爲她們安排了楊府裡風景比較最好的浣紗塢做住處。

蘇州園林多,楊家佔地也很大,府裡有活水……浣紗塢就在正院後頭,從垂花門進去,在長廊上轉個彎就到了。大老爺在那裡面過夜,早上起身辦差開衙也方便。

這三胞姐妹平時深居簡出,倒也沒有到大太太面前打過正臉,說起來,大老爺寵信過的女人很多,多數都沒有懷上,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不知去向。

唯有大姨娘、五姨娘雖然沒有得寵過,也沒有生育過,但卻因爲是大太太的陪嫁,而給了特殊的臉面,做了姨娘。

四姨娘身邊的侍女,大老爺也睡過幾個,除了八姨娘有了身孕被擡房之外,別的都被大太太找了藉口打發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七娘子在正院住了一兩個月,漸漸的也聽說了不少楊家往事。

四姨娘是大老爺的嫡親表妹,家裡也是正正經經的讀書人,幾個兄弟都在江南做着七品、八品的小官,四姨娘當年也是說了門不錯的親事,沒想到還沒過門,夫婿就去世了,她守瞭望門寡,在孃家的日子就很難過。

於是大老爺的親叔叔,過了世的叔老太爺就做主把四姨娘擡進家裡做了妾,按楊家的門第、楊老爺當時的官職,倒也不算委屈了四姨娘。當時楊老爺已經是江蘇參政,膝下卻還只有初娘子和二娘子,也是望三十的人了。大太太摒不牢,點了頭讓通房一個接一個地進了大老爺的屋子,多一個四姨娘,也不多什麼。

四姨娘進了門就很得寵,接連生下了三娘子、四娘子。大太太費盡心機,不過再生了五娘子,就也已經元氣大傷,沒有能再生育。一時心灰意冷,不再過問後宅的事,四姨娘很是得意了幾年。

當時都盛傳大老爺要在三個侄子裡挑一個過繼,那幾年,大老爺也的確對侄子們的事很上心。

沒有多久,九哥就出生了,楊二老爺也考上了進士,帶着兒子們進京做了翰林,過繼的話,就這麼被人淡忘了。

大太太也算是修成正果,把九哥抱到自己膝下當成眼珠子一般養大,也重新把後宅的事撿了起來,頭一件事,就是給初娘子說了個好婆家。

初娘子是二姨娘生的,二姨娘原本是大老爺身邊的丫鬟,服侍多年,忠心耿耿,大太太過門五年都沒有生育,纔給通房們斷了避子湯,二姨娘就懷上了。

不想居然難產,拼盡力氣生下了初娘子,一口氣也就盡了。

初娘子是在大太太院子里長大的,聰明伶俐、活潑大方,一直很得到大太太和大老爺的喜愛。大太太爲她說了個近乎十全十美的婆家,也就重新得到了大老爺的歡心。

二娘子、三娘子、四娘子、五娘子自不待說,二娘子五娘子是嫡女,從小就得到大老爺的另眼相看,教育上很用心,嫁妝銀也早早地備下了,三娘子、四娘子雖然是庶出,但四姨娘畢竟是大老爺的親表妹,也是蜜罐裡泡大的。

六娘子就遜色了些。

大老爺身邊的幾個姨娘,大姨娘、五姨娘是大太太的陪嫁丫頭,二姨娘是大老爺的丫頭,三姨娘卻是曾紅極一時的清官人,進了門就擡了姨娘,大太太費盡心機,才把她除去。四姨娘不必說了,六姨娘卻更命苦,原本只是個紡紗丫頭,被大老爺看上了一夜,居然有了——不想又是難產,一屍兩命,兒子生出來的時候已經沒了氣。

大老爺在子嗣上的確艱難。

七姨娘也是別人送來的禮物,被大老爺收房後居然有了六娘子,這些年來,母女倆雖然沒有九姨娘、七娘子的慘淡,卻也默默無聞,在府中聽不到什麼聲音。若不是六娘子性情討喜,得到大太太的好感,恐怕會更黯淡。

八姨娘是四姨娘帶過來的丫頭,前幾年也曾得寵,生了個女兒,來不及序齒就夭折了,今次懷孕,卻是十分的巧,大老爺想起了到她房裡歇一晚,居然也就有了。

雖然是四姨娘的人,但楊家子嗣太少了,若是個兒子,大太太肯定要抱到膝下,因此,八姨娘也沒受到什麼刁難,平安住在七里香養胎。

進了二月,八姨娘的肚子漸漸地大了起來,每日裡卻還是吃什麼吐什麼。

大太太很煩躁。

“父親今年七十大壽。”她和大老爺商議,“十年前就沒能走開去賀壽,十年後,府裡還是這麼一攤子亂糟糟的,叫我怎麼走得開。”

大太太的父親秦帝師,當年教過了皇上,現在又教太子,德高望重,桃李滿天下,大老爺的這份前程,老人家出力良多。

“該去。”大老爺斬釘截鐵,“家裡的事,先放一放,老人家七十大壽,你這個小女兒不露面,怎麼說得過去。”

大太太就想到了二太太賞的那一碟子櫻桃與一碗茶。

大太太是秦帝師續絃所出,過了世的秦夫人一輩子就生了這麼個女兒,是當作掌上明珠養大的,幾個前頭的哥哥姐姐,對小妹妹也很照顧。

平國公許夫人和她就一向交好,二老爺和二太太的親事,其實是許夫人屬意大太太安排的。

原本的意思,是叫二老爺不要娶了媳婦,就和兄嫂離心。

瞧現在都鬧成了什麼樣子!

解鈴還須繫鈴人,二太太那頭的事,還是要許夫人出面纔好說話。可這裡面的事,不是一封兩封信能說得清的,不當面和許夫人解釋,還叫姐姐以爲自己排擠二太太。

她就下定了決心。

“二娘子轉眼就要出嫁,就不帶着出門了。”她猶猶豫豫地說,“反正嫁到京城,多的是和這些親戚見面的機會……我想着把五娘子帶在身邊,九哥,就讓他安心在家讀書。”

不論大太太怎麼疼愛九哥,到底不是她生的。

帶着庶子去給父親賀壽,怎麼看,怎麼有些不合適。兄姐們問起來也不好回話。

大老爺沉吟了起來,“二太太那邊……”

大太太臉上發燒!

大老爺一向很尊重自己,對這個不着調的二太太,從來也不多說什麼,怕的就是她臉上下不來。這還是他第一次提到二太太做的那些個上不得檯面的事。

“我想着,把王媽媽留下,讓九哥住到西偏院去,和七娘子也有個照應。”大太太輕聲細語地解釋,“也頂多是去上兩個月,連頭帶尾,最晚八月就回來了!”

大太太身邊的幾個管事媳婦,王媽媽是管財務瑣事的,樑媽媽是管人情來往的,樑媽媽呆在身邊,王媽媽留在府裡,很合適。

還有小廚房的曹嫂子……二太太要把手伸進大房的內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大老爺點了頭,“那你看,誰來照管家務?”

若是大老爺沒有說二太太的事,大太太還未必願意讓四姨娘照管。

現在她卻不好意思說別人了:大姨娘五姨娘是有氣的死人,七姨娘舞姬出身,八姨娘又有了身孕,不叫四姨娘管家,叫誰管?

“讓王媽媽和四姨娘一道照看吧。”她還是打了個埋伏,“八姨娘是四姨娘屋裡出去的,她照管,自然是盡心。兒女們的瑣事,平日裡也一向是王媽媽操心的。”

大老爺也沒有多說什麼。

還是很尊重大太太的。

大太太就慢慢地嘆了口氣。

秦帝師的生日在五月中旬,三月有桃花汛,說不準什麼時候就在路上耽擱住了。大太太定下決心要上京拜壽,第二日就忙碌起來了。

收拾行李,是丫頭們的事。當家主母另有事忙。

大太太把賬本給了王媽媽,“蕭規曹隨,再怎麼樣,八月我也一定到家了。”

五個月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王媽媽能不能把持得住府裡的局勢。

王媽媽低首沉思,一時沒有答話。

大太太眼裡就露出了滿意。

楊家身爲江南豪門,主持中饋的主婦接觸到的,遠不止柴米油鹽這等瑣事。

雖然大太太不在,名門望族之間的應酬,多半不會找上門來,但管家一天,也有許多棘手的事要處理。

好在大太太家教甚嚴,管家很有章法,王媽媽只要能依足大太太留下的規矩,多半是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的。

“若是二娘子能夠出面管事,那是最好的,”王媽媽沉吟片刻,就坦然地道。

二娘子是嫡女,排行也高,性子又嚴肅正經,連幾個姨娘都有幾分怕她。

由她出面罩着王媽媽,就算幾個姨娘乘大太太不在,想要鬧出什麼事來,二娘子到底是女兒,和父親撒個嬌,大老爺也不好拂了她的面子。

大太太面上現出幾絲欣慰,“還是你想得周到。”

王媽媽謙虛地笑了笑,沒有說話。

“這幾個月裡,你只管盯緊了四姨娘那邊,不要讓她興風作浪,又鬧出什麼事來。”大太太面現厭惡,“五娘子我隨身帶走,二娘子、六娘子都是省事的,三娘子和四娘子若是很討人厭,你也不要客氣。”她頓了頓,“最要緊的,還是九哥……”

“老奴一定看好九哥,不讓他出一點事!”王媽媽連忙說。

之所以讓她留守,帶走樑媽媽,就是因爲王媽媽面黑,能鎮得住那些蠢蠢欲動的各色人等。

大太太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問,“七娘子怎麼還沒到?”

王媽媽笑了,“還在朱贏臺刺繡呢,沒那麼早下學。”

“一轉眼,七娘子也在正院住了兩個月了。”大太太就端起茶碗,吹着茶麪上的泡沫。“你看着她如何?”

王媽媽略一躊躇,“倒還好,是個文靜、謹慎的孩子。”

文靜,說的是她安靜和順,沒有給人添太多麻煩,五娘子雖然對她一向有些微詞,但在七娘子的剋制下,兩姐妹沒有爆發過什麼衝突。

謹慎,說的是她沒有仗着自己是九哥的雙生姐姐胡作非爲,和九哥之間不遠不近……沒有籠絡他的意思。

大太太點了點頭,“是個省心的。”她下了結論。“把九哥交到她手上,我放心。”

有些人雖然相處得時日不久,但就是能讓人放心。七娘子進正院以來,幾件事都處理得很好,小小年紀,氣質沉穩,知進知退,二娘子畢竟年紀大了,不好和弟弟住在一個屋檐下,把九哥放到西偏院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大太太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王媽媽就趁機表忠心,“還是讓二娘子有事沒事也過去坐坐。”九哥和七娘子是雙生姐弟,大太太一面要用七娘子做九哥的擋箭牌,一面,又不希望他們過於親密。這幾個月,五娘子不在府裡,大太太自然希望九哥能和二娘子多親近些。

大太太帶着笑點了點頭,“倒也不必這樣,我會把立春留下照看九哥。”

立春是大太太的得力助手,也是她的耳目,有她在,七娘子要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等大太太回來,自然會處置。

王媽媽就露出一副放心的樣子。

心裡卻有些看不上大太太的小氣。

七娘子是九哥的雙生姐姐,血脈相連,兩人就算親近些,又能怎麼了?九哥要接掌家業,還是脫不了大太太的栽培。比起七娘子,四姨娘、八姨娘、二太太……才更要提防吧。

才這麼想着,大太太就嘆了口氣,“我這一生,也就只得二娘子和五娘子兩個親生女兒。二娘子有了歸宿……五娘子卻不知道該說給誰家!”

王媽媽就又心軟了。

她是與大太太從小一起長起來的。

大太太是幺女,自小到大,父親疼母親愛,哥哥姐姐也都疼寵,卻被秦帝師說給了大老爺爲妻。

當時大老爺纔是舉人,家裡雖然也是名門世家,但大老爺這一支卻窮得厲害。

大太太知道了自己的親事,關上門哭了三天三夜:幾個姐姐嫁的都是京中權貴,她卻要去西北不毛之地,操持家務。

自此,大太太就和秦帝師不鹹不淡的,卯足了勁兒,要作出一份家業給秦帝師看看。

如今家業有了,體面有了,底下卻是無限的苦澀。

辛苦了半輩子,攢下了這麼大一份傢俬,卻偏偏只得兩個親生女兒,難道不想千疼萬寵?九哥是她傾注心血培養出來,爲兩個姐姐在孃家撐腰的。

自然不希望他心裡把七娘子放到二娘子、五娘子前面。

王媽媽就擦眼睛,“平國公夫人不是時常說起……”

大太太神色淡淡,“還鳳佳是個怎樣的孩子。”她嘆了口氣,“五娘子出生時,姐姐不過是玩笑幾句,這一兩年來,她又舊事重提,還一次比一次認真,連小五人都沒看過,就說得當真得很。我怕……”

外頭有人脆生生地喊了一句,“五娘子、七娘子來了!”

大太太忙坐直了露出笑臉,和藹地看着一前一後跨進門檻的兩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