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

侯君集西征所立,也算是滅國之功,但侯君集的運氣並不好,因爲他被李恪盯上了。

侯君集是李世民天策府舊臣,在玄武門之事上也是出了大力的,故而李世民對他很是信重,待之不薄,不僅官拜大將軍,封陳國公,每歲的金銀賞賜更是不計其數,按理說侯君集是不差錢的。

但高昌城位處絲綢之路要塞,位置之好得天獨厚,富庶非常,就當當初侯君集拘拿鞠文泰,破開高昌王城之後,成箱擺放,堆積如小山般的金銀珠寶還是晃住了他的眼睛,叫他再難挪開。

依理而言,高昌王城中的珠寶屬戰利品,當上繳國庫纔是,但侯君集貪婪,已經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眼,竟膽大妄爲,將王城中的財寶據爲己有。

其實主帥出征,大捷之後貪墨些珠寶也是有的,侯君集所貪雖然數額大地驚人,但倒也算不得什麼重罪,最多就是功過相抵,畢竟當年李靖北伐突厥,爲了自污也曾幹過私分珠寶的事情。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侯君集如此行事,很快便叫下面的將士都知曉了,主帥尚且如此,上行下效,侯君集麾下的部將自然也眼熱了起來。

不過王城中的大頭已經被侯君集拿了,將士們不能從侯君集手裡搶東西,於是西征將士就把目標放在了高昌國的商戶和百姓家中,一時間整個高昌國,二十一城在降後化作人間煉獄,竟被唐軍洗劫一空,殺人越貨已是常事。

士卒如此作爲本是犯了軍法的,但侯君集自己開了個好頭,下面的風氣又哪還能剎得住,爲了堵住將士們的嘴,侯君集只得縱容將士如此,不敢治罪。

西征大軍中不乏李恪的眼線,就是副帥契苾何力也和李恪交好,李恪想知道,一問便知,甚至就在侯君集大軍還未凱旋到京的時候,李恪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只不過是李恪一直壓着,拖到今日這個恰當的時候才發難罷了。

長安城北,御史臺,府衙。

“下官侍御史謝衝拜見王中丞。”新晉御史臺佐貳官、御史中丞王玄策正在府衙處事,侍御史謝衝突然入內,對王玄策拜道。

王玄策擡了擡手,示意謝衝起身,問道:“謝御史來此何事?”

謝衝道:“下官今早收到了份自禁軍遞來的告書,不知該如何處置,故而向中丞請示。”

王玄策聞言,問道:“侍御史掌糾察百官之責,可直達天聽,何事還需要向我請示?”

御史中丞雖掌帶侍御史,對侍御史有上下統屬之權,但御史臺畢竟官職特殊,未免有包庇之嫌,侍御史的奏疏都可越過御史中丞,直達御前,御史中丞一般是不問的,故而王玄策有此一言。

謝衝道:“此事幹系重大,所彈劾的更是朝中大員,下官不知該不該彈劾,也不知該如何彈劾,依例還需中丞示下。”

謝衝之言一出,王玄策已經猜到了謝衝所指何事,王玄策是李恪的心腹之臣,又在御史臺爲官,是爲李恪喉舌,李恪要動侯君集,自然會將此事告知王玄策,王玄策一看謝衝的樣子,便知道他所指何事了。

王玄策道:“何事如此重大,拿來我看看。”

“諾。”謝衝應了一聲,將手中的告書遞到了王玄策的手中。

王玄策拿起告書一看,果然正是侯君集之事,王玄策面作怒意,拍案道:“竟有此事,侯君集枉顧聖恩,罪該萬死。”

謝衝道:“正如中丞所言,此事太過駭人,下官一時間竟也有些難做了。”

王玄策問道:“你的顧慮在何處?”

謝衝回道:“侯君集乃陛下愛將,當朝國公,此事咱們是不是先跟兵部還有尚書省那邊打個招呼?”

侯君集有功在身,更是李世民心腹愛將,在朝中同他交好的將領極多,若是貿然彈劾,不論真假,必定都會掀起軒然大波,謝衝有此顧慮也是正常的。

但王玄策顯然對謝衝的回答並不滿意,反問道:“不知謝御史位在何衙,又身掛何職啊?”

謝衝不知王玄策何意,但還是回道:“下官是中丞轄下,御史臺侍御史。”

謝衝之言一出,王玄策的面色陡然一正,對謝衝斥責道:“你既知自己是侍御史,掌糾察百官之責,有入閣承詔之權,便當秉責而爲,何故逡巡,你對得起自己繡衣直指的名頭嗎?”

謝衝聽得王玄策所言,頓時有些慌了,御史臺獨立於三省之外,不受宰相統屬,侍御史糾察百官,可直達天聽,權責極高,就算是三省宰相也不管不着他們,故而他們的膽子也極大。

但御史臺臣雖然不受三省轄制,在朝中橫行無忌,連宰相都不畏懼,但他們卻最怕一個人,那就是御史中丞。因爲他們每歲歲考的命脈就抓在御史中丞的手中,若是歲考爲下,可是要被調離御史臺的。

謝衝見王玄策動怒,忙道:“中丞息怒,下官知道怎麼做了,下官這就具實而稟,上疏御前。”

王玄策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你只管如實上疏便是,若是你擔心事有不妥,可在擬完奏疏後送到我處,我亦可署名上參。”

謝衝聽了王玄策的話,心中頓時轉悲爲喜,心裡也有了底。

王玄策是誰,是最早跟隨李恪的臣子,十多年的君臣之情,是楚王舊部,如假包換的李恪心腹,甚至是心腹中的心腹,王玄策的背後站着的就是如今聲勢最盛楚王,有了他的背書,就等於有了楚王的支持,莫說是侯君集了,就是長孫無忌他都敢彈劾。

此時的謝衝又想起了一事,那就是楚王李恪和侯君集不和的傳聞,此前謝衝倒也沒往這事上面想,但眼下看來,王玄策竟肯在彈劾侯君集的奏疏上署名,這背後會不會有楚王的意思在?

若當真是楚王也有意對付侯君集,那他這次可是誤打誤撞交好上了楚王。如今太子將廢,楚王的呼聲最高,說不得便會被立爲儲君,那如此一來他可就藉着此事在楚王面前漏了臉了,這可是他難得的政治資本。

一瞬間謝衝就下定了決心,他將要寫的不止是彈劾侯君集的奏疏,更是交好楚王的投名狀,他必要盡他所思,引經據典,打侯君集一個萬劫不復,必要叫李恪記得自己。

第四章 取義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三章 盛會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四十章 墜馬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三章 誤會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一章 接風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六章 岑長倩第十八章 山路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章 分封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章 拉攏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九十二章 手書
第四章 取義第五章 侯君集第六十章 密信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三章 盛會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七十七章 誤會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四十章 墜馬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三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十三章 誤會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一章 接風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六章 岑長倩第十八章 山路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逼反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二章 稱心失蹤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六章 分封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章 演練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章 拉攏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九十二章 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