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

“水匪來襲,大船沉沒在即,你我都是自身難保,還在此處糾纏作甚,還不如各自逃命地好。此事你若不與我爲難,我答應你,方纔我說的話,還是作數的。”當李恪得知大船爲水匪所襲後,毫不猶豫地便一躍入睡,逃了去,只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李恪跳水逃生,本已是將後背留給了蕭月仙,但蕭月仙卻並未動手傷他。

一來水匪來襲,此時就算她將李恪射傷捉回,也難將李恪帶走,不過是幫了這些水匪的忙,二來李恪年少,蕭銑之仇着實算不到李恪的頭上,再加之李恪待她不薄,更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男人,她自還念着幾分情分,倒也未曾對李恪動了殺心。

可以說,縱然在此之前,蕭月仙雖不曾想過要放了李恪,但在殘樑餘黨中的許多人都曾想着要殺了李恪時,唯獨蕭月仙從未想過要要了李恪的性命。

在蕭月仙的半縱之下,李恪便跳入洪湖,便游水逃了去。

李恪本不善水性,後來雖也多多少少學了些,但就憑着他這點水上的本事,要靠一人之力游出這洪湖,還是極難的。

李恪手中緊握着與他性命相關的木質船櫓,一直奔着遠方江陵城的方向游去,也不知遊了多久,一直游到了自己氣力耗盡,卻也仍未能到岸,最後體力不支,眼看着便要支撐不住。

不過就當他雙眼疲累地將闔未闔之時,在相距他不足十丈的水面之上,李恪竟看到了一艘頗爲醒目的官船。

既是官船,船上乘着的自是官府中人,李恪心中心想着自己有了救,於是便強打着全身最後的氣力長喚了一聲,接着也不知船上之人聽見與否,昏迷了過去。

——————————————

“李公子,李公子...”

李恪自己也不知昏迷了多久,迷糊之中,李恪似乎聽到有人正在耳邊喚他,於是緩緩地便睜開了眼。

李恪睜開眼後,看到的是一個十五六歲,頭扎雙環髻,乍一看去眉目清秀的侍女。而他自己,正躺在一張鬆軟的牀榻之上,不在水中了。

顯然,是官船上的人聽到了李恪的呼救聲,將李恪救了回來。

“姑娘,你...”李恪見得生人,只當自己是被她救的回來,正要開口詢問自己身處何處,如何識得他時,可還未等他的話說完,倒是這侍女先行喚出了聲來。

“小娘,你快過來,李公子醒了。”李恪剛一睜開眼,這侍女便對門外大聲喚道。

李恪久在長安,外放淮南也時日未長,在他的記憶之中,自己在荊州並無故交,可這女子卻口稱他爲李公子,可知她至少是知道些自己的身份的,不禁也覺得奇怪,對她口中的小娘也多了幾分好奇,便也往門外的方向望去。

李恪看着房門的方向,不過片刻之後,便看到了一個少女走了進來。

這少女看模樣不過十歲出頭的的年紀,可偏卻生地眉目如畫,姿容妍麗,雖年少,卻能看出是個極爲少見的美人坯子,若是將來長地開了,怕也是傾國傾城的模樣。

只是這少女雖生地極美,但李恪望着卻有些似熟非熟的感覺。

按理說,這般美人,哪怕是放在胭脂遍地的長安城,也是難得一見的,若是李恪見過,本該記得仔細,怎的會記不真切呢?

“李公子你可算是醒了。”少女一進門,見李恪果真醒來,便對李恪道。

李恪雖記不真切這少女是何人,但畢竟是救了他的性命,對他似乎也並無惡意,於是手撐着坐起身回道:“李某謝過小娘救命之恩。”

這女子聞言,笑道:“當初李公子也曾助我,今日我再幫回了李公子,也算是還了李公子當年的援手了。”

李恪聽了這少女的話,心中越發的不解了,原來自己竟還曾襄助過她,只是卻不記得是在何時何地了。

這少女也是冰雪聰明,她看着李恪有些迷糊的模樣,也知李恪必是記不清了,於是道:“李公子想必是暈地迷糊了,難不成竟是忘了當初在長安天街請公子射燈的女童?”

李恪一聽這少女的話,頓時記了起來,貞觀六年,李恪於元宵節攜小妹高陽在長安天街賞燈,路遇一女童與長孫家兄弟爭燈,便是他出手相助,幫着那女童自長孫兄弟手中贏回的彩燈。

“原來是你,只是沒想到不過短短一載有餘,小娘已出落地這般仙姿玉色,我竟有些認不出了。”李恪聽了這小娘的話,已經全然想了起來,於是回道。

當面被人稱讚貌美,只要是女子,無論年紀大小,總歸會有些欣喜,少女先是面露一絲喜色,接着便忙謙虛道:“公子謬讚了,公子記不真切,不過是因時日久遠,公子又剛剛落水昏迷,尚未全醒罷了。”

這少女雖年少,卻也是個說話妥帖之人。

李恪看着眼前的少女,模樣氣度確與尋常人家女子不同,再加之他依稀記得,在他昏迷之前,救了他的是一艘官船,李恪心中對這女子的身份也不免有幾分好奇。

不過畢竟男女有別,李恪若是貿然問人姓名終歸有些不妥,於是轉而問道:“小娘救命之恩,在下自當銘記,只是在下在湖中昏迷,此後諸事便全無印象,卻不在眼下身在何處?”

這一次,還不等這少女回李恪的話,倒是一旁的婢女先開了口。

“今日早間我家小娘本是在洪湖乘船賞景,不料卻在途中見着了公子,便將公子帶了回來,此處乃是江陵城,你身處之地便是荊州都督府。”婢女一邊從一旁搬了個錦凳放在了少女的腳邊,一邊對李恪道。

荊州都督府?

李恪聽了婢女的話,心中有些微詫,不禁看向眼前這少女的眼神都有些變了。

李恪身爲親王,熟稔朝務,豈會不知荊州都督是誰。

貞觀六年初,原荊州都督張亮調任進京,荊州都督出缺,李世民便下旨以利州都督武士彠轉任荊州,爲荊州都督主掌荊州軍務,如今的荊州都督正是應國公武士彠。

若只以武士彠而論,以武士彠的名望、才幹,在這名臣雲集的初唐自然算不得什麼,只是他的次女武曌卻是個了不得的人物,李恪怎會不驚。

李恪連忙問道:“此處竟是荊州都督府,卻不知小娘與應國公武都督是何關係?”

這少女已知李恪當時朝中權貴子弟,也不奇怪他怎的知道荊州都督是誰,只是如實回道:“公子口中的武都督正是家父。”

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九章 飲酒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七章 持節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十章 收局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六章 殺機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三章 結好第十章 拉攏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二十一章 搏殺
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七章 曳莽奔疲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九章 飲酒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二章 再見楊恭仁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二十章 尋人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七章 持節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十章 收局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六章 殺機第三十六章 以畫爲餌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三章 結好第十章 拉攏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二十章 回京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六章 長孫父子第二十一章 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