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

當李恪自袁承範口中得知,淮水決堤竟是人爲時,心中爲之大驚,李恪的第一反應便是調虎離山。

在李恪想來,奸邪之人若是欲水淹淮南,最好的選擇自然是淮泗之交處的河堤,不過淮泗之交處的河堤因爲泗水大漲的緣故,李恪遣了人手在水邊修堤,日夜不停,旁人想要接近並掘開自然不易,故而便先掘開了此處的河堤,騙得李恪將注意集於此處,淮泗之交自然就空了。

李恪聽得袁承範的話,當即便坐不住了,留下助袁承範修堤的人馬,自己則帶着人,馬不停蹄地往淮水東面而去。

李恪擔心淮水河堤,故而一路策馬揚鞭,當李恪火急火燎地趕到了淮水河堤時,卻看到了尚算完好的河堤,還有帶着麾下數十名衙役,在淮水邊專後的盱眙縣令林遠圖。

“臣林遠圖拜見殿下。”李恪策馬走到林遠圖的跟前,林遠圖也連忙上前,對李恪拜道。

“林縣令不在盱眙城中安撫百姓,怎的在此?”李恪看到林遠圖竟出現在了此處,對林遠圖問道。

林遠圖回道:“臣方纔在城中接到消息,淮水河堤上的缺口竟是人爲所掘,臣覺得很是蹊蹺,便擔心有人意欲調虎離山,趁機決毀淮泗之交,便先行到了此處。”

李恪聽了林遠圖的話,臉上露出了些許詫異之色。

在李恪眼中,林遠圖最多便是平庸之輩,才幹尋常,若是能本分些,勉強也算是個循規蹈矩的親民官,倒是沒想到他竟還能有這般見地,莫不是淮水決堤,也幫他開了竅?

李恪問道:“林縣令既早於本王趕到此處,可有所獲?”

林遠圖回道:“臣來時便見到了有數人手持土翻,正在河堤便聚集,有掘堤之意。”

李恪聞言,當即神色一正,對林遠圖問道:“你可曾將他們拿下?”

林遠圖回道:“臣已將他們盡數拿下,現正命人壓往縣衙關押,已經在回盱眙縣城的路上了。臣擔心這些歹人賊心不死,尚有同黨餘孽,便留在此處守候。”

林遠圖其人才幹尋常,又少有但當,李恪此前一向對他頗多幾分微詞,沒想到他今日所爲輕重急緩把握得宜,倒是叫李恪多了幾分讚許。

李恪道:“林縣令所爲甚好,決堤之人背後必有主謀,若是能順藤摸瓜,將他們一網打盡也算是大功一件。”

林遠圖謙虛道:“不過臣份內之事,臣不敢居功。”

李恪道:“林縣令護堤有功,本王自不會忘。只是他們此番決堤未成,必還有後手,林縣令可曾問出緣由。”

林遠圖回道:“此事幹系重大,也不知事涉何人,臣官卑職微,不敢善斷,只等殿下親自審問。”

若是淮水被決,受損不止是淮南百姓,還有身爲淮南首官的李恪,誰知道這決堤之事是不是朝中哪位李恪的對頭遣人所爲,以林遠圖的官職,自然開罪不起。

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林遠圖留由李恪親自審問倒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也好,你隨本王一同前往。”林遠圖只是盱眙縣令,有些事情他還是不知的很,李恪對林遠圖的所爲頗爲滿意,吩咐道。

“諾。”林遠圖拱了拱手,當即應了下來。

李恪隨林遠圖一道回盱眙城審問掘堤的歹人,而河堤處的守衛自然也不能鬆懈,李恪便留下了隨他來此的府軍來此戒備,自己則帶着席君買還有數位王府衛率,便往盱眙城而去了。

如今的盱眙內憂外患,李恪正是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起初在慌亂中,李恪聽了林遠圖的話倒也未曾多想,而在回城的路上,迎面吹來的涼風拂面,李恪的內心稍稍安寧了一些,卻覺出了幾分不同尋常的味道。

自淮水便往盱眙城,若是快馬加鞭,差不多也就是一炷香的功夫,但就是在這一炷香的功夫裡,李恪發現了問題的端倪。

李恪辰時在縣衙門外接到林遠圖的傳話,淮水決堤,林遠圖已命人前往打探,可待李恪快馬自盱眙城趕到淮水決堤口邊,再回到淮泗之交時,林遠圖竟已經在那處等候。

林遠圖原本奉李恪之命在城中鎮撫百姓,自他在城中收到從淮水便傳回的消息,到他一路趕到淮泗之交,再到他發現並拿下決堤之人,將他們押送回縣衙,最後到他等來李恪。這麼多的事情,怎麼算,都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盡數完成。

李恪思慮了許久,唯一的解釋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林遠圖根本就未等到傳信的人回了盱眙城,而是徑直帶人來的此處,然後纔等到的自己。

可若是如此,那林遠圖方纔所言便都是假的,是在欺瞞李恪了,可林遠圖不惜冒此風險,欺瞞李恪,他又是圖的什麼?他的目的又是什麼?

李恪想着,心中竟突然冒出了一個他自己都覺得訝異非常的揣測:林遠圖根本就從未抓過什麼決堤之人,決堤之人就是林遠圖自己,或者和林遠圖是一夥人。

若當真如此,那李恪隨林遠圖來此,他的處境便危險萬分了。

李恪心中本能地想要爲林遠圖尋得開脫的理由,但除了林遠圖的這身官袍,他實在找不到其他的因由了。

誰能想到,堂堂朝廷縣令,牧民之父母官,竟是這決堤爲惡的兇狠之徒,李恪看着林遠圖的背影,心中滿滿的寒意。

而隨着李恪的心裡有了這種想法,他再看向周遭的情況,卻發現,林遠圖走的路確實可疑。

林遠圖走在最前,他所挑的路並非寬敞,人跡常見的官道,而是相對僻靜,難走不少的小道。

李恪乃堂堂楚王,身份之重自不必多言,林遠圖帶着李恪專走這些路,已是怪異地很。

李恪故意放緩了步子,對林遠圖問道:“林縣令,前往盱眙的路不止一條,你爲何專挑着這條冷僻難行的小路走?”

林遠圖也不知是心虛還是怎的,聽了李恪的話,竟是頭也不回地回道:“殿下有所不知,此路雖然冷僻,但卻是捷徑,殿下趕着時間,走此道會快上許多。”

林遠圖同李恪說話,何曾敢背對着李恪,如此失禮,林遠圖反常的表現不止李恪看得清楚,也落入了席君買的眼中。

席君買身爲李恪衛率統領,見得如此情境,心中已然警惕,席君買一把抓住了李恪的馬頭,勒馬停下,轉而對林遠圖喝道:“林遠圖,你竟敢對殿下如此無禮,未免太過放肆了吧。”

席君買乃李恪心腹,若是往常,席君買如此喝他,林遠圖早已嚇地魂不附體,可今日,他的底氣卻足地很。

林遠圖看了看周邊,對李恪和席君買道:“已經到了此處,二位方纔覺出不對來,不覺得遲了嗎?”

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章 奏對第七章 持節第十七章 急招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章 岑長倩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四章 藥箱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
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二章 拒辱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三章 奏對第七章 持節第十七章 急招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十三章 歸寧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六章 岑長倩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十三章 歸寧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四章 藥箱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八章 婚成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十二章 夷男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十七章 急招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