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

高甑生久經戰陣,雖無甚大功在身,但也絕對不是一個草包,可就在剛剛席君買的一槍,卻着實驚住了他。

武德四年,大唐破王世充、竇建德一戰,高甑生也曾在軍中,高甑生曾親眼見到秦叔寶將手中的虎頭湛金槍插在洛陽城下,王世充軍中十數人前往拔槍,卻無一人拔出,最終還是秦叔寶次日再往城下拔出了虎頭湛金槍。

只秦叔寶那一槍,王世充大軍爲之喪膽,龜縮城中不敢應戰,一將之威,竟至於斯。

今日在高甑生的眼前又出現了同樣的一幕,同一把虎頭湛金槍,只不過今日插槍的人從秦叔寶變作了席君買。

莫非眼前的這個少年竟有匹敵秦叔寶之力?高甑生看着倒插在身前的虎頭湛金槍,臉上寫滿了驚愕。

高甑生覺得驚訝,同樣覺得驚訝的還有旁人。

校場之上的衆人看着插在場上的金槍,雖明知席君買神力,但不信邪的還大有人在,摩拳擦掌地準備上去一試。

畢竟拔槍與對擂不同,對擂興許會有傷了性命的可能,可拔槍卻不會,就算拔不出也算不得什麼醜事,可一旦運氣好拔了出來,那六品的右驍衛參軍可就是他的了。

“我來試試。”就在衆人火熱的視線中,一個身高七尺,膀大腰圓的壯漢一邊把自己的手放在衣褲擦着,一邊走上了前去。

壯漢走到虎頭湛金槍之前,雙手握住槍身,使出渾身解數,欲往上提槍,衆人看着他的模樣,眼中也滿是期待。

不過衆人中卻有一人不是如此,那就是方纔被席君買放翻的司寧方。

司寧方自詡勇力,可就在他隔着馬槊同席君買較力之時,他能感覺到席君買看似尋常的身子裡似乎竟有猛虎之力,他的力氣彷彿江海一般連綿不絕,他根本沒有半分勝算。

力氣這種東西,有些人是練了出來的,可有些人便是天生的,非常人可以匹敵,顯然席君買就是這樣的人。

而且席君買最可怕的還不止於此,這還光只是他的氣力,他尚未展露的騎術和槍法又該何等了得?

正如司寧方所想的那般,這壯漢手握槍身,腦袋憋地醬紫,可虎頭湛金槍依舊穩穩地插在地上,一動不動,彷彿已經在地上生了根一般。

“拔不動,拔不動。”

這壯士拔槍不動,鬆了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面擦着頭上的汗,一面還在不住地搖了頭。

這壯漢退下後,又一連數人上前,想要試上一試,可無一例外,都未能動地了虎頭湛金槍分毫。

李恪看了眼插在場中的虎頭湛金槍,環視着衆人,朗聲問道:“可還有不服的?”

這一次,整個校場之上鴉雀無聲,顯然,席君買之能已經威震全場。

李恪見此時已經無人再敢站出來,於是道:“既如此,那席君買右驍衛參軍之職便就此敲定了。”

“謝殿下!”

席君買走到虎頭湛金槍的旁邊,伸手右手,隨着席君買一聲暴喝,方纔數人拔之不動的虎頭湛金槍竟被席君買單手拔起,送到了李恪的手中。

“席君買,席君買...”

李恪剛從席君買手中接過槍,高呼席君買的聲音已經在校場之上飛揚。

李恪看着眼前的一幕臉上也露出了笑意,四日前席君買助李恪殺虎,使李恪拔得圍獵頭名,如今李恪助席君買揚名,也算是還了他。

高甑生聽着耳邊連綿不絕的高呼聲,他的心已經一下子沉了下去,他不知李恪從哪兒搞來了這麼一個怪物,竟真能以一己之力力壓整個右驍衛。

日後以李恪和席君買在右驍衛的名望,他再想有什麼大動作便難了,高甑生現在唯一的希望便是在六曹。

六曹之事雜駁,又累積許久,高甑生只盼馬周理不順六曹諸事,那他至少還有一分後手。

可高甑生卻不知,席君買武藝超卓,李恪對她固然有必勝的信心,可李恪對馬周的把握卻更大。

馬周有蕭何之才,也曾在博州任些末流小官,雖不入品級,不受刺史達奚恕待見,但刺史府衙內的一應瑣務卻摸得極爲熟稔,應對區區一個右驍衛內務,又算得上什麼難事。

午時才過,校場之上的事情方纔結束,李恪回到正堂歇息了不過片刻,右驍衛六曹衙門就傳來了消息:六曹的一應事務理完了。

王玄策並着馬週一同站在右驍衛的正堂之上,王玄策的內心還未能徹底平復過來。

方纔王玄策擔心馬周不熟政務,特地前往陪同,故而親眼看到了馬周理政的場景。

此前王玄策一直還不甚理解,李恪爲何要對馬周這麼一個無名小卒如此看重,甚至以自己的隨身寶劍相贈,直到方纔,王玄策看着馬周理政,這才全然明白了過來。

倉、兵、騎、胄、功、法六曹之事瑣碎,近年來累積的文書賬冊堆地有半人多高,王玄策光是看着都覺得頭疼,可馬周短短大半日便將事務逐一理順,條理清晰,有理有據,莫說是王玄策了,就連混跡六曹十餘年的諸多老吏都看着折舌了。

王玄策甚至很是好奇,李恪到底是從何找來的這等人物?

“啓稟殿下,六曹之事臣已全盤理順,自武德九年始,各曹主吏主事以來,兵曹卒員倒還齊備,然倉曹合計虧空糧儲一萬石,騎曹缺失戰馬共一百一十匹,胄曹鐵甲無端折損三百餘件,合計錢八萬三千貫,此爲合賬,請殿下查閱。”馬周捧着手中的賬冊,對李恪道。

高甑生聽了馬周的話,心中猛然一驚,此前他便知六曹官吏的手不乾淨,但他爲了拉攏六曹官吏,對他們多有放縱,可他萬萬沒想到,八萬多貫,短短六年時間,他們竟從右驍衛中撈了這麼多的錢財,着實叫他驚訝萬分。

李恪從馬周手中接過賬冊,只是大概地翻了翻,便把賬冊丟到了高甑生的手中,問道:“六曹之事,不知高將軍可知?”

這個時候,高甑生豈敢說自己知曉,他若說了,非但他的官職保不住,恐怕就連性命都難說。

高甑生只得棄車保帥,連忙道:“此事末將不知,末將無能,未能早查端倪,還望殿下恕罪。”

李恪聞言,笑道:“高將軍此前統管右驍衛上下,每日忙碌地很,豈能面面俱到,此事也不能盡數怪在高將軍的身上。可此事既然發了,便當有所懲戒,高將軍以爲呢?”

高甑生忙道:“此事幹系重大,末將以爲當重懲瀆職之人,殺之亦不爲過。”

李恪從高甑生的口中得到了他想要的話,點了點頭道:“好,那便依照高將軍的意思,下令重懲奸佞之徒。高將軍壯士斷腕,爲本王執掌右驍衛出力甚多,本王亦當稟明父皇,爲高將軍請功。”

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章 戰恆安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章 奏對
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章 落雕弓第六十章 太子還京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二十二章 名劍配名士第十七章 頡利被擒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六十三章 蘇瀟進宮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六十五章 江上第七十章 雍王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十三章 拜師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二章 冊封大禮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三章 戰恆安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六十四章 故人求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三十六章 腹背受敵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五十一章 楚王讓美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三章 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