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

自打貞觀八年春,段志玄掛帥西征吐谷渾,擊退來敵伏允後,貞觀八年秋後,吐谷渾賊心不死,再遣大軍叩邊,襲擾涼州。

李世民聞詢大怒,遣老帥李靖爲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掛帥出征,侯君集爲積石道行軍總管、李道宗爲鄯善道行軍總管、李大亮爲且末道行軍總管、李道彥爲赤水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爲鹽澤道行軍總管,六路其出,欲一舉而定吐谷渾。

貞觀九年七月,唐軍先後於曼都山、赤水源、烏海、星宿川等地大勝,最後決戰於柏海。是役,唐軍大勝,逼死吐谷渾王伏允,俘虜其子伏順,收吐谷渾雜畜二十餘萬,西征大勝。

長安城,太極宮,甘露殿。

李靖的西征捷報剛送到長安,李世民正拿着手中的捷報看着,臉上滿是笑意,就在此時,太子李承乾奉旨進殿。

“兒臣拜見父皇。”李承乾站在殿中,看着殿上坐着的,心情頗佳的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世民聽得李承乾的聲音,放下了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笑道:“我兒來了,快坐。”

“謝父皇。”李承乾道了聲謝,在李世民下手的位子上坐下。

“不知父皇傳兒臣來此所爲何事?”李承乾看着李世民,問道。

李世民揚了揚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道:“藥師西征大勝,不日凱旋還京,你身爲太子,朕想讓你親自出城一趟,迎接凱旋大軍。”

李承乾聽聞西征大勝,臉上也露出了喜色,問道:“可是吐谷渾軍大敗了?”

李世民笑道:“吐谷渾何止大敗,柏海一戰,我大唐大勝,吐谷渾王伏允自縊,伏允之子伏順被生擒,餘者皆降,此戰之後,吐谷渾便算是亡了,我大唐西北去一勁敵矣。”

得知吐谷渾亡國,不知怎的,李承乾心裡竟也多了幾分暢快,許也是同李承乾的這條斷腿有關。

當初若非吐谷渾獻上的那匹野性未馴的青海驄,李承乾這條腿也不會斷。

李承乾道:“伏允以吐谷渾一撮爾小國也敢同我大唐相爭,無異於自尋死路,自打伏允率衆西叩涼州之時,他身死國亡便已是定局了。”

李世民對李承乾問道:“吐谷渾已敗,餘衆皆被擒拿,我兒以爲該當如何處置吐谷渾餘衆?”

李承乾想了想,回道:“伏允桀驁,自尋死路,萬死不枉,但吐谷渾百姓無辜,不當受伏允牽連。”

李世民問道:“我兒的意思是?”

李承乾回道:“兒臣以爲我大唐可於吐谷渾青海故地,置屬國,以伏順爲郡王,吐谷渾可汗,轄制部衆,留守於青海。既可爲我大唐西北屏藩,護庇西北,也可彰我大唐仁德,叫天下歸服。”

李世民聽得李承乾的話,思索了片刻,緩緩地點了點頭,嘴上卻未置可否。

李承乾所言確實穩妥,也是常法,叫人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來,只是這法子雖然彰顯所謂仁義,但卻太過保守了些。在吐谷渾故地置屬國,雖然可保西北半壁,但也將大唐的半個西北鎖死了,再難擴土。

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會如此考慮,多半也是東宮中的那些師父教他的。修仁德,而輕武略,既是師教,也是李承乾的性子使然。

李世民也知道,今日若是他問的人是李恪,恐怕李恪給的就不是這個答案了,李恪定會建議李世民取吐谷渾故地,設都督府,節制吐谷渾部衆,如此一來,退則可守,保有青海,進則可攻,爭鋒西域。這興許纔是李世民最想要的答案

李承乾看着李世民思索了半晌,並未說話,心中也有些擔憂,問道:“父皇似有不決,可是兒臣說的不妥?”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模樣,也擔心自己若是如實說了,恐怕李承乾會有心結,李承乾身爲大唐太子,若是因爲此事而有了心結的話,得不償失。

李世民這才笑道:“我兒所言並無不妥,此事待藥師回京後便可拿到政事堂中商議,到時你也去一趟,若是諸位宰相併無異議,便就依你的意思定了吧。”

“諾。”李承乾拱手應了下來。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道:“吐谷渾之事已定,剩下的便該是河東了,”

李承乾聞言,臉上雖不動聲色,但心裡卻不禁擔憂了起來,只因李世民對北伐薛延陀之事看的太重了。

正如此前昆谷所言那般,此番大唐北伐之戰,是李恪積累功績的關鍵一戰,這一站李恪若勝,便可得滅國之功,到了那時,李恪勢必聲望大振,他的太子之位恐怕就越不安穩。

可以如今的漠北局勢來看,夷男和大度設兩相殘殺,薛延陀國力早已不比當年,若當真李恪北伐,單以薛延陀而論,絕非李恪的對手。

李承乾對李世民問道:“聽父皇所言,父皇可是在擔憂河東和薛延陀?”

李世民搖了搖頭回道:“倒也談不上擔心,河東有你三弟坐鎮,又有李績、張公瑾、蘇定方等一衆宿將從旁相助,河東自然是穩如泰山的,爲父只是在想着來日大唐北伐之戰。”

“果然如此。”聽得李世民的話,李承乾在心中暗自嘆道。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對李恪北伐一戰寄望甚重,可越是如此,李承乾便越不希望李恪北伐大勝,危及自己的儲位。

李承臉上乾故作難色,對李世民道:“薛延陀一戰,確實緊要,但兒臣有一話,卻不知當不當講。”

李世民笑道:“你我至親父子,有什麼當不當講的,只管說來便是。”

李承乾道:“我大唐西征,雖然大勝,但近年來我大唐外戰過頻,國負太重。再加之前歲和去歲豐糧之地又連遭水澇,入倉之糧不足,百姓深受其苦,朝中百官對此亦頗多微詞啊。”

李世民眉頭微皺,對李承乾問道:“你也如魏徵、孔穎達那般不主張北伐薛延陀之事?”

當初李世民轉任李恪爲幷州大都督時就是未經廷議,此後朝中百官也多有拿此事進諫李世民,請李世民收回成命的,但好在李恪初到河東,便建大功,這才堵住了百官的嘴,但就北伐之事而言,朝中的阻力卻一直不小。

李承乾回道:“大唐兵威雖盛,百戰而無不利,然薛延陀地處漠北之遙,距關中更是數千裡,更無沃土良田,縱得之,也難固守,於我大唐而言不過雞肋罷了。而且薛延陀兵容強盛,非吐谷渾可比,若要動之,恐怕牽連過重,縱是勝了,也恐損傷父皇英明。”

李承乾說着,頓了頓,最後又補充了一句:“兒臣雖不通軍事,但對國政略知一二,兒臣以爲北事不當以攻伐爲重,最緊要的是要使薛延陀懼我大唐強盛,從我大唐之命,纔是緊要。”

李承乾所言確也是實情,當年大唐北伐突厥大勝,但因大漠氣候不宜,更難事農耕,故而棄之不用,漠南予了突厥,漠北則予了薛延陀。

如今薛延陀不安,李世民又動了北伐薛延陀的心思,可縱是將來大唐大軍北上,平定了薛延陀,又能如何,大唐多半也不會據守漠北,還是要將薛延陀之地委手旁人。

李世民聽着李承乾的話,也想起了什麼,問道:“前幾日薛延陀使節來京,言語中提及和親之事,我兒對此事怎麼看?”

李承乾此前講了這般多,等的就是李世民這句,李承乾當即回道:“父皇當年北伐突厥,不過得北境五載太平,而若是準薛延陀和親之議,至少可保北地二十載安寧,兒臣以爲此議可行。”

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章 定儲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章 雍王第四章 面聖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章 婚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章 陰山下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
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四十章 定儲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十八章 山路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五十章 隨行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四章 面聖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十章 年號貞觀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十九章 夏乏第七十章 雍王第四章 面聖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七章 又見趙德言第四十五章 蘭陵蕭氏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六章 加註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章 婚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章 陰山下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章 陰山下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