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逼反

平康坊,擷玉樓。

裡院,佈置清雅的內室,遍地狼藉,桌椅歪倒,地上還散落這衣物,酒樽之類,顯然是雷雨才過的景象。

而在內室最裡面挨着牆的牀榻之上,李恪正趴在牀上,手指輕輕地敲擊着木質的窗櫞,發出輕微的“咚咚”響聲,眉頭緊鎖,似乎是在想着什麼事情。

蕭月仙如水蛇般伏在李恪的後背之上,指如蔥白,輕輕地在李恪的後背上滑動,嗔怪道:“殿下近日這是怎麼了,總喜歡在這時思慮事情,難不成是對仙兒厭煩了嗎?”

美人嬌嗔入耳,李恪感受着後背的癢意,才知自己又唐突了佳人,李恪緩緩翻過身去,將蕭月仙穩穩地抱住,賠罪道:“仙兒之美本王就是再嚐個十年,二十年也不會覺着乏味,又怎會對你厭煩呢,本王只是近來事情雜多,走了神罷了。”

蕭月仙靠在李恪的懷中,不解地問道:“太子失位已成定局,廢黜之事大功即將告成,殿下還在想些什麼?”

李恪道:“太子被廢雖已成定局,但也未嘗沒有復立的可能啊。”

蕭月仙問道:“殿下是擔心陛下如前隋文帝那般,先行廢黜,而後又生復立之心?”

前隋開皇年間,原太子楊勇受楊廣所陷,先爲隋文帝楊堅所廢,而後隋文帝心有生悔意,幾番欲復立楊勇,最後使得父子對立,兄弟相殘,蕭月仙所言便是此事。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

蕭月仙道:“當不會如此吧,前隋勇太子是因獨孤皇后力主易儲而廢,並無實過,而如今太子之行已是板上釘釘,絕難再翻,難道還會有變嗎?”

李恪道:“太子是嫡長子,此事前隋有之,我朝也未嘗不會。更何況太子當街殺人雖是大過,但卻並非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此事之後太子會失勢,但卻未必會就此失寵,只要太子未徹底失寵,凡事便皆有可能。”

縱容屬下殺一個權萬紀,要皇子償命是絕無可能的,此事之後李承乾的儲位被廢是必然的,但絕不會自宗室除名,甚至多半還能保下個王爵。

只要此事之後太子聖寵還在,他又能夠痛改前非,他就未嘗沒有重還東宮的可能,畢竟此次失勢的只是太子一人,長孫家可還在呢。

“那殿下的意思是?”蕭月仙仰起頭,看着李恪問道。

李恪道:“要麼不動手,既然動手了就要讓他永無翻身之機,本王要趁熱打鐵,給太子來一個狠的。”

蕭月仙看着李恪成竹在胸的模樣,不解地問道:“太子是陛下嫡長,有什麼法子能將太子按死的,除非...”

蕭月仙一邊說着,一邊想着,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對李恪道:“謀反?要想叫太子永無翻身之力,除了謀反,恐怕別無他法了。”

李恪見狀,笑道:“你說的不錯,正是謀反,只要太子謀反,就算他是嫡長子,就算有十個長孫無忌助他,他也無力迴天了。”

蕭月仙聽到謀反之事,頓時興致大漲,竟起身坐在了李恪的小腹之上,看着李恪,問道:“要說殿下有謀反的本事和魄力,仙兒是信的,但太子文弱,手中除了東宮六率再無兵權,他有這樣的膽子和本事嗎?”

李恪搖了搖頭道:“以太子的本事,他連東宮六率都掌握不了,他能用的最多就是左右內率府的百來人,他何來的兵權。”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越發地不解了,接着問道:“既然太子手無兵權,他又怎敢造反呢?”

李恪笑道:“因爲今日本王送了他一份大禮,他是沒膽魄,沒兵權,但有人卻膽大妄爲,而且手握重兵。”

長安城雖大,但手握兵權,能掀得起風浪的只有十六大將軍,至於其餘各府衛率都成不了氣候。

但十六衛大將軍中除了李恪掌右驍衛,李泰掌左侯衛是皇子掌軍外,餘者諸衛大將軍要麼是皇帝心腹,要麼是開國元宿,對李世民忠心耿耿,誰又會冒此等風險,從逆李承乾?

蕭月仙起初聽着李恪的話始終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看着李恪自信的模樣,又不會是胡言亂語。

秦叔寶、程知節、劉弘基...蕭月仙腦海中把十六衛大將軍的人名都過了一遍,始終覺着不對,但就當她想起一人時,突然了停住了,這人便是侯君集。

侯君集和李恪不和,此前因爲賀蘭越石之事更是開罪死了李恪,若是李承乾失位,李恪入主東宮,侯君集必定寢食難安,而且這樣的可能性極大,這也是他能夠和太子合流,對付李恪的緣故。

蕭月仙道:“殿下所言必是侯君集。”

蕭月仙心思玲瓏,似乎天生便有這等天賦一樣,李恪不過稍稍提及,她便猜了出來,這叫李恪也不得不佩服。

李恪輕輕捏了捏蕭月仙的臉頰,道:“好聰明的女子,你若是皇子,本王都爲未嘗是你的對手。”

蕭月仙笑道:“殿下玩笑,仙兒所長不過小道,哪能及得上殿下。只是殿下雖因賀蘭越石和侯君集結仇,但只憑此一事能叫侯君集下定決心嗎?”

李恪道:“恐還不夠,但本王還會再推他一把,侯君集西征之時手腳不乾淨,貪墨不少,更縱容麾下搶掠,本王若是將此事捅了出去,侯君集必定難堪。兩罪齊下,爲了自保,他不反也得反。”

蕭月仙想了想,道:“若是太子謀反,那咱們的擷玉樓豈不是待不下去了。”

李恪道:“這是自然,稱心是自擷玉樓出的,這些日子以來擷玉樓又和東宮頗多瓜葛,太子不反還好,一旦反了擷玉樓必受牽連,你近些日子便可撤出了。”

蕭月仙可惜道:“好好的一個擷玉樓,費了這般多的銀錢和心力,竟然就這樣廢棄了,實在可惜。”

李恪道:“此事沒這麼快,你還有幾日功夫,尋摸個合適的買家,把擷玉樓賣了便是,左右這擷玉樓是座金山,還能缺了下家不成。”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掩嘴笑道:“殿下不在江湖,不知其中的利害,擷玉樓買賣這般大的動靜,不知多少人盯着,無論看家還是買家都不會是尋常人,一旦掛賣必出亂子。這個當口還是小心爲上,故而爲了殿下大業,這擷玉樓只能廢棄,賣不得。”

李恪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這倒也無妨,不過一座擷玉樓罷了,也就是東南鹽行三五個月的賺頭而已,棄了便棄了,畢竟和太子之位相比,這點銀錢又算得了什麼。”

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章 奏對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章 靈州軍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章 自請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十章 拉攏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章 武家女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章 拒辱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三章 召見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
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二十七章 芙蓉園宴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三章 奏對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三章 加賦第六十七章 父子紛議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三章 靈州軍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三章 自請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一章 接風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十三章 召見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十章 拉攏第十三章 誤會第七章 武家女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二十九章 牛進達第十三章 盛會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章 拒辱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三章 召見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五十六章 金山禍起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