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

鬱督軍山南,大漠戈壁,這已經是梯真達官一行人路經戈壁的第四日了。

戈壁乾旱難行,寸草不生,沙暴更是常有,在這樣的大漠中每多待上一日,便多一分危機,無論人畜,俱是如此。

這樣的道理梯真達官自也清楚,但他也無可奈何,因爲這戈壁中的環境越是差,這路便越是難行,走地便越慢。

這處戈壁分割漠南、漠北,寬近千里,最長處逾兩千裡,而梯真達官一行的腳程一日最多不過百里上下,若是碰上風沙再大些的時候,一日只能行五六十里,若是如此算下去,要徹底走出這戈壁,至少也要十日光景。

這樣的速度着實是太慢了,可梯真達官又不敢快,若是強行加快腳程,就算人和駱駝受得了,隨行的牛羊也吃不消,恐怕等不到靈州,就已經死了過半了。

梯真達官一行五千餘人,帶着十五萬匹牲畜,不敢太慢,怕誤了迎親的時辰,又不敢太快,怕帶着的牛羊吃不消,就這樣不快不慢地走了四日,也才過了小半的路程。

而就在此時,薛延陀一衆人困馬乏的時候,他們還不知,就在他們的不遠處,一處矮坡的背後,有幾雙眼睛正在盯着他們。

“將軍,薛延陀人到了。”矮坡的背後,一個楚王府親事府的衛率指着不遠處的,浩浩蕩蕩的一羣人,對薛仁貴道。

薛仁貴點了點頭道:“傳令下去,衆軍備戰。”

“諾。”王府衛率應了一聲,下去安排了。

大漠之中,寸草難生,本就不是居留之地,但因爲此處是朔方通往漠北的要道,故而來往的商旅也不少,這些商旅也養活了一羣人——沙匪。

這些沙匪大多數十或百來人爲一羣,各分勢力,在戈壁中爲寇一方,騎快馬,持輕刀,專門洗劫來往的客商,薛仁貴他們此行假扮的便是這大漠中的沙匪。

這些沙匪以劫掠客商爲營生,凡來往人等,只要被他們瞧見了,人數不衆的,敵得過的,他們大多會尋機動手,但這一次的薛延陀卻不同,梯真達官南下,所率之衆多爲汗庭精銳,又打出了旗號,戈壁中的沙匪哪敢冒犯,都躲在了一邊,幾日過去了,梯真達官自己也漸漸放鬆了警惕。

一日的正午,是他們最累的時候,也是他們警惕最是鬆懈的時候,隨着“呼”地一陣,大漠中一陣大風吹過,揚起了一陣黃沙,黃沙鋪面而來,一時間也迷住了梯真達官一行人的眼睛,一行人拖着漸漸有些沉重的步子,趕着牛羊牲畜繼續前走。

可就在此時,一陣沉悶的馬蹄聲在右前方響起,一隊二十餘人的輕騎突然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直往側面襲擾,衝着正被驅趕着的牛羊而去。

“沙匪,帕夏,這是沙匪。”與梯真達官同行的昆谷看見了眼前薛仁貴一行人假扮的沙匪,對梯真達官道。

梯真達官點了點頭,但看着眼前的二十餘人,卻總覺着有些不對勁,眼前的一衆人看着確是沙匪無異,但他們人數雖少,行進間卻也擺出了陣型,進退有度,與那些一盤散沙的沙匪全然不同,而且他們不過二十餘人,若只是尋常的沙匪,哪裡有這份膽量。

不過此地有這樣的沙匪倒也並非全無可能,蓋因隋末亂世,天下征戰,而後又是大唐和突厥的數載南北之戰,有多少士卒兵敗逃亡,流落到了此處,落地爲匪,這些亡命之徒餓極了,也未嘗沒有殊死一試的可能。

梯真達官看着這些沙匪直奔牛羊而去,也不曾多想,便急忙命隨行的汗庭士卒策馬迎上,擋在了這隊沙匪的身前,要護住軍中的那些牛羊牲畜。

這些梯真達官眼中的“沙匪”自然就是薛仁貴所率的王府衛率了,薛仁貴識兵善戰,所率的王府衛率更是精銳,騎術精湛,在這荒漠之中也是進退自如。

薛仁貴雖然武藝超卓,但自知人手有限,也不去硬衝薛延陀的軍陣,不想着直接奔入牛羊羣中屠宰,而是隻在外圍襲擾,保持安全的距離,時不時地衝着薛延陀的士卒射上一支冷箭。

薛延陀的士卒上前,自然是衝着保護牛羊而去,可薛仁貴所率的“沙匪”輕刀快馬,來去如風,只是繞着這些牛羊打轉,也不輕易下手。

薛延陀的士卒守着身後的牛羊,也不敢輕追,只是看着“沙匪”去的方向便堵了過去,被“沙匪”牽着鼻子來回晃盪,也別無他法。

薛延陀的士卒防的仔細,這些“沙匪”一時間也無法下手,眼看着時間過了許久,薛延陀的士卒圍上來的也越來越多,這些“沙匪”更是無從着手了。

“帕夏,這些沙匪畢竟人數不濟,怕是要退了。”薛仁貴帶着一衆“沙匪”只是在外圈襲擾,並無入陣的意思,看樣子也是別無他法了,昆谷看着眼前的情狀,對梯真達官道。

“不錯。”梯真達官看着這些沙匪在外圈遊離,始終尋不得良機的時候,也覺得他們很快便會退去了,點了點頭應道。

梯真達官本是薛延陀部落大酋,並不善統軍,看着眼前的“沙匪”竟未覺出這是一個圈套,就當梯真達官也覺得這些“沙匪”即將撤退的時候,後軍卻又突然傳來了消息。

“帕夏,大軍後端突然又出現了一羣沙匪,直奔押送水車和草料的後軍而去。”後軍突然來了人,對梯真達官稟告道。

“不好!”梯真達官一聲輕呼,這才明白了過來,原來眼前的二十餘人不過是在分散他們的注意,牽扯他們的兵力罷了,這些“沙匪”真正的目標是後軍的水車和草料,而他們,自然和眼前的二十餘人沙匪是一夥的。

梯真達官問道:“後軍情況如何?”

薛延陀士卒回道:“後軍防備空虛,那羣沙匪趁虛而入,已經打翻了許多水車,燒了許多草料。”

梯真達官聞言,忙對昆谷吩咐道:“快,快帶人去後軍馳援。”

就在這一刻,梯真達官終於確定了,眼前的這些人絕不會是沙匪,他們根本就是不是衝着劫掠牛羊而來,他們是衝着後軍的補給,是要毀了這個十餘萬牛羊的飲水、草料,讓它們乾死、餓死在這大漠之中。

他們不求財,而是爲了阻撓他們往靈州而去。

梯真達官指着那羣“沙匪”,急令道:“速遣軍上前,務必將他們生擒。”

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章 奏對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一章 接風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六章 欽陵第十一章 奉茶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九章 拒親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三章 拜師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八章 婚成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十三章 盛會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章 持節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四章 求親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
第十一章 欲用曳莽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章 奏對第三章 靈州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一章 接風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十六章 欽陵第十一章 奉茶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九章 拒親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三章 拜師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三章 戰前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八章 婚成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十三章 盛會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六十章 秦府習武第七章 持節第六十二章 東宮始亂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七十六章 識貨的杜如晦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十四章 求親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二十章 初定第十三章 南下第二十章 初定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