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另眼相看

朝堂之上,青苗又起紛爭,皇帝趙頊與宰相王安石很是惱怒!

王安石回到家中,氣憤不已,萬萬沒想到一向器重的林昭會如此這般。

錢塘縣成爲保守官員們用來攻訐青苗法的典型是一方面,還有便是林昭那封縱論青苗法的奏疏,更是讓他不快!

王安石堅定地認爲,青苗法是好的,縱然有些許瑕疵,也是下面的人執行過程中任意妄爲所致。至於林昭所言,完全是危言聳聽,至少這種質疑青苗法的態度,就讓人很是惱火!林昭已經變了,王相公如是認爲。

王雱見到父親的模樣,心中有數,知道父親是爲什麼事情而惱怒。林昭的表現着實有些不像樣子,不好好推行青苗法,反而是數落指責。在他看來,哪怕是青苗法真的有些許小問題,以林昭的身份也不該多說什麼,至少是應該維護變法,而非是如此拆臺。

離開汴京的這一年多裡,林昭與王家的關係越發的遠了,他已經不是當年江寧孟家那個書童了。聽聞林昭在杭州備受趙抃與蘇軾的厚待,這其中可能不是沒有原因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興許林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轉變的。

不支持青苗法,就意味着與王家分道揚鑣,林昭已經開始逐漸遠去。王雱突然有些後悔,當初何必巴巴地爲他們說和,如今看來,呂惠卿纔是父親真正的左膀右臂,忠誠的好幫手。而林昭,曾經是,現在已經不是了!

王雱突然心念一動,林昭的變化原因有很多,莫非也與此有關?他與呂惠卿之間的矛盾很深,很有可能是因爲擔心呂惠卿的報復。或許林昭是認定了自己父子會站在呂惠卿一邊,爲了自保才倒向舊黨一邊的。

他對自己和父親就這麼沒信心嗎?縱然是王安石器重呂惠卿,平日裡也是在一起相處。但是在這件事上,林昭與呂惠卿之間,絕對是一碗水端平的。何以林昭會動了這樣的心思呢?看來他是我自己父子沒信心……

王雱驟然間覺得,爲了調解他二人矛盾的付出全都白費了,原來人家根本就不領情。越是這樣想,王雱這心裡就越發的難受,對林昭的態度也越發的惱恨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林昭與王安石家的關係開始出現了裂痕!

皇帝趙頊的心情也不好,他有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就是因爲林昭和蔡京,他特意提議將錢塘縣和餘杭縣,乃至後來整個兩浙路試行青苗法,對林昭可以說是寄予厚望,可是沒想到他是這樣回報自己的。

弄出如此大的反差。讓人下不來臺,雖說此事並非林昭直接導致,但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弄出了很惡劣的影響。對此,趙頊難免有所不滿!

林昭更是歷數青苗法的不是,對此趙頊並不相信。畢竟青苗法在他的眼中太過的完美,哪裡是其他人隨便幾句話就能夠動搖的。何況此事現在已經關係到他皇帝的尊嚴與面子。更加不能輕易鬆口。

林昭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下降,尤其是從杭州得知詳細情況之後,心裡更加的不舒坦了!

富陽縣的意外死亡案,林昭竟然知情,並且參與其中。雖說蘇軾並未提及,但事實已經很明確了,很可能是林昭與蘇軾聯手策劃。趙頊心中感覺,杭州的這些官員們竟然在底下。瞞着自己搞小動作,莫非是串聯起來有什麼企圖?

最爲重要的是,如此秘密的消息,蘇軾是以密奏的方式報告的,那就是說這個消息還不曾擴散,可御史又是從何處得到消息的呢?而且反應如此迅速,根本不多給自己和王安石反應的時間。驟然間便在朝堂上提出來,引起軒然大波。

最合理的懷疑,便是林昭與蘇軾泄露了消息。可當真就如此巧合嗎?抑或者是某些人有意而爲之的結果呢?

趙頊本就是個多疑之人,這會心中更是疑竇重生。莫非是有人故意設計好要如此行事?怎麼隱約之間有種被算計的感覺?自從上次被呂惠卿利用之後,趙頊在這方面就特別的敏感。

至於這次的事情,他完全沒有疑心到呂惠卿,畢竟呂惠卿沒有參與的機會,何況他也是這件事大受害者!

總而言之,皇帝趙頊和宰相王安石都對林昭很不爽!

紙終究還是保不住火的,當朝廷質問林昭在錢塘縣青苗法推行過程中表現時,林昭的某些言論,以及那些對青苗法的見解終究還是曝光了。

密奏又如何?至始至終沒有推行青苗法,已經是個很好的證明了,結果只會讓趙頊與王安石對林昭更加的不滿!

不過這一切在目前看來,表現的並不明顯,至少林昭表面上沒有任何的過錯,自然不能輕易怎麼着……

至於富陽縣王員外之死,朝廷也迅速派人調查,富陽縣令劉惠在這件事中確實有處置不當的情況。至於三十戶一擔保的情況,則是被做成青苗法推行舞弊的典型論罪。

劉惠根本沒有來級的享受論功行賞的快樂,甚至從來不曾有過升官的機會。就這麼着因爲急功近利,以及些許偶然事件而倒臺了,至於生死,自然會有三法司去定論。

很悲催的縣令,他根本就沒話說,即便明知道全國地方官大部分都是在幹,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有道是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他就是這種不長眼的典型,自然就得嚴懲不貸了。

要知道,皇帝趙頊與宰相王安石根本就沒有打算承認青苗法有什麼不對。結果只能是認定,是劉惠具體執行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而這種問題在全國範圍內,是極少數,極個別的,這一次他必須死,必須要明正典刑。

對於這樣的結果,朝中大臣們只能是失望,畢竟沒有觸及事情的根本。說到底,只是治標不治本,起不了太大作用。

官家和王相公明顯是有點諱疾忌醫。就連林昭親自上奏都是這般結果,有見識的朝中大臣,難免會有所失望。

不過,與此同時,他們對林昭是越發的佩服,越發的有興趣了。

在此之前,林昭可是被看成是新黨堅定的追隨者。王安石的嫡系親信。但是通過這件事,很明確的事實擺在這裡,林昭並不是是那種一位鑽營向上的人物。

至少他願意說真話,哪怕是真話很刺耳,同時發覺他說的很多東西都是對的。由此可見,林昭的私心並不是那麼強烈。他更多還是爲了朝廷,爲了百姓,至少態度從從始至終都是端正的。

林昭開始讓保守派的官員另眼相看!

文彥博文相公回到家中時,六子文及甫便侍候身前!

其他幾個兒子多部分都外出做官了,文及甫因爲還在讀書,加之文彥博特別的器重,一直留在身邊教養。

“父親。聽說林東陽出事了!”文及甫一邊爲父親奉茶,一邊小聲探問。因爲以前在汴京有過幾次接觸,勉強也算得上是朋友,所以聽聞風聲之後,文及甫有些好奇,這才忍不住詢問。

文彥博笑道:“你們消息還很靈通嘛?”

“太學那邊都傳開了,據說是林昭因爲青苗法得罪了官家和王相公!”

“確有此事……”文彥博對兒子沒有絲毫隱瞞。

文及甫道:“那林昭的前程會受到影響?”

“興許吧!”文彥博似乎是在自言自語,旋即又問道:“此事。你怎麼看,你覺得林昭是對是錯?不必考慮爲父的立場!”

文及甫道:“單單是報答知遇之恩的話,林東陽就錯了;但作爲一個朝廷的臣子,一個忠心耿耿臣子,這麼做就沒錯!”

“是啊,之前有些小看了林東陽這孩子,沒想到品性還是很不錯的。這次是有些爲難他了!”文彥博一聲嘆息,已經很好表明了心跡。至少在他心目中,林昭的做法是對的,印象更是蹭蹭提高了許多。

文及甫道:“那林東陽是否會因此受到牽連?”

“多少會有一些。不過想必不會特別嚴重,官家還是要有分寸的!”文彥博道:“只是林昭今後的仕途恐怕比較難走了……”

“父親的意思是,因爲這件事,林昭會與王相公決裂,脫離關係?”文及甫小聲試探道:“那林昭現在肯定是孤身一人,他也是個不可多得人才,父親有沒有想法將他吸納……”

文彥博立即擺手道:“與王家之間的關係裂痕肯定是有了,但是決裂應該不至於這麼快,至於其他的,千萬不要亂動心思,免得落下結黨營私的口實。”

林昭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引起了官家與王相公的震怒,更不知道文相公已經對自己青睞有加,更不知道遠在洛陽,也有人注意到了自己。

另眼相看林昭的何止是文彥博,就連遠在洛陽的司馬光都是對林讚不絕口!

天津橋位於洛水之上,隋唐時期,天津曉月曾經是洛陽的古代八景之一。

經歷了從安史之亂到五代十國的征戰後,洛陽城已經殘破不堪,早已不復昔日的繁華昌盛。正是因此,樑唐晉漢週五個朝代中,有四個選擇了建都汴京。唯一特別的便是後唐,他們的都城在洛陽,最終卻也是慘敗。

尤其是國破之時,末代後唐皇帝抱着傳國玉璽自焚。自此之後“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寶貝便消失不見了。成爲後世的一樁疑案,同時讓後世的許多皇帝趕到分外遺憾。

洛陽由此可是破敗,本來後來是又一次機會重新繁盛的。

宋太祖趙匡胤就出聲在洛陽夾馬營地,對此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後來,爲了約束兄弟趙光義的行徑,並且爲大宋都城的安危擔憂,故而有意遷都洛陽。

可惜後來此事作罷,燭影搖紅一事發生,太祖皇帝就一死,遷都之事就被永久擱置了。

雖說洛陽有西京之名,但是地位與狀況併爲改善多少。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前來洛陽拜訪的人可是不少,他們來洛陽的目的就兩個。因爲這裡居住了兩個很有吸引力的人,一個叫做司馬光,一個叫做邵雍!

司馬光因爲與王安石不和,準確地說因爲他反對青苗法太過激烈,在汴京與王安石勢成水火。奈何官家趙頊是鐵了心支持王安石搞改革變法,司馬光的存在瞬間就有些尷尬了。

也不知道是無奈,還是無聲的抗議,司馬光便請求離開汴京,來到洛陽,判西京留守。雖說也是高官,但畢竟是遠離的朝廷中樞。

不過司馬光對此並不在意,最初是抱着眼不見,心不煩的態度來此的,想要趁着這個機會,安心撰寫《資治通鑑》。可是時間長了,司馬光才發現,自己根本就閒不下來。

不關心朝廷政事那是假話,尤其是青苗法推行之後,司馬光更是格外留意各方面狀況。

畢竟當初自己曾經激烈反對過所謂變法,尤其是這個青苗法。司馬光也格外執拗,想要驗證一下到底是誰對誰錯!

最初的時候,聽到消息,說是各地青苗法的推行十分成功,司馬光對此難以置信,故而派人前去民間調查。還沒等有個結果,錢塘縣的事情已經在汴京鬧開了。

司馬光瞬間就明白了,頓時有種開懷的感覺,說到底還是自己是對的。可是當真正得到驗證之後,司馬光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興奮,因爲皇帝趙頊壓根就不相信。

這讓司馬光有種深深的憂慮,諱疾忌醫還是滿不在乎?想想就煩人。趁着傍晚天氣涼爽,司馬光獨自一人外出散步。

不想,晚風輕拂,水波盪漾,竟然在天津橋頭遇到了老朋友邵雍!

邵雍大事此時正站在天津橋頭遠望南方天際,似乎在思考什麼事情,眼神之中也透露出些許的凝重。

司馬光瞧見之後有些驚詫,很少見到邵雍如此,今日這是怎麼了?莫非是有什麼大事要發生?

第467章 高調纔是王道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233章 左右逢源第624章 脫樊籠第205章 大長公主第577章 放貓歸山第290章 四皇子第12章 若穎含冤第534章 天意第137章 新科狀元第391章 直言相告乎第551章 熙河開邊第615章 不該有的心思第3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第599章 一日之間第4章 花下藥渣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357章 防禦戰第697章 汴京喋血夜第147章 “爲”雨綢繆第705章 一雪百年恥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192章 小朋友第582章 龕谷奔襲第二回第428章 疲兵之計第184章 捨本逐末第82章 帝王心思(上)第465章 衝動的懲罰第265章 老經略相公第60章 美妙夜晚第577章 放貓歸山第706章 瓦橋關第700章 登基大典第659章 資治通鑑第42章 出使遼國第713章 煙火燦爛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45章 虛虛實實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53章 致命一擊第256章 奇,出其不意第330章 開封府第617章 謁陵第594章 過河拆橋第493章 大名府第685章 石破天驚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1章 黃河沒救了?第246章 佳人緣何西行第248章 做個交易(下)第688章 誰爲證人?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689章 居心叵測第61章 那一夜第211章 遠方的牽掛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10章 格物致知第16章 呼之欲出第161章 補窟窿第227章 少年的大手筆第174章 預謀報仇第48章 座次排序第499章 不懷好意第448章 專斷之權第29章 開業迎客第195章 青苗又起紛爭第55章 一馬當先第140章 思父思母思林郎第698章 特殊的客人第98章 變法序幕第87章 身世之謎第574章 不足爲慮第627章 開府建衙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637章 秦王去哪了第494章 佳人音訊第486章 鬼見愁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102章 美人如玉第481章 可怕的報復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703章 生死籤第202章 出使吐蕃第372章 從長計議第114章 意圖不軌第81章 風口浪尖第399章 鋌而走險第639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493章 大名府第468章 真假林侍郎第7章 少女情懷第222章 青宜結鬼章第353章 契丹心態第175章 王雱的憂慮第491章 自毀長城第660章 烏臺詩案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
第467章 高調纔是王道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233章 左右逢源第624章 脫樊籠第205章 大長公主第577章 放貓歸山第290章 四皇子第12章 若穎含冤第534章 天意第137章 新科狀元第391章 直言相告乎第551章 熙河開邊第615章 不該有的心思第3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第599章 一日之間第4章 花下藥渣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357章 防禦戰第697章 汴京喋血夜第147章 “爲”雨綢繆第705章 一雪百年恥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192章 小朋友第582章 龕谷奔襲第二回第428章 疲兵之計第184章 捨本逐末第82章 帝王心思(上)第465章 衝動的懲罰第265章 老經略相公第60章 美妙夜晚第577章 放貓歸山第706章 瓦橋關第700章 登基大典第659章 資治通鑑第42章 出使遼國第713章 煙火燦爛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45章 虛虛實實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53章 致命一擊第256章 奇,出其不意第330章 開封府第617章 謁陵第594章 過河拆橋第493章 大名府第685章 石破天驚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1章 黃河沒救了?第246章 佳人緣何西行第248章 做個交易(下)第688章 誰爲證人?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689章 居心叵測第61章 那一夜第211章 遠方的牽掛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10章 格物致知第16章 呼之欲出第161章 補窟窿第227章 少年的大手筆第174章 預謀報仇第48章 座次排序第499章 不懷好意第448章 專斷之權第29章 開業迎客第195章 青苗又起紛爭第55章 一馬當先第140章 思父思母思林郎第698章 特殊的客人第98章 變法序幕第87章 身世之謎第574章 不足爲慮第627章 開府建衙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637章 秦王去哪了第494章 佳人音訊第486章 鬼見愁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102章 美人如玉第481章 可怕的報復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703章 生死籤第202章 出使吐蕃第372章 從長計議第114章 意圖不軌第81章 風口浪尖第399章 鋌而走險第639章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第493章 大名府第468章 真假林侍郎第7章 少女情懷第222章 青宜結鬼章第353章 契丹心態第175章 王雱的憂慮第491章 自毀長城第660章 烏臺詩案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