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歸之敬

姨母膽大包天,竟在父皇眼前提醒他這些!

秦悅笑道:“可我覺得淑妃娘娘意不在此。”說罷卻見燕桓沉吟不語,面上也有隱隱黯淡之色。

“夫君?”她便又輕輕喚他。

“阿吾方纔說什麼?”

“我說,淑妃娘娘意不在此。”秦悅道:“分明是怕你看不懂,提醒着夫君,莫要忘了餘年年呢!”

“我記着她做什麼?”他伸手捏她的臉頰,“有些事情從前未曾同阿吾說起,而今是時候告訴你了。”

秦悅見他面色凝重,想必不是好事。

“我知阿吾素來不喜魯媛。”燕桓道:“可她聰慧多智,不容小覷。”

燕桓爲人高傲,能教他這般稱讚一個女子,想必也有幾分過人之處。秦悅猶記得,嶽臨淵那假道士曾經說過:玉屏郡主雖是自幼長於邊關,卻生得面容小巧,頸項纖長,長眉細眼,是爲鳳也。她乃是帝王妻的命格。

“魯媛自幼隨軍,直到鄭國公回京任職,她才一同回京。”思及往事,燕桓卻是沉聲道:“我以爲與她相識於偶然,哪知一開始便是姨母爲我鋪好的康莊大道。”

秦悅自是聽說過鄭國公魯之敬,他文韜武略出衆,戰功赫赫。更爲難得的是,他與南楚帝有幾分少年情誼,又多次爲南楚國出生入死。鄭國公地位高於諸公,難以撼動。

按着淑妃的說法,須有一家勢極其優越的名門閨女與燕桓聯姻,才能成爲他日後的助力。

秦悅的眸子微微顫動,“淑妃這般動作,果真是替你着想的。”

“可是青梅竹馬並不能兩情相悅。”燕桓搖頭道:“魯媛性子剛烈,又豈能容忍她父親那般操縱於她,況且她心上那人,一直是燕栩。”

秦悅愕然,她甚至還記得初次與燕栩相見的情形,他果真與玉屏郡主有一段情?

“既是相互喜歡,玉屏郡主又爲何遠嫁北齊?”秦悅反問。

“魯媛有膽量反抗父親,燕栩卻不敢忤逆母親。”燕桓道:“更何況燕栩的母親乃是將門餘氏。”

秦悅卻仍是有些糊塗,“鄭國公爲何肯護着你?”

這也是燕桓數年以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彼時的他剛剛失去外公的庇佑。虞國公謀反之事尚未水落石出,母妃自盡而亡,他的性子又陰鷙難以親近。可以說,他是諸位皇子中最無能的那一位,若非姨母從中斡旋,他何德何能,竟然令鄭國公相護?

這一護便是近十年。顏祿死後,當燕桓聽聞鄭國公親自受理此案之時,到底鬆了一口氣。

“我不希望,是我以爲的那種原因。”燕桓緊緊抿着脣,形容嚴肅。

秦悅亦是靜默不語,一個失去家人,孤苦無依的女子,如何令一個權勢滔天的男人心甘情願地爲之相護?

譬如她……還不是因爲燕桓喜愛於她?

過了許久,燕桓才緩緩道:“顏祿與胡宗林不過是外公冤案的走狗,真正的幕後主使卻另有其人。”

是啊,一個宦官,一個邊城守將,如何能密謀殺害堂堂國公?秦悅思索了一會,“可是顏祿已死,胡宗林未曾押解至明城便暴斃途中,背後又是何人?”

“胡宗林死於回京途中。”燕桓冷聲道:“此事我也調查過,果真是鄭國公監守自盜。”

“夫君的意思,鄭國公卻是當日的幕後主使,且滅了胡宗林的口?”秦悅反是不信,“若是鄭國公是幕後主使,又怎會庇佑你這麼多年?”

秦悅心上一動,帝、王、公、侯、伯、子、男。比國公還要位高權重的,無非是南楚王族。可是南楚天子的兄弟皆亡,所謂王族,僅有天子一人而已。按着燕桓所說,鄭國公既然參與謀害了他的母族,又護了他十年,而後更是殺人滅口,教當年之事再也翻不起風浪。

“阿吾可知我最怕的是什麼?”燕桓的目光中滿是掙扎,“我怕鄭國公也不是最後那一人。”

鄭國公背後如果還有人,便只有一個人。秦悅未曾遇到過這般棘手的問題,燕桓難道懷疑,他的父皇誅了他母親全族?若真的如此,她……她不敢想象世上竟有這樣的事,“若淑妃娘娘果真在暗指鄭國公,夫君接下來要怎麼做?”

“姨母每同我說起一件事物,便是動了殺心。”燕桓沉聲道:“每當我一點一點接近真相,恨不能手刃仇人。可是我一直未曾輕舉妄動,皆因我沒有把握扳倒對方。”

那種明知仇人逍遙,自己卻無能爲力的感覺,她比誰都要明白。秦悅環住她的頸項輕聲道:“夫君。”

燕桓望着她,她卻低頭親吻他的眼瞼。他閉着眼,只覺她的脣很軟,卻令他覺得莫明心安。

月落日出,周而復始。當淑妃緩緩展開信箋之時,恰逢天子又至。

“在看什麼?”南楚帝大步而來,在她身旁坐下。滿屋子藥味,竟是連她身上也有幾分,直薰得他頭暈。

淑妃看到他眼裡的嫌棄,卻是垂眸道:“臣妾纏綿病榻數日,恐邪寒之氣衝撞了陛下。”

“又趕我走?”南楚帝側目看她。

“臣妾不敢。”

從前每當他在她殿裡過夜,她總會慷慨地奉勸他要雨露均沾。他一度覺得自己的淑妃並無才情,卻是最懂他的。此時看她病怏怏的模樣,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南楚帝素來不同女流爭辯,只是奪了她手上的信——好個慶元王,他生的好兒子,真是越發膽大了,連家書都要那個少女代筆!

“兒臣傷勢已經痊癒,姨母請勿掛懷。日後自當勤於政務,以報父皇教誨、姨母養育之恩。若姨母喜愛邊城風光,兒臣願獻上海中珍饈,以解姨母舌尖相思。”

他替自己的女人代筆,燕桓卻讓那個少女執筆。他的兒子倒是在……模仿他?

南楚帝看罷,卻是問道:“我讀與你聽可好?”

淑妃不由笑了,想必天子同那些紅顏知己相處之時,二人相擁一處,爲美人讀一首小詩,也是繾綣萬千之態。

“陛下忘了,臣妾後來也是識了些字的。”她接過那信箋,獨自走到亮出看了又看。

他自她身側望去,只見她半低着頭,臉上遮掩不住的,是他從未見過的溫柔。

子女予他的,大都是煩憂,他少有如她一樣的喜悅和企盼。

他與兒子們,素來也只有冷冰冰、例行公事般的問答。可是她卻不一樣,便是老大那樣忤逆固執的性子,在她面前也會收斂許多。

淑妃看了許久,卻是回聲望向南楚帝,“陛下,臣妾想……”

“既是念着那些海味,我命信使直接傳話便是,寫來寫去豈不是麻煩?”

“如此,便有勞陛下了。”

顏柳離開連江城的時候,是同滿滿一車的蝦兵蟹將一同啓程。那些個海味,還要養於大缸之中,灌滿海水,每日觀察成活情況。若有死物,當即拋掉,以免將不新鮮的東西帶到淑妃面前。

臨行之時,燕桓忽然按了按她的肩膀道:“珍重。”

顏柳自然不會以爲,那是殿下真的在關心她。他肯多看她一眼,還不是因爲她此去前路渺茫,生死未卜。

她卻笑道:“我自當竭盡全力,以報淑妃知遇之恩。”

顏柳與弟弟自小沒了父母,連個姓氏都沒有,不過是跟着師父在在明城說書、吟唱,賺些小錢度日。七八歲的時候,便連師父都病故了。

她只得帶着弟弟日日輾轉於各大正店,給有錢人唱些曲兒。有一回獻藝完畢,雅間的客人突然出來了,那貴人問她是否願意做府上歌伎。

如果她與小弟能養於達官貴人府上,日後便不再流落街頭,不再飢一頓飽一頓。她幾乎不假思索地點頭同意。

那便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顏祿。起初她與弟弟在府上也不過是唱唱曲,因着她聰慧又善解人意,顏祿很快便注意到了她。替她脫了賤籍不說,還時時帶在身側,養爲義女。

那時她才知道,顏祿是宦官出身,註定無後。因而對於她與顏佑,顏祿又有幾分如子女般的喜愛。

那時的她畢竟年少天真,不知人心險惡。未曾想顏祿不過是掩人耳目,假意收養。實則是抱着褻玩心思,於夜裡強行闖入她房中,做起見不得人之事。

一個閹人行不得男女之事,卻多的是折磨人的花樣。她哭着反抗,會被他扒光了衣裳抽打不止,直至求饒。

她以爲自己脫離了苦海,卻不想竟是跌入了地獄。

她唯一的機會,便是趁着顏祿帶她外出之時,竭盡所能結交權貴,爲的是有朝一日能擺脫那扭曲的閹鬼。

可是顏祿表面上的功夫做得極好,任誰都以爲他視她如己出,皆要喚她一聲顏小姐。

直至有一回,她隨餘年年入宮之時,恰好遇到了賞花的淑妃。

淑妃不過是看了她一眼,卻是悲憫道:“小小年紀承受許多,你一定很辛苦。”

顏柳幾乎忍不住淚如泉涌。

淑妃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位貴人,她送她去了明城女學,她從此識字斷句,一步一步成爲京中貴女。

淑妃曾說過,她會叫顏祿永世不得翻身。

慶元王十四歲便封王,以連江城爲封地。天子又任命顏祿爲城主,輔佐於他。可顏祿欺慶元王年幼,時常陽奉陰違。

顏柳知道,淑妃與慶元王總有一日會除了顏祿,可是她那閹人欺辱於她便算了,竟是對弟弟也有褻玩之意。她等不到淑妃動手,已是忍無可忍,只得率先下手,除了顏祿。

她不知自己是否打亂了淑妃的計劃,只知顏祿早已被掘了墳墓,定了叛逆謀亂、假傳聖旨、陷害忠良的罪名,便是在陰曹地府,他恐怕也再難翻身。

而淑妃當日幫她的目的只有一個,便是要自己做她的眼,在連江城也注視着慶元王殿下。

起初她對這位冷冽的慶元王並不上心,不過是裝模作樣地接近他,心想着若是能攀附一位皇子,她今後便再也不會擔驚受怕。可她越是接近他,便越是被他的沉着與心思吸引。她不禁想要看一看,他的身上又揹負着什麼,承受着什麼。

以慶元王的狠戾決絕,單是她當日誆騙餘年年、放逐“阿吾”,足以令他起了殺心。可他卻容忍着她,因他要養她千日,用在一時。

如今便是他用她之時。顏柳不覺笑出聲來,分明是春日暖陽,怎麼生出了幾分風蕭蕭之錯覺?

秦悅知道燕桓已放顏柳回京,大抵也猜得到他的動作。她只是擔憂道:“夫君可有把握?”

燕桓搖頭,“既然姨母已等不及,我只有竭盡所能幫她。”

說罷卻是牽了她的手,沿着府裡的青石板路緩緩而行。五月天氣,帶着些許悶熱,教人喘不過氣來。

秦悅昨日見了胡英與映雪的孩兒,乃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女孩,乳名叫做阮阮,希望她能如父母那般通音律。

燕桓說,他的父母皆精於古琴,母妃閨名“泠泠”,恰是古琴如鳴玉擊水之聲,只可惜父母當日皆是誓不撫琴,各不相讓。所謂“琴棋書畫”,他便敗在了第一項。

秦悅卻是笑了,她可是北齊貴女爭相模仿之典範,琴棋書畫皆不在話下,若是日後有了孩兒,她可以衣鉢相傳。

可是說到孩子,她每月那幾日仍是腹痛,時常要他抱着才能入睡。這麼久過去了,她竟也沒有半分有孕的跡象。

燕桓雖然未曾與她明說,可是每隔幾日便要迫着她服幾味酸苦之藥,恐怕是她無法生兒育女了吧。

面前乃是一池碧波,水中的蓮花未開,唯有滿滿的綠色葉兒,宛若碧色的傘面一圈一圈地撐開。

秦悅忽然道:“若是我日後不能爲夫君生孩子,當如何是好?”

燕桓一愣,定是他的舉動叫她覺察到了意圖,又令她胡思亂想了。

“不要煩悶這些事物,只要你同我一道,快活自如便好。”

說到快活自如……初初之時,她既不懂男女之事,亦無半點風情。以爲男女間的親密只爲生兒育女。而今也算在他的教授下開解了人事,自是不會再抗拒於他,甚至每次同他纏繞相擁,他總要等到她顫抖到喊啞了嗓子,纔將千萬兒女滿滿當當地塞給她。

燕桓的聲音近在耳邊,“你我暫時沒有孩子也好,我便將阿吾當作孩童般養育、寵愛,早一些積累經驗。”

秦悅不由想起,他還會同父親般打她的屁股,一時以袖遮面,羞到無地自容。

“待到我們了孩子,我必不教他如你我一般惶惶。”燕桓見她目光閃爍,似乎動容。我們的孩子,不能教他有我這般離了心的父母。而是如你這那樣,父母恩愛,死生不離。

因而我也要像你的父親一樣主宰天下。這個過程很難,可是總要邁出第一步。爲了幫我邁出這一步,姨母準備了整整十年。

明城的五月亦是熱了起來。御史奏稟,證據確鑿。鄭國公魯之敬,指使顏祿假傳聖旨,構陷虞國公謀反。如今虞國公已經平反,當日的主謀卻還在逍遙法外,一時間,前虞國子民義憤填膺,千人上書,要求徹查虞國公冤案始末。

有人說鄭國公乃是平定邊防的英雄,縱是當日誣陷虞國公,功過相抵,卻也罪不至死。

一時間兩種言論抗衡不休,可是半個月過去,南楚帝對這位少年時候的同伴也沒有半分懲處。

六月初一,天上沒有月亮,有一小轎載着人們口中的鄭國公,徑直入了乾明宮。

北辰宮中,起鏡殿的燈火明暗變幻,淑妃正捏着顏柳親自送來的信箋沉默。

“連江之城的海味,姨母可還滿意?是否還須多運送些入宮?”

燕桓封王不足四年,便已拿到了當年之事的鐵證。未待她動手,朝中一半臣子已經高吼着懲處鄭國公,江南虞境的子民亦是呈揭竿之勢,自是教她滿意極了。

可縱是民怨沸騰難消,天子也沒有下旨徹查此案,看來鄭國公當真是難以撼動的。

顏柳在身側低聲提醒道:“一刻鐘前,鄭國公入了乾明宮。”

“果然。”淑妃不由微笑,“我還真是沒有看錯陛下。”

淑妃並不着急,而是一邊命婢子爲她修容敷粉,一邊對顏柳道:“煩請顏小姐替我回信給皇兒。”

“海上魚蝦美味,更勝明城。汝勤懇本分於政務便好,不必掛念我。”

她的皇兒問她,是否還需要再送些美味給她。不要了,都不需要了。燕桓雖然聰穎深沉,但是在他父親眼皮子底下弄權,難免會被察覺和懷疑。他已經做得足夠好,剩下的便是她這個姨母要替他披荊斬棘。

待顏柳將信箋交給信使,再擡眼望向鏡中的婦人,竟有一瞬的豔羨。淑妃乃是後宮最得寵的女人,卻又是宮中最安分守己的那一位。她沒有父母庇佑,僅憑着聖上的一絲愛憐,將兩個兒子養育成人。

顏柳初識淑妃,但見她不施粉黛,穿着也不華貴,實在想不到她受寵的理由。而後一步一步,才知她心思玲瓏,旁人所不及。

白薇例行診脈之時,卻在淑妃殿裡見到了顏柳。驚愕片刻,她卻是請殿內侍婢連同顏小姐一齊迴避。

淑妃笑道:“本宮今日的裝扮美不美?”

白薇亦是笑道:“娘娘從前倒似是刻意隱匿了光華。今夜是新月,看不到月光,您竟是比月亮還要明媚。”

“你這般哄着我,難道是本宮當真病入膏肓了?”淑妃嘴上這樣說,眼中卻仍是帶着笑。

“娘娘。”白薇身爲醫者,明知眼前之人的身體每況愈下,卻無法對她言明,“有一件事,娘娘沒能同我說實話。”

“有這種事?”淑妃反問。

“您此番小產,並非不知自己有孕,而是刻意爲之。”白薇表情鬱結。

“你還猜到了什麼?”淑妃又問。

“娘娘不是第一次小產。”白薇盯着她的眉眼,“且當時用了烈性藥,傷及女子根本。”

燕桓喜愛將合她胃口的魚蝦送入宮中,她亦知曉皇兒對她的掛念和關心。淑妃笑道:“你太聰明,不宜留在宮中。”

見白薇仍是滿面疑問,淑妃不由道:“第一次小產,是在我蘭氏滅族,長姐慘死之時。我悔恨自己無能爲力,卻也保不住那個孩子。”

“至於這一回,你也看到了。”淑妃雲淡風輕,彷彿她的孩子沒有了,對她而言不過是小事一樁。

白薇自是看到了,淑妃以一個未成形的生命,換取了天子的憐惜與疼愛,亦換得他衣不解帶地陪伴。彷彿整個後宮,只有淑妃一人。

“世人只道是,殺死未出生的孩子乃是大過。”淑妃平靜道:“可若是母親無力將他養大成人,不能予以他平順一生,勉強給他性命,又能如何?”

已經到了就寢之時,鄭國公卻未曾從乾明宮出來。內侍焦急地守在殿外,裡面的人卻渾然不覺夜色已深。

殿內鋪着席,一朝天子與堂堂國公坐在地上,相對而飲。

“每每與你對飲,彷彿我還是太子,你還是鄭國公世子。”南楚帝感嘆,“不想你我已近不惑。”

魯之敬笑道:“那時你我年少風流,每每追逐嬌花,你都勝我一籌。”

“你才情樣貌皆不如我,美人兒又不是瞎的,怎會明珠暗投,反是跟了你?”南楚帝冷哼。

“可見大多數美人兒都盲了眼,跟了你這朝三暮四的浪蕩子。”魯之敬對他後宮充盈之事,反是嗤之以鼻。

“我纔不是朝三暮四的浪蕩子。”南楚帝搖頭道:“我一生最愛泠泠,蒼天可鑑!”

“然後便與她日日摔打焚琴,已示恩愛?”魯之敬許是因多了酒,膽子愈發大了,“我忘了,你早已逼死了她。死者爲大,不談她了。”

“我逼死了她?”南楚帝露出罕見的笑容,“今日找你進宮,便是談談當年虞國公一案。”

“陛下糊塗了,前因後果你清楚得很。”魯之敬笑道。

南楚帝的神色漸漸收斂,“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虞國公本是虞國國主,北面稱臣降爲國公。他雖然對南楚稱臣,他的那些手下卻不肯就此罷休,日日慫恿着他自立爲帝,陛下豈能不知?”話說的多了,便有些渴,魯之敬便又飲了一口酒,“蘭瑞雖嫁了兩個女兒給你,也未曾消除你對他的猜忌。我說得難道不對?”

南楚帝點頭,“除了我的淑妃,便是你最懂我。”

“你的淑妃?”魯之敬反是又笑,“你的貴妃、你的淑妃,皆是蘭氏之後,你眼看着蘭氏被屠了滿門,怎麼還有臉做她們的男人?”

話一出口,迎面橫飛而來一盞溫酒,不偏不倚,潑了魯之敬一臉。

對面之人似乎酒勁上涌,面上帶怒,可鄭國公一點也不生氣,反是認認真真擦淨臉上的酒水,“你的泠泠,並非死於蘭氏滅族,卻因看清了你這無情男子嘴臉之後絕望自戕。”

南楚帝緊緊握着手中的杯盞,他知道,他當然都知道,可是他不準這話從旁人嘴裡說出來。縱橫天下者,豈能因兒女情長而動搖了心旌,當年之事,他沒有錯!

“虞國公死了,陛下的江山太平了。而今舊案重提,你打算如何處置我?”魯之敬倒是無所畏懼的模樣,“我險些忘了,若非陛下的皇后鼎力相助,陛下假意不知,當年憑我一人之力焉能能成事?”

南楚帝沉默不語,面色晦暗。

“陛下英明,想必早已洞察其中要害。你棄蘭氏,保得餘、魯二姓,不就是爲了江山穩固,南楚萬年。”魯之敬思索片刻,“如此看來,你也沒有做錯。”

“你果真是瞭解我。”南楚帝道:“那你該知道,我不想殺你。”

“當然。”魯之敬笑道。他戍邊數年,使得邊境安穩,百姓安居,僅這一功績,便無人可及。天子又怎會不知,他需要怎樣的臣子。

“可是事到如今,陛下也保不住我,所以宣我進宮,商議萬全之策?”魯之敬問。

“不錯。”南楚帝道:“我素來明察秋毫,功過各有定論。你的性命我尚且能保,爵位恐怕是保不住了。”

魯之敬搖搖晃晃地起身,“多謝陛下。早知今日,或許該一力促成阿媛與慶元王的婚事,說不定還能保我爵位。”

“你對泠泠的兒子,倒是上心得很?”南楚帝陰沉着臉道。

“說到底還不是你的兒子,與我何干?”魯之敬反是笑道。

“縱使泠泠已經不在,當日我與她坦蕩蕩在一處,也算是英雄美人,郎才女貌。”南楚帝眯着眼看他,“不像你,鄭國公世子,默默喜愛了一個女子,最終卻娶了旁人。”

魯之敬腳步一沉,冷眼看他。

南楚帝猶然記得少年之時,每當他與泠泠幽會,少不得一兩個時辰的互訴衷腸,而後半是驚恐半是甜蜜地雲雨一番。他的好友魯之敬,每次都如木頭人一般在外放風。

他實在不明白那魯之敬,分明是春心萌動的年紀,他怎就如老僧一般,可以坐地一個時辰,翻來覆去地讀一封信。

有一回送走了泠泠,他趁着魯之敬不備,奪了他手中的信箋來瞧。

字跡工整秀氣,卻是稚氣未脫。信上不過是在討論音律,甚是無趣。

“我還記得那女子的名字。”南楚帝緩緩道:“蕊蕊。”

苦肉之計江南夜雨賣身求榮女子許嫁愛寵阿吾不可告人少年將軍女子許嫁賣身求榮少年將軍骨肉至親黃雀在後王之爪牙姻緣靈籤如臨大敵陽微陰盛秋收冬藏手足之情半面紅妝秋收冬藏似漆如膠燭影搖紅王之爪牙喪家之犬天子之怒苦肉之計至近至遠無處可逃初生牛犢玄清女冠少年將軍封地建國莊生天籟乘風破浪無處可逃秋風紈扇投其所好宮中譁變何處是家封地建國舊事重提玉顏天人愛寵阿吾燭影搖紅黃雀在後沉冤昭雪秋風紈扇不會相思苦肉之計星辰別院思之如狂濁浪滔天證候來時王之爪牙以夷制夷苦肉之計初綻鋒芒一池禍水沉冤昭雪骨肉至親以夷制夷以色事人楔子玄清女冠流水桃花有女懷春舉兵南下六宮之主似漆如膠星辰別院固守城防有女懷春燭影搖紅封地建國論功行賞以夷制夷王之爪牙動如參商多事之秋秋風紈扇玉顏天人十年斷腸寂然無聲春潮帶雨十年斷腸不羨禁苑寂然無聲不會相思咫尺天涯番外二苦肉之計殺人如麻賣身求榮論功行賞投其所好朝朝暮暮陽微陰盛何處是家春潮帶雨動如參商
苦肉之計江南夜雨賣身求榮女子許嫁愛寵阿吾不可告人少年將軍女子許嫁賣身求榮少年將軍骨肉至親黃雀在後王之爪牙姻緣靈籤如臨大敵陽微陰盛秋收冬藏手足之情半面紅妝秋收冬藏似漆如膠燭影搖紅王之爪牙喪家之犬天子之怒苦肉之計至近至遠無處可逃初生牛犢玄清女冠少年將軍封地建國莊生天籟乘風破浪無處可逃秋風紈扇投其所好宮中譁變何處是家封地建國舊事重提玉顏天人愛寵阿吾燭影搖紅黃雀在後沉冤昭雪秋風紈扇不會相思苦肉之計星辰別院思之如狂濁浪滔天證候來時王之爪牙以夷制夷苦肉之計初綻鋒芒一池禍水沉冤昭雪骨肉至親以夷制夷以色事人楔子玄清女冠流水桃花有女懷春舉兵南下六宮之主似漆如膠星辰別院固守城防有女懷春燭影搖紅封地建國論功行賞以夷制夷王之爪牙動如參商多事之秋秋風紈扇玉顏天人十年斷腸寂然無聲春潮帶雨十年斷腸不羨禁苑寂然無聲不會相思咫尺天涯番外二苦肉之計殺人如麻賣身求榮論功行賞投其所好朝朝暮暮陽微陰盛何處是家春潮帶雨動如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