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八章 攻守易勢

一百九十八章 攻守易勢

彭越仰天哈哈大笑,猛的止住了笑聲,面帶輕蔑的看着鬥階不屑道;“沒想到堂堂鬥氏族長、楚國王族,卻是如此貪生怕死之人。泡*書*吧()”

鬥階對彭越的嘲笑卻絲毫不以爲意,依舊面色平靜的說道;“年輕人,我老人家活了一輩子,什麼風浪沒見過,早已經過了好狠鬥勇的年紀,你的激將法對我是沒用的。”

彭越見鬥階簡直是油鹽不進,一時倒是拿他毫無辦法,他本身就是個粗人,總不能來硬的強逼着鬥階屈服吧。

雖然如此,彭越仍然有些不死心的勸道:“鬥公,你可曾想過若是項羽統一了天下,一定不會放過你們這些曾經和他作對的人,到時候你們就算想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了。倒不如趁現在項羽還未得勢的時候幹上一票,到時候你弄個楚王噹噹,豈不快哉,總好過在這裡山上養鳥釣魚。”

鬥階微微一笑,輕捋鬍鬚呵呵道;“年輕人,你可能是個不錯的將軍,可並非一個好的說客。你若想打動我,不妨換個好點的說客前來遊說,也好過你在這裡枉費口舌。”

彭越被鬥階說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這些說辭是他苦思冥想幾天才整出來的,卻被鬥階如此嘲笑,不由有些惱羞成怒的說道;“老頭,別敬酒不吃吃罰酒,惹急了老子一刀砍了你。”

鬥階卻絲毫不懼,反而搖頭笑道:“壯士莫要唬我,我知道你不會殺我的。你是個要做大事的人,做大事如果這點度量都沒有,那還談何成事。”

彭越這才無可奈何的說道;“好吧,我算服了你,還從沒有過人像您老一樣讓我這麼束手無策的。看您老是個聰明人,難道真的不怕項羽秋後找你們算賬。”

鬥階笑了笑,“看來你是真不瞭解項羽,平心而論,他確實是我們楚國百年難得一見的少年英才,我們楚國有了他也不知道是福是禍。此人天生異象,自視極高,簡直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天下英雄在他眼中無不視爲草芥。”

“他號西楚霸王,人也如號一般霸道無比,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我若冒然反之,必會遭他忌恨,一旦失敗絕對是滅族之禍。可若是我安心坐個富家翁,他反到不會拿我怎麼樣。因爲他的驕傲讓他不屑於對那些對他造不成威脅的人下手,他太驕傲了,只有強者才能成爲他的敵人。”

說到這裡,鬥階看着彭越面色溫和的笑道;“年輕人,現在你知道我爲什麼不願意和你合作了吧。首先你還太過弱小,小到我幾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再者我很安心於現在的生活,並不想改變什麼。”

“你回去吧,我不會答應你的。你放心,雖然我沒有答應和你合作,可我同樣對項羽沒有好感,他若倒黴我到也十分樂於看見,我家族親友中有不少人在楚國爲官,我會吩咐他們不要爲難你們的。”

話已經說到這地步上了,彭越也只好無奈告辭離去。

走的時候仍然是鬥青相送,他見彭越一臉鬱鬱寡歡的樣子,便大致猜到了結果,忍不住問道;“我父親沒有答應你嗎?”

見彭越神色黯淡的搖了搖頭,便緊握着拳頭咬牙道;“父親太老了,老掉足以失去雄心壯志了。想我鬥氏堂堂楚王血脈,世代忠良,今天卻對項羽這個叛逆俯首稱臣。唉,我不甘心呀!”

彭越面露苦笑,卻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只好長嘆一聲,將滿腔苦水吞入肚中。

離開盤龍山後,彭越晝夜趕路,只想早日回到山寨後再另謀出路。第二天卻被匆匆忙忙趕來的鬥青攔住了,說他父親想再見彭越一面。

彭越雖然心中奇怪,可還是隨他回去盤龍山。回去後卻見鬥階臉色鐵青着坐在堂前,一見彭越趕來便迫不及待的迎了上來。

“我改變主意了,我打算和你合作,全力反抗項羽。”

彭越一愕,忍不住問道;“我想知道你突然改變主意的原因是什麼。”

“很簡單。”鬥階咬牙切齒道;“項羽殺了我兄長全家,將我兄長活活給蒸了,我若不爲我兄長報仇,那還有何顏面在地下見他。”

……

楚國中大夫鬥嚴的慘死無疑在彭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項羽在博陽和劉邦的大軍相持半月不下,糧草漸漸不止,北方的趙軍魏軍則趁勢反撲,楚國起初佔領的河北之地幾乎喪失殆盡。

項羽見久戰無功,士卒又大多疲憊不堪,便萌生了退意,遂拔營南下後撤。劉邦見楚軍軍心潰散,便趁機率大軍反攻,卻被項羽中途率輕騎奔襲,大敗之。齊軍後退百里,死傷無數,再也不敢輕易出城追擊。

項羽這才放心的撤軍回楚國,將所佔的河北和齊國之地悉數放棄。

項羽這次出征不但沒有取得勝利,反而耗費糧草錢餉無數。楚國自從起兵反秦以來,整整四年的時間都是在打仗之中,幾乎沒有一刻的時間休養生息。先是和秦國打,再然後和齊國打,再加上後來的漢、趙、魏等諸侯國,幾乎天底下的諸侯,楚國得罪遍了。

長年的戰爭導致楚國民生凋敝,大量的壯丁都被徵調到了前線去當兵打仗,或者從事勞役,田地裡因爲無人耕種早已荒蕪大半,每年的收成少的可憐,可還要被官府強徵去作爲軍糧。若是年景好些還能勉強度日,若是遇見洪澇災害,那就只有餓着肚子自生自滅了。

才短短的四年時間,楚國人口就銳減了三分之一,其中以精壯男子的減少最爲劇烈。項羽一場場史詩般的勝利卻並未給楚人帶來任何好處,相反讓他們日子愈苦,生活反而不如秦國統治的時期。

這些情況楚國朝堂並非不知,范增等人也同樣憂心忡忡,多次勸誡項羽休兵罷戰,休養生息後再做商量。可固執己見的項羽卻偏偏不聽,仍然一意孤行的發動大戰。他利用他的勇猛無雙爲楚國帶來了一場場夢幻般的勝利,這些虛假的榮耀也極大的滿足了楚人的自尊心,雖然是餓着肚子,卻還是對項羽鼎力支持。

但這次卻不同往日,這次北伐不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慘重。雖未大敗,卻也與國無益,讓楚國原本就脆弱不堪的民生幾乎面臨崩潰。爲此朝中的大臣們多有怨言,一些正直之士更是準備向項羽進諫。

中大夫鬥嚴就屬於這些人中的一個。他在楚國爲官多年,早在楚國滅亡之前就已經是楚國的大夫,後楚國亡了後,更是積極奔走爲復楚效力。他和范增是世交,私下感情不錯,所以雖然是鬥家的中人,卻因爲范增的緣故而留在了彭城繼續爲官,爲楚國效力。

鬥嚴爲人正直無比,對堅持的事情從來都是不留情面,爲此數次頂撞項羽,爲項羽所厭惡。只是礙着范增的面子,項羽纔沒有發作,再加上鬥嚴雖然爲人討厭,但都是爲了公事,項羽也變忍了他。

可這次他顯然是撞到槍口上了。項羽不勝而歸,心中情緒本就煩躁到了極點,剛回到彭城就被鬥嚴在殿上公開上諫指出他的錯誤。說他不吝民力,強行征戰。不理國事,只好窮兵黷武,如今又不能取勝,國內此時更應該加強內政,而不宜再頻繁出戰。

鬥嚴這番話若是在平時說出,項羽縱然不喜,最多也只是佛袖而去。可如今求戰不勝,退回彭城,這本就讓目空一切的項羽心中惱怒萬分,鬥嚴的這番話聽在他耳中變成了可以的挖苦之言。頓時大怒,下令左右將鬥嚴捉拿下獄。

原本捉拿下獄倒也沒什麼,只要鬥嚴能識趣的消停幾天,沒準過不了多久項羽又會惦記起他的才能,重新將他召回朝堂。可偏偏這鬥嚴是個出了名的古板之人,他深信直臣當死諫的道理,在獄中仍然不忘上書項羽。洋洋灑灑五千字,句句皆職責項羽的窮兵黷武,不休內政,早晚必將亡國。

這封上書徹底激怒了項羽,他怒不可遏的下令將鬥嚴抄家滅族,他本人則被用大鍋活活的蒸死。項羽就是想用這種殘酷的刑罰來警告朝中對他不滿的人,讓他們明白他項羽從來不會失敗,也不容許任何人說到他的過錯。

范增自從一個月前感染了背疽,所以告假一直在家養病。當聽到鬥嚴慘死的消息後,范增頓時悲痛欲絕,拖着病軀直入王宮要質問項羽。

項羽正在殿中和諸臣議事,有侍衛報來亞父正闖進來。他心中本就有些後悔當初衝動;卻又硬着頭皮拒不承認錯誤。如今見范增前來質問,到是有些心慌,便向逃走,卻被趕來的范增一把抓住衣襟。

在大殿上,范增悲憤交加,不停的大罵項羽,爲慘死的鬥嚴討個公道。項羽起初自知理虧,還能強忍着閉嘴不頂撞,范增卻越罵越過分,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項羽自付堂堂西楚霸王,竟然被人如此當衆羞辱,頓時勃然大怒,怒極下意識的竟想拔劍。

一旁註意到他神色不對的虞子期見之大駭,連忙上前死死的抱住項羽,生怕他衝動之下做出錯事。范增見項羽居然想拔劍對自己,頓時心如死灰,仰天狂笑數聲,連說了幾聲:“好、好、好。“話說重盡是蒼涼悲意,說完便頭也不回的佛袖而去。

范增回府後便立刻掛印棄官,只留給項羽一句話“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願賜骸骨歸卒餌”,便帶着數名家僕連夜離開彭城返回吳中。

范增最初是怒極才辭官的,離開彭城冷靜了一天又有些放心不下項羽了。他和項羽多年師徒父子相稱,早已經在心中視他爲己出,如今滿朝皆是庸碌之輩,竟無一智囊,他如何能放心的下項羽,唯恐他又因爲一時衝動而葬送自己的前程性命。

因爲不捨,范增便可以的放慢了行程,明明一天的腳程,卻偏偏走了足足七日。每日范增都在馬車上朝後張望,生怕項羽派來的使者錯過了他的車架。

只可惜項羽的反應卻讓他深深失望。項羽非但沒有派人追回范增,反而是心中隱隱有些慶幸,覺得范增一直對他指手畫腳的,如今能告老還鄉也是件不錯的事情。聽聞范增離開彭城後,項羽只是派出一名使者送去了十斤黃金,用來范增養老之用。

在驛道之上,范增捧着十斤黃金放聲大笑,隨即大哭,情緒激盪之下,終因背疽發作而死在路上。

范增死後,項羽這才恍然醒悟,想起了范增自幼對自己的諸多好處,一時間悲傷難忍,卻已經追悔莫及。只好親自扶棺,下令用王父之禮將范增葬於彭城。

聽聞范增死了,劉邦在殿上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笑眯眯的對着衆臣說道;“項羽所賴之謀,無非一范增,項羽不用其言,乃有今日之禍。范增既死,項羽所剩唯匹夫之勇爾,吾又何懼乎。”

先有鬥嚴之慘死,後又有范增之事,楚地一時人心浮動,臣屬多對項羽懼怕不已,朝中正直之士也謹慎的閉上了嘴,剩下的大多都是擅長吹噓拍馬的油滑小人。

鍾離味因爲大敗於齊軍,被項羽連降三級,重杖四十軍棍以示警告。行軍司馬陳平畏懼項羽責罰,自付和項羽的私交遠遠不及鍾離味,心想自己很可能當替罪羊殺掉。又自付項羽沒有容人之量,在楚國絕難有所發展,便連夜奔走,逃亡齊國投奔了劉邦。

這時楚國的南邊卻傳來了彭越起兵作亂的消息。

彭越在廬江郡起兵,攻下郡治舒縣,立故楚懷王熊槐的另外一個孫子,義帝熊心的堂弟熊伽爲楚王,鬥、屈、景、昭四氏紛紛起兵響應。叛軍很快席捲了整個楚國南部,並向江東蔓延而去。臨江王共熬和衡山王吳芮雖未表態支持,卻態度曖昧不明,暗中操練兵士,有意向聯合反楚。

爲了穩住南方的局勢,項羽只好下令季布出任大將軍,率領十萬楚軍南下平叛,同時小心提防共熬和吳芮的攻擊。因爲中原兵力銳減,項羽也不得不停下了攻擊之勢,轉而穩住局面。劉邦也急於消化齊地的勢力,一時也無心開啓戰端,趙國魏國則是一心經驗河北,楚軍不來打他們就已經求之不得了。

經過了四年的戰亂後,中原恢復了短暫的平靜。

……

秦王四月,關中。

經過了一個月的休整,秦國已經從之前秦匈大戰中恢復了過來。雖然戰事慘烈,但最爲秦國精華的關中卻仍是大半完好無損,並沒有影響到耕種。韓信用了一種快而簡潔的方法,迅速的將秦國的心腹大患匈奴消除了威脅。

王涇因爲在戰中立了奇功,在生死未卜的情況下,仍然選擇率孤軍北上膚施,在那裡固守了足足一個半月,不但成功的將匈奴大軍拖在了城下,對匈奴的後勤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而且在秦軍大舉反擊時果斷出兵,將壺衍鞮所部退路截斷,給了韓信以全殲這部匈奴人的機會。

雖說揹負弒君惡名,韓信卻堅持任命他爲九原郡守,令他駐屯北地,虎視匈奴樓煩。原本韓信還以爲朝中反對聲會如浪潮般涌來,可苦等一日卻未得到任何大臣上書,只有一些不關痛癢的官員上書反對。

北方的威脅雖然已經消除,秦國卻並沒有將目光投向關東大戰中的中原,而是堅持按照韓信指定的計劃發展國力。

漢中被攻下時,秦國是計劃全力打通巴蜀通往嶺南的道路,以此撤回流落在嶺南的數十萬軍民。當前始皇帝兩徵嶺南,第一次發動的是由屠睢所帶領的四十萬大軍分批南下嶺南,分三路攻下了閩越之地和嶺南之地。卻因爲當地越人激烈的反抗,屠睢被殺,秦軍也死傷慘重。

始皇帝聞之大怒,又徵調刑徒、遊俠、商人支援嶺南,以任囂爲主將,趙佗爲副將,再次發動了第二次入侵,最終平定了整個嶺南。始皇帝又聽了任囂的意見,將十萬秦人和三十萬楚人遷入了嶺南,以此加強了秦國在嶺南的統治。

任囂死後,副將趙佗代爲接任。他謹遵任囂的囑咐,聽到中原大亂後便立即將北上的棧道全部焚燬,同時派重兵堵截防止士民私自北逃。嶺南之兵士有十餘萬秦人,十餘萬秦國子民,皆是心繫故國。只是因爲是堵塞,這纔不得不在嶺南定居下來。若是能將這部遺落外地的秦人招回,那秦國的國力定然是大大加強。

因爲匈奴的入侵,這項計劃便被迫耽擱了不少時間。如今匈奴既然已經平定,那下一步肯定就是巴蜀。

Wωω•тTk ān•Сo

巴蜀雖然已經立國,卻不同於其他諸侯國。他們並無爭霸天下的野心,立國也無非是出於自保的念頭。掌握蜀**政大權的正是蜀地世家的代表龐宜。

第16章 月下之盟第28章 各懷心思第9章 冒牌神相第95章 謀定後動一百四十七章 瞞天過海一百九十五章 雀佔鳩巢上第56章 走馬上任第73章 舉止反常第91章 兔死狗烹一百七十九章 天意下一百二十章 兵不厭詐二百四十七章 齊地七一百七十一章 女兒心思第17章 子期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歸秦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74章 半渡擊之第8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戰中原六第106章 鉅鹿之戰(六)第77章 城破一百三十三章 秦風飛揚第97章 廟堂崩裂二百五十六章 大風歌上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戰中原六一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72章 畏敵如虎第54章 右軍第79章 南歸之路第72章 畏敵如虎第111章 天下弈一百一十三章 大廈將傾下二百七十章 見龍卸甲五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53章 抉擇一百三十章 決戰上第111章 天下弈二百一二十一章 燕趙歸心十一百一十七章 咸陽大變第15章 城父張良一百五十三章 假戲真做二百一二十四章 黃蜂尾後針上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一二十六章 黃蜂尾後針下一百九十三章 瘋狗稽粥一百八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79章 南歸之路一百九十一章 蒼鷹折翅下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一百四十八章 變故二百四十七章 齊地七第15章 城父張良第13章 嶺南(下)二百四十三章 齊地三一百八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45章 北向第88章 力挽狂瀾第30章 夜市一百五十章 南征北戰二百一二十一章 燕趙歸心十二百三十八章 抱薪救火下第14章 九宮戲第38章 沙丘之變(一)二百四十四章 齊地四二百一二十六章 黃蜂尾後針下二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65章 漠北一百六十章 奪門之變下二百七十一章 見龍卸甲六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二百四十八章 齊地八第66章 子不若父第23章 星語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二百一二十七章 河北初定上一百三十二章 決戰下第82章 父子反目(上)第54章 右軍楔子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一百四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107章 鉅鹿之戰(七)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一百一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子期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一百五十二章 關山飛度二百零九章 火中取栗第23章 星語二百一二十七章 河北初定上一百七十八章 似敵似友一百三十七章 北軍來使一百二十七章 間不容髮第57章 軍前立威
第16章 月下之盟第28章 各懷心思第9章 冒牌神相第95章 謀定後動一百四十七章 瞞天過海一百九十五章 雀佔鳩巢上第56章 走馬上任第73章 舉止反常第91章 兔死狗烹一百七十九章 天意下一百二十章 兵不厭詐二百四十七章 齊地七一百七十一章 女兒心思第17章 子期一百九十九章 巴蜀歸秦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74章 半渡擊之第8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下)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戰中原六第106章 鉅鹿之戰(六)第77章 城破一百三十三章 秦風飛揚第97章 廟堂崩裂二百五十六章 大風歌上二百一三十三章 鏖戰中原六一百九十二章 落幕第72章 畏敵如虎第54章 右軍第79章 南歸之路第72章 畏敵如虎第111章 天下弈一百一十三章 大廈將傾下二百七十章 見龍卸甲五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第53章 抉擇一百三十章 決戰上第111章 天下弈二百一二十一章 燕趙歸心十一百一十七章 咸陽大變第15章 城父張良一百五十三章 假戲真做二百一二十四章 黃蜂尾後針上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一二十六章 黃蜂尾後針下一百九十三章 瘋狗稽粥一百八十一章 瞻前顧後第79章 南歸之路一百九十一章 蒼鷹折翅下第83章 父子反目(下)一百四十八章 變故二百四十七章 齊地七第15章 城父張良第13章 嶺南(下)二百四十三章 齊地三一百八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45章 北向第88章 力挽狂瀾第30章 夜市一百五十章 南征北戰二百一二十一章 燕趙歸心十二百三十八章 抱薪救火下第14章 九宮戲第38章 沙丘之變(一)二百四十四章 齊地四二百一二十六章 黃蜂尾後針下二百五十一章 風雲突變一百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第65章 漠北一百六十章 奪門之變下二百七十一章 見龍卸甲六二百零一章 豈曰無衣上二百四十八章 齊地八第66章 子不若父第23章 星語二百一二十二章 燕趙歸心十一二百一二十七章 河北初定上一百三十二章 決戰下第82章 父子反目(上)第54章 右軍楔子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一百四十一章 驅虎吞狼第66章 子不若父二百五十五章 左丘下第107章 鉅鹿之戰(七)一百四十四章 壯士斷腕一百一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17章 子期二百一十五章 燕趙歸心四一百七十七章 峰迴路轉一百五十二章 關山飛度二百零九章 火中取栗第23章 星語二百一二十七章 河北初定上一百七十八章 似敵似友一百三十七章 北軍來使一百二十七章 間不容髮第57章 軍前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