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

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動

閻應元眼圈發紅,嗓子有些哽咽的道:“這一番話,沒有別人能說的出來。我建議,寫成正式的檄文發佈給全軍將士知道。”

許傑滿臉深思之色的道:“確實,感人肺腑。我剛剛全身發麻,恨不得提劍就衝出去與建奴廝殺搏鬥。

應該寫成檄文,甚至將來有機會要傳諸展布給天下人知道。”

原本只打算列席會議,並不發表任何意見的黃宗羲深深看了秦浩明一眼,收起了最後的觀望,說道:

“這封檄文,又要展現出秦督的原意,把精氣神寫出來,辭藻不必華麗,又要文字達雅。

有當年大明太祖高皇帝興師討伐蒙元時,那封詔書的力量和文采,諸位,本人也願出一份力。”

許傑原本就擔心自己一個人做不好這件事,就算加上侍從司的文宣人員也是嫌太單薄了。

對很多人來說,似乎這是一份簡單的文告,但對理解其特殊意底的人們來說,這是一份無比重要的檄文。

這種轉變,類似大明太祖發佈討元檄文後的轉變,從“淮右布衣”到紅巾軍元帥,再從都元帥轉爲吳王和大明皇帝。

明初時的討元檄文出自大家之手,擲地有聲,詞理氣兼備,發佈之後對安定天下人心,轉變朱元璋的形象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在發佈檄文之後,大明成爲一個正式的王朝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現在有黃宗羲願意幫忙,影響力無疑會大上許多。

“明天以戰鬥工兵爲主,輔兵和民夫協助,在河口搭建多道浮橋,不必繞道自淺處或下游繞道。

浮橋搭好後,炮兵營務必先行,支援張守備。”

將領們紛紛散去,秦浩明在浩子和閻應元等近侍官和護衛的陪伴下,巡視全營。

由於定在明天天明後交戰,營地裡一片沸騰,不少軍政官來回穿梭收取家信,其實也算是遺書。

畢竟是超過十萬人的大規模會戰,一定會有將士戰死,如果在死前不留下隻言片語給家人,也算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總督府有軍政官專門做這樣的事,有人欣然寫了信,也有人感覺晦氣,想要個好口彩,打死也不肯寫。

這種事當然隨將士們自己,就算他們自己沒有信,一旦有什麼意外,本部的軍政官也會在第一時間把他的後事給處理好,家信、骨灰、遺物一樣都不會少。

總督府的撫卹也會第一時間到位。

最少在秦浩明的眼裡,眼前的軍人們算是一片歡騰,沒有人因爲明天的戰爭顯得心慌意亂,或是膽怯畏懼。

老兵們躺着吹牛,有人在抓緊時間看書,那必定是不甘於一輩子當兵,一心想要成爲軍官的人。

一個帳篷住十一人,正好是一個小旗的人數,小旗官睡在近帳篷門口的地方,每個帳篷裡都有好幾盞燈。

士兵們不缺錢,會自己帶着燈,後勤部門提供燈油,在規定的九點睡覺的時間到來之前,士兵們可以隨意走動,帳篷裡的燈也是隨意,並沒有燈火管制。

新兵們有不少在磨自己的兵器,刀牌手磨腰刀,這種總督府產的自用的兵器十分精良,刀身後半部份直而厚,前半部份開始有弧度,刀刃鋒銳無比。

這種改裝後的繡春刀有些象唐刀,但比唐刀要大和厚重一些,也不象明軍的制式腰刀,從流線型來看有些象柳葉刀,但比柳葉刀要寬一些。

wωw¸тт kΛn¸C○ 這是總督府的制式戰刀,騎兵也用之爲馬刀,它鋒銳無比,重量,長度,握把,無一不是兵器甲仗局的匠人們苦心研製的心血結晶,幾乎是毫無瑕疵。

它原本就十分鋒銳,但新兵將士們還是在磨亮刃口,然後小心翼翼的上好油,最終插在刀鞘之內。

銃手們則是在保養着自己的火銃,龍頭,扳機,卡簧,槍管,每一樣都要小心的擦拭後上油,比起腰刀來,銃手們的保養更細緻和小心,他們嘲笑刀牌手們做無用之功,他們手中的火銃纔是真正需要保養的犀利武器。

長槍手,刀牌手,銃手,輜兵們,炮兵們,騎兵們。

現在時間還不到八點,營地裡正是熱鬧的時候,最忙碌的當然還是炊兵,爲了明早的大戰他們要提前供應早飯,很多飯食在現在就開始做前期的準備工作了。

將士們要浴血奮戰,在上陣前炊兵們要給將士們提供最好的飯食。

秦浩明所到之處並沒有驚動太多人,他只是悄悄的經過,靜靜的旁觀,在帳篷外面觀看裡頭的情形,而不是隨意走進去。

或許軍人們都崇敬他,會驚喜於他的到來,但秦浩明不願打擾這些看起來無憂無慮的士兵。

偶然會有夜不收歸來,營門口傳來喧譁聲,很快夜不收帶回來的情報會經軍情司彙總,然後由李想視情況彙報給秦浩明知道。

每個一個時辰都會有一批次的夜不收前來,當然遠處的夜不收不一定按這個時間循序前來,路途遙遠的話,用時是很難確定的。

這是一座碩大的軍營,秦浩明走了很久,越到最後心情越是平靜。

最終他走到小黑河邊,夜晚的河流好象比白天要寬闊很多,大營距離河邊有一定距離,但將領們下令在河邊點了不少風燈,燈火和星空月色把河流照亮了不少,這樣不必擔心敵人會發瘋摸過河來偷襲。

秦浩明知道這是部下們被他帶出來的慣例,凡事未慮勝先慮敗,膽大之餘也要心細,考慮到一切應該考慮到的地方。

他停下來,慢步走到河邊,掬起一捧河水,感受到一股清涼。這樣的夏夜蚊蟲很多,軍營裡點了不少薰蚊子的藥草,河邊當然沒有,一團團的蚊子在他身邊嗡嗡飛着。

秦浩明看了看遠方,他感覺到自己的雙腳接近河水,但他沒有心慌,他感覺到自己是那麼的有力。

他好象掌握了一切,身後有這麼一座碩大的軍營和士兵們,秦浩明從未象眼前這樣心中篤定。

雖然踩在虛浮的河邊爛泥上,眼前也只有蘆葦可扶,但秦浩明腳步穩定,他又向前走了幾步,兩眼發亮的看向前方。

到最後,他終於轉過身體,大步的走到岸邊,然後叫侍從官牽來自己的戰馬,策馬返回中軍大帳。【.】

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
第三百一十四節 有罪當罰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三百七十節 纏鬥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八十三節 緣淺情深第三百三十一節 大明無敵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五十五節 改變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六百三十五節 什麼人帶什麼兵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二十七節 我的地盤聽我的第三百零五節 隻身許國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四百七十二節 衝突開始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五百四十四節 鳥槍換大炮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中計策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一百零三節 塵埃落定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三百六十八節 利劍出鞘第五百八十節 勇武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一百七十節 豐收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一十二節 此生無遺憾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五百九十節 大戰開幕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三百三十節 志存高遠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二十二節 考察謀劃第六百四十六節 家是他們的家,國不是他們的國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一百零一節 三餉禍明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二十九節 好友來投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四十五節 齊心戮力,共振大明第六百二十三節 算計東林(二合一)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六百一十九節 說出去誰信呢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四百三十一節 醉紅樓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九十三節 漢家雄風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九十五節 山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三百五十三節 修羅地獄第一百四十節 不負此生第二百九十七節 重啓錦衣衛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四百九十八節 出兵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五百五十八節 碾壓韃虜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二百二十節 以弱勝強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六十六節 疏忽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三十一節 軍中派系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