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聚合

在四月的最後一天,已經變成大明西昌伯的蒙特,載着滿滿的三船貨物,從應天府出發,再次踏上了前往歐洲的旅程。

而原本世界裡的安達曼羣島,現在也被正式命名爲西昌羣島。

作爲一個商人,雖然立下“軍功”,被封爲伯爵,但是他沒有能夠享受與其他將領一樣的封地。

他的封地雖然在西昌羣島,但是他並不具有領主權,他擁有的只有貿易權。

實際上這對蒙特來說,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很清楚自己爲什麼會被封爵,這一切都是假象,如果想要把這個伯爵變的名副其實,他還需要做出更多的貢獻。

能在返回大明不到兩個月就又籌措一大批貨物,這不是蒙特自己的功勞。

實際上,他也沒有想過這次貿易他自己能賺多少銀子,這批貨物所有的利潤,都將會屬於通政司。

當然,通政司也會給他支付一批酬勞,充當他這次貿易的運費。

實際上,這不是通政司第一次這樣做了。因爲有朱瞻基的許可,內務府這邊每年都會給通政司一些貿易份額。

這些盈利,會成爲通政司在海外的經費,用以發展下線,執行機密行動。

通政司並不是沒有經費,但是他們的經費都是有限的,朝廷只能按照在冊的官員名單發放俸祿,也不可能他們所有的經費都報銷。

所有經費都報銷,只會讓經費的數額顯得巨大,而不利於朝廷各部門的平衡,還會促生貪腐。

因爲誰也不知道某一項行動會耗費多少資金,又能取得多大的成效,這一切沒有量化的標準。

但是間諜這一行又是一個非常耗錢的行業,限制經費不利於發展。

所以朝廷這邊會給一些貿易份額,這樣賺來的銀子,可以充當經費。

通政司內部有了這個小金庫,就能自由安排一些行動,又因爲在內部互相監督,減少了貪腐,還讓外人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幹了一些什麼事。

跟蒙特一起出發的自然有他的兩個兒子蒙方和蒙正。蒙方已經確定了會繼承蒙特的產業,今後的發展重心也會放在家族發展上面。

而蒙正以後將會繼承蒙特的爵位,至於他的命運,已經不是蒙特能夠插手的了。

蒙正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要是不聰明,也不會受到通政司的如此重視,一心扶持他。

針對歐洲的計劃,是一項長期計劃,在今後的幾十年,蒙正都會承擔沉重的責任。

但是在外表上,蒙正已經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

這次從歐羅巴返回,除了籌備婚禮,舉辦婚禮的時候,他必須要參與,其他時間,他都被通政司佈置了繁重的任務。

在秦淮河的青樓,他扮演的是一個揮金如土的暴發戶。

但實際上,他的身邊一直都是通政司的專家,幕後教他如何分析情報,如何察言觀色,如何裝扮成一個有深度,有魅力的紈絝子弟。

爲了他以後的發展,他還跟着文人學習詩詞,跟着如今最成功的足球俱樂部南城足球隊學習如何建立一個盈利的球隊,如何推廣足球。

南城足球隊不是大明最成功的球隊,卻是大明最成功的平民球隊。他們沒有貴族的支持,沒有太多的資金扶持,但是他們從一開始就經營的很好,現在也躋身一流球隊的行列。

蒙正的歐洲發展計劃受到了通政司的大力支持,以往的過去,他們一直在費心栽培代理人,但是這些代理人並不能完全跟大明站在一邊。

包括美第奇家族在內,他們在歐洲也有屬於自己的利益和立場,所以通政司哪怕有了數千小角色內線,卻也當不了大用。

而蒙正完全不一樣,他是能完全值得信賴和培養的。

但是對蒙正的變化,段仁志是有些不爽的。他把孫女許配給蒙正,是因爲蒙正安分,踏實,現在幫通政司做事了,一個花花公子,可不是理想的孫女婿人選。

但是木已成舟,他現在也無可奈何。不過,爲了孫女的未來,也爲了滿足他想趁着沒死,出去多看看的理想,所以他決定,跟着蒙正一起去歐羅巴。

四十年前,他曾經去過歐羅巴,不過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海軍把總。

如今,他再次踏上前往歐洲的旅程,他的身份變成了一個“足球教練”。

因爲段仁志也要去歐洲,理工學院的祭酒,也是朱瞻基女婿的徐盛有心加強理工學院與歐羅巴的聯繫,索性派了一支十二人的學員代表,一同前往歐羅巴游學。

這個計劃被朱瞻基知道以後,卻要求徐盛將成績優異的學子去除,只派學業不佳,但是有足球特長的學員前往歐羅巴。

而他們也肩負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在歐羅巴各個大學裡面去尋找優秀人才,然後彙報上來。

說實話,歐洲現在的科技水平,跟大明比起來差的很遠,即便是在大明學業不佳的學生,到了歐洲,恐怕都領先他們一個時代。

所以現在交流,大明是吃虧的。

但是朱瞻基也知道,如今的歐洲位於文藝復興的階段,這個時代,還是有一些優秀人才的。

利用更好的條件,吸引優秀人才來大明,加強大明在文化層面的影響力,還是必須的。

現在的歐洲各國都在積極學習大明話,在克里特島,幾乎所有人都能說一口奇異腔調的大明話,但是這只是爲了跟大明人貿易。

在文化層次,除了儒家思想,大明爲了保持科研能力,一直是比較排斥異族人的。

就像國子監,現在有超過三千異族學子,但是理工學院,只有大明的學子才能進入學習。

朱瞻基要保持交流,保持文化影響力,卻不願意讓歐洲人學會更多的知識。

所以乾脆就派出一幫學渣,體育特長生去歐洲。

徐盛是第四代興安伯,第一代興安伯徐祥在永樂二年就已經過世,所以徐家在朝廷的影響並不大。

到了徐盛父親徐賢,因爲小時候騎馬摔斷了腿,變成了一個瘸子,自此以後家族在軍中失勢,轉向了學文。

徐盛雖然出身興安伯府,自小卻是學文,正統十一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理工學院,自此以後就一直留校任教。

因爲其相貌英俊,溫文爾雅,當時進入理工學院上學的十三公主永寧,才十六歲就一眼就看中了他。面對一個公主的主動追求,徐盛沒有多做抵抗就臣服了。

這可是大明第一例師生戀,還是自由戀愛,朱瞻基知道的時候,已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朱瞻基當然不屑於棒打鴛鴦,何況徐盛本就出色,就成全了她們,給他們賜婚。

結果這些年,他們兩個人反而成爲了大明自由戀愛的典型,根據他們兩個人身上的故事改編的戲劇,一直很受歡迎。

三十年過去了,他們夫妻倆的感情一直很好,有了朱瞻基的支持,徐盛在正統三十二年,就成爲了理工學院的祭酒。

身爲朱瞻基的女婿,他跟朱瞻基的接觸就不限於公務,許多面對大臣不好說的話,朱瞻基也可以無所顧忌地跟女婿說。

徐盛很清楚朱瞻基的心態,也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朱瞻基的意願。

這些年,理工學院在徐盛的帶領下,一直強硬地不招收任何沒有落籍大明的學子,哪怕是一國王子也不行。

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之後,他立即找到了錦衣衛,讓這個專業機構列出了保密條例,把幾乎所有涉及保密的項目列出來,讓這些學生記住。

這些涉世未深的學子們面對老奸巨猾的錦衣衛,只是不費力氣的一番忽悠,就讓他們一個個被打了雞血一般,懷着爲國效力的光榮使命,坐上了前往歐羅巴的商船。

因爲他們的跟隨,不僅通政司,就連錦衣衛也以教導這些學生保密條款爲由,派了兩個關係戶公費旅遊。

對此通政司並沒有意見,也不怕錦衣衛搶功勞。論起各方面的保密制度,通政司也沒有錦衣衛專業啊。

在蒸汽機被髮明出來之後,船隻出海就再也不用根據天時出海了。雖然船隻依舊受季風的影響,但也只是快慢的問題,即使逆風,現在的商船也能有每時辰六十里的速度。

如果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一小時才十五公里的航速,可謂慢的驚人。

但是要知道,歐洲的大部分船隻不僅小了許多,逆風的時候,一小時能跑十公里就是快船了。

十日之後,商船抵達了星城。

這裡不僅是大明在南洋地區的行政中心,也是貿易中心。

整個中南半島地區,如今全部都是大明的藩國,包括婆羅洲,呂宋,蘇門答臘島全部都是大明的資源供應地。

因爲這裡盛產石油和橡膠,南洋地區的也發展了一些基礎工業,這裡最出名的就是輪胎廠和橡膠製品廠。

船隻在星城停留兩日,蒙正別的什麼都沒有買,一下子買了超過兩千個本地產的廉價足球,還買了上百個打氣筒。

他既然決定了要帶動歐洲的足球發展,樹立自己的紈絝二代形象,但是紈絝也分不同的類型。

他是一個優雅的紈絝,有深度的紈絝,可不是那種敗家子。

真要是敗家子那種,也根本不可能獲得歐洲各國上層人士的信任。

五月十六,船隻抵達了西昌羣島,這個後世的安達曼羣島現在還是一片原始森林覆蓋的荒島。

島上雖然有幾千土著,但是已經被沐家殺了大半,剩下一些土人,也都已經臣服了大明。

蒙方這次就留在了這裡,他已經準備將這裡作爲自己的家族封地建設,將這裡建成一個海上貿易點。

在這裡,他們遇到了沐家派出巡海的艦隊,得到了極西三城,大勝白人聯軍的消息。

這裡與極西三城並無聯絡,但是唐林城和應天府有電報線路,應天府和這裡也有電報線路,所以關於唐林城的消息,很快就能抵達。

通政司這邊得到了這個消息,就召集蒙特父子兩人,又進行一番磋商,針對時局的變化,他們對在歐洲行動的方案,將欲達成的目標都會進行小幅度的調整。

當黑石城的二十門火炮沿着卡馬河運抵了前線的包圍陣地,這二十門火炮對二十多萬大軍來說,其實不值一提。

但是這二十門火炮帶來的戰略改變,卻直接影響到了二十萬人的士氣。

他們認爲堅固的陣線在火炮面前根本不堪一擊,雖然大明士兵並沒有直接突入陣線,但是在聯軍的士兵心裡,這個陣地已經不安全了。

這個時候,不要說那些波蘭,立陶宛的士兵,就連基輔,莫斯科,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士兵們,都沒有了跟大明士兵死磕的衝動。

在一幫將領經過幾天爭吵與妥協之後,他們做出了撤退的計劃。

在人數上,他們具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不論是火藥,子彈,他們都不多。而且如今的燧發槍面對大明的連發槍,也如同燒火棍一樣無用。

這種武器的差距不是士氣能夠抵擋的,而大明士兵一直不肯與他們進行接觸戰,他們的人數雖然多,也彌補不了雙方之間的差距。

這場戰鬥,在一個月以前,就已經註定了結果。

敵軍的突圍一切看起來似乎很順利,他們並沒有遭遇大明士兵頑強的抵擋。

但是當他們的戰線被拉長,人數逐漸分散開來之後,大明士兵變成了一個個獵手,無情地隔着一段距離,收割着他們的生命。

從卡馬河畔到喀山,再從喀山到下諾夫哥羅德,這幾百裡的茂盛草場,變成了聯軍的地獄。

他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同伴一個個倒下,自己卻無能爲力。

特別是五月初八,那一天下起了大雨。白人聯軍們的燧發槍並沒有防水裝置,所以在逃竄的途中,他們的火槍變成了燒火棍。

而這一天,三萬大明士兵直接突進了他們的陣營,那在雨中響起的槍聲,成爲了所有聯軍士兵的夢魘。

僅僅這一天,在伏爾加河北岸的森林邊,聯軍士兵就丟下了超過五萬屍首和五萬傷員。

他們丟下了輜重,開始瘋狂地逃跑。在所有士兵的心裡,他們只想比其他人跑的快一點就好。

當他們的大軍終於撤離到了下諾夫哥羅德的時候,當初意氣風發的將近五十萬士兵,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二十萬。

一場戰爭損失了二十多萬人,這在整個歐洲的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

二十多萬青壯的損失,相對於總人口不到一千五百萬的歐洲人來說,是不能承受的傷痛。

所有人士氣低落,一心只想回到家鄉,再也不來東方跟大明人作對。

這個時候,所有的聯軍也才明白,爲何在歐洲最富足的匈牙利人,這一次爲什麼堅決不肯與他們組成聯軍來東征。

一千多年前,他們就被大明之前的大漢帝國,從東方驅趕到了歐洲,再也不敢返回東方。

原來東方的帝國,真的是他們所有國家加在一起,也無法抵擋的。

這還只是東方龐大帝國的一個地方小勢力,就已經打的他們抱頭鼠竄。如果是那個帝國的正規軍呢?

所有人都不敢想象了。

潰逃一直在延續,所有丟失了糧草的聯軍士兵變成了爲了活命的餓狼。

他們不再是救星,而是變成了災難的製造者。從東向西,他們一路燒殺搶掠,整個雅羅斯拉夫公國,莫斯科公國的老百姓們變成了犧牲品。

他們的糧食被搶走,他們的牛羊被宰殺,他們女人被強暴。

這些士兵的逃亡之路,變成了一個個人間地獄。

唐賽兒率領着士兵,在追擊到雅羅斯拉夫爾城外的時候,終於停下了追擊的腳步。

隔着伏爾加河,她不可能用幾萬士兵就去攻打一座堅城。而且,如今一路追殺,獲得的戰果已經讓她非常滿意了。

在這片土地上,漢人與斯拉夫人就是此消彼長的關係,極大削弱了對方了有生力量,已經能確保二十年內他們不敢東征。

而有二十年的時間,她相信唐林三城的人口,又能增加五十萬以上。

只有有人,才能佔據更多的土地,他們現在的人口,還是太少了。

而她們現在佔據的土地,已經缺少人來墾荒。

所以,打到現在,足夠了。

從東洲出發的船隊,沿着大西洋南部的逆時針洋流,於四月底的時候,抵達了西洲最南角的晉州城。

晉州城是晉州府的府城,也是西洲目前的第三大城市,僅次於位於東海岸的漢州城和西洲北方尼羅河的開羅。

這裡也就是後世的南非開普敦,在開普敦的東西兩側,有着大片的肥沃良田,而且這裡的氣候非常適宜小麥的種植。

南非的大部分土地都是不適應種植糧食的區域,這裡主要依靠畜牧業和礦產資源。

晉王府和漢王府佔據了赤道以南的非洲地區,他們的興趣也在奴隸販賣和挖礦上面,對農業的開發很少。

但是他們畢竟也要吃飯,所以晉州城兩邊的良田,成爲了西洲目前農業開發最大的區域。

在這裡,漢人是這裡的王者,只有一些膚色較淺的黑人,能夠得到漢人的賞識,成爲漢人的奴僕。

而那些不聽話的黑人,絕大多數已經被滅族,變成了礦山上的奴隸。

當張瀚他們抵達這裡的時候,看到的情況就是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

在這裡,作爲西洲奴隸的購買大戶,他受到了晉王府的熱情歡迎。

而且,在這裡他還遇到了一個內務府運送黃金回大明的艦隊,對方邀請他們一同返回大明。

如果跟隨內務府的船走,他們一個月就能返回大明。

但是他婉拒了對方的邀請,想要去看看自己祖母曾經生活的國度。

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也沒有想要成爲歐洲人的救世主,只是想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

從這裡,他們開始一路北行,又經過了大半個月的航行,終於抵達了直布羅陀。

這裡的總兵官是楊致和,他與其父楊道都是頗受勳貴們重視的主帥,楊道如今還是東洲總督。

而楊致和的妻子是三十二公主永衡,所以張瀚抵達了這裡之後,就帶着妹妹們以子侄的身份拜見了楊致和一家。

如今的陛下子女衆多,一百四十九個子女,到了孫輩,數量更是多不勝數。

大部分皇子娶的都是勳貴之女,大部分公主嫁的也是勳貴。所以目前的大明朝廷上下,幾乎只要是有點名望的,都跟皇家有些關係。

張瀚雖然是皇上的外孫,但是這個身份其實並不被真正的勳貴們重視,相反,他祖父張武的樑國公爵位,東洲南大陸提督的職位,反而更加重要一些。

在提督府,他也初次聽到了白人聯軍大敗,被唐賽兒和郭昂一共殺了將近三十萬的消息。

“三十萬!”張瀚聽的目瞪口呆,南華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現在也不到三十萬人,可是唐賽兒她們一次就殺了三十萬人。“此舉怕是有傷天和啊……”

楊致和搖頭笑道:“只要不是我大明百姓,死的當然越多越好。賢侄這慈悲心腸,怕是錯了同情的對象。”

“世叔?難道白人就不是人嗎?”

“他們當然是人,但是隻要不跟我大明一條心的人,都死有餘辜。他們竟然還妄想組成聯軍跟我大明作對,我只可惜唐三姐沒有能一次把他們全部殺光。”

張瀚沉默不語,因爲他很清楚,大明像楊致和這樣的將領很多,但是像他一樣對白人有同情之心的人卻很少。

他纔是那個另類。

楊致和見他不說話,又提醒他說道:“如今整個歐羅巴的北方一片哀嚎,許多小國恨我大明人入骨。你要到歐洲遊歷我不反對,但是不要去北方,否則安全沒有保證。”

張瀚也知道,大明剛殺了歐洲三十萬人,自己想要到處看看想希望怕是不行了。

不過,在南部沿海地帶,這些國家受到大明的威懾,並沒有參加聯軍,在這些地方遊歷,問題不大。

他點了點頭,卻又聽到楊致和說道:“對了,你要是想到歐羅巴游歷,倒是可以跟你舅老爺一起。要是跟他一起,你倒是大部分地方都能去。”

“舅老爺?”

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六章 東洲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七章 遷都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九九章 錯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四章 爵位第四十章 天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九章 旅途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四十章 天道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章 分道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六十九章 兄弟
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一零三章 不對稱的戰爭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十三章 震撼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四十八章 備戰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一五六章 警告(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6)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一九三章 頒旨第四十四章 聯絡第四十五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章 迎接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十一章 朝議(上)第二二八章 輿論宣傳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六章 東洲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七章 遷都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十九章 名與器第四十七章 繞行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四十八章 活動第七十章 欽差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九九章 錯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八十八章 發現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零五章 盟友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三十章 勝利的威懾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四十九章 變化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十四章 爵位第四十章 天道第九十七章 激動第二二五章 下西洋計劃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零八章 國家與民族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九十八章 目標第一八一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五章 理想第九章 旅途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二三六章 太孫下西洋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十二章 藉機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三十六章 質問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一三九章 處置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一四四章 重擔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四十一章 黃金城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二零五章 戰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四十章 天道第七十八章 新型炸藥第九十三章 格物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六章 分道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六十九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