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對比

對大明來說,明古魯之戰只是一場威懾之戰。

但是對明古魯部落來說,這卻是一場滅頂之災。

將明古魯部落從幾個小村子,發展成爲佔地數千裡的大型部落,萬茂一直是明古魯部落最爲德高望重之人。

但是最近這些時日,這位曾經的霸主,卻成爲了整個部落的罪人。

當拉哈特刺死一位大明士兵被抓,他的兩個下屬就連夜趕回了部落報信。

萬茂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爲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大名不會因此大動干戈。

曾經他們在滿者伯夷死了一百七十個士兵,最後西王花了六萬兩金子就把這件事擺平。

而後的十幾年,大明雖然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起了自己的勢力,但是一直都與各民族和平相處,從來不會仗勢欺人。

那位大明的特使他也曾經見過幾次,是一個非常和氣的人。在南洋各國,他一直盡心維護各民族之間的和平,是一個值得相信的朋友。

但是第二日傳來的消息讓他完全不敢相信,爲了一個士兵,大明竟然就處死了他的兒子,這個部落的繼承人。

更爲過分的是,大明竟然還讓他親自過海去賠罪,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在滿者伯夷的使節面前就強硬表示,明古魯部落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以後也絕對不會再視大明爲宗主國。

但是沒過幾日,事態的發展就讓他失去了方寸,大明竟然出兵了。

當大明的艦隊還沒有抵達,部落東北方的村子,就遭受到了倭人的襲擊,三個村子被屠殺,一千多人被殺,逃出來的人寥寥無幾。

還沒有等到他們想好對策,大明的艦隊抵達了海邊。

雖然他們在海邊設置了好幾道防線,但是這些防線如同虛設。

他們部落這些勇猛的士兵,曾經讓滿者伯夷都無可奈何,只能與他們媾和。

但是現在面對大明的火槍,衝的越快,死的越慘。 шшш▪TTKдN▪¢ 〇

整個明古魯部落只有十一萬人,壯年男子也不過兩三萬人,短短的一天半,就死了兩三千人。

而在部落的東北方,那裡也死了超過三千人,壯年男子超過一千。

如今似乎四面八方都有敵人,整個部落亂成一團,所有人對他這個族長,似乎也不怎麼信任了。

因爲流言都在傳,大明這次只想懲罰首惡,也就是交出他們家族的人。

雖然萬茂一直在告誡族人,這些只是大明人的陰謀,但是現在他已經能感覺到,族人已經不再相信他了,並且將他視爲部落的罪人。

特別是當大明人舉着火槍進攻的時候,那火槍的聲音都被視爲安拉在咆哮,那冒出的白煙,都被視爲安拉的怒火。

這些愚昧的族人讓萬茂感到了無力,更感到了悲哀。

現在他還要防備被這些無能之輩出賣,短短的幾日,他就體會到了從天堂到地獄的感覺。

滿者伯夷願意爲他提供庇護,從北方的克塔溫部落坐船前往滿者伯夷。現在,萬茂已經有了拋棄這些族人的想法。

但是還沒有等他做出決定,大部分族人已經選擇拋棄了他。

越來越多的族人選擇了向大明投降,或者是乾脆與他分道揚鑣,準備躲進山裡,待大明人離去,然後再出山。

看到眼前的這一幕,萬茂也下定了決心,準備潛逃到克塔溫部落,然後從那裡伺機逃往滿者伯夷。

“報,明古魯大軍加緊速度向西北山區撤退,其中萬茂家族除少部分向東北逃竄,大部人馬皆逃往西北。”

樹蔭下的張鳳山精神一振,大聲說道:“將地圖拿來。”

親衛迅速找出了一張捲起來的蘇門答臘地圖,在他面前的草地上展開。

張鳳山仔細看了一遍明古魯部落北部的山形和河道圖,吩咐說道:“派十人奔赴明古魯都城,要求海軍沿海岸線向北設置阻擊線,逼着萬茂只能遠離海岸進軍。通知莊敬的倭寇營,撤往拉斯河,在河對岸設立狙擊點,儘量攔住萬茂大部人馬。即使攔不住,也要拖延他們的行程。羽林衛學各部,密切探聽最新情報,要把萬茂等人的行進路線第一時間告知莊敬。”

一個親衛低聲說道:“山長,倭寇營連日惡戰,沒有時間休整,如今糧食不足。”

張鳳山遲疑了一下,站起身來,吩咐說道:“去將張武張威兄弟喚來。”

羽林衛學的臨時指揮所位於明古魯都城的東北方,與都城,北方重鎮朱魯普形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

這裡的位置剛好卡在平原與山區的森林邊。因爲雨後初晴,這裡的氣候炎熱,羽林衛學的士兵也不敢再貿然進入森林。

雖然他們攜帶的有防瘴氣的藥物,但是瘴氣種類繁多,誰也不能保證藥物有效。

而且除了瘴氣,最大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毒蟲和毒蛇,甚至連十米長的大蟒蛇,他們就見到了不少。

若不是幼軍十人一組,互爲照應,想要在這環境惡劣的熱帶雨林生存都是一個大問題。

從舊港出來已經十天了,他們攜帶的各種物資消耗本來只有七天的。還是倭寇營在最開始的時候,搶劫了幾個村子,他們補充了一些補給,才堅持到這個時候。

如今他們身處敵營之中,爲了阻攔明古魯大部,監視他們的逃竄情況,不可能去艦隊那裡獲得補給,那麼,就只有從敵人那裡獲取了。

頃刻,張武張威兩兄弟結伴而來,他們一個今年二十,一個十八,都是身強力壯的棒小夥。

雖然他們兩兄弟都不算精明,在領軍作戰方面也沒有什麼天分,但是兩個人的性格耿直,在執行命令的時候,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賴。

望着這兩兄弟,張鳳山沉吟了許久,纔開口說道:“下面的命令你們兩人可以拒絕,我不會記入戰事記錄,但是我個人希望你們能接受。”

這兩兄弟是太孫殿下的表兄弟,張鳳山雖然認爲他們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是這種命令卻不能強制下令,因爲秋後算賬,他絕對抵抗不了張家的反撲。

疏不間親,殿下就是再重視他,保得了他一時,保不了他一世。

他也知道這兩兄弟心思單純,沒有太多的花花腸子,所以故意用激將法,讓他們主動接下這個任務。

張武年幼之時,還記得自己家只是永城的一個小角色,只因爲姑姑當了太子妃,張家才從此飛黃騰達起來。

祖父,父親,包括姑姑都從小教他,要本分做人。身爲外戚,不說能爲大明做貢獻,最少不能爲皇室抹黑。

身爲彭城伯府的世子,他只比宮中的大表弟大半歲,六七歲以後,還經常入宮陪這個表弟。

雖然是表弟,但是這個表弟卻像他的哥哥,從小就是帶着他玩。

他對這個表弟也是敬重萬分。

他知道自己只是中人之姿,並無多大才華,文不成武不就。入了羽林衛學,他刻苦訓練,爲的就是不給表弟丟臉,不給彭城伯府丟臉。

聽了張鳳山的話,他正容回道:“請山長下令。殿下一直教導屬下,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

張鳳山聽了這樣的回答,心裡自然開心,但還是裝作遲疑了一番問道:“倭寇營的所作所爲你也看到了。如果我要你跟他們一樣,去燒殺搶掠,給我大軍搶來足夠五天的糧食……”

張武愣住了,他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命令。他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從明古魯部落開始北逃,他們就再沒有時間去搶糧食。

實際上,最開始的糧食,也是倭寇們搶來的,他們卻理所當然地享用了起來。

張威看了看自己的大哥,碰了碰他,輕輕點了點頭。張武抱拳問道:“山長,我們不殺人,只搶糧可以嗎?”

張鳳山笑道:“只要你們能搶來糧食,還不讓那些土人暴露我們的蹤跡,想怎麼樣都行。我們在這裡只有兩百多人,可抵擋不了敵人的反撲。”

張武雖然不算聰明,但也不是沙場新丁了。他很清楚自己這些人的任務雖然不是殺敵,但是比殺敵更重要。

沒有他們,倭寇營就會寸步難行,根本不能在敵人的包圍圈裡屢屢逃脫。

而且他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各家勳貴子弟,死一個,都會引起軒然大,波。所以他們才一直只是在戰場上流竄,避開敵人的主力。

要是因爲自己的行動害的其他人被包圍,甚至丟掉性命,那他絕對逃不了軍法處置。

他遲疑了一下,不過看到弟弟張威的興奮神色,他狠下心說道:“屬下願意接令。”

張鳳山笑了起來,說道:“好,除你麾下一旅,我再給你撥一卒,湊夠一百五十人。你們的任務是前往克帕星村,在那裡劫獲最少一百石糧食,然後裝船運往拉斯河下游。

此後,你率領這些人前往拉斯河下游區域,尋一隱蔽區域,埋鍋炒米。將這些糧食全部變成乾糧,屆時供應倭寇營,還有我們其他同袍,能做到嗎?”

張武大聲迴應:“能做到!”

“那好。來,我跟你介紹一下詳細情報,在克帕星村,目前有超過三千人,他們據守村寨,有河船十餘艘……”

克帕星村是明古魯境內主要河道拉斯河上游的一個村落,這裡位於卡巴火山腳下,土地肥沃。

三千人的村落,在明古魯境內,已經算是一個較大的村落了。

因爲三面環水,易守難攻,這裡的村民雖然知道倭寇橫行。但是知道了對方人數不多,所以不忍放棄家業,據險而守,保衛家園。

可是現在,他們面對的不是大刀長矛的倭寇,而是裝備了新式雙管燧發槍的羽林衛學的士兵。

在過去的戰役中,羽林衛學作爲種子,一直擔任的是輔助任務,這還是他們第一次面臨攻堅戰。

爲了這次的攻堅戰,他們也做足了準備,將村落的情況摸的一清二楚。

雖然這個村落有三千餘人,但是壯年男子不過千人,他們雖然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是人人有火槍,並不懼怕對方人多勢衆。

何況,他們這次主要只是爲了糧食,只要對方不是堅決抵抗,他們搶奪了糧食,就不會多造殺孽。

這日一早,辰時起,一百五十名學員兵就已開始檢查各自的裝備,他們拿掉了各種測繪裝備,交給其他同袍攜帶,隨身只攜帶了一頓的乾糧,還有各種藥物,火藥,子彈,短刀。

檢查了各自的火槍之後,他們就從臨時營地出發,從山間穿行到克帕星村唯一靠向陸地的一面,準備從這裡直接進攻克帕星村。

這個村子雖然易守難攻,但是這種易守難攻只是相對於那些與他們有着同樣武器的人。

當面臨火槍陣的時候,這個連城牆都沒有村子,根本沒有任何阻擋火槍進攻的設施。

午時正,所有人都安全抵達了預定位置。除了一個倒黴蛋被蛇咬了一口,其他人都安好無損。

雖然被毒蛇咬了一口,但是已經有所準備,在一分鐘之內,其他隊員就幫他劃開傷口,擠出毒血,然後上藥包紮。

這點傷勢,沒有了毒性的侵襲,甚至都不影響他的正常趕路。

衆人紛紛吃了一點乾糧,休息了半個時辰,然後就開始編隊,十人一個小組,開始向村落進發。

他們就是要趁對方剛吃過午飯的時候進攻,人在剛吃完飯的時候,因爲大腦供血不足,會有短暫的困頓現象。

而這個時候,村子裡的人幾乎也都在家。

當全副武裝的羽林衛學的士兵出現在村口,村子裡值守的人員就發現了他們,敲響了村口的一口銅鑼。

但是,這一次出現在他們面前的不是東瀛武士,而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穿着一種花花綠綠衣服的士兵。

這實際上就是後世的迷彩服,雖然布料不一樣,但是用棉麻混合紡織織成的厚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耐磨性。

蜂擁而來的村民們堵住了進村的要道,他們的手裡拎着大刀,鐮刀,還有鋤頭,鐵鍬,一個個用仇恨的目光看着逼近的大明士兵。

張武此刻的內心也是忐忑的,雖然對自己的力量非常相信,但是第一次需要他在戰場上面臨不同的情況做出決定,還是有些難爲他了。

他走向了最前方,大聲喊道:“有人懂大明話嗎?”

一個穿着大明服飾的土人走向了他,大聲說道:“大明人,這裡不歡迎你們。都城的官老爺得罪了你們,但是我們這裡的村民並沒有冒犯任何人。”

他的口音雖然有些偏向粵語,但是羽林衛學裡面有地方語教學,簡單的交流難不倒張武。

張武也覺得有些理虧,他的語氣就有些不足了。“如今我大明與明古魯已經敵對,我們可以用我們的力量消滅所有反對力量。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果你們答應我們的條件,我們就可以放過你們。”

這個土人與幾個首領模樣的人低聲說了幾句,大聲說道:“說出你們的條件。”

“我們需要一百石大米,並且需要三條大船,將這些糧食運走。如果答應了我們的條件,我們就不會進攻。”

那個土人直接說道:“一百石糧食可以,但是船不行,船是我們村民的賴以生存的工具。”

克帕星位於赤道以南,這裡的水稻是一年三熟,糧食對於本地人來說並不稀奇。一百石糧食,只不過是十幾畝地一年的收成,他們並不看在看在眼裡。

但是船就不同了,他們與外界接觸,主要就是依靠船隻,每艘船都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

張武想了想,從懷裡摸出了三枚金幣說道:“我可以用金幣買,這是最後的條件。”

對方几人又低頭討論了幾句,那個懂大明話的土人說道:“好吧,我們可以答應你們的條件,不過你們不能進村,到下游等着,我們很快就會把船劃到下游去。”

張武看了看日頭,說道:“我們給你們半個時辰,只有半個時辰。”

不用打仗就能獲得糧食和船,讓一幫學員兵的精神都輕鬆了起來,沒有想到,這次的任務如此容易就完成了。

但是張武不敢馬虎,回頭說道:“安排三個小隊監督村子裡面的動靜,要是看到有人出村去報信,就立即進攻。”

幸好,他們的擔心並沒有出現。

可能是倭人的出現讓這些土人膽寒,他們並沒有反抗到底的決心。現在只需要微小的代價,就能換取和平,他們就更不願跟現在看起來溫和的大明士兵們來打個你死我活了。

未時三刻,三艘簡陋的大船就被十幾個村民劃了下來,船艙裡面裝滿了已經脫殼的大米。

張武痛快地將自己僅有的三枚金幣給了對方,然後就讓人檢查船上有沒有動手腳。幾個士兵跳下了河,將船體檢查了一圈,點了點頭。

張武這才招呼所有人上船。“等仗打完,你們可以到下游去找一找船,我們不會把你們的船划走的。”

一百五十人,平均每艘船裝了四千斤大米,然後再上了五十個人,將船舷壓的都快要貼近水面了。

不過現在是順流而下,他們人又多,很快就划着船離開了村民的視線。

一個村民疑惑地說道:“不是說大明人來了,就會殺人嗎?爲什麼現在他們還給我們金子?”

那個穿着大明服飾的土人說道:“大明是禮儀之邦,今天這些就是大明的士兵,而那些殺人的是倭人,他們畜生不如。”

而在據點處的張鳳山得到了張武他們已經運回糧食的消息,得知根本沒有打起來,只是花了三枚金幣,就辦成了這件事。

他突然意識到,原來大明的身份,在這裡並不是不被認可。

沿着河道順流而下,在河道轉向東西向,流向大海的時候,他們終於發現了接應的人。

在河道邊上,事先到此選點的士兵們已經在地上挖了幾口淺井,並且架起了三口大鍋。

這三口大鐵鍋已經是他們力所能及攜帶的最大的傢什,雖然相對兩千五百人來說,這三口鍋遠遠不夠,但是最少能煮開水,煮了湯,也能給大夥解決一下伙食問題。

衆人分工合作,在井中墊入了青草,然後就將大米倒了進去。

大米浸泡兩個時辰,這個時候天就已經黑了。不過這些士兵們還不能休息,一些人負責擴大防衛線警戒,剩下的人就開始將米撈出來,直接倒在鋪了青草的地上陰乾。

隨後,他們將大鍋點燃,用攜帶的豬皮在大鍋裡面過一遍油,然後把陰乾的大米倒進鍋裡,加上少許鹽和糖,用砍伐的木塊當鍋鏟,就開始炒米。

只有三口鍋,一口鍋一次可以炒米大約五十斤,一次也只有一百五十斤。

而一百石大米差不多是一萬兩千斤,每口鍋需要炒米八十鍋。炒一鍋米需要大約兩刻鐘,他們這些人日夜不休,也需要三天多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全部炒完。

但是沒有人嫌苦嫌累,相比那些倭寇要面臨生死一線的戰鬥,相比幼軍的士兵要跟敵人進行追逐和廝殺,他們這些人已經足夠幸福了。

明古魯的都城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但是劉安他們還需要用兩天的時間,在這裡設立一個有效的運轉系統。

打仗從來都不只是戰場廝殺,更多的是考驗一個將領的統籌帷幄的能力。每個士兵的衣食住行,發燒拉稀,戰區下雨刮風,開路架橋,這些東西全部組成起來,才能形成除了武器之外最重要的勝利基礎。

不過,大軍雖然還沒有出動,兩支前鋒部隊和數支騷擾部隊已經被派了出去。

倭寇的人數太少,現在只剩下了一千六百多人,但是向北逃竄的人卻有數萬。

他們又不像大明士兵,還有火槍這種武器,只能靠倭刀禦敵。所以,如果不想看到這支隊伍的人全部傷亡殆盡,就必須救援。

至於羽林衛學的那五百人,不管是誰都沒有把他們算進去。這些人是軍隊發展的種子,在這種戰場上面死一個,就足夠讓人心疼了的。

哪怕是爲了他們,劉安都不敢怠慢,直接派了一支純火槍營前去援助。

龐瑛在這裡等了幾日,終於帶着援兵向回趕,不管這些人主要是爲了誰前去救援,只要肯去,就足夠了。

戰爭也就在你追我趕,你跑我堵的局勢下,進入到了真正的決戰階段。

感謝額吐你哦,竹籤子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七章 遷都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思想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九章 拜師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章 呂宋第十九章 厚賞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章 習武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十五章 斬殺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六章 東洲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十九章 變化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章 糾紛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章 鄭家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十九章 厚賞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二00章 分功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章 家天下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六章 分道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章 新生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三章 皇宮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章 勳爵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三十八章 柯枝
第四十六章 教孫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三十八章 處政與安排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七章 遷都第一一六章 敵退(祝各位書友除夕快樂)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十九章 思想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九章 拜師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二零三章 安排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三十章 選擇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七章 呂宋第十九章 厚賞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一七章 心思第二00章 分功第二十三章 利奧納多第二十五章 階級論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二二三章 銀行與異人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章 習武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一三零章 經濟控制(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二更)第十五章 斬殺第八十三章 交易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二十八章 對比第一七零章 異人(搖搖搖頭盟主打賞加更七)第二十二章 地球儀第六章 東洲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一五零章 大移民第十九章 變化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八十章 糾紛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八章 鄭家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十九章 厚賞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十三章 我們的世界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二00章 分功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二章 家天下第二零二章 報仇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六章 分道第二十章 唯纔是用第二三零章 忌諱與機會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九十章 工部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六十章 新生第九十五章 八股第三章 皇宮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六十五章 文臣第八十章 糾紛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二章 勳爵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一九四章 後院穩定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二一章 紡織引發革命第三十八章 柯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