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章 驚訝

自三月初回京,除了必要的應酬,張輔就將府門緊閉,閉門謝客。

雖然明面上,張輔的藉口是連年征戰,休養生息,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究竟是因爲什麼。

從他自交趾返回,關於他分封交趾的傳聞就甚囂塵上,甚至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如果是其他朝代,這個時候的大臣肯定會惶惶不可終日,要是在宋代,恐怕官員早就要自殺謝罪。

但是這是明代,而在三十年前,還有一個同樣分封的例子在前。

黔國公府雖然沒有明着封王,封地,但是黔國公一脈永鎮雲南,這跟實際上的封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就連黔國公府,如今在雲南也被稱作了沐王府。

所以,在這個時代,分封並不是一個忌諱的話題。

只要不明着稱王,死後也能得到朝廷封王的殊榮。

張輔很清楚,自己如今已經成爲了一個典型,一個籌碼被推上了前臺。

不僅僅是武將,就連文臣們如今也都鼓足了力氣,想要推着自己跟皇上打擂臺。

分封不僅僅是他張輔一個人的事情,而變成了文武大臣從皇上手中爭取更多權力空間的武器。

張輔更不知道,作爲皇室的太孫,未來的皇帝,朱瞻基竟然也在這件事裡面出了大把的力氣。

在朱瞻基看來,分封作爲文武大臣的終極夢想,有了這個希望在前方,那些文武大臣也多了一個可以奮鬥的方向,不至於位極人臣之後,就開始攬權,黨爭,也能讓朝堂的風氣更好一些。

張輔表面上雖然只能避嫌,暗地裡卻也加緊了各方聯絡。

這個機會可不常有,怎麼也要競爭一把,就是失敗了,大不了也是像現在一樣,低調一些。

朱棣不是朱元璋,他對功臣,格外也寬容一些。

而要是成功了,張家可就能成爲真正的一代世家。

“大少爺,敬妃從宮中傳來口信,太孫已經說服了皇上。”

在這個家族裡,能夠稱呼他大少爺的也就只有在他父親活着之時,就成爲國公府大管家的張巖張伯。

今年已經快七十歲的張伯伺候了張家四代,就連張家的祠堂,也給他留了一個位置。 Www★ ttκá n★ ¢ ○

以往宮裡的消息都是昭懿貴妃傳出來的,今天卻是由敬妃傳了出來。他雖然心中驚喜,卻也壓抑住興奮問道:“何故是由喜兒傳來消息,可靠嗎?”

“傳話的是陪敬妃入宮的漣漪,這個丫頭行事還是沉穩的。今日嘉興郡主生辰,皇上駕臨文華殿,在飯前與太孫殿下在東苑密談了半個時辰。消息是從太孫那邊傳過來的,應該不會有誤。”

張輔嘆了口氣問道:“張伯,你老見多識廣,又久居京師,可看出太孫的用意?身爲皇家,卻如此積極推動此事,到底是何用意?”

站在下首的張伯依舊面色如水,波瀾不驚。“老朽活了快七十,卻從來沒有見到過太孫這樣的人,實在不好評價。此人少小鋒芒畢露,享盡皇上偏寵,行事另闢蹊徑,從來無跡可循。解縉,胡廣都稱得上是天下少有的才子,姚少師更是學究天人,這三人都對這個不崇儒,不喜佛的弟子卻還說不出半點不是。”

張輔對太孫當然也不陌生,對這個幾乎已經確定的帝國繼承人,他要是疏忽了,那纔是笑話。張家雖然富貴榮華,但是那只是過去,想要張家家門時代興旺,與帝王的關係,一直是張家最重視的環節。

聽了張伯的話,他沉吟了一下說道:“享盡皇上偏寵,卻不自傲,鋒芒畢露,卻不自大,三位名師教導,卻不盲從,顯然胸中自有丘壑。”

張伯點了點頭說道:“十六歲親手斬逃兵,十七歲上陣斬敵首四十三。幼軍不像軍人,更像雜家子弟,北征發現巨大銅山,如今沸沸揚揚的地球儀,研究院,機牀,水車,包括他獻銀五百萬兩,又組建研究院,還在於工部諸臣會面時,以農學,文學,理學,地學,天文學,醫學,格物這七大類進行綜述,所謂專利權雖然還未實施,但是卻直接籠絡了天下工匠之心。所謂個人合法資產保護法,雖然看似推行困難,但是卻籠絡了天下大半窮人之心。這位太孫,一直在走前人從未走過之路。而他所有的行爲,似乎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籠絡人心。”

張輔這個時候說道:“我卻以爲,太孫此舉更像是進行對大明的改革,直接挖斷儒家根基。”

張伯笑道:“此前我也這樣以爲,可是太孫對儒家並無反感,並且,現在還給儒家提前準備了一條明路。既然太孫偏愛雜學,不論農學,理學,地學,天文,醫學,格物,這都還是儒家的人學起來更有優勢。只要儒家學子放得下面子,那麼儒家同樣能搶佔其他學科的位置。太孫在自己的農莊興建研究院,雖然只是從工部調人,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也有無數儒家學子走門路,想要進入太孫所設的研究院啊!”

張輔大有興趣地問道:“這個研究院究竟作何營生?”

張伯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只聽見外面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旋即望向了門外。

只見在錦衣衛任指揮僉事的三爺張軏快步跑了進來,見到張輔就大聲說道:“大兄,天大的消息,陛下竟然給工部的五品員外郎孔誠授以終身武安子爵,這可是亂了朝廷法度啊!”

明代有文勳,武勳,貴爵。

文勳有十級勳,四十二散階。凡進入官場,做了朝廷命官,即可按品級獲得散階,散階的名稱與品級關聯。五品以上以誥命的形式授予,六品以下以敕命的形式授予,但是都無俸祿。

武勳和貴爵則有俸祿。而這份爵祿不是由朝廷直接撥發,而是由聯帶封給的爵土即封地中提取,因此,在爵號之前往往還有一個地名作爲爵號,凡封爵的官員即可以每年向該地收取賦稅作爲爵祿。

在明後期,因爲子爵和男爵位置過低,不爲人重視,後被取消,但是現在仍然保留。

給文臣授爵,這絕對是一出顛覆法令的決定,就連張輔也楞了半晌纔開口問道:“因何故授爵?”

張軏喘了口氣,這才又說道:“今日午後,陛下召集過半文武大臣,前往太孫在方山開的窯洞視察,因工部營繕清吏司員外郎孔誠研發出水泥一物,特恩旨授予爵位。”

“水泥是何物?”

“據傳是太孫由秦書中研究秦直道,偶有所得。用烈火燒石,碾磨成粉,然後再加水,加沙陰乾,就能得到堅比硬石的材料。此物可修路,築城,修補河堤,還可建房。”

張輔對水泥的功能雖然有些好奇,但是現在心裡想的更多的缺少這次皇上爲何打破文臣封爵的屏障。

難道這是皇上準備分化文臣嗎?

明朝文不參武,武不管文,這是太祖立下的規矩。也就是文官不能管軍事,武將不能談朝政。

兩者相對而立,只有勳貴單獨被分出,雖然與文武都有搭邊,卻是一點作用沒有。

與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等爵位只有爵號和食祿,井無封邑。而外戚等因恩澤受封者,更只是給誥而不給券,跟武勳相比,又低一級。

現在皇上將文臣也拉向勳貴階級,是想要增加勳貴,外戚的勢力,平衡文武嗎?

他想了想問道:“我回來之後,才知道原本被紀綱逼到北平去的塞哈智返回了京師,並且現在基本掌握了錦衣衛?”

張軏雖然貴爲錦衣衛指揮僉事,名分上是錦衣衛的副職,但是他這個職位是屬於對他的獎賞,給他一個領俸祿的位置。

在錦衣衛,他是不能隨便插手具體事務的。平時看不出來,出事的時候,他連一個系統內的千戶都指揮不了,也沒人會聽他的。

張軏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很爲怪異,紀綱此人囂張跋扈,心胸狹窄,可是這一年來卻與以往判若兩人。如今錦衣衛的衙門事務他已基本不管,卻單獨拉了一大批人,不知道在幹些什麼。”

丈夫搖了搖頭,他這個三弟從小錦衣玉食,受不得苦,卻又頭腦簡單,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當大用。

雖然他不是錦衣衛正式屬官,但是每旬都要前往錦衣衛報道,坐班一日,監察錦衣衛事務。

而他既然知道紀綱另有圖謀,這都一年多了還不知道紀綱在做些什麼,真是愚鈍。

張伯卻說道:“紀綱此人自去年以來,行事更顯陰沉。錦衣衛去年查了大半年的大明海貿商人,最後卻無任何動作,反倒是有最少上千錦衣衛將士,被安排離開了大明,再無蹤跡。”

張輔有些疑惑地想了想,“可知這些人的去向?”

張伯搖了搖頭說道:“不過,錦衣衛現如今跟內監聯合了起來,在寧波囤積貨物,此事當與太孫有關。如今的寧波市舶司鎮守使餘先,此前是太孫的貼身太監,所以以我猜測,錦衣衛……不,紀綱,應該是投靠了太孫。”

張輔驚訝嘆道:“陛下怎會容許此事發生!”

(推薦朋友危險的世界大作《大唐貞觀第一逍遙王》,他的上本書老妖全訂,大神級別作者的新書,作品質量有保證,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章 天才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三章 新生活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一一章 消息
第十四章 逃兵(求推薦票)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一九七章 層次境界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八章 控制手段 解開心結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四零章 數字和符號第一九一章 時機成熟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一一五章 戰第二一三章 刺殺與條約(搖搖搖頭兄弟盟主加更總十更)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八十六章 鐵竹鐵木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二十二章 糧食哪去了(汐牧羊人宗師加更)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七十六章 倭寇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一五三章 戰場的變化第七十五章 探尋東洲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六五章 大赦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七十四章 商議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一四四章 疫情第三十七章 對策與覲見第十七章 師弟第一三九章 東南不同第十二章 朝議 (下)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章 大明之大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二十四章 震撼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九十六章 中秋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三十二章 猶豫第四十章 遠行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一八九章 出現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二十九章 投靠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一七五章 傳聞第一三六章 大善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五章 天才第一六零章 對馬島第五十九章 種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二零八章 家祚(二合一大章節)第三章 新生活第七十七章 科學教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一百章 生日第一八五章 求親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九十二章 華夏第三十六章 緣分第一二三章 鄭和要回來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一零九章 驚訝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一一一章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