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長遠打算

田文烈目前仍然在襄陽與吳佩孚糾纏不清,襄陽的戰事打得遠遠沒有孝感那麼激烈,但是爲了起到足夠的牽制,田文烈同樣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袁世凱的特派專使來到第二師司令部與田文烈見面後,循環漸進的把話題轉移到幾個月前發生的鄭州事變上面。田文烈這段時間一直爲戰事焦急,雖然他沒有什麼硬性指標要在襄陽打出什麼效果,但之前孝感那麼慘重的作戰多多少少影響了第二師這邊。

田文烈最擔心的就是孝感那邊會打得太慘烈,到後面不得不從其他部隊抽調援軍。如今他在襄陽這邊並非是佔據了優勢,吳佩孚的部隊與自己的第二師都是中央軍系統,兵力數量也相差無幾,可一個進攻一個防守就把優劣之勢拉開。如果在這個時候要抽調部隊填補孝感那邊,第二師肯定是自身難保。縱然現在孝感防線已經突破,可接下來進攻漢口,只怕第一兵團、第一師、第五師會有所不濟。

正因爲有這些擔憂,對於袁世凱的特派專使莫名其妙來詢問幾個月前的鄭州事變,田文烈不得不感到很奇怪,也很沒有心思去理會這件事。

“事情都已經過去了,該彙報的,袁司令早先都已經彙報到北京,你到底還想知道一些什麼?”田文烈很不耐煩的說道。

特派專使自然是看出了田文烈的態度,他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是隨便找了一些藉口把這件事搪塞了過去。在襄陽也就逗留了一天,他便再次啓程直接返回北京。

返回到北京之後,特派專使匆匆忙來到新華宮拜見了袁世凱,將他此行所見所聞一五一十全部做了彙報。他首先彙報的自然還是正兒八經的任務,包括說服張鎮芳以及與袁肅相見之後旁敲側擊詢問關於國體的立場。這些彙報都是中規中矩,雖然沒能得到袁肅確定的答覆,不過也好在能知道袁肅依然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態度,這並非是沒有一點的希望。

隨後,特派專使又把他所瞭解到關於鄭州事變的推測,告知了袁世凱。

“陛下,開封那邊被軟禁的大人們都認爲,這一切全部是在袁司令的操作之中。他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在鄭州總司令部還沒有遭到襲擊之前,袁司令便已經下令潛伏在這些大人居所附近的部隊,執行逮捕的行動命令。”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袁世凱擰着眉頭說道。

“這些都是那些大人親口所說,鄭州發生的事幾乎都在袁司令的掌握之中。袁司令是故意利用司令部被襲擊來當作藉口,真正的目的是想要奪權。”

“不管怎麼說……”袁世凱沉默了許久,最終緩緩的開口說道,“不管怎麼說到底還是有人襲擊了總司令部,這是不赦之罪,袁肅爲了保證接下來的開戰之後不會發生類似的事情,這麼做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陛下,這未必是情有可原。包括襲擊總司令部這件事,都有可能是袁司令暗中安排好的。朱大人確實不應該,可陛下您應該最瞭解朱大人,他兢兢業業這麼多年,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去襲擊總司令部?單憑什麼奇襲武漢的計劃,這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

袁世凱深深嘆了一口氣,臉色陰晴不定。他心裡很複雜,縱然自己現在積病纏身,身子骨和腦袋都不如以前那麼靈光,但多年從政的經驗可以很確定一件事,那就是隻要看最後誰真正得益,那這其中的內幕也就一目瞭然了。

很顯然,袁肅的的確確是最後得益人。如果說袁肅在得益之後開始我行我素,甚至打出了自己的招牌,那袁世凱當然就知道這個侄子是什麼心思了。但事到如今,不管是從針對湖北的作戰,還是此時此刻試探其是否能夠支持帝制一事上,袁肅的表現非但沒有讓人失望,反而可圈可點。

畢竟北洋這邊所剩無幾的兵力全部在袁肅的掌握之中,袁肅要想做什麼事根本不必再在乎新華宮這邊的意見。甚至袁肅想要報當初被奪兵權的仇都沒問題,最最起碼也還能在語氣和態度上表現的不配合。但袁肅非但沒這麼做,而且還把事情辦得很好,更是表現出了對自己這個叔父的尊敬。

一念及此,他忽然露出了一絲苦笑,緩緩的說道:“我早就應該看出,這個袁肅一直都是權欲十足。從灤州到直隸,從直隸到河南,從河南到遼東,他的一舉一動都表現出了他想幹一番大事。而要能順順利利的幹這番大事,必然要先消除所有阻礙。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先攝取更多的權力。”

“陛下,您到底……到底在說什麼呀?”

“袁肅畢竟是咱們北洋裡面新鮮的血液,這股血液遲早會代替我們這些老骨頭。他們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與我們不同,更願意去冒險,更願意去接受、去推行新的東西,甚至更不能忍受一些頑固不化。所以他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甚至可以不擇手段。”袁世凱眯着眼睛,又是感嘆又是感慨的說道。

“但是陛下,這件事不容小視,狼子野心,豈能不防?”

“防?呵呵,如今我已經徹徹底底成了孤寡老人,北京這邊要顧及段芝泉,南方還要顧忌護國軍和革命黨,這會兒哪裡還有心思去提防袁肅?早在之前選擇由他來統帥近衛軍開始,事實上我便已經沒有能力在操控整個局勢了。”袁世凱無奈笑着說道,他雖然顯得很輕鬆,但眼神卻仍舊流露出幾分鬱悶和不甘心。

“可是,那……”

“罷了。罷了。袁肅真若有異心,在這個時候他想要做什麼,我們也完全沒辦法去阻止了。相反,他若真的還能念舊,倒是可以成爲我們引虎驅狼的手柄。只是,不管最後留下的是虎是狼,無非只是一個形式罷了。只希望有人能夠真正可憐我這個老頭子,讓老頭子我的心願不至於馬上就灰飛煙滅。”袁世凱深沉的說道。

近衛軍在孝感一帶的整頓工作展開的十分艱難,之前兩個月高強度的作戰,製造的損失實在太過嚴重。近衛軍一半的兵力數量被迫下火線,前前後後一共更換了三批次的補充兵。即便如此,在戰後仍然有許多部隊缺員嚴重。

不過這一切原本就是在袁肅的預料之中,並沒有什麼好擔心和緊張。

他在下令孝感善後整頓的命令後,馬上便從後方將第一師抽調上來。事實上早在孝感兩個月的作戰過程中,第一兵團和第五師的第一批補充兵就是來自第一師。第一師之前是在田文烈的兼管之下,但實際上師部人仍然由灤州集團的軍官把控。只是爲了避免會有非議,所以在安排三路作戰計劃上,並沒有公開抽調第一師。

第一師和第三師這些部隊,基本上是被袁肅故意拆散了,做爲補充兵填補到了前線。

現在孝感善後整頓,同樣是繼續從第一師、第三師抽調士兵,迅速的補上缺員。

被分拆的第一師、第三師也完全沒有辦法,除了最高指揮層被控制之外,下面基層的軍官也沒有權力來干涉這件事,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之前的舊團體、舊勢力一點點瓦解。而新招募的士兵又都開始接受灤州軍事集團那套訓練和思想薰陶,慢慢的就更換了整個基層,上上下下完全就融入了袁肅這邊的控制。

袁肅在這段時間裡除了考慮如何做好完全的整頓工作之外,同時也還在思索如何應對袁世凱的要求。從一開始他就已經想好會繼續支持帝制,從而換取袁世凱在名義上的支持,但是眼下如果還要繼續支持帝制,不僅要做好預防更大的北洋政治風波的準備之外,也要擔心段祺瑞會不會被逼迫站到南方那夥人的立場上。

儘管按照段祺瑞的性格,斷然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可世事無絕對,再者袁世凱一次又一次傷了段祺瑞的心,難保段祺瑞不會一怒之下做出衝動的事情。

不僅僅如此,他現在還需要爲支持帝制尋找一個很好的藉口。

如今國內上上下下反對帝制的聲音如火如荼,每日劇增,縱然袁肅能夠預測到在擊潰曹錕之後,可以控制一定程度的反對聲勢。但在南方的護國軍和中華革命黨這些人始終都最大的隱患,不僅掌握着已經有了一些規模的軍隊,而且還在全國各地煽風點火。

袁肅既然想要逆流而行,那就必須有一個極好的藉口,一方面繼續對外維持自己正面的政治形象,同時也好能更順利的說服自己的一衆手下。

他曾經想過,在這個世道上任何形式都可做可不做,關鍵還是要有強硬的軍事力量。

可正是因爲經過湖北一戰之後,他不能確定是否還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鎮壓護國軍。即便有足夠的力量,自己也不能什麼都不顧而全部投入進去。真到了兩敗俱傷,各地那些按兵不動的軍閥們反而再次坐大,到時候全國上下仍然是軍閥割據的樣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袁肅決定將進攻漢口的時間再拖延一段。

反正在孝感擊潰的曹錕部隊可以說是漢口的主力部隊,如今漢口就只剩下一副空皮囊。剩下的部隊不僅沒有士氣,而且還要遭受各種壓力。真要進攻漢口,也都是彈指瞬間輕而易舉的小事。再者,對於袁肅來說,如今國內聲勢已經成了定局,即便搶時間來消滅漢口叛軍,也只能緩解一部分輿論壓力。

除此之外,袁肅思量着北方那些控制近衛軍後勤供應的人,會不會因爲湖北戰事的結束而開始節制後勤供應,到那個時候反而會有所不利。他當然不在乎外人在戰前的估算,認爲湖北一戰必然是北洋內部兩敗俱傷的一戰。自己藉機消滅了那些老一輩的舊勢力,從而成爲掌握了十多萬的兵權,並且在消滅曹錕之後,還能進一步收編投降的士兵。到時候部隊反而能夠擴充不少。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後勤供應是關鍵,決不能遭到任何的限制。

他很清楚北方並不是沒人顧忌自己,就算這些顧忌自己的人沒有太多力量,但一旦自己宣佈支持帝制,段祺瑞這個重量級的大員必然會成爲對手。段祺瑞所造成的影響,和對北洋經濟的控制,肯定會給近衛軍帶來極大的壓力。

所以在這個時候一旦戰爭停息,反而對他來說很是不利,自己就是要在戰爭徹底結束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

不過該做好的表面工作還是要做好,襄陽的牽制作戰不能掉以輕心,武昌的作戰也要打得有聲有色。只是這些動靜鬧得大,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實質的進展。即便田文烈在襄陽打得很認真,但也不是真正的主要戰場。

蔣百里接到袁肅的命令後,起初也沒有立刻明白,還是在與袁肅通完電話之後才弄清楚袁肅的真實意圖。蔣百里自然是支持袁肅的做法,只要涉及到積蓄目前的軍事實力這方面,他都是百分之百的贊同。孝感一戰他是親自坐鎮指揮,這一戰造成的損失和影響也是心知肚明。近衛軍的敵人不知是漢口的曹錕,除此之外還有護國軍,以及其他那些一直按兵不動的各省軍閥。事實上在他看來,護國軍也不算什麼大問題,短兵相接拼的就是實力,護國軍是烏合之衆不容置疑,而在漢口旗開得勝的近衛軍則是經過戰爭凝聚了實力,而且又獲得了聲勢,在四川、湖南的陳宦、湯薌銘必然也會做出一些表示。

陳宦、湯薌銘只要能決心對付護國軍,護國軍根本不足成事。

第84章 ,實業賑災第50章 ,開誠招降第39章 ,急收緩放第72章 ,整軍欲動第12章 ,故設伏擊第85章 ,見何其鞏第28章 ,安山急事第39章 ,結交豪紳第13章 ,不合時宜第73章 ,南北交鋒第57章 ,誘敵之策第73章 ,諮議之事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章 ,時勢之見第21章 ,軍事部署第37章 ,京城春節第24章 ,其人之道第79章 ,先禮後兵第5章 ,進諫工業第46章 ,榮升護軍第94章 ,奇正虛實第11章 ,遼東反攻第78章 ,突然而見第53章 ,籌備工作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28章 ,繼任賑災第23章 ,順勢而爲第11章 ,起事前夕第48章 ,北方動盪第32章 ,長痛短痛第62章 ,灤州隱士第85章 ,中央命令第4章 ,劫掠銀行第53章 ,籌備工作第8章 ,似有變故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4章 ,防線告急第25章 ,作戰計劃第56章 ,道聽途說第96章 ,告一段落第38章 ,加緊提防第91章 ,成立典禮第17章 ,兩邊準備第29章 ,灤州馳援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推心置腹第54章第38章 ,逐步善後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1章 ,別有用心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3章 ,重挫元氣第49章 ,疑雷諾森第30章 ,隻身行賄第27章 ,迎王懷慶第10章 ,談判決心第8章 ,不做不休第96章 ,告一段落第83章 ,着手行動第47章 ,會衆豪紳第41章 ,瀛臺大會第72章 ,整軍欲動第91章 ,唐海重工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2章 ,臨危受命第72章 ,刻意打壓第69章 ,實業之想第25章 ,幾番折騰第15章 ,順利突圍第95章 ,藉口生事第40章 ,改變心思第69章 ,實業之想第28章 ,安山急事第89章 ,前線準備第2章 ,痛下狠手第84章 ,最後談判第17章 ,調派入豫第8章 ,畢業策論第93章 ,大膽之舉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7章 ,南下上海第11章 ,起事前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22章 ,謀取出路第44章 ,下有對策第61章 ,審餘小魚第30章 ,執掌大權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章 ,起義前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39章 ,過河拆橋第76章 ,各有活動第34章 ,民軍奇部第29章 ,深夜闖營第93章 ,大膽之舉第7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宴席之間
第84章 ,實業賑災第50章 ,開誠招降第39章 ,急收緩放第72章 ,整軍欲動第12章 ,故設伏擊第85章 ,見何其鞏第28章 ,安山急事第39章 ,結交豪紳第13章 ,不合時宜第73章 ,南北交鋒第57章 ,誘敵之策第73章 ,諮議之事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章 ,時勢之見第21章 ,軍事部署第37章 ,京城春節第24章 ,其人之道第79章 ,先禮後兵第5章 ,進諫工業第46章 ,榮升護軍第94章 ,奇正虛實第11章 ,遼東反攻第78章 ,突然而見第53章 ,籌備工作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28章 ,繼任賑災第23章 ,順勢而爲第11章 ,起事前夕第48章 ,北方動盪第32章 ,長痛短痛第62章 ,灤州隱士第85章 ,中央命令第4章 ,劫掠銀行第53章 ,籌備工作第8章 ,似有變故第62章 ,青年北洋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4章 ,防線告急第25章 ,作戰計劃第56章 ,道聽途說第96章 ,告一段落第38章 ,加緊提防第91章 ,成立典禮第17章 ,兩邊準備第29章 ,灤州馳援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推心置腹第54章第38章 ,逐步善後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1章 ,別有用心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3章 ,重挫元氣第49章 ,疑雷諾森第30章 ,隻身行賄第27章 ,迎王懷慶第10章 ,談判決心第8章 ,不做不休第96章 ,告一段落第83章 ,着手行動第47章 ,會衆豪紳第41章 ,瀛臺大會第72章 ,整軍欲動第91章 ,唐海重工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2章 ,臨危受命第72章 ,刻意打壓第69章 ,實業之想第25章 ,幾番折騰第15章 ,順利突圍第95章 ,藉口生事第40章 ,改變心思第69章 ,實業之想第28章 ,安山急事第89章 ,前線準備第2章 ,痛下狠手第84章 ,最後談判第17章 ,調派入豫第8章 ,畢業策論第93章 ,大膽之舉第28章 ,兩頭態度第47章 ,南下上海第11章 ,起事前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22章 ,謀取出路第44章 ,下有對策第61章 ,審餘小魚第30章 ,執掌大權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章 ,起義前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39章 ,過河拆橋第76章 ,各有活動第34章 ,民軍奇部第29章 ,深夜闖營第93章 ,大膽之舉第7章 ,針鋒相對第40章 ,宴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