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標部會後

餘額不足

次日,袁肅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醒來時才發現窗外已是日上三竿的光景。顯然連續兩日沒能好好休息,昨晚終於能睡上牀榻,正因爲如此這一覺竟睡過了頭。

他連忙爬起身來,倉促披了一件外套就打開了房門,只見站在門外的是孫連仲。

“孫排長?有什麼事?”

“袁大人,你果然還在睡覺,早上陳大人找你許久不見,所以陳大人只好自己去見潘大人了。”孫連仲看着袁肅睡眼朦朧的樣子,哭笑不得的說道。

“哦?現在什麼鐘點了?”袁肅連忙問道,心中暗暗叫糟,這一覺睡的實在太過頭了。

“都已經中午了,不過袁大人毋須多慮,陳大人跟潘大人說您是到城外安撫一營、二營士兵去了。就在半個鐘點前陳大人和潘大人已經會商完了,所以才讓小的來找袁大人,把會商的結果告知袁大人。”孫連仲不慌不忙的說道。

“是嗎?都開完會了?行,你稍等一下,我先去洗漱一下。”袁肅快速的說完話,然後返回宿舍簡單整理了一下儀容,又冷水清洗了一下臉頰,整個人總算精神了起來。

之後他與孫連仲離開了宿舍,前往軍官食堂吃飯,順便坐下來談一談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制會商的結果。不過就在前往軍官食堂的路上,他赫然發現今天標部大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眼望去,許多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官兵正在捆紮行囊,北營區的那幾頂軍營帳篷也都拆除了,好幾處營房的士兵正在向外搬動,儼然就像是一副整裝出徵的樣子。

看到這裡,袁肅心裡已經大致猜到今天早上陳文年與潘統制會商的結果,儘管這些正在收拾行李的士兵一個個態度散漫,但無論怎麼說他們總算是要離開標部大院。

來到軍官食堂,裡面的人並不多,大部分軍官還在外面指揮麾下做撤離前的準備。

袁肅和孫連仲領了午飯之後找了一個座位坐下來,他直接切入正題,問道:“今天早上就只有陳大人一人去見潘大人嗎?”

孫連仲說道:“張大人、趙大人都去了,小人也去了。”

袁肅緩緩的點了點頭,心中暗道:看來還真是一次大會!

孫連仲快速的向嘴裡拔了幾口飯,然後接着說道:“袁大人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早上灤州可出了好些事故。陳大人還沒去見潘大人之前,灤州知州王磷同王大人倒是先來見了一趟陳大人,府衙今天清晨接到幾個大戶的報案,說他們在石門鎮的莊子凌晨時被人劫了,有人看見劫莊子的賊子穿着新軍軍服,還拿的都是長槍。”

灤州知州是從四品官員,論級別與袁肅這位協參領同級,因此儘管二十鎮統制潘矩楹尚在標部大院,知州也不敢輕易越級拜見,只好先找到標部參謀陳文年。至於石門鎮遭劫的事情還真是讓人意外,若說是之前流竄在外的逃兵所爲並非沒有這個可能,但這些逃兵膽子也太大了一些,明知道灤州城現在駐有這麼多軍隊,竟然還敢頂風作案!

“陳大人怎麼說?”默然過後,袁肅開口問道。

“正因爲這件事,所以陳大人才找到張大人、趙大人還有小人立刻去見統制大人。統制聽說石門鎮的事情後,本打算派七十八標負責處理,但張大人卻說這件事發生在七十九標轄區,而且作案的也很有可能是七十九標逃兵,所以應當由七十九標負責。”孫連仲一邊抹着嘴巴上的飯粒,一邊快速的說道。

袁肅不清楚張建功爲什麼要搶着擔待這份責任,但他肯定張建功絕對不是有責任心,十之八九只是想在統制大人面前表現一番。

“陳大人一開始沒表態,不過在張大人說完話之後,他立刻向潘大人呈遞了一份文件,說是關於召回逃兵的通告,還有七十九標整頓的計劃。潘大人似乎心思沒有放在這件事上,他只簡單過目了一遍,然後就批准了。”孫連仲又說道。

“是嗎?這倒不是壞事。不過,張大人之前沒有看過這份文件纔是,他是什麼態度?”袁肅若有所思的問道。

“張大人什麼話沒說,好像算是默認了。呵呵,話說回來,這次真是有感謝袁大人您的安排,小人已經被提拔爲第一營第二隊隊正,今日下午就隨趙大人一起帶隊赴營。”孫連仲說到後半句話時,整個人變得由衷起來。

“你毋須謝我,我也只是希望能人盡其才而已。你剛纔說下午就帶隊赴營,這麼快?”袁肅客氣的回了一句,隨後又轉而問道,在他看來現在標部這邊正需要人手,若趙山河、孫連仲帶着警衛隊赴營,日後連一個跑腿的人都找不到了。

“這是張大人的意思,他說七十九標要儘快恢復過來,所以整頓工作一定要從速從快。”孫連仲說道。

原來是張建功,這就不奇怪了!袁肅暗忖道。他現在終於明白爲什麼張建功之前沒反對陳文年提出的整頓計劃,看來張建功首要之事就是掌握灤州城中的大權。不僅如此,只怕對方還會另有所圖。

“如此也好,儘快恢復七十九標秩序也能儘快讓灤州太平下來。”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

“不管如何,但凡日後袁大人有任何用得着的地方,只要傳話小人,小人甘爲前驅。”孫連仲認真的說道。

“言重了。”袁肅輕聲笑了笑。他倒是確實很看重孫連仲,不僅因爲對方是日後的大人物,更重要的是自己現在身邊需要一些可以用的人。

他端起飯碗吃了幾口飯,繼而又想到標部大院裡的情況,就算陳文年早上跟潘矩楹說過關於撤走灤州城內多餘部隊的事,但這件事也不可能這麼快就決定下來。正所謂情深容易,尤其是第四十協那邊一直是一副雷打不動的樣子。

“對了,七十八標和八十標的人打算撤離嗎?這是怎麼回事?”他再次向孫連仲問道。

“七十八標是打算返回唐山了,畢竟總鎮那邊還有許多公務要處理,潘大人計劃今明兩日就隨七十八一起返回。八十標第一營是接到通知調往東安各莊駐守,唉,四十協的那些人總算還是佔了咱們灤州一席之地。”孫連仲嘆了一口氣說道。

東安各莊是灤州城外北郊區的一處鄉鎮,也是遵化到灤州的必經之地。雖說算不上是富庶之地,但畢竟是灤州北邊的門戶,讓八十標派人駐守此處,日後灤州就不是七十九標單獨說的算了。不過,對於這件事所有人都早有覺悟,經過三天前發生的起義動亂,上面不放心是很正常的,再者七十九標現在也缺乏足夠的軍官,必然需要另外的部隊分擔地區軍務。

就增派駐守灤州部隊的問題,前天開會的時候總鎮與四十協已經露出了火藥味,想必這幾天也都在爲這件事爭執不休。不過現在看來,顯然是潘矩楹決定讓步了。

“這麼說,範大人不會在這裡多留了?”袁肅不慌不忙的說道。

“具體的情況小人說不準,今天早上陳大人也向潘大人強調過這個事情,潘大人說應該就在這幾天裡各路部隊都會陸續撤離。小人聽營裡面的兄弟說,四十協的範大人同樣急着趕回去,因爲遵化那邊也有革命黨在活動,有不少八十標、八十一標的軍官都參與進去了。”孫連仲興致勃勃的說道,一旦聊到小道消息,總有一些軍營中人會很感興趣。

“是嗎,竟有此事?”袁肅頗有興致的說道。

他倒是記得歷史上灤州起義引起了直隸一帶不小波動,除了七十九標之外,二十鎮八十一標第三營管帶馮玉祥也密謀策劃起義。不過最終事敗被捕。看來遵化那邊所謂的革命黨活動,說的正是馮玉祥的事情吧。

不管遵化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這些都袁肅沒有太大關係,他現在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各路部隊退出灤州的問題。潘矩楹與範囯璋既然不在爭執派遣哪一支部隊留駐灤州,剩下的問題就簡單多了。至於巡防營那邊理應也不會有什麼差池,從昨天開始巡防營的人馬就在陸續撤離,只怕會比四十協那邊更快撤出灤州。

這時,孫連仲已經吃完了自己的午餐,他用袖子抹了一下嘴巴,補充的說道:“對了袁大人,稍後你去一趟北營那邊,潘大人讓你下午去找他。”

袁肅揚了揚眉毛,問道:“潘大人有說是什麼事嗎?”

孫連仲搖了搖頭道:“小人可不知道。”

午飯過後,孫連仲要回警衛隊收拾行囊,於是先告辭離去。臨別時袁肅倒是好言叮囑了孫連仲幾句,讓其在第一營盡忠職守、努力做事,還說七十九標正值重新整頓之際,日後必然有很多升職的機會。最後一句話自然是一種暗示,孫連仲不是蠢人,連連應諾了一番。

第5章 ,進諫工業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7章 ,林氏合作第42章 ,賭桌話談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1章 ,堅守陣線第22章 ,謀取出路第7章 ,初步探討第33章 ,擒賊擒王第98章 ,登陸作戰第22章 ,落井下石第32章 ,新官上任第17章 ,強化民兵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3章 ,擒賊擒王第85章 ,見何其鞏第19章 ,趁勢而起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42章 ,忠言逆耳第82章 ,雪中送炭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5章 ,雙重密謀第5章 ,時勢之見第11章 ,入豫心思第15章 ,事發突然第91章 ,別有陰謀第9章 ,玄機暗喻第31章 ,突發事件第45章 ,一念之間第78章 ,曉之大義第71章 ,重新聚力第70章 ,正式會商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章 ,火攻丹陽第43章 ,新春正月第84章 ,趁勢發展第21章 ,軍事部署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40章 ,宴席之間第28章 ,虛情假意第22章 ,魚龍混雜第76章 ,各有活動第78章 ,推舉出山第6章 ,不留俘虜第81章 ,大轉折點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9章 ,玄機暗喻第31章 ,遠在昌黎第99章 ,北上議事第16章 ,定製式化第72章 ,突發事件第58章 ,分開進貨第31章 ,遠在昌黎第65章 ,聯誼會上第50章 ,約談合作第23章 ,臨行安排第64章 ,兒女情長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5章 ,各自爲政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39章 ,過河拆橋第47章 ,陸軍部令第45章 ,以退爲進第76章 ,宮中對談第97章 ,制式武器第38章 ,收買人心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29章 ,軍紀之亂第72章 ,整軍欲動第66章 ,突來冷言第45章 ,蕭牆之內第45章 ,以退爲進第54章第89章 ,先入鋪墊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74章 ,張家送別第89章 ,鄭州計劃第70章 ,擴編軍隊第92章 ,先發制人第53章 ,豫南對策第34章 ,香港分部第57章 ,誘敵之策第73章 ,事前籌劃第44章 ,事在北京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1章 ,遼東反攻第32章 ,新官上任第31章 ,遠在昌黎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章 ,學堂過審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2章 ,故設伏擊第5章 ,伏擊日軍第28章 ,繼任賑災第55章 ,車站送行
第5章 ,進諫工業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7章 ,林氏合作第42章 ,賭桌話談第46章 ,集權之見第91章 ,堅守陣線第22章 ,謀取出路第7章 ,初步探討第33章 ,擒賊擒王第98章 ,登陸作戰第22章 ,落井下石第32章 ,新官上任第17章 ,強化民兵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3章 ,擒賊擒王第85章 ,見何其鞏第19章 ,趁勢而起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42章 ,忠言逆耳第82章 ,雪中送炭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5章 ,雙重密謀第5章 ,時勢之見第11章 ,入豫心思第15章 ,事發突然第91章 ,別有陰謀第9章 ,玄機暗喻第31章 ,突發事件第45章 ,一念之間第78章 ,曉之大義第71章 ,重新聚力第70章 ,正式會商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章 ,火攻丹陽第43章 ,新春正月第84章 ,趁勢發展第21章 ,軍事部署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40章 ,宴席之間第28章 ,虛情假意第22章 ,魚龍混雜第76章 ,各有活動第78章 ,推舉出山第6章 ,不留俘虜第81章 ,大轉折點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9章 ,玄機暗喻第31章 ,遠在昌黎第99章 ,北上議事第16章 ,定製式化第72章 ,突發事件第58章 ,分開進貨第31章 ,遠在昌黎第65章 ,聯誼會上第50章 ,約談合作第23章 ,臨行安排第64章 ,兒女情長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5章 ,各自爲政第101章 ,漢口矛盾第39章 ,過河拆橋第47章 ,陸軍部令第45章 ,以退爲進第76章 ,宮中對談第97章 ,制式武器第38章 ,收買人心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29章 ,軍紀之亂第72章 ,整軍欲動第66章 ,突來冷言第45章 ,蕭牆之內第45章 ,以退爲進第54章第89章 ,先入鋪墊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74章 ,張家送別第89章 ,鄭州計劃第70章 ,擴編軍隊第92章 ,先發制人第53章 ,豫南對策第34章 ,香港分部第57章 ,誘敵之策第73章 ,事前籌劃第44章 ,事在北京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1章 ,遼東反攻第32章 ,新官上任第31章 ,遠在昌黎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章 ,學堂過審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2章 ,故設伏擊第5章 ,伏擊日軍第28章 ,繼任賑災第55章 ,車站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