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分配防區

bookmark

“昌黎縣每季稅收大約多少?”袁肅一邊思索着,一邊又問道。

“這可不好說準,縣裡的情況每年都不一樣,有時一季能有三、五萬X稅收,有時一年能上二、三十萬。袁大人您應該是曉得的,這種事都得以當季各行業經營的情節來看。”何克平粗略的說道。

“瞭然。那麼從現在開始,我與何大人你重新規定軍費的用度,以後昌黎縣出的軍費只需佔稅收的四成即可。”袁肅不動聲色的說道。

他自然不會像王懷慶那樣鋪紙無度,就算昌黎縣每年只有十萬X稅收,取四萬的費用也足以維持一個團在非戰時一年裡的開銷。更何況一旦他能獲得上面委派的番號,今後還能有額外的軍餉、物資方面的補貼。

“哎呀呀,袁大人,這……這讓在下如何說話呢?在下自是關心地方防務,若是縣裡出了什麼閃失,也是在下這個縣長的失職。如今袁大人剛剛收編了巡防營,兵力倍增,這四成的比例就怕應付不過來呀。”何克平客氣的說道,然而他的心裡卻十分激動,沒想到自己希望的“四六分配顛倒過來”居然還真在袁肅身上實現了。

這番話當然只是他的客套話,此時此刻他在心裡面求着、盼着袁肅就能這麼決定下來。

“軍中開銷的事我比你更清楚,四成足以。”袁肅確定的說道。

何克平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起來,正打算奉承幾句“大公無私”、“清正廉明”之類的話,然而袁肅卻又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何大人,之前你既與王大人訂下四六分的規矩,也就是說縣裡取四成稅金足以應付相應的公務,我之所以決定讓出兩成的稅金,是希望何縣長多多少少能履行自己縣長的職責。”

他先是稱“何大人”,後又改爲“何縣長”,語氣也跟着稱呼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何克平愣了一愣,繼而恭恭敬敬的請問道:“還望袁大人指教。”

袁肅語重心長的說道:“我的要求很簡單,我讓出的這兩成稅收,何縣長你必須用在縣裡的發展上面,每個季都必須做出一項成績來,興實業也好,辦教育也好,哪怕是用在打掃維護官道上也可。總之,錢花在哪裡,我要看到實際的樣子。”

何克平暗暗吸了一口氣,他千算萬算也沒料到袁肅會有這樣的要求,一時臉色變化的飛快,也不知道該應諾還是該爲難。

頓了頓之後,袁肅進一步說道:“何縣長你應該是聰明人,十成的稅金你我各取四成,我的四成用在維護軍務,你的四成用在何處大家心照不宣。我不是一個刻板迂腐的人,各種不成文的慣例我都懂,但倘若你連區區兩成的稅金都不願意用在政事上,那我只能認定何縣長不是一個合格的縣長。我能換掉王懷慶,自然也能換掉轄區內的大小官吏,何大人,你應該很清楚這一點。”

何克平心頭一震,袁肅最後的一句話分明就是在警告。他當然知道袁肅有這個能力,在七十九標時能趕走標統,現在又趕走按察使王懷慶,這些大人物都不放在眼裡,自己一個小縣長又能如何?

細細思索起來,他身爲一縣之長確實應當做一些實事,雖然會花一些錢,但這些錢本來就不屬於自己,更何況只要辦的好還能在平添幾分政績。有了政績自然就有升遷的機會,縱然不能升遷也能在本縣留幾分美名,總而言之這都不算是吃虧的事情。

理清楚這一點之後,他轉念又對袁肅這年輕人多了幾分佩服,以前聽說袁肅的事蹟只以爲這年輕人是一個不安分的狠角色,從沒想過對方寧可少拿一筆軍費,也要把這些錢用在地方事業的發展上面。他不能說這種人是少見,因爲自己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人!

“袁大人都這麼說了,在下豈敢不從?袁大人有這等關心民間發展的心懷,實在讓在下佩服不已。在下必當全力以赴,絕不敢有違袁大人的交託,如若不見成績,在下甘當責罰。”何克平語氣有幾分浮誇,然而卻也透露着幾分由衷之意。

“很好,希望何大人能說到做到。”袁肅點着頭說道。

“哦,說來,既然袁大人這幾日難得有了空閒,在下今日又特意訂下一桌酒席,還望袁大人能賞臉赴宴。我等也好有機會一盡地主之誼,爲袁大人走馬上任接風洗塵。”何克平見正事談完,忙不迭的再次堆上笑臉請問道。

“多次推辭實在有愧,既然何大人有如此誠心,袁肅卻之不恭了。”袁肅晚上本來也什麼要緊事,該忙的都忙完了,是該與昌黎縣諸士紳來往一番,於是總算應承了下來。

當天晚上,袁肅專程派人請來趙繼時和李勁夫兩位團長,一同前往昌黎縣縣府赴宴。

這次宴會辦的相當時髦,比起灤州那些守舊的老夫子們除了吃飯就是賭牌來說,昌黎縣的宴會才真正顯出上流社交圈的模式。有歌舞、有自助餐還有洋牌子的紅酒,當然在內屋的包廂裡面同樣有酒席,何克平和本地官紳們都是以袁肅的喜好爲準。

在宴會上,袁肅很鄭重的向所有士紳介紹巡防營整頓之後的情況,同時把兩位團長做了一番引見。趙繼時和李勁夫都是昌黎縣的熟人,本地官紳自然是認得。之所以再次做一番介紹,並非是介紹他們的人,而是介紹他們的職銜。

以前是營管帶,現在是團長,級別職權自然要高一級。

這番介紹,一方面可以爲趙繼時、李勁夫擡高身價,另外一方面則是向衆人暗示一句潛臺詞“王懷慶的巡防營徹底消失,今後只有我袁肅的三個團”。

除此之外,袁肅之所以只帶趙繼時和李勁夫參加這次宴會,同時也是刻意營造趙繼時、李勁夫與其他營長的地位懸殊。不管其他營長是嫉妒、是恨,又或者是審時度勢,現階段對他來說都是有好處的,目的就是要讓李、趙二人“高處不勝寒”。

第22章 ,謀取出路第97章 ,日軍困境第2章 ,昭然若揭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2章 ,少更於老第30章 ,雙面處理第41章 ,瀛臺大會第26章 ,高順消息第95章 ,疑點重重第58章 ,鄂州對話第71章 ,炮兵計劃第67章 ,初顯針對第1章 ,另有心計第24章 ,無心無意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0章 ,擬兩部分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2章 ,灤州隱士第35章 ,制訂政策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88章 ,另有算盤第53章 ,一戰陰影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5章 ,書房夜談第85章 ,扔白手套第78章 ,推舉出山第44章 ,對話叔父第75章 ,賑災募捐第12章 ,初談青島第44章 ,曹錕劫見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12章 ,初談青島第51章 ,謀將加盟第1章 ,江湖義氣第79章 ,決心一博第60章 ,北洋新星第37章 ,京城春節第96章 ,打探消息第37章 ,祭孔大典第89章 ,鄭州計劃第8章 ,不做不休第90章 ,擬兩部分第71章 ,英式裝備第9章 ,玄機暗喻第4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事發突然第33章 ,不容忽視第44章 ,下有對策第6章 ,制式步槍第39章 ,袁氏家宴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25章 ,天津寓居第63章 ,招募改制第84章 ,實業賑災第35章 ,上海線索第64章 ,臨時告誡第19章 ,趁勢而起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2章 ,故設伏擊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30章 ,慘案發生第47章 ,會衆豪紳第3章 ,洋商開礦第74章 ,先聲奪人第69章 ,驚天變故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7章 ,保定信函第67章 ,國會危機第16章 ,知難而退第44章 ,下有對策第48章 ,北方動盪第25章 ,標部會後第50章 ,開誠招降第17章 ,兩邊準備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34章 ,香港分部第67章 ,撮合婚事第50章 ,叔父認侄第7章 ,針鋒相對第62章 ,張謇試探第53章 ,籌備工作第3章 ,輿論手段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73章 ,放出風聲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8章 ,礦務公司第81章 ,崛起之路第6章 ,討價還價第46章 ,北洋暗流第82章 ,雪中送炭第93章 ,酒後之言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章 ,商業計劃第98章 ,三方度勢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6章 ,遼東善後第53章 ,一戰陰影
第22章 ,謀取出路第97章 ,日軍困境第2章 ,昭然若揭第80章 ,三方保舉第82章 ,少更於老第30章 ,雙面處理第41章 ,瀛臺大會第26章 ,高順消息第95章 ,疑點重重第58章 ,鄂州對話第71章 ,炮兵計劃第67章 ,初顯針對第1章 ,另有心計第24章 ,無心無意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0章 ,擬兩部分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2章 ,灤州隱士第35章 ,制訂政策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88章 ,另有算盤第53章 ,一戰陰影第23章 ,臨行安排第45章 ,書房夜談第85章 ,扔白手套第78章 ,推舉出山第44章 ,對話叔父第75章 ,賑災募捐第12章 ,初談青島第44章 ,曹錕劫見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12章 ,初談青島第51章 ,謀將加盟第1章 ,江湖義氣第79章 ,決心一博第60章 ,北洋新星第37章 ,京城春節第96章 ,打探消息第37章 ,祭孔大典第89章 ,鄭州計劃第8章 ,不做不休第90章 ,擬兩部分第71章 ,英式裝備第9章 ,玄機暗喻第4章 ,借力打力第15章 ,事發突然第33章 ,不容忽視第44章 ,下有對策第6章 ,制式步槍第39章 ,袁氏家宴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25章 ,天津寓居第63章 ,招募改制第84章 ,實業賑災第35章 ,上海線索第64章 ,臨時告誡第19章 ,趁勢而起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2章 ,故設伏擊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30章 ,慘案發生第47章 ,會衆豪紳第3章 ,洋商開礦第74章 ,先聲奪人第69章 ,驚天變故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60章 ,北洋新星第67章 ,保定信函第67章 ,國會危機第16章 ,知難而退第44章 ,下有對策第48章 ,北方動盪第25章 ,標部會後第50章 ,開誠招降第17章 ,兩邊準備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34章 ,香港分部第67章 ,撮合婚事第50章 ,叔父認侄第7章 ,針鋒相對第62章 ,張謇試探第53章 ,籌備工作第3章 ,輿論手段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73章 ,放出風聲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2章 ,栽贓嫁禍第78章 ,礦務公司第81章 ,崛起之路第6章 ,討價還價第46章 ,北洋暗流第82章 ,雪中送炭第93章 ,酒後之言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章 ,商業計劃第98章 ,三方度勢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6章 ,遼東善後第53章 ,一戰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