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後來居上

餘額不足

於繼芳連忙說道:“吳大人啊吳大人,你可知道當初通永鎮鎮守使王大人也是抱着您現在這樣的想法。袁肅仗着自己是大總統侄子,向來不把中央的命令當一回事。他能以區區四百人的兵力趕走麾下近四千人的王大人,同樣也能故技重施來對付你吳大人呀。”

吳承祿冷笑了一陣,不慌不忙的吸了一口煙,隨後才漫不經心的說道:“於先生,只能說你是多慮了。哪怕袁肅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膽,在這個時候還敢打什麼歪主意,你當真以爲北京不敢治他的罪嗎?我把話說明了,這件事我已經通知了段總長,你應該清楚我與段總長的關係,到時候袁肅這小子必然會是咎由自取。”

於繼芳聽到這裡,漸漸意識到這或許是一個法子。不過他打心底裡還是覺得不應該小看袁肅,這黃毛小子心計頗深,又兼有莫大的野心,對其的提防一刻都不能鬆懈。不過他還打算多去勸說幾句時,吳承祿雙眼已經眯了起來,背過身子只顧着吞雲吐霧。

他暗暗嘆了一口氣,早先就知道吳承祿這個人成器,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剩下就看造化。

整個白天,賑災總司令行營與第一團駐地都是一副忙碌的樣子,雜役來來往往收拾東西,士兵們整理行軍帳篷,該打包的打包好,該歸置的歸置妥善,儼然已經是準備啓程上路的景象。趙山河在中午的時候就已經派人把十一萬賑災款項剩餘的款項全部點匯回灤州,同時還專程派人去縣府官倉取回了之前剩下的糧食。

縣府的官員雖然大感詫異,可是任誰也不敢橫加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些大頭兵一車一車拖走糧草。這件事在幾個鐘頭後立刻就彙報到了鎮守使署衙,不過彙報到的時候正值吳承祿抽完大煙午睡,署衙的官吏們也不敢輕易去吵醒吳承祿,就這樣擱置了下來。

孫德盛在得到袁肅的指派之後,特意喬裝打扮了一番,帶着幾名得力的手下悄悄繞出城去,一邊安排人手去散播消息,一邊從牙人那裡與一些難民黨徒取得聯繫。這件事辦的並不困難,之前他便在難民羣中結識了許多聯絡人,通過這些聯絡人來辦事非常方便。

在散播消息的方面,自然是將袁肅卸任之事做爲主題,強調袁肅是被迫卸任,同時又通過所謂的內部消息,告知現今城內所剩的賑災物資已經不多,原本十八萬款項大部分被趙方毓和吳承祿等官員私吞。目前趙方毓下落不明,極有可能是畏罪潛逃,而吳承祿則是買通了中央官員,不僅保住個人官位,同時還排擠走了袁肅。

爲了讓所謂的內部消息顯得真實,孫德盛還特意點出了目前官倉裡所剩物資的總數,全部糧食加起來只剩下一千石不到。別說月底之前可以組織第二批難民疏導,即便每天給難民們加餐都十分困難。

除此之外,散播的謠言當中還包括吳承祿在接任賑災總司令之後的真實意圖,說是在袁司令離任之後,吳承祿會以武力強行驅散難民。

這些謠言的分量已經足以震撼人心,只要散播出去之後,必然能造成極大的恐慌。

畢竟難民們在愚鈍也知道吳承祿根本不是主持賑災的料,如果山海關本地官員可以緩解災情的話,早先就不會邀請灤州的袁司令前來協助。更何況吳承祿與袁肅二人的口碑是鮮明的對比,袁肅在任的兩個月一切都有條不紊,而現在袁肅遭到排擠調任,後果可想而知。

恐慌只是前奏,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利用難民的恐慌從而轉化成憤怒,而這就需要難民當中的黨徒來推波助瀾。孫德盛給幾個黨徒首領每人五百塊錢,要求這些人不僅參與散播謠言,還要鼓動難民的情緒,約定四天之內一定要鬧起事來。

除此之外,孫德盛還通過中間人請動了山海關附近的三支馬賊隊伍,收買這些人到時候響應難民的暴X動,把整個事情鬧的更大一些。反正對於馬賊們來說,他們哄搶一陣便趁亂而退,官府即便調查起來也只會認爲是難民所爲。

當天晚上,陳文年這邊遵照袁肅的吩咐,將趙方毓秘密的押進城內。不過在來到北戴河時,英商會理事長羅伯遜專門迎過拉談了一會兒話。羅伯遜早就聽說了北京命令袁肅返回灤州,若是遠走就這麼拍拍屁股走了,之前所談的合作豈不成了泡影,自己不僅沒辦法對商會交代,更沒辦法對濟南領事館交代。

在陳文年動身之前,袁肅已經對其交代了一些說辭,既不能把他們的計劃透露出來,也不能讓羅伯遜失去希望。因而,陳文年在跟羅伯遜談話時,再三強調袁肅正在與吳承祿進行磋商,並且做出保證就算袁肅離開山海關,也會另外派人來專門處理項目合作事宜。無非是時間遲與早的問題。

羅伯遜除了擺出一副鬱悶的樣子,也不能拿陳文年和袁肅怎麼辦,只是在心裡十分怨恨。好歹他前前後後爲袁肅幫了這麼多忙,所求的無非就是談成這筆生意。他不由自主的下定狠心,倘若袁肅真要毀約,自己一定不會讓其好看。

九月二十七日,北京新華門總統府。

連日來袁世凱一直在爲鞏固北方統治而忙碌着,前不久剛剛委任孫中山出任全國鐵路總工程師,又暗中緊鑼密鼓的與五國銀行團協商清政府時期的貸款問題。在他看來,中華民國距離完全統一還爲時尚早,各省各地波雲詭譎,南北雙方形同水火,自己這個臨時大總統的位子可不是那麼好坐。

最讓他頭疼的還是國會選舉,上個月中旬的時候,以孫中山爲首的同盟會與西南實權政黨統一共和黨宣佈合併,正式成立爲國民黨。而孫中山也不負衆望的成爲了國民黨理事長。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新生國民黨不僅擁有同盟會龐大的人脈和名望,更兼有西南實權軍閥的臺前幕後支持。

總統府許多幕僚經過暗中的調查和明裡的走訪,已經統計出國民黨在各省諮議局或議會所佔據的席位,這些人幾乎已經成爲地方民意機關的實際領導者。根據結合各方面數據的推舉,明年國會選舉國民黨十之八九將成爲佔據大部分席位的政黨。

而事實上,袁世凱也曾考慮過通過政治手段來化解南北之間的矛盾,什麼國會、什麼參議院、什麼政黨,這些新鮮的玩意都不算什麼,政客們既然喜歡折騰這些名堂那就由着他們去。唯一的一點就是,大總統或者說實際權力必須在他手裡牢牢的掌握着。

不過他同樣已經預見到,那些自詡爲革命志士、民主衛道士的南方政客們,對國家權力是絕不會輕易罷休,這從《臨時約法》上面就能看出,也能從最近半年這些南方政客們奔走演講的內容中看出。

正因爲如此,他心中一直在醞釀着另外一個計劃,自己是武夫出身,骨子裡就推崇着武夫的手段來解決國內矛盾。只不過這一切還需要時間來準備,因此當務之急還得仔細布置。

書房中央的時鐘剛剛過十點鐘,門外忽然傳來侍從官的聲音,未及房門被打開,張一鏖邁着迅速的步子走進了房間。袁世凱擡頭看了一眼,立刻察覺到張一鏖今日的神色與往日大有不同,不僅走路顯出幾分焦急,凝重的臉色更有一種焦慮。

“大總統,山海關那邊出事了。”不等袁世凱開口發問,張一鏖已經搶先開口說道。

袁世凱微微皺起了眉頭,關於山海關的事情他還是在一個半月前纔有所聽說,除了關於山海關鎮守使舉報東直隸護軍使袁肅與北戴河洋人勾結之外,接下來一個月半月裡的進展自己並沒有太過關注。眼下張一鏖進門頭一件提及“山海關出事”,自然而然聯想到與之前東直隸護軍使袁肅有關。

“怎麼,那混小子又鬧出什麼事了嗎?”袁世凱臉色瞬間陰沉下來,語氣冰冷的說道。

“倒不是袁梓鏡,前天的時候袁梓鏡已經率領他的麾下從山海關返回灤州去了。”張一鏖連忙先解釋了一下。

“是嗎?到底是怎麼回事。”袁世凱稍微鬆了一口氣,雖然他這段時間沒有理會山海關的情況,可一旦再提起這件事,自己心中最大的擔心莫過於袁肅這個侄子會越來越放肆。既然袁肅已經安安分分返回灤州了,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交由地方政府來負責。

“山海關外的難民已經徹底失控,從二十四日開始,不斷有難民向關口、城鎮發起暴X動,直至今日近十萬難民全部擁堵在城牆下面,甚至還鑿毀了好幾段鐵路。”張一鏖簡潔的彙報說道,他嚴肅的表情已經足以說明事情的嚴重性。

【統一共和黨,民國初年的政黨。1912年4月11日成立於南京。系由共和統一會、國民共進會、政治談話會等聯合而成。推舉蔡鍔、張鳳翽、王芝祥、孫毓筠、沈秉堃任總幹事,以殷汝驪、彭允彝、袁家普等爲常務幹事,以景耀月、吳景濂、周鈺、肖堃、沈鈞儒、劉彥、歐陽振聲等20人爲參議,以褚輔成、仇預等25人爲特派交際員。其宗旨爲“鞏固全國統一,建設完美共和政治,循世界之趨勢,發展國力,力圖進步”。本部初設南京,後遷至北京,在一些省份設有支部。同年8月,與中國同盟會等合併組成國民黨。

1912年2月29日,共和統一會、中華民國國民共進會和政治談話會在上海聯合組成統一共和黨。宣稱以";設一共和政治進行時代有之樞機,而期一鞏固健全之大共和國家";爲宗旨。並在南京創辦《大中華報》爲言論機關。在合併中,同盟會員景耀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因竭力主張同盟會";易名改組";遭到反對,遂鼓動這三個政團合組新黨。雲南都督蔡鍔對醞釀成立統一共和黨在南京召開正式成立大會。統一共和黨在改選後的北京參議院中,佔有10多個席位,僅次於同第三位。】

第20章 ,明升實降第36章 ,仁卿態度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50章 ,叔父認侄第68章 ,着手鋪墊第58章 ,錦衣回校第20章 ,越鬧越大第15章 ,順利突圍第87章 ,旅順日軍第56章 ,道聽途說第46章 ,灤州諮議第49章 ,並不簡單第73章 ,事前籌劃第2章 ,進攻丹東第92章 ,強猛攻勢第5章 ,時勢之見第59章 ,組建情報第76章 ,試重機槍第77章 ,彼此利用第93章 ,藉機而入第54章 ,見宋教仁第49章 ,信使突來第28章 ,繼任賑災第96章 ,新式步槍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90章 ,發展工商第36章 ,官辦銀行第86章 ,偏遠事故第63章 ,背道消息第31章 ,任大都督第47章 ,軍政會議第7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兩邊準備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1章 ,別有用心第35章 ,羣策羣力第94章 ,防線告急第25章 ,後來居上第62章 ,神秘女子第83章 ,陷義帝制第73章 ,諮議之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強化民兵第2章 ,似有察覺第86章 ,三旅番號第39章 ,中秋北京第45章 ,書房夜談第11章 ,請纓出戰第49章 ,信使突來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7章 ,兩邊準備第66章 ,一營爲庫第93章 ,飛來橫禍第89章 ,鄭州計劃第62章 ,灤州隱士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2章 ,忠言逆耳第95章 ,預備巷戰第91章 ,別有陰謀第77章 ,新的內情第19章 ,擢王懷慶第77章 ,新的內情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0章 ,慘案發生第69章 ,一戰前夕第68章 ,行將開戰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28章 ,虛情假意第90章 ,擬兩部分第65章 ,籌安謀策第55章 ,車站送行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9章 ,上門討要第17章 ,遇孫連仲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2章 ,籌碼在手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9章 ,見宋教仁第23章 ,臨行安排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8章 ,局勢變故第63章 ,招募改制第99章 ,中方態勢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6章 ,官辦銀行第94章 ,入股開灤第22章 ,進取商丘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46章 ,北洋暗流第30章 ,隻身行賄第30章 ,雙面處理第38章 ,戰後善後第15章 ,戰後狂熱第59章 ,約定與會第21章 ,中央命令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章 ,洋商開礦
第20章 ,明升實降第36章 ,仁卿態度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50章 ,叔父認侄第68章 ,着手鋪墊第58章 ,錦衣回校第20章 ,越鬧越大第15章 ,順利突圍第87章 ,旅順日軍第56章 ,道聽途說第46章 ,灤州諮議第49章 ,並不簡單第73章 ,事前籌劃第2章 ,進攻丹東第92章 ,強猛攻勢第5章 ,時勢之見第59章 ,組建情報第76章 ,試重機槍第77章 ,彼此利用第93章 ,藉機而入第54章 ,見宋教仁第49章 ,信使突來第28章 ,繼任賑災第96章 ,新式步槍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90章 ,發展工商第36章 ,官辦銀行第86章 ,偏遠事故第63章 ,背道消息第31章 ,任大都督第47章 ,軍政會議第7章 ,針鋒相對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兩邊準備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1章 ,別有用心第35章 ,羣策羣力第94章 ,防線告急第25章 ,後來居上第62章 ,神秘女子第83章 ,陷義帝制第73章 ,諮議之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強化民兵第2章 ,似有察覺第86章 ,三旅番號第39章 ,中秋北京第45章 ,書房夜談第11章 ,請纓出戰第49章 ,信使突來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7章 ,兩邊準備第66章 ,一營爲庫第93章 ,飛來橫禍第89章 ,鄭州計劃第62章 ,灤州隱士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2章 ,忠言逆耳第95章 ,預備巷戰第91章 ,別有陰謀第77章 ,新的內情第19章 ,擢王懷慶第77章 ,新的內情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0章 ,慘案發生第69章 ,一戰前夕第68章 ,行將開戰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28章 ,虛情假意第90章 ,擬兩部分第65章 ,籌安謀策第55章 ,車站送行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9章 ,上門討要第17章 ,遇孫連仲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2章 ,籌碼在手第35章 ,羣策羣力第19章 ,見宋教仁第23章 ,臨行安排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8章 ,局勢變故第63章 ,招募改制第99章 ,中方態勢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6章 ,官辦銀行第94章 ,入股開灤第22章 ,進取商丘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46章 ,北洋暗流第30章 ,隻身行賄第30章 ,雙面處理第38章 ,戰後善後第15章 ,戰後狂熱第59章 ,約定與會第21章 ,中央命令第77章 ,彼此利用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章 ,洋商開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