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湖南生變

自從辛亥後,湖南就一直表現的極爲低調,也就是辛亥革命剛發生的那幾天裡焦達峰被刺殺引起了一絲波瀾,而在那之後湖南就沒有出現在全國局勢當中,以至於世人幾乎都要忘記了湖南這個省份了。

實際上,這並不是湖南想要低調,而是實在高調不起來,辛亥革命時,湖南起義後焦達峰可是風頭一時蓋過了諸多實權派,數天內就暴兵數萬並快速的派出援鄂軍、援贛軍,這等暴兵速度和高調姿態讓國內其他軍閥是望塵莫及。然而沒幾天時間高調無比的焦達峰就是手下叛軍所殺,隨後立憲派的譚延闓當上了湖南都督,掌控湖南軍政大權。然而焦達峰雖然死了,但是革命黨人的勢力並沒有就此消散,而是繼續和立憲派等士紳商人階層鬥着,譚延闓雖然當上了湖南都督,但是並沒有完全的掌控湖南局勢。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焦達峰死後,湖南軍權旁落,分別掌控在數大軍頭之中,而後譚延闓也試圖整編全省軍隊,編練四個師的湖南省陸軍。然而這四個師雖然編成了,但是還是被以前的那些軍隊將領所掌控,譚延闓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直屬軍隊力量,只能運用政治手段來平衡保證自己的湖南都督位置。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着袁世凱這樣的手段能夠玩平衡玩到手下將領服服帖帖的,譚延闓顯然是沒有這樣的手段和魄力,所以兩年過去了,湖南依舊是和辛亥起義的時候差不多的狀態,譚延闓雖然身爲湖南都督,但是實際上並沒有能夠掌控湖南全部局勢,下面的那些將領們雖然表面上聽從譚延闓的號令,但是更多是爲了在桂軍,革命黨人,滇軍的夾縫中自保而已。

畢竟譚延闓提出的湘人治湘的口號對於整體湖南利益來說是有好處的,他們誰都不想湖南落入其他軍勢力的掌控中,尤其是桂軍更是一直對湖南虎視眈眈,如果不是桂軍實力有限,又一直需要在廣東保持以及雲南廣西邊境上保持主力部隊防守,而抽調不出更多的部隊來攻略湖南的話,恐怕陸榮廷早就兵發湖南了。

要知道陸榮廷雖然想要吞併整個廣東,但是他同樣也想要湖南。但是國民軍在廣東始終保持着好幾萬的兵力,第三師攻佔廣州後就沒離開過,哪怕是去年蘇南戰事國民軍危急之時,陳敬雲都沒有抽調第三師北上,甚至就連第十師當時都沒抽調,就是防着陸榮廷。

而陸榮廷要想在滇軍和國民軍的夾擊之下抽調兵力進軍湖南,那麼幾乎都不用考慮的,唐繼堯和陳敬雲肯定會聯合進兵廣西。現在手控廣西和大半個廣東的桂軍就已經夠讓國民軍和滇軍看不順眼的了,如果桂軍有着霸佔湖南的企圖進一步擴張的話,從而掌控廣西,湖南,廣東西部三地的話,實力大增的桂軍就是滇軍和國民軍的心腹大患了,不管是陳敬雲還是唐繼堯都是無法忍受的。

南方三家軍閥中,任何一家擴大勢力範圍都會引起其他兩家的反感。陳敬雲能夠連續擴張除了國民軍的強悍勢力外,更是因爲國民軍的擴張方向並沒有涉及到西南防線,前期佔據的浙江和蘇南和唐繼堯以及陸榮廷沒有直接接觸,後續國民軍佔據江西和皖南的時候,國民軍已經勢大和北洋軍相提並論了,唐繼堯和陸榮廷想要反對也是無濟於事。

而滇軍的擴張方向則是放在了四川,如果能夠拿下四川的話滇軍也會實力大增,但是四川現在就是個泥潭,滇軍踏進去了非但沒有拿下來,反而一直託在那裡,被袁世凱支持起來的好幾家四川軍閥聯合起來對抗滇軍,使得滇軍投入全力拿下四川也不是,退也不是。

但是桂軍要擴張的話,已經在廣東試過,並且和國民軍造成了衝突,現在雖然平靜了下來,但是兩家的矛盾是存在的,那時候的陸榮廷要是進兵湖南的話,先不提湖南本身的抵抗,單單是滇軍和國民軍可能的反應就不是陸榮廷所能夠承受的。

桂軍不敢輕易北上湖南,這也是南方數家軍閥中最爲弱小的湖南能夠倖存至今的最大原因。

然而,一直保持平靜的湖南現在卻是出現了變故,南方桂軍、東邊國民軍的壓力讓譚延闓幾乎喘不過氣來,而北邊的袁世凱也大肆收買湖南內部的那些將領們,四個師長中的三個已經投向了袁世凱,這些軍隊中本來也有不少革命黨人,陳敬雲主動發兵江西后,被諸多革命黨人視爲革命叛徒,很多革命黨人乾脆心一狠就是爲了反抗陳敬雲而投向了袁世凱那邊。

某種程度上來說,國民軍進軍江西的舉動也能是造成湖南衆多將領徹底倒向袁世凱的一個重要原因。加上袁世凱又捨得花錢,爲了收買湖南軍隊,直接開出了明碼標價,師長多少完,旅長多少萬,團長多少萬。而且還承諾會在湖南編練一箇中央陸軍師,到時候士兵和軍官都從湘軍四個師中抽調,而且一切待遇效仿其他中央陸軍師,由中央直接提供後勤補給。也就是說加入進去後就等於進入了北洋中央陸軍系統,這是很多湖南將領所無法拒絕的誘惑。

有時候,中央的名義真的很誘惑人。

所以這一番拉攏後,袁世凱就成功的拉攏了四個師長中的三個,其他中高級軍官很多也是被拉攏了過去,少數反對的不是被殺死就是被驅逐,比如四個師長之一的林肯同就是被部下直接殺死,然後手下軍官擁戴一個旅長爲師長,宣佈對中央效忠。

湖南省內的軍隊絕大多數都倒向了袁世凱,身爲湖南掌門人的譚延闓也知道自己已經別無選擇繼續搖擺的話,說不定就得和其他人一樣躲進租界裡當寓公了,於是和袁世凱的派來的使者一說後,就是達成了相關的協議,湖南省護軍使兼省長自然是不可能再當了,但是袁世凱答應給他留了一個湖南省長的位置。譚延闓一想也沒損失多少,之前他雖然兼任了湖南護軍使,但手下軍隊都不聽他的,和現在的省長也沒什麼區別了。現在倒是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省長。

如此兩者一勾搭後,譚延闓就是突然發佈了下野通電,辭去湖南護軍使兼省長的職位,然而袁世凱則是宣佈任命第四師師長揚善德中將爲湖南省護軍使,挽留譚延闓爲湖南省省長。任命剛發出呢,揚善德就帶着中央陸軍第四師就已經從武漢出發,然後進駐湖南準備商人,這還沒上任呢就已經接管了湖南內四個師的指揮權,然後直接命令湖南省陸軍四個師進行相關的部分,準備防備桂軍以及國民軍進攻。

湖南投向北洋的舉動讓很多人出乎意料之外,至少陳敬雲是沒有預料到會有這種情況!

“看來是輕視譚延闓了!”陳敬雲和其他人一樣,對一直低調的湖南並沒有感到太大的威脅,並且心裡認爲譚延闓這個政客會一直當着縮頭烏龜,等待國內局勢明朗,但是沒有想到國民軍和北洋軍的大戰還沒爆發呢,湖南就已經倒向了北洋軍,如此一來,對國民軍的整體戰略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之前我們派人過去的時候,他可是口口聲聲保證着,如果發生大戰他就會宣佈中立,絕不會加入任何一方!”負責聯絡譚延闓的蔣方震也是一臉憤怒,以爲蔣方震在湖南軍隊那邊有幾個要好的同學朋友,通過他們傳話準備拉攏譚延闓,不過譚延闓卻面對國民軍的拉攏無動於衷,一個勁的說會中立,不會加入任何一方,比陸榮廷還要頑固。陸榮廷雖然還沒有答應加入國民軍中來,但他那個完全就是想要好處,進行觀望,也不敢把話說死了免的沒有退路,總是含糊其辭的應對國民軍的拉攏。而譚延闓卻是直接明言拒絕了陳敬雲的拉攏,並且保證會中立。

“司令,您看是不是讓江西和粵北的部分動一動,這湖南中立還好,現在投向了北洋,等揚善德的第四師一道,到時候我江西和廣東腹地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說不定到時候陸榮廷和唐繼堯也會倒向北洋了!”蔣方震在國民軍體系裡,遠不如他的幾個同學好友來的那麼位高權重,一直都擔任教育司司長的他掌控的是國民軍軍校教育,然後部隊訓練制度等制度,做的更多是文職工作,不像陳儀現在已經擔任作戰司司長,就連他推薦而來的溫濟忠也已經當上第一混成旅的旅長領軍在外。平日裡重要的作戰會議上他多數也是在聽,很少提出什麼實際的作戰計劃或者構想。

而想今天這樣主動向陳敬雲提出想法,這倒還是第一次!

人都是有上進心的,國民軍現在已經成了規模,身爲其中一員的蔣方震也是能夠感受到國民軍的潛力,是知道國民軍有能力和北洋爭天下的。不過之前蔣方震對於在軍隊中大肆推廣國社黨極爲不滿,直到現在也沒有加入國社黨,並數次向陳敬雲進言,軍隊應該是國家的軍隊,而不是某個黨派的軍隊,更不應該是某個私人的軍隊,要求在國民軍中杜絕黨派,實行國家軍隊化。可是這些建議陳敬雲聽聽就也算了,開玩笑,他還指望着國社黨提供國民軍的戰鬥力,更加指望着利用國社黨來掌控軍隊這個利器,軍隊國家化,等他死了再說。

蔣方震反感國社黨,但是面對國社黨的強勢他也是沒什麼辦法,但是他也不是死腦袋一言不合就辭職,他還是牢牢坐在教育司司長的位置上,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從軍校教育等途徑慢慢來影響國民軍這支軍隊。

而時間久了,蔣方震深感自己的影響力太小,同爲參謀部下屬各司的司長,作戰司和謀略司的司長說話可比他管用多了,尤其是作戰司的前後幾任司長,大多數都已經成爲國民軍舉足輕重的人。蔣方震想要把自己的想法去影響國民軍,那麼就需要足夠的影響力才成,很明顯一個教育司司長的位置是無法完成這樣的舉動的。慢慢的,蔣方震也是有了心思,在陳敬雲面前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試圖登上更高位爲自己心中的軍隊國家化而努力。

蔣方震的這些心思轉變陳敬雲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又不是蔣方震肚子裡的蛔蟲,蔣方震想什麼他都知道。但是通過蔣方震近期的一些表現來看,陳敬雲還是大概的猜出了蔣方震的一些想法,他也不說破,畢竟蔣方震的軍事才華是有的,現在國民軍裡規模龐大,正是極度缺乏合格高級將領的時候,蔣方震要是願意到部隊裡帶兵,陳敬雲還是願意給他一個機會的。

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59章 生和死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48章 山東亂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9章 關餘貸款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3章 臨近生變第83章 軍制改革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2章 牽手賞梅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91章 伍世鍾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053章 戰損(一)第337章 渡江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
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67章 關餘貸款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43章 日本投降(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859章 生和死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48章 山東亂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39章 關餘貸款第493章 南通紡織公司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3章 臨近生變第83章 軍制改革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2章 牽手賞梅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198章 上海之行(一)第709章 瘋狂時代的開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323章 渡江計劃(一)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91章 伍世鍾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562章 東海大海戰(二)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053章 戰損(一)第337章 渡江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