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七號凌晨四點,距離中國給蘇俄下達的最後通牒還剩下兩個小時,就在中國第四裝甲軍向南京發去了已經實現預定作戰目標的戰報後,在前線蘇軍也是開始反應了過來,當面戰線上的蘇軍開始展開了迅速行動,不過由於是夜間加上中國第四裝甲軍突擊的速度太快,幾乎是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先後突進了數十公里,並且切斷了衆多蘇軍通信指揮節點,而這種情況下讓前線的蘇軍陷入了一種彷徨摸不清頭腦的情況,很多前線部隊都是無法接受到來自上級的命令,他們不知道整體戰況到底如何了,也不知道是該反攻還是該撤退。

這一夜,幾乎整個前線的蘇軍都是陷入了一片混亂,這片混亂中雖然中國的第四裝甲軍在凌晨三點三十分就已經停止了大規模進攻並預備起防禦作戰來,本來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按照正常的作戰思維,現在對於中國的第四裝甲軍而言是具有極大的戰略優勢,如果第四裝甲軍繼續發動進攻的話,那麼一天時間深入蘇軍縱深上百公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有可能直接打亂蘇軍在哈薩克地區的戰略部署,從而贏得整個哈薩克南線的戰略優勢。

但是第四裝甲軍的行動卻不是一次單純的軍事行動,這一次的行動更像是政治宣言,陳敬雲要用蘇俄士兵的鮮血告訴斯大林,挑戰陳敬雲容忍底線所需要的代價是蘇俄無法承受的,中國的部隊能夠在短短一夜之間就擊潰蘇軍高達三個師的兵力,那麼中國部隊就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全線擊潰蘇軍在西伯利亞的部隊,把戰線一直推到烏拉爾山脈去。

這個年代,任何口頭上的警告都是廢話,要是口頭上的外交警告有用的話,那麼世界大戰也就不會爆發的,在這樣各國已經相繼陷入瘋狂的年代,能夠讓各國認清楚現實的只有子彈和炮彈。

歷史上日`本爲什麼打消了北上政策,而是因爲他們試過了之後覺得沒有這個能力,諾門坎戰役中日軍一敗塗地,終於是讓狂妄自大的日`本陸軍認識到蘇聯陸軍並不是他們所能夠對抗的。

南京參謀部裡一大羣將領齊聚一堂,他們在這裡不單單是因爲今夜第四裝甲軍的行動,同樣還需要爲明天做準備,距離最後通牒只有兩個小時,到時候蘇俄如果不接受中國提出的停止進攻芬蘭,那麼中國是不會坐視不管的,到時候直接打到莫斯科去自然是個虛頭,但是少不得要把戰事擴大一番,總不能什麼都不做,一個大國就該有大國的樣子,小弟得保着,面子得留着,如果誰都踩你小弟,誰都扇你大嘴巴子,還好意思說要爭霸世界嗎?

至於會不會因此而引發和蘇俄的全面戰爭,這一點陳敬雲並沒有太多的擔心,只要斯大林不傻,他就應該知道和中國全面對抗的下場是什麼,現階段而言,中蘇爆發全面戰爭,對中國沒好處,對蘇俄更沒好處,所以一場小規模、短時間的衝突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反正兩國都是敵對關係二十幾年了,除了1923年的那場大規模戰爭外,基本上每年都會有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發生,隔個兩三年就會打一場不大不小的戰爭。

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對於兩國而言並不算什麼。

於此同時,莫斯科的斯大林也是和他的一羣將軍們待在一起。

“這些可惡的中國人,竟然提前了六個小時就對我們發動了進攻!”一個大鬍子中氣的鬍子亂甩。

“現在前線情況怎麼樣?”斯大林最關心的還是這個,現在都不是追究中國突然發起進攻的時候,追究也沒有什麼作用,現在關鍵的是弄清楚前線情況如何了,下一步該怎麼做。

“我們已經緊急詢問過西伯利亞軍區,但是目前西伯利亞軍區的防區裡並沒有發現敵軍進攻的跡象,目前只有中亞軍區所上報的,在哈薩克西北部出現了敵軍的進攻!”

斯大林皺眉:“這麼說,他們不是全線進攻?只有一個地方?甚至都不是整個哈薩克地區?”

“雖然很奇怪,但卻是如此!”旁邊的上將繼續道:“根據前線傳遞回來的消息顯示,進攻我軍的應該是中國的一支裝甲部隊,極有可能是駐紮中國西北的第四裝甲軍,不然除了這支部隊外,其他中國駐紮在哈薩克地區的部隊是沒有這麼多裝甲車輛的!”

“這些中國人到底想幹什麼?”斯大林疑惑着的時候,突然有是走進來了一個少將。

“哈薩克軍區來電,稱預備部隊已經做好準備,預計黎明前就能夠發起反攻。”說到這裡的時候,那少將停頓了下後道:“不過有些奇怪的是,中國人的進攻似乎在兩個小時前就停了下來,目前除了在最開始遭到進攻的地方外,其他地方並沒有遭到中國人的進攻,前線臨時組織的第二道防線也沒有遭到敵軍的進攻!”

斯大林聽到這裡非但沒有鬆一口氣,反而是面露一絲惱怒:“這些中國人!”

就在中蘇兩國的高層都在緊張關注着局勢發展的時候,最前線的奧拉夫的槍炮聲依舊在持續。

“他們的反攻火力不少,看樣子至少是出動了不下兩個團的兵力!”甘中校皺眉着:“而且還有不少的反坦克火力!看樣子是下了死心要奪回奧拉夫了。不過他們也不想想就憑藉他們這兩個步兵團就想要奪回這裡,癡人說夢!”

中國和蘇軍的編制是不一樣的,中國陸軍的編制是屬於典型的大師編制,每個師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也是有歷史限制的,因爲中國的部隊番號就這麼多,陸軍那邊想要增加一個步兵師的番號比擴兵一百萬都要難,從一戰時期開始中國陸軍無數次想要增加師級編制,但是都遭到了衆多阻力,後來陸軍乾脆就直接增加師級編制的人數了事了。這就造成了中國的普通步兵師中人數較多,按照陸軍在1935年度整編的計劃,一個徒步型步兵師的和平時期常備兵力是一萬五千人左右,而到了戰爭時期後,會補充大量後勤輔助人員,全員滿編制的擴增加到一萬八千人。

而摩步師的人數略少,滿員只有一萬五千人左右,配屬大量汽車和摩托化,基本實現汽車行軍。機步師的兵力更少一些,只有一萬三千人左右,主要是配屬部分履帶式裝甲車輛,半履帶式裝甲車輛,坦克,裝備的類型和裝甲師差不多,不同的是機步師是擁有兩個機械化步兵團,另外配屬了一個坦克營,擁有五十多輛坦克。

而裝甲師的兵力和機步師差不多,擁有一萬兩千人左右,但是裝甲師是下轄兩個機械化步兵團,一個坦克團,擁有的坦克數量達到了一百六十多輛。

而配屬的坦克型號則是根據各裝甲部隊的駐地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配屬,比如華南、華東地區主要是配屬T10式輕型坦克,T8式輕型坦克,主要都是輕型裝甲部隊,另外有些比較特殊的部隊會配屬一箇中型坦克營,比如警衛師。而在北方地區作戰,包括東北,北方,西北,俄國境內的部隊基本上都是重型部隊,配屬T6、T9、T12等中型坦克,另外還有T11重型坦克,T13突擊炮。當然也少不了T8系列的輕型坦克。

總體上而言編制比較大,裝甲師和機步師以及摩步師都還算正常,但是傳統的徒步型步兵師就有些顯得偏大了,不過陸軍一時間也沒有打算去修改,因爲陸軍是想要把全部的步兵師中,除了少數特殊用於山地作戰,登陸作戰的步兵師外,其他的全部按照現有摩步師的計劃進行改編,把傳統徒步步兵師改裝成摩步師的計劃不但中國在進行,英法美德甚至蘇俄和俄羅斯共和國以及日`本都是差不多,只不過各國的工業和經濟能力不一樣,各自對步兵實行摩托化的程度有些不一樣而已,這裡頭做的最好的是英國,在1940年的這個時間度裡,英國陸軍的摩托化程度是最高的一個,基本已經實現了全軍摩托化,這一點中國和德國是拍馬也趕不上啊,美軍那邊也差不多。當然這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這兩國國家的常備陸軍規模都不算太大,中國和蘇俄以及俄羅斯共和國和法國的常備陸軍都是按照百萬規模來計算的,要想對這些數以百萬計的常備陸軍全面摩托化,所需要的資源不是一般的龐大,沒有到戰爭時期的時候哪怕是陳敬雲也是下不了這個決心啊。

蘇俄那邊也差不多,他們在1939年制定的陸軍步兵師編制條令中,要求每個步兵師編有六百五十兩的汽車,而且這些汽車裡頭大多數都是中性卡車,而實際上這個要求比中國的摩步師要求都高,而蘇俄陸軍也是一直都沒能實現這一規劃的,甚至連半數都無法滿足。

德國那邊是引發擴軍速度太快,而且擴軍後的戰略理念有些學習中國陸軍的成分在,他們的工業資源基本上也都放到了裝甲部隊上頭,而對於普通步兵師則是變動不大,實際上德軍在二戰前期的進攻作戰中,仗基本都是裝甲部隊打的,傳統的步兵師一般都只能幹守備地方,接受俘虜。

蘇軍的編制也比各國的普遍小一些,步兵師也就一萬人而已,比其他國家普遍一萬五千的規模要小的多,這具體下來兩個步兵團加起來也就五千來人而已。

這五千來人的步兵要想反攻一個由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機械化步兵營防守的奧拉夫,在甘中校看來這基本是屬於不可能的事情,別看甘中校率領的這支臨時裝甲團人數上只有兩千不到,只有對面蘇軍的一半不到,但是他們所具備的火力是對面的蘇軍絕對無法比較的,按照中國陸軍常年的演習經驗來看,一個滿員編制的裝甲師完全具備獨自擊潰三倍到四倍以上的敵軍步兵部隊,演習中一個裝甲師對陣一個步兵軍是常有的事情,而且裝甲師一般是勝多敗少。

從戰鬥力上來說,同等兵力的裝甲師完全可以對抗三四倍以上的步兵部隊,當然了,戰鬥力遠超的同時,組建一支裝甲部隊的成本也是要遠遠超過那些步兵師,畢竟那些步兵師裡所用的裝備都便宜的很,步槍機槍甚至牽引火炮都不值什麼錢,但是裝甲部隊裡頭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等這些裝備一個個都是死貴死貴的玩意,這年頭的小國弄個幾十萬步兵不算什麼難事,但是要讓他們養一支有幾百輛坦克的裝甲部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這種事情就連日`本都夠嗆,如果不是兩次中日戰爭裡頭被中國的裝甲部隊打怕了,日`本陸軍也不會咬着牙把褲子都當掉了才組建了一個戰車師團,相對比第二次中日戰爭時期慘敗的毫無顏面以至於軍費被大幅度削減的陸軍,日`本海軍那邊則是活的滋潤很多,軍費多了加上認爲陸軍的那羣混賬東西兩次慘敗,讓海軍對這些陸軍馬鹿的戰鬥力是徹底失望了,反正海軍那邊軍費也不算少,造艦費那麼多隨便弄點出來也足夠讓海軍弄出一支不俗的陸軍部隊來了,所以近些年來加大了對海軍陸戰隊的投入,相繼成立了三個陸戰師團了,而且這三個陸戰師團裡頭,只有一個是專門爲了登陸而設立的部隊,而另外兩個則是正兒八經的陸地野戰部隊,而且還是裝備坦克和步兵戰車的那種。是日本海軍設想用來進行本土防禦作戰以及對外進攻敵國使用。

海軍的艦政本部甚至是專門成立了第八部:陸戰部,專門負責海軍陸戰部隊所需要的各項裝備研發,並研發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款海軍坦克:九八式戰車,性能遠超日`本陸軍所裝備的那些坦克。

日`本海軍裝備的坦克比日`本陸軍更先進,更多,這不得不說在人類軍事歷史上是屬於絕對搞笑又奇葩的事情。

和日`本陸軍尷尬無比不同,蘇俄則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是一個比中國更加註重陸軍發展的國家,中國每年的軍費投入裡頭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用於海軍發展,但是蘇俄的軍費基本都是用在了陸軍上頭,如果沒有這種程度的投入,蘇軍也不可能裝備上萬輛的坦克。

只是很可惜的是,今夜前來發動反攻的蘇軍裡頭並沒有裝甲部隊,而是普通的步兵部隊,這讓甘中校有些小小的失望,作爲一個裝甲兵軍官,甘中校自然是希望通過擊潰敵軍裝甲部隊來建立自己的功勳的,至於擊敗敵軍的步兵部隊這不能讓他獲得多大的成就感。

不管甘中校心裡頭怎麼想的,也不管甘中校是有多麼的輕視這些前來反攻的蘇軍步兵部隊,但是蘇軍的反攻已經展開。

大片大片的蘇軍步兵散開了朝着甘中校所率領的這支臨時裝甲團發起了潮水般的進攻,反攻的蘇軍士兵雖然前線直射火炮不怎麼樣,但是後方支援的遠程火炮卻是有不少。

“我覺得至少有一個營的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炮朝着我們發功了炮擊!這些蘇俄人能夠在短短几個小時內就準備好這些多的火力也算是不容易了!”韓奕華少校和甘中校一起都躲在了一個地下防炮洞裡,外面是陸續不斷響起的爆炸聲。

而在前線陣地上,歐陽漢上士趴伏在狹窄的戰壕裡,附近的都是他手下的士兵,手中握着1936年式衝鋒槍的歐陽漢壓低的聲音:“都穩住了,等放近了再打!”

旁邊的機槍手已經是呼吸開始粗重了起來,他的視線裡已經是出現了衆多的蘇軍士兵,他相信只要自己扣下機槍的扳機,那麼就能夠掃到一大片的蘇軍士兵,他手中的這款中國陸軍標配的1921年式輕機槍C型乃是1934年的時候最新改進的。

1921年式輕機槍的A型,1928年改進的B型,1934年改進的C型,這些加在一起成爲了中國陸軍中的所有輕機槍,這一系列的輕機槍生產總量數以十萬計。

旁邊的一個下士神色要顯得平靜的多,他手中拿着的步槍也和其他人的1916年式步槍不太一樣,要顯得短一些,這款步槍乃是中國剛服役兩年的1937年式步槍。而這款步槍並不是傳統的手拉式步槍,而是一款半自動步槍。

中國的半自動步槍研發和其他國家一樣都還算比較早,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有了初步成果,不過那會受限於技術限制,使得當年研發出來的半自動步槍故障多,成本高昂,根本無法實用,這種情況不但出現在中國,同樣也出現在其他國家裡頭,而一直到了三十年年代中後期,半自動步槍纔算是真正的大規模實用化。

美國率先大規模裝備了M1半自動步槍,隨後中國正式服役了1937年式步槍,緊接着蘇俄在1938年也是大規模服役了SVT-38步槍。除了中美蘇三國外,其他國家雖然也有着半自動步槍的研發,不過都沒有大規模裝備。

從性能上來說,中國所研發的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實際上不比美國的M1步槍好,但是和中國的1936年式衝鋒槍一樣,大量採用了衝壓件生產,簡化了工藝,值得中國的1937年式步槍在成本上具備了極大的優勢。中國這些年來生產的武器基本上第一考慮要素就是便宜,容易大量生產,接下來纔會考慮性能問題。

所以中國這些年所研發服役的一些武器基本上都是看上去比較簡陋,但是非常容易大量生產,成本低廉的武器,哪怕是在各國眼中非常先進,造價高昂的T9和T12以及T11等坦克,實際上也是遵循了這一設計理念,比如T12坦克的造價並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麼高,而且和T11坦克以及T9坦克具有極大的零部件通用型。

而中國空軍最新服役的F5戰鬥機更是一開始就是作爲了前線戰鬥機來設計的,雖然採用了液冷發動機,性能也比F4提高一大截,但是成本上卻是沒有攀升太多。

中國的裝甲部隊的步兵班中,有着一支衝鋒槍、兩支半自動步槍、一挺輕機槍,剩下的就是1916年式手動式步槍了,此外這幾年服役了一款非常特殊的步兵支援武器,那就是槍榴彈。

中國的研發槍榴彈的最開始目的是爲了對抗日`本陸軍中的擲彈筒,日`本陸軍的擲彈筒在1930年戰爭中給中國陸軍帶來了極深的印象,這些擲彈筒在經驗豐富的日軍士兵手中命中率極高,而且戰果非常大,戰後中國也是想要發展一款類似的單兵便攜式炮火支援武器,但是發現擲彈筒用起來非常難,需要訓練非常久之後才能夠獲取可觀的命中率,而根據陸軍那些大規模戰爭理論的支持着,一旦爆發戰爭中國是需要短時間就武裝上千萬兵力的陸軍的,那裡有時間讓士兵慢慢訓練個幾年時間的擲彈筒啊

於是乎就是根據陳敬雲的提議,研發了一款槍掛榴彈發射器,這一個發射器可以裝在1916年式步槍上,然後發射專門配屬的槍榴彈,起到支援步兵作戰作用。而由於槍榴彈的出現,也是讓陸軍開始大規模裝備手握式手榴彈,這種新研發的1935年式手榴彈不但可以用來手動投擲,還可以通過槍榴彈發射器發射,而中國陸軍原有大規模裝備的木柄式手榴彈則是無法做到這一點,於是乎中國陸軍也是正式宣佈了停止製造木柄式手榴彈,只不過這二十幾年下來,和中國陸軍裝備的其他武器彈藥一樣,儲備的數量可不是一般的多,沒有戰爭爆發的話要想用完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步兵輕武器的配屬而言,中國陸軍和蘇俄陸軍以及英法德美的陸軍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差距,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頂多也就是一些細微上的差別,而這種差別影響不太大,畢竟該有的大家都有。真正的差距是出現在重武器上面,火炮在性能上差距也不算大,但是差距大的是數量啊你有一萬門別人有兩萬,這就是差距。

此外還體現在裝甲部隊上,尤其是坦克,而坦克上的差距則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上,各國裝備的坦克性能有好有差,而中國的坦克質量自然是最好的,其他國家的則是要略遜一些,坦克的質量不但要求工業力量,更多的是陸軍整體戰術理念的不同而造成。

造成各國陸軍戰鬥力差距大的除了國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戰略理念的不同。

而這種戰鬥力差距在奧拉夫就是上演着,無數的蘇軍朝着奧拉夫內的中國部隊進攻着,而無數的槍支和火炮噴射出無數的子彈和炮彈,就當蘇軍的部隊正在和韓奕華的步兵營進行着攻防戰的時候,甘中校再一次率領着自己的坦克營進行了迂迴,然後直接從左方插入了蘇軍攻擊陣面的腹地,幾乎瞬間就是造成了蘇軍的全線崩潰。

等到了早上六點的時候,幹中校的臨時裝甲團不但守住了奧拉夫,而且還擊潰了蘇軍兩個團的進攻,造成了蘇軍至少兩千人的傷亡,如果加上他們之前進攻的奧拉夫時給蘇軍帶去的數百人傷亡,那麼一夜之間,在奧拉夫這個小鎮裡,蘇軍就傷亡了兩千五百人,佔據了今夜裡的三分之一傷亡人數還多。

黎明時分,當前線的傷亡和戰果等報告陸續送到了斯大林手中的時候,斯大林把報告撕得粉碎:“一夜時間就傷亡七千人,而且敵軍只傷亡了不到三千之數!前線這是怎麼打仗的!”

實際上中國那三千人的傷亡數字都還只是蘇軍自己估算出來的,而且還是屬於偏大的那種,實際上一晚的軍事行動裡頭由於第四裝甲軍採取的是突襲的模式,加上戰鬥力雙方相差極大,所以自身的傷亡是極小的,連千人都不到,而且還是受傷的居多,真正陣亡的百人不到。

很顯然斯大林也是猜到了這個數據會有水分,而雙方的戰鬥損失差距如此大讓斯大林擔心無比,他甚至不敢想象假如中國發動了全線進攻後,自己費盡了苦心建立的西伯利亞和中亞防線能夠堅持多久?是三天還是一個星期?

也許,是該停止芬蘭那邊行動的時候了,心裡頭有着這個想法的斯大林心中所無法停止對中國,對此陳敬雲的怨恨。

“只要給我時間,兩年,不,只要一年我就能夠對部隊進行全面的改革,到時候我倒要看看你陳敬雲拿什麼阻擋我統一俄羅斯!”

斯大林的決心和怨恨陳敬雲自然是不知道不關心的,南京的陳敬雲和一大羣將軍們在凌晨六點的時候,聽到了外交部傳遞回來的消息,說蘇軍已經正式停止了在芬蘭的軍事行動。

聽到這個時候,陳敬雲和一大羣將軍們都是笑容滿面。

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0章 密議(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53章 戰損(一)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3章 收攏軍心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8章 山東亂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040章 秋熱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63章 所謂漂亮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3章 白雪紅梅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1056章 分析(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57章 北京初雪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3章 臨近生變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3章 軍制改革第499章 孫文回國
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0章 密議(二)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1053章 戰損(一)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3章 收攏軍心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48章 山東亂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040章 秋熱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63章 所謂漂亮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73章 白雪紅梅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1056章 分析(二)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869章 百機混戰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57章 北京初雪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13章 臨近生變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85章 第一代國產驅逐艦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284章 風雨雨來(二)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94章 軍校演講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83章 軍制改革第499章 孫文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