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

月初了,各位手裡頭有着月票的同學們就不要猶豫了,趕緊給軍閥投上一票啊!

隨着巢湖戰役的結束,國民軍雖然比先前預料的要晚的一段時間才攻佔巢湖,但是畢竟是把巢湖給拿下來了,而巢湖拿下來後也就讓國民軍在渡江之後有了一個穩固的立足點和後勤基地。通過溪河這條小河,國民軍的河運補給線能夠進一步延伸到巢湖中,國民軍的後勤運輸船先是抵達裕溪口,然後通過溪河以及陸路再把衆多的後勤物資源源不斷的往北運輸,爲此國民軍還在裕溪口建立了衆多臨時碼頭,並且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臨時的大型後勤基地,專門用於後期物資的轉運。

裕溪口的這個臨時後勤基地將會分成兩條路形成補給線,一部分是用陸路交通,對西進的第四師、北上的第五師以及第一師進行補給,而另外一部分則是通過小型船隻利用溪河運往巢湖,然後以巢湖爲臨時集散中心分別對第五混成旅、第九師、第八師等部隊進行補給。

爲了能夠更高效的利用河道運輸,同時考慮到蘇南、皖南以及其他長江沿岸地區水網密佈,國民軍很早就開始發展小型船隻,後勤部早就訂購了一大批的百噸以下低吃水線的運輸船隻,並且都爲這些船隻加裝了重機槍,後勤部就利用這些小型運輸船組建了兩個水上運輸團,一個派往了江西進駐潘陽湖水系那邊,而另外一個則是準備進駐巢湖水系。另外還有大型運輸船隊組成的水上運輸團兩個,負責長江航道、珠江航道的河道運輸。

後勤部爲了支撐前線各部隊的作戰,可謂是花費了極大心思,後勤部的孫廣亮幾乎是整天忙得不見人影。

而在後勤部的鼎力支持下,巢湖方面的部隊很快就是得到了大批量的物資補給,參謀部調遣的新兵也是來了一千多人,然後被補充到了各部隊中,短短兩天內就是讓巢湖內的略有損失的第九師和第八師恢復了絕大部分的戰鬥力,然後按照命令大舉北上。

攻下巢湖後,第九師和第八師以及第五混成旅獲得了極爲寶貴的短暫休整時間,而這段時間內,國民軍和北洋軍的戰事卻沒有停下來,仙蹤地區的雙方交戰已經進入白熾化,唐天喜第十師主力已經抵達對仙蹤地區發動了猛攻,第五師和第一師雙方合併後,兵力和火力都佔據了優勢,一時間仙蹤地區也是沒有多大威脅。

在這短短兩天內,國民軍統帥部就已經重新制定了新一輪的全面計劃,剛上任的沈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剛上任就召集了參謀部的各部門主管召開會議,然後又是沒有停歇的和後勤部、海軍、空軍的人多次的召開了聯合會議。結合了多方情況和意見後,沈綱很快就拿出了新一輪的全面作戰計劃。

“本計劃依舊以攻佔滁州以及蚌埠切斷津浦線爲戰略目標,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我軍就有必要發起一連串的作戰,包括攻佔合肥,擊敗唐天喜第十師。”沈綱的面色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掩飾不住他的神采飛揚的神情,以前他雖然參與了不少國民軍的戰略規劃,但是以前他都是一個次要的角色,只能是出意見而已,而現在卻是由他來全盤統籌,這把握全局的滋味很讓沈綱受用。

“現在我軍第一師和第五師已經在仙蹤地區和唐天喜第十師交戰,根據前線之回報,這個唐天喜第十師的部隊並不比曹錕第三師的差到哪裡去,現在我軍兩個師駐防仙蹤雖然沒什麼危險,甚至擊敗唐天喜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要重創乃至全殲的話卻是很難,唐天喜隨時都能夠撤回滁州而堅守。”

沈綱繼續說道:“爲此,參謀部計劃派遣第四師往東北方向而去,直撲滁州。如此情況下,唐天喜勢必會分兵回師滁州,屆時第四師再掉頭西進,打一個阻擊戰。配合第五師以及第一師對其重創!”

任何軍事計劃的核心都是以己方優勢兵力對敵人的劣勢兵力進行包圍並重創。沈綱的計劃也同樣如此,就是想要集合三個師的兵力重創唐天喜第十師,不過沈綱也極爲謹慎的指出:“至於全殲的可能性極小,我軍要想在開闊平原地區全殲唐天喜的這一萬多人,至少要投入五倍以上兵力纔可能辦到,現在我軍缺乏這個兵力。”

“對唐天喜的作戰計劃是其一,其二是對唐天喜實施打擊的時候,第二軍之主力部隊第九師、第八師、第五混成旅繼續北上攻佔合肥。”沈綱繼續對陳敬雲解釋着他的作戰計劃:“現在合肥中曹錕的兵力已經所剩不多,應該只有萬餘人而已。

前期作戰中,我軍已經消滅北洋軍第三師之獨立旅,安徽省陸軍第三師全部。另外我軍第六師在舒城地區已經和敵軍北洋軍第六旅、安徽省陸軍第二師交戰,初步預計那邊的敵軍兵力應該在一萬三千人以上,現在正在拉鋸當中。

在我軍第九師之正面肥東地區乃是吳佩孚所部五千人,按照戰前對安徽地區敵軍兵力的判斷,合肥內剩餘兵力應該只剩餘安徽省陸軍第一師的一個旅,北洋軍第三師第五旅的剩餘兵力三千餘以及第三師的其餘直屬兵力。總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

屆時我軍以第九師爲主力,第八師配合,第五混成旅掩護,足以拿下合肥。並且那時候我軍在仙蹤地區彙集優勢兵力後應該能夠取得對唐天喜第十師的勝利,那時候即便不能夠重創唐天喜的第十師,但是也能夠把他逼回滁州避免對我們後路的威脅,屆時我軍還能夠從先仙蹤地區抽調一個師的兵力北上合肥增援。”

沈綱的一連串解說中,陳敬雲是一邊聽着一邊看着沈綱在牆上的地圖上指示着,等沈綱大體說完後點頭道:“不錯,你這計劃做的不錯!”

陳敬雲這麼說顯然是同意沈綱的計劃了,這也讓沈綱放下心來,畢竟這是他第一次主持國民軍的整體戰略計劃,要是沒能通過的話多少會影響到他在參謀部內的聲譽。

“安徽這邊的計劃應該是沒有問題了,等會參謀部就按照這個計劃下令吧,不過空軍那邊不是上報說在九江以及安慶西部都發現了北洋軍的蹤跡嗎,參謀部對此有沒有實現的準備和安排!”陳敬雲一邊說着一邊讓沈綱坐下。

沈綱坐下後道:“我也得到空軍的消息了,不過大帥放心參謀部早已經預料到北洋軍對從湖北方向對九江以及安慶方向進軍的,事先已經做好了安排!九江那邊有第四混成旅,還有海軍的炮艦支持,北洋軍不來一個主力師的話是討不了好的。安慶那邊我軍雖然沒有主力部隊留守,但是還有一個地方守備團在,七月份初步制定渡江作戰計劃後,參謀部就已經計劃對這個守備團進行加強,補充了一部分參謀部訓練的新兵和輕重武器。要反攻或許很難,但是要守住的話應該問題不大。”

陳敬雲皺眉道:“怎麼參謀部沒有打算派遣援軍過去嗎?湖北那邊的段芝貴手下可是有不少部隊,萬一真要派遣的大軍的話那該如何?”

沈綱道:“大帥,我軍兵力有限,蘇南和皖南地區又是重要之極,事關我國民軍生死,乃是我軍和北洋軍決戰之地,不能輕易調離部隊的。只要在津浦線上和北洋分出了勝負,區區湖北也不足爲慮。”

見陳敬雲面色似乎不好,當即沈綱又道:“另外軍事情報處也查探得知,段芝貴派遣了一部分主力部隊南下湖南,要去增援揚善德。雖然也派遣了兩部東進九江和安慶,但是來的兵力不多,也都是湖北省地方部隊,所以參謀部諸位同僚都以爲威脅不大!”

陳敬雲聽罷後在地圖上瞄了瞄,雖然知道沈綱說的對,但是心裡頭還是有些不放心。國民軍和北洋軍的主要決戰方向是津浦線不假,但是萬一段芝貴那邊真派了主力東進的話,憑藉九江和安慶兩地的部隊要守住還是比較困哪的,只是沈綱所說的兵力欠缺也是一個問題。

國民軍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擴軍,但是這樣的擴軍速度任舊不能滿足國民軍的兵力缺口,開戰之前如果只是守的話兵力是夠了,但是要主動進攻的話並且卻是開始緊張了起來。

而且一個巢湖戰役就打了半個月,陳敬雲琢磨着要拿下合肥的話少說也是要一個月的,再要切斷津浦線的話估計得好幾個以後去了,而要奠定勝局把江北的拿下來,消滅馮國璋的第二軍,至少也得是半年以上的時間。如此漫長的戰爭時間隨着地盤越來越大,國民軍所需要的部隊也是越來越多的,不然憑藉現在的兵力恐怕是很難支撐下去的。

想到這裡,陳敬雲就覺得擴軍的步子必須加大了。

其實現在國民軍的擴軍步子並沒有停下,而是一直在進行着,第十一師雖然進駐了上海,但是還處於訓練期間,連炮兵團都還不見影子,另外爲了填補第三師抽離廣州後的防禦空白,陳敬雲又在廣州組建了一個第十四混成旅,現在這支混成旅也是屬於草創階段,遠不到成軍的時候。

不過陳敬雲還是覺得太慢了,必須加快擴軍的步伐!

不過要擴軍就牽扯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軍費、軍械。這兵員很好解決,國民軍參謀部訓練司下屬的各地新兵營裡頭有着大批的新兵,軍械方面步槍很好解決,國民軍裡庫存了大量的步槍、漢陽造、88式可都不少,另外福州兵工廠的12式步槍產量也越來越多,現在已經高達每月將近四千支的產量。步槍庫存量越來越多,不但國民軍各支主力部隊裝備了三大步槍,就連一部分的地方守備團也開始換轉漢陽造或者88式步槍。其中的南京守備團、上海守備團、浙江守備團、福州守備團、安慶守備團不但完成了步槍的統一換裝,另外還少量裝備了輕重機槍以及迫擊炮,進一步加強這些重要地區守備團的作戰能力。

輕重機槍則是有些困難,國民軍的庫存量並不多,而且現在部隊處於作戰期間損失不小,又得補充,同時國民軍的火力擴編計劃中,加強的主要就是機槍和迫擊炮,所以導致這兩樣武器現在很緊缺。此刻作爲第二個火力擴編的部隊第二師現在還等着大量的機槍和迫擊炮呢,抽調不出來太多裝備用來擴充新部隊。

至於火炮就更沒有了,現在連第十一師的炮兵團都還是空的,還等着向美國那邊購買的火炮回國呢,縱然之前陳敬雲和美國簽訂的第二輪援助條約中有一批軍械的採購,其中也包含了數十門的火炮,不過這些火炮要回國還得等上幾個月以後。

只是現在兵力實在太緊張,陳敬雲覺得就算是武器裝備差了些,但是也得先弄出來再說,他也不指望大規模的新建和那些主力師同等武器裝備規模的部隊,他只是想要繼續建幾個混成旅而已。

國民軍的擴軍步伐當中,已經先後組建了六個混成旅,而混成旅的組建模式是從主力部隊中成建制的抽調一部分部隊,然後以此爲骨幹補充新兵成立混成旅,被抽調兵力後的主力部隊也同時補充新兵恢復戰鬥力。而這樣的模式短時間內雖然降低了主力師的戰鬥力,但是也能夠讓新組建的混成旅快速形成戰鬥力,皖贛戰役以及現在正在進行的湖南戰役、安徽戰役中已經證明了國民軍的混成旅模式是堪用的。

心中大體上的想了一邊後,陳敬雲已經是有了計劃當即對沈綱道:“既然兵力不足,那麼參謀部這邊再做出一個規劃來,再成立四個混成旅,具體模式就是根據以前那些混成旅的模式,從駐防蘇南的主力師抽調骨幹,然後成立新的混成旅!”

沈綱一聽陳敬雲的話,臉色略變然後就是大喜:“大帥,這真的要新組建四個混成旅?”

沈綱可是正兒八經的陸軍將領,心裡頭自然是希望陸軍越來越強大,編制越來越多的,是不是的就會和一羣陸軍將領們謀劃着給陸軍擴大編制,只不過擴軍這事向來都是陳敬雲獨斷的,那些將領們也只能是心理想想,偶爾對陳敬雲說幾句而已,然而現在陳敬雲竟然是主動提了出來。

陳敬雲這麼主動說擴軍,也是讓沈綱有些意外,當即說出了往日絕對不會說出的話來:“那這軍費的壓力會不會太大了?”

陳敬雲不以爲意:“軍費的事情參謀部不用擔心,多了不敢說,但是這兩萬多人還是能夠養的起來的!”

陳敬雲手裡的錢其實不少,除了國民軍的傳統財政收入以及禁菸司的鴉片稅、香菸稅外,他還有着美國第二輪援助條約的三千萬美元呢,第二輪總數五千萬美元的金額裡頭,海軍佔了一千萬,然後的四千萬里頭有一千萬是要來購買美國的武器或者設備的,剩下的三千萬則是被陳敬雲極力要求而當成了軍費,所以說現在陳敬雲手頭上錢還是不少,縱然養着現在的近二十萬大軍有些吃力了,但是擠一擠還是能夠擠出幾百萬來的。

反正他打算新成立的是混成旅,四個混成旅總兵力兩萬多人,但是絕對比兩個主力師的花銷要小的多,頂多只有五分之三的樣子,因爲裡頭沒有了主力師的炮兵團。新建一個主力師,前期花銷中,炮兵團和騎兵營的費用就佔據了一半,單純的步兵團並不怎麼花錢,至於人員的薪資費用那也不是一次性拿出,而是長期支出,是不會讓陳敬雲一下子拿出幾百萬來的,至於以後怎麼養,那是以後的事情了,要麼那時候陳敬雲已經統一中國,要麼就是已經被擊敗,不管是那一種選擇到時候他都不用擔心怎麼養軍一事。

實際上,按照國民軍現在的傳統財政,供養目前規模的部隊都是力不從心的,所以陳敬雲想着是債多不愁,養二十萬也是養,三十萬也是養,至於一年後沒錢養不起了怎麼辦那是以後的事,以後再考慮。

陳敬雲一張嘴,就給定下了四個混成旅的擴軍目標,並且還是短期目標,陳敬雲要求參謀部在一個月內完成這四個混成旅的編練,兩個月內就能讓這些部隊出發奔赴戰區。

爲此參謀部在安排了安徽的下一步戰事之後,又是馬不停蹄的繼續忙碌起來,參謀部以蘇南地區的第警衛師、第二師、第七師、第三師爲基礎,從這些主力部隊從各自抽調骨幹部隊,然後以此爲基礎補充進入大批那些已經在新兵營完成三個月訓練的新兵,匆匆一番磨合訓練後就是正式宣佈成軍了,分別爲第十五混成旅、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

而那些被抽調了骨幹部隊的主力師雖然短時間內戰鬥力受損,但是由於這些部隊是和江北地區的馮國璋第二軍進行軍事對持,並沒有爆發實際性的作戰,所以影響也不大,畢竟參謀部訓練司很快就會給各部隊補充足夠的新兵。這些經過三個月新兵營訓練的新兵們進入部隊後,很快就能夠融合進來。

當國民軍進行新一輪緊急擴軍的時候,安徽地區再一次爆發了大規模戰事,八月二十四號,經過休整的國民軍第九師對正面的吳佩孚部隊進行大規模進攻,吳佩孚雖然能打,但是無奈兵力以及火力都處於極大的劣勢,不得不繼續北退,這個時候,曹錕在合肥也是坐不住了,親自率領了第三師剩餘之兵力接應吳佩孚北撤,然後是準備據城而守,試圖憑藉城內建築來進行堅守。

面對合肥這個城市,第九師並沒有輕易進攻,而是發起了數場試探性進攻後就是停下了進攻步伐,等待增援的第八師前來。

於此同時,仙蹤地區也再一次爆發大規模激戰,第五師和第一師主動對唐天喜的第十師發起了進攻,不過唐天喜並沒有硬撐着,很快就是往東撤退,原來唐天喜此時已經是知道了國民軍第四師正在進攻武崗,害怕被斷了後路,而馮國璋更是害怕第四師繼續北上攻佔滁州,所以是命令唐天喜第十師回撤,同時馮國璋也派遣了第二混成旅從江北西進威脅第四師的側後。

一時間,安徽戰事是處處激戰,雙方加起來十餘萬大軍在這片方圓一百公里左右的地區廝殺,圍繞着合肥、滁州等重要地區進行着爭奪。

由於雙方都已經投入了主要兵力,使得這一地區的戰事已經成爲了雙方的生死決戰,敗的那一方不但會丟失數萬這裡部隊,更會因此而陷入整體戰略的全面被動,失敗那幾乎是肯定的。

這樣規模的一場生死決戰,個人所能夠起到的因素已經很小,雙方的戰爭機器已經運轉,每個人都不過是其中一個零件而已,而且這場決戰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分出勝負的,至少也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陳敬雲在巢湖戰役那幾天緊張了好幾天之後也算是看開了,多少放下了心中的那份緊張,平日裡沒有什麼重要軍務的時候,他已經是不太天天都問着前線戰事呢。

九月初,董白氏母子悄然來到了南京,這讓陳敬雲的生活更正常了幾分!

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27章 袁氏復出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461章 方大山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9章 購軍械(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84章 人事任命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97章 爆發(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
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650章 海航輝煌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27章 袁氏復出第722章 海軍貪污案(一)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461章 方大山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82章 參謀部會議(二)第121章 五月二十二號夜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29章 購軍械(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5 百四十一章 特遣裝甲團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89章 政治聚會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960章 低估(一)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13章 臨近生變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867章 第二輪大戰起第84章 人事任命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97章 爆發(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