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

朝鮮安州位於清川江邊上,當然如果說這個小城市只是一座江邊城市的話那麼它就不會在兩次中日戰爭中成爲中日雙方軍隊爭奪的焦點,因爲安州和鴨綠江邊上的新義州一樣,不但位於大江邊上,同時還是朝鮮鐵路的站點之一。

在這個年代裡,鐵路運輸對於雙方大軍的兵力調動以及進軍路線依舊有着重大的影響力,不管是1923年的中日戰爭還是現在的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日雙方的戰略都是圍繞着朝鮮鐵路而進行的,其他地方比如朝鮮東北部地區雖然也有雙方兵力的交戰,但是卻不多。

而安州不但是朝鮮鐵路的站點之一,同時也因爲位於清川江邊上,清川江的存在讓這個地區成爲了天然的防禦屏障。除了這兩個因素外,和它的剛好位於丹東和平壤之間也有着極大的關係。

根據1923年中日簽署的中日倫敦條約,中國以交還朝鮮爲代價換回了臺灣,同時爲了避免日軍兵鋒直抵鴨綠江,同時當年的日`本陸軍實力遭遇重創,也不願意短時間內面對中國的龐大陸軍,所以雙方纔在朝鮮北部制定了軍事緩衝區,軍事緩衝區以鴨綠江爲起點,然後一直延伸到平壤以北的地區,直線距離從一百五十公里到一百八十公里不等。

而軍事緩衝區的存在就是的了11月底雙方爆發衝突後相繼派兵進入軍事緩衝區,大家的進軍速度都是差不多,所以這位於中間的安州就成爲了雙方的兵力交匯點,只不過中國的第四十七師來遲了一步,沒能順利奪取清川江大橋。

之所以安州那麼重要,其實並不是說這個小城市本身有多麼重要,這個朝鮮的城市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國的一個縣城的規模相當,但是之所以說它重要那是因爲清川江大橋,而清川江作爲清川江上唯一的一座鐵路大橋,一旦被炸燬後也就代表着鐵路線被切斷。上一次中日戰爭裡日軍就炸燬過,以至於當年中國陸軍爲了突破清川江的防線,不得不繞行芥川渡江後切入日軍腹地。此種戰術雖然也好,但是如果說能夠奪取清川江大橋,能夠攻佔安州的話又何樂而不爲呢。

中國第四十七師和日`本第五師團在這裡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日軍還是中方部隊都是想要着擊敗對手然後爲後方的大軍取得深入敵軍腹地的通道,所以儘管雙方打的炮火連天,但是這座當年戰後重修過的清川江大橋卻是沒有遭受過炮火,雙方都是很默契的沒有炸燬這座大橋。

當然了,現在他們都不把這座大橋炸燬,那是因爲他們都有信心奪取這座大橋,但是當他們之中的任何一方發現無法攻佔這座大橋,或者說己方出現潰敗的跡象,那麼爲了避免敵軍奪取這座大橋肯定也是會將它砸毀的。

雖然說雙方的戰略目標都是這座大橋,但是雙方兵力加起來三萬多人,這戰線自然不可能只有區區幾百米,而是遍佈了廣闊的十餘里的範圍內。

距離清川江大橋東北部的八公里之外,這裡和清川江那邊的炮火連天不同,這裡安靜的很,彷佛戰爭並沒有波及到這裡一樣。

但是安靜的雪地裡,卻是出現了一羣身穿棕綠色軍服,外披白色披風的中國士兵,領頭的是一個年約三十的上尉,他看着周圍的地形,可惜周圍都是茫茫白色的雪地,幾個山頭也是看不出來什麼明顯的特徵。看着周邊的環節後他皺起了濃眉,然後又是掏出了口袋中的指南針,然後對着手中的一張簡易收畫地圖仔細看了起來。

此時,旁邊走過來了一個年輕中尉,同樣穿着棕綠色軍官常服的他也披着白色的披風,走進了後脫下了手中的皮手套,然後掏出了包煙抽出一支後點燃道:“王兄,周圍一個鬼影子都沒有,真是這裡?”

王上尉把視線從那張簡易地圖上移了開來,擡頭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我們應該是到了地方了,不至於那些朝鮮人嘛,鬼才知道他們怎麼了!”

說罷後,他也是接過了身邊中尉遞過來的煙,點上後道:“我們先到那邊山頭去,先等兩個小時,也好讓兄弟們休息一會,如果到時候那些朝鮮人還不來,我們就繼續前進,哼,難道沒了朝鮮人我們還不能過江嗎?對了,潘中尉,帶你的人先過去看看,這鬼地方雖然偏僻,但是難保沒有日`本人出現。”

潘中尉點頭道:“嗯,我這就去辦!”說罷再深吸了口煙後就是把菸頭丟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幾腳,然後向後走了過去來,對着數個同樣身穿白色披風的的士官道:“三排跟我來!”

說罷一招手茫茫雪地裡的這近兩百人的隊伍裡就是走出來了一小隊四十餘人,緊接着這羣三排的士兵們就是形成了標準散兵線向前方慢慢偵查過去的。

踏着數寸厚的積雪,潘中尉手腳並用纔算是爬上了一個小山頭,嘴裡輕輕的咒罵着:“這鬼地方真他媽邪性,下的雪比遼寧那邊都大。”

在零下的氣溫下,雖然士兵們有着極爲保暖的冬天軍服,那厚厚的棉襖足以讓部屬在東北地區乃至俄羅斯地區的士兵們保暖,但是這保暖的同時,厚重的棉襖自然也是會影響士兵的行動便捷性。

潘中尉好不容易纔帶着人爬上了那座小山頭,然後是壓了壓手,一羣人也沒有出聲,而潘中尉這會才探出頭去用望遠鏡向着南邊觀察着,視線裡依舊是白茫茫的一片,一個鬼影子都沒有。

收了望遠鏡後,潘中尉正準備讓傳令兵去回報王上尉的時候,身邊的一個軍士卻是壓低了聲音驚道:“中尉,你看那裡?”

潘中尉一聽後再一次探出頭去看,不一會就是從東南方向的白茫茫雪地裡看見了點點蹤跡,再拿出望遠鏡仔細看了看後,只見幾個身穿青灰色服飾的人正在過來,身上還揹着槍支。這種服飾潘中尉認得,這乃是朝鮮義勇軍的制服。

朝鮮義勇軍,前身乃是數支反日朝鮮獨立武裝,中日戰爭後,中日雙方在朝鮮北部劃出了軍事緩衝區後,日軍兵力退出這一地區,雖然還有着大批的武裝警察存在,但是畢竟和正規野戰兵力無法相提並論。所以很快這一地區就是冒出了一大片的朝鮮反日武裝力量,中國自然也是乘勢暗中支持了其中幾支,並整合爲朝鮮義勇軍。這支朝鮮義勇軍乃是中國一手扶持出來的,其中自然充斥着不少的中國教官,而所用的武器也清一色是中國援助的,當然這援助給游擊隊的武器也不是中國自身裝備的現役武器,而是原本國內戰爭時大量繳獲北洋軍以及中日戰爭時期繳獲了大量日軍制式武器,不管是三十年式步槍還三十八年式步槍,中國的戰利品倉庫裡可是存着不少,這些武器中國自己肯定是不用的,但是這十幾萬支槍要大規模外賣也是不好賣,所以就一直存着。現在剛好可以用來武裝朝鮮義勇軍。其他重型武器沒有,但是步槍、日式機槍甚至一些老式火炮都是可以給的。

這發展了多年後,朝鮮義勇軍已經擴張到了上萬人,長期以朝鮮北部軍事緩衝區爲基地,襲擊日軍駐朝部隊。只不過游擊隊始終是游擊隊,這上萬人的游擊隊聽上去很多了,但是真正打起來的話也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欺負欺負日軍的一些小哨所之類的,真正和日軍陸軍進行野戰的話,日本隨便派出一個步兵大隊就能把他們給滅了。

但是人家是游擊隊啊,誰沒事和你玩正規野戰啊,人家玩的的就是偷偷摸摸,今天拆幾根鐵軌,明天偷襲一下路邊哨所,後天再襲擊一下後勤運輸隊。

中日戰爭再一次爆發之後,中國方面自然是要好好的利用這支武裝,指望他們直接參與作戰是不現實,但是卻可以提供其他的一些方便啊。

比如這一次,中國第四十七師的兵鋒抵達清川江後,朝鮮義勇軍就是派人來聯絡,說他們準備了一批船隻,可以幫助上國大軍偷偷渡江。雖然他們偷偷收集的船隻都是一些舢板之類的小船,自然不可能把擁有大量重型武器的大規模部隊運輸過江,但是運輸過去一個輕裝的步兵營過去還是問題不大的,唐強得知這個消息後,親自下達命令讓左翼的第473團派遣部隊進行渡江作戰。

473團接到命令後,就是派出了下屬第二營前往渡江,而這支步兵營也就是第4732步兵營,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就是4732步兵營下屬的第一連,作爲全營的前鋒來和朝鮮人接觸。

山頭上,潘中尉看着遠處的那幾個朝鮮人,當即壓了壓手:“各部準備好,不過沒有我命令,誰也不能開火!”

提前準備好,自然是怕有其他變化,萬一來的人不是朝鮮義勇軍的,那肯定是要打一場的,如果來的真是他們,那麼也就不用打了。

那來的朝鮮人不少,他們身上可沒有和中國士兵一樣穿着白色的披風,所以在雪地上暴露無遺,這陸續出現後,數過去差不多三十多人。

觀察了十幾分鍾後,眼見沒有其他變化,潘中尉對着身邊的軍士道:“你過去和他們接個頭,自己小心些,有什麼不妥立馬撤回來,我們會給你提供火力掩護的!”

身邊的軍士實際年紀比潘中尉還要大的多,滿臉的鬍渣子的他可是年近四十歲的老軍人了,統一戰爭的時候就已經參軍,如果沒有從軍十幾年的資歷也升不上軍士這個軍銜,這可是士官中的最高軍銜了,能夠獲得這一軍銜的都是從軍十年以上的資深士官,雖然限於軍事條例,非軍官不得擔任排長、連長這些職位。但是對於副排長這種職位卻是沒有限制,有些是軍官中的少尉或者中尉,而有時候也會由軍士來擔任。

同時由於軍士豐富的從軍經驗,很多時候這些少量的軍士會被委任爲連部司務長,雖然司務長的表面職務是安排連部財務以及伙食這些工作,但是實際作戰的時候,是作爲連長的作戰參謀甚至連長副手而存在的。

那個軍士就是這樣的人,不過他並沒有擔任副排長或者連部司務長,他的職務只是班長,他爬下了山後,很快就是靠近了那羣朝鮮人,不多時就已經是接上了頭,後方山頭上一直觀察着的潘中尉見他們接上了頭,這纔是放心了下來。

不用多久,那軍士就是回來。

“中尉,他們的身份已經確定了,的確是朝鮮義勇軍的人!”要確定這些朝鮮人的身份,自然有這一套口令的辨認方法。

潘中尉點了點頭後道:“讓他們的人過來!”

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83章 軍制改革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13章 大戰(三)第454章 狐狸精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章 花巷所聞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15章 B3轟炸機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69章 十九號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1055章 分析(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207章 空襲(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
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83章 軍制改革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13章 大戰(三)第454章 狐狸精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318章 南京國會第4章 花巷所聞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657章 裝甲洪流(一)第510章 泰山號航空母艦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614章 青島和海防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64章 唯一合法政府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315章 B3轟炸機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69章 十九號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319章 南北,戰!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529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1055章 分析(一)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207章 空襲(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