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冬衣風波(三)

陳敬安聽說要帶自己走,心中大駭,連忙急道:“雲哥,我知錯了!求你……”

陳敬安今日在工廠裡的時候,親眼看見陳敬雲的衛兵把李巖恩帶走,憑藉着自己的身份他問了那幾個衛隊士兵,聽說是因爲冬衣一事而導致都督震怒的時候,陳敬安立馬就知道這事自己逃不過去,雖然沒見過自己那個堂兄陳敬雲幾次,但是這兩個月來聽的多了,更加知道陳敬雲前些時候爲了推行稅制改革殺了不少高官,知道自己那個堂哥是心狠手辣的人,雖說這次的棉紗貪墨不過才十餘萬元然後事關軍隊,他也是有些心慌所以立即就是跑回家中向父兄求救,免的自己被陳敬雲一個生氣就抓起來給槍斃了。玩政治帶兵的人沒幾個是善心的,那些殺兄立威的人多了去,誰也保不準陳敬雲會不會就一怒之下牆壁了陳敬安。

父兄幾人一商量,就立馬讓陳李氏帶着陳敬安上柳河巷,準備走陳俞氏的路子,這樣最少就能確保陳敬安的性命,避免被一怒之下的陳敬雲直接槍斃了。

天地良心,陳敬雲雖然怒,但是也沒有到達殺堂兄的地步,他只是生氣,氣這些家族裡的人拖自己的後腿,這個陳敬安爲了區區幾萬元就能拖延軍隊的冬衣供應,如果不把這些風氣止住的話,以後說不準就會變本加厲。

今天他陳敬雲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傍着他求富貴是可以,可誰要是敢拖他後退,他就敢對誰不客氣!這次就算不殺陳敬安,也得好生整治他一會。

可見陳敬雲要把陳敬安帶走,包括陳俞氏在內都嚇壞了,以爲陳敬雲都要殺陳敬安用以立威之類的,陳李氏立即就是奔到陳敬雲面前:“敬雲啊,大娘我就這麼一個親生兒子,以後就全指望他了!”

陳俞氏也是一邊道:“雲兒,莫衝動,都是一家人好好說、好好說!”

陳敬雲聽見這兩人的話心中也是嘆氣,雖然他本人是對所謂的陳家族人沒什麼感情,但是表面功夫總不能不做,當即道:“放心,我不會要他的命!”

說罷,也不管這兩人了,直接讓陳綵帶上陳敬雲就走。

按照道理來說,發生了這種事情是陳敬雲不願意看到,也不願意被公衆所得知,免的造成影響太大。

帶走了陳敬雲後,陳敬雲並沒有像惡毒的大反派一樣折磨他,殺是不能殺,坐牢之類的更是不好辦,所以陳敬雲給陳敬安兩條路:一個是出國,五年內別回來;另外一個就是老老實實回老家守祠堂,一樣是五年別露頭!

總之陳敬雲是要眼不見心不煩。

陳敬安也是上過新式學堂的年輕人,那裡忍耐得住鄉下老家啊,出國的話雖然是異國他鄉,可能會活的遠遠不如福州里滋潤,可是好歹還是繁華世界,所以就選了出國。

這出國被其他人看來完全就是流放了,要知道現今陳家子弟依靠着陳敬雲的權勢,在福州里過的那叫一個滋潤。出國的話誰還當他們是個人物啊,就是個斗升市民一個,可無奈之下,陳敬雲大伯也只能給他的兒子安排出國,送到美利堅留學去了。

到這時候,這冬衣風波一事算是瞭解,可是陳敬雲心裡頭卻是鬱悶的很,雖然他極爲生氣但是到頭來對源頭的陳敬安卻是無能爲力,所以心中一狠,嚴令族人再打着他的名義做事。

Www ¤ttκan ¤¢Ο

於此同時,家中的產業也在陳敬雲的支持下快速剝離,部分用不法手段強行弄來的產業陳敬雲直接送回去,其他的也能剝離就剝離,能轉讓就轉讓,比如酒樓商鋪這些都是給了陳家其他族人。

到最後陳家只剩下了一個福鼎紡織廠以及其他一些固定產業,不過由於轉讓產業衆多,所得現銀不少,竟是有兩三百萬之多。陳敬雲手裡頭正好缺錢了,這批錢又是自家的不能一股腦的扔進軍隊這個無底洞裡,所以索性就讓這批錢投入到了福建兵工廠裡頭,用現銀佔據了三成的股份。

由此陳敬雲把福州兵工廠變成了商辦企業,政府佔據七成,陳家佔據三成的份子,具體運營將由陳家那邊和兵工廠總辦唐輝康聯手,以後兵工廠的運營模式就不是省財政提供經費,然後免費提供各種軍械,而是換成用軍費採購軍械,兵工廠依靠這些錢來維持運營和擴張。此舉一個是能擴張兵工廠,另外一方面也好利用商辦的模式來降低產品的成本以及提高工廠的產量。

陳敬雲把自家的錢都投在兵工廠裡,自然不是隻爲了兵工廠同時也是爲了給家族弄一條穩定的財源。因爲可以預想的未來中,國民軍的軍火採購除了外購之外,都只能在福州兵工廠裡採購,以後等步槍,火炮等弄出來後更是數額巨大。陳敬雲敢保證,只要自己不倒臺,那麼陳家投在兵工廠裡面的錢就能獲取極大的豐厚利潤,如果自己倒臺了連命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談何錢財。

同時陳敬雲還能通過這種手段來間接控制以後新式武器的研發等等,比如預想中的坦克啊什麼的。

國民軍冬衣風波一事很快就落下了帷幕,其他人甚至都沒有察覺出來到底出了什麼事,只是數天後在衆人的莫名其妙中後勤部總長夏興剛宣佈身體抱恙繼而辭去後勤部總長職位,陳敬雲挽留一番後准許其辭職,隨後委任後勤部次長孫廣亮代理總長一職。

軍隊的冬衣也在後勤部的緊張籌備下,集中福建的幾乎所有大型紡織廠開動,當天就有數千件冬衣裝船運向紹興以及潮州,同時命令缺乏冬衣的部隊就地採購民用冬裝用以應急,五天後內陸續完成了高達三萬件冬衣的準備,並陸續分發各部隊。

當陳敬雲忙着這事的時候,南北和談繼續進行着,雙方和談代表先後抵達上海英國租界後,先後舉行的數次會談。然而雙方分歧過大,短時間內根本就談不攏,比如北方代表力主立憲,開國會,甚至讓黨人組閣都可以,但是堅決要求保持帝制,也就是類似英國的虛君體制。

這種意思自然不是袁世凱等人的本意,只是這和談一事不能急着來,要是他袁世凱頭一天就讓唐紹儀說北洋同意把皇帝趕下寶座,第二天全天下的人還不得直接罵他袁世凱是曹操啊。

所以有些事縱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表面功夫還是要繼續做的。這一點,南方代表伍廷芳知道,北方代表唐紹儀也知道,所以上海的和談代表們都不着急,反而是有時間一起參加酒會之類的。

至於實際性的談判,同樣還是在上海,袁世凱的私人代表楊度已經在上海和南方各省的實權都督們的私人代表進行過多次實際性會談。包括陳敬雲,蔡鍔,陸榮廷,譚延闓,黎元洪的私人代表。

陳敬雲的私人代表並不是福建軍政府的外長林長明,而是後來派去個一個叫於世峰的人。於世峰本來是三十八標標署的二等書記官,後來陳敬雲成立秘書處就把讓調了過來擔任陳敬雲的秘書長,脫離軍隊而從政,算得上是陳敬雲的嫡系人馬了。

於世峰和楊度的數次私下會談後,於世峰按照陳敬雲的意思,一再表達只要袁世凱把清皇室趕下臺,那麼陳敬雲就堅決擁護袁世凱當這個大總統之位,確定了這個大方向後,楊度也代表袁世凱私下承諾,假如日後袁世凱能登上總統之位,那麼福建都督就絕不會動搖。說白了就是承認陳敬雲對福建的統治權,甚至又承諾到時候可以給陳敬雲兩個鎮的編制。

對於這個編制,陳敬雲倒是沒怎麼在意,這年頭有錢的話,沒編制照樣擴軍,但是沒錢的話空有編制也沒用,反正袁世凱給了編制又不可能給錢幫陳敬雲養軍。

陳敬雲之所以一再擁護袁世凱當總統,自然是爲了以後考慮。

不管從前世歷史還是現在的情況來看,袁世凱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不管是和談成不成功都不能阻止袁世凱崛起,如果和談成功的話袁世凱當了大總統。那麼等袁世凱當上大總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統一!

國人的大統一思想已經深入骨髓,袁世凱也不例外,當他登上大總統之位的時候,就是統一全國的開始,到時候能用政治手段就用政治手段解決,不能的話就直接用軍事手段,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對陳敬雲都是很危險的。

他現在最怕的就是等袁世凱登上總統之位後,調自己進京任職,到時候可就任人宰割了。這樣的事情是陳敬雲決不允許它發生的,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打定注意讓袁世凱不要對他報以戒心。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才使得他在實際佔據浙江南部的時候也沒有正是接管浙江南部的政權,這就是爲了避人耳目。

蔡鍔爲什麼被袁世凱頂上了呢,就是因爲蔡鍔四處派兵,大張旗鼓的讓屬下唐繼饒當了貴州都督,手握雲貴兩省。結果心神不安的袁世凱就要調蔡鍔進京,蔡鍔爲了雲貴基業,手底下的人考慮不得不放棄軍權,進京當了好幾年的寓公。

陳敬雲自認爲沒有蔡鍔那種主角的命運,進了京還能逃出來繼而領導滇軍討袁,所以他極力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一方面是避免國民軍過於張揚,另外一方面則是向袁世凱暗地裡表達善意,稱自己將全力支持袁世凱當大總統。

到時候袁世凱真的打算武力統一中國的話,他陳敬雲也能暫避北洋鋒芒,甚至他都想着,如果到時候老袁讓我也去打革命黨人的話,自己是打還是不打呢?

這個問題太大了,以至於陳敬雲一時半會想不通透!

上海那邊亂哄哄談了幾天後,也沒什麼實際性進展,後幾天雙方乾脆就不談了!這個一方面是的確沒什麼好談的,而另外一方面則是他們都在等着一個人的到來!

如果說目前中國還有一個人能夠在威望上對抗袁世凱的話,除了孫文再無他人!

如果說目前還有誰能夠振臂一呼就讓無數年輕人爲之熱血賣命的話,除了孫文再無他人!

這幾天裡幾乎全中國人都在翹首以望,等待着孫文回國,這等情形就連讓袁世凱也爲止嫉妒。

十二月二十五號,在衆人的期待目光中,孫文走下了輪船,登上了上海的土地。也是今天,孫文地對記者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來回者,惟革命精神耳!”

不過很快他就會知道,革命只靠精神是不行的,還得有錢!

第969章 北非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133章 籌餉處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7章 北京初雪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998章 陰謀(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13章 大戰(三)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56章 北巡(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33章 59號戰艦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54章 狐狸精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52章 蔡凝(三)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38章 英國領事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2章 陳府景象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
第969章 北非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133章 籌餉處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131章 軍事教育變革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57章 北京初雪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95章 北京兵變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998章 陰謀(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213章 大戰(三)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56章 北巡(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533章 59號戰艦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484章 陸軍整編方案二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341章 轟炸機和飛艇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454章 狐狸精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52章 蔡凝(三)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38章 英國領事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498章 湖南危急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2章 陳府景象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