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

現在的中國陸軍一共就只有59個野戰步兵師,1個警衛師、4個騎兵師、3個裝甲師、10個野戰炮兵旅。然後還有衆多的地方守備部隊,以及部分要塞部隊。部隊的番號就這麼多,想要增加是千難萬難,所以陸軍要組建摩步師的時候,也就只能用原有的步兵師改裝爲摩步師了。

這十來年時間裡,先是改編了第一師、第九師、隨後在中日戰爭之後改編了第五師、第六師。等到了1928年後又是準備改編第二師、1930年也就是今年準備改編第三師。

以上這些改編的部隊番號上依舊是:中國陸軍第XX步兵師,但實際上已經不是普通步兵師部隊,而是編有一個坦克營,全師實現了摩托化的快速機動部隊。

而且因爲番號增加困難,所以也就直接導致現在國民軍的師級部隊的規模變的越來越龐大,一戰前期才一萬三,等到了一戰後就變成一萬五千人了,到今天一個步兵師的滿編規模已經是達到了一萬八千人以上,部分一線部隊經過各種加強後部隊的總兵力甚至可以超過兩萬人。

所以別看`中國現在只有七十來個師旅,但是總兵力並不少,單純比較陸軍常備兵力的話,只有蘇俄的陸軍才能超過中國陸軍。

不過常備兵力也不代表着戰時能夠動員的兵力,就算是日`本在戰爭時期動員個百來萬兵力也是輕鬆的,時間足夠的話,兩三百萬兵力日本人也能夠拿出來。當然了,日`本都能動員出兩三百萬兵力來了,中國能夠動員的兵力就更多了,按照參謀部裡的那羣參謀們所計劃的動員計劃,哪怕不執行戰時經濟動員計劃,就能夠動員出三百萬到四百萬的兵力,如果說執行戰時經濟動員計劃的話,七八百萬兵力都是有可能的。當然這些動員後出來的兵力在訓練和裝備上自然不可能和常備軍相比了。

然而現在中日戰爭剛剛爆發,不管是中國和日`本的大規模動員都還沒有來得及展開,陳敬雲雖然已經下達了一級動員令,但是這種動員令只是涉及到軍方,是要求各部隊保持滿員滿編狀態,而不是真正的國家動員令。

但是和中國不同,日`本在朝鮮事變一發生後,有感於上一次戰爭中的失敗,所以儘管這一場戰爭不是日`本的政界高層所希望的戰爭,但是日`本裕仁天皇依舊根據1893年日`本明治天皇頒佈的《戰時大本營條例》宣佈組建大本營,其海軍軍令部總長以及陸軍參謀部總長分別任職大本營幕僚長,其他陸海軍的軍令部門也是保持了對等地位。大本營成立後,日`本又是迅速宣佈了全國動員狀態,海軍方面加緊加快了軍艦的建造,而陸軍則是一方面把三十個常備師團擴編到滿員狀態,另外準備用動員起來的退役士兵組建第三十到第三十六師團。

這擺出來的架勢就是準備要和中國大幹一場,而且和當年日`本陸軍縮手縮腳不同,這一次的日`本陸軍在朝鮮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原本日`本陸軍在朝鮮就有高達十二個師團,中日兩國宣戰之後,日`本陸軍聯合海軍,又是準備把三個常備師團送上朝鮮。

如此一來,日`本陸軍短時間內在朝鮮的兵力就達到了十五個師團以及若干炮兵部隊等輔助部隊,總兵力超過了三十萬人。從兵力上絲毫不比中國陸軍入朝部隊少多少。

要知道中國陸軍雖然兵力多,但是由於需要部署的地方也多,尤其是俄國內的西伯利亞(鄂木斯克也屬於西伯利亞)哈薩克地區的兵力就將近四十萬,此外國內其他地方也都是部署着不少的重兵,比如長三角以及江蘇山東和廣東一帶,就一直中國陸軍的重點佈防地區。而整個東北地區的兵力雖然說也有五六十萬之多,但是實際上短時間內能夠入朝作戰的也就十來萬部隊,集結部隊也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如果說把地點放到了清川江這快小小的地方後,雙方的兵力差距卻是不大,因爲戰爭剛剛爆發,現在交戰的都是雙方的前鋒部隊,雙方的主力都還在後頭呢,然而主力雖然沒到,但是雙方的前鋒部隊卻已經是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中國陸軍的第四十七師和日`本第五師團爲了爭奪清川江大橋進行了一些列的交鋒,雙方都是擔負着爲後方主力開路的重任,而能夠被第一時間派遣到前線的部隊無疑也是一線的主力部隊,這戰鬥力都不可小視。

這打起來自然是昏天暗地,血流成河,這打的激烈,但是結束的卻是非常快。

傍晚的南京總統府內,參謀部的作戰次長黃安源中將拿着手中的前線電文見到了陳敬雲:“主席,安州前線那邊來信了!”

陳敬雲點頭:“哦,現在拿下安州了?”

黃安源把手中的電遞了過去:“安州暫時還沒能拿下,不過清川江大橋已經是拿下了。”

“哦,看來唐強打的還不錯嘛!”陳敬雲可是知道安州戰役的關鍵就是清川江大橋,說實話,只要這座大橋拿下來後,那安州這座小城市就無關緊要了。

“那邊的確是打的不錯,昨天的渡江進攻中,四十七師的幾支部隊發揮的相當不錯,其中的472團雖然略有損失,但是和其取得的戰果相比,已經稱得上是大勝了!”黃安源也是仔細研究過朝鮮那邊的戰略安排的,也是知道部隊要想突破日軍的防禦度過清川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更別說在日軍的手中奪下來清川江大橋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唐強竟然可以把清川江大橋完好無損的給奪下來,這可比擊敗日軍更難,要知道日`軍當時就算打不過,但是也可以把清川江大橋一炸了事,只要把這座大橋給炸燬了,47師的主力就過不了江,更不用提中正在疾馳趕來的中國陸軍主力部隊了。

他們要想過江的話,就得在日軍的炮火下搭建浮橋,要知道中國陸軍主力正在路上,人家日軍的主力也正在路上啊,到時候雙方主力雲集清川江南北兩岸,要搭建浮橋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如果有那麼容易的話,1923年第一次中日戰爭中的的清川江戰役裡頭中國陸軍就不會繞行數十里從芥川西北部地區渡江了。

聽到這個好消息,陳敬雲臉上帶着笑容道:“這是好事情,四十七師的戰功也不用藏着掖着,要進行宣傳,大規模的宣傳!”

戰爭剛爆發之際,陳敬雲需要一場勝利來提高國民們的信心,來提高軍方的士氣。

黃安源道:“明白,我回去後就去安排,另外,四十七師那邊也是上報了一份軍功名單,還請主席過目!”

既然是捷電,自然就會有報功的電報,陳敬雲接過來名單粗略掃視了一眼,對於這些名單上的中層軍官他大多也不認識,也沒那個時間去仔細審視,他要做的不過就是籤個名而已,不過仔細看了看後,對韓三的履歷感了興趣,要知道這年頭的陸軍中層以上的軍官裡頭,基本上出身都比較良好,極少有貧寒子弟出身的,而韓三這個人就是其中之一。

然後又是把戰報再看了遍,發現這個韓三竟然還是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他帶領的4732營渡江後成功的配合472團突破了敵軍陣地,然後又是一馬當先突襲了日軍把守清川江大橋的一個日軍中隊,並且趕在日軍對清川江大橋採取爆破前成功奪下了這一座大橋,說他是這場戰役裡的首要功臣也不爲過。

加上他那貧寒的出身讓陳敬雲有了些許的好感,當即道:“這個韓三很不錯,人也算年輕有爲,後續可以讓他多多歷練!”

旁邊的黃安源一聽,就知道陳敬雲是起了愛才之心,心裡頭也是不由得感嘆這個韓三的好運氣,能夠被陳敬雲看重,這飛黃騰達距離他也就不遠了。

當即道:“此人才幹不錯的確不錯,參謀部這邊也是打算給他加加擔子!”

陳敬雲點了點頭,對於有能力的軍官的提拔陳敬雲向來是不含糊的,也不太顧慮一些資歷等事情。

完了這一點後,陳敬雲道:“現在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的的組建工作怎麼樣了!這兩部隊的司令部人員是否都安排好了?”

黃安源聽到這麼問,心中略微一愣,要知道陳敬雲問個這些事可不是他的職權範圍,他黃安源現在是參謀部的作戰次長,管的是具體的作戰事務,而陳敬雲問個這個可是參謀部總長的職權範圍,而現任參謀部總長的是徐離善。

朝鮮事變發生後,中日兩國再一次爆發戰爭,而預期到入朝作戰的部隊可能高達數十萬人,所以就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指揮。加上中日戰爭後,中國的軍級編制固定了下來,以三個師組建一個軍爲原則,編練了二十個軍,包括十八個步兵軍,兩個裝甲軍。隨後在1930年處組建了第三裝甲軍。所以目前中國的軍級指揮部有二十一之多。根據以前的規劃,這軍級上面會有一個集團軍的指揮機構來負責戰略方向上的指揮。

所以戰爭一爆發,陳敬雲就是下令組建第一集團軍,第二集團軍,其中的第一集團軍自然是入朝作戰,而第二集團軍則是暫時放在了東北地區,作爲第二入朝作戰的第二梯隊。

而這兩個集團軍的司令部組建工作乃是參謀部總長徐離善親自負責,不過雖然不是他黃安源負責此事,但是對於一些大體情況也是瞭解的,當即道:“兩個集團軍的司令部人員已經安排妥當了,各部門也組建完畢,不過各部主官還請主席定奪!”

這涉及到集團軍主官的任命,這種事情自然是隻能由陳敬雲來任命,參謀部是插不上手的,而對於任命誰爲其中的主官,陳敬雲也是心中有着些許的盤算。

當即道:“既然集團軍司令部組建的差不多了,你先放下手上的工作,去朝鮮,任職第一集團軍的參謀長。”

一聽到這話,黃安源臉色大喜:“主席放心,安源定不負主席重託!”

黃安源沒有想到陳敬雲竟然會讓他去朝鮮任命第一集團軍的參謀長,要知道組建這兩個集團軍的時候,裡頭的各個職位可都是有一大票的將領虎視眈眈,其中的兩個集團軍司令的職位和那些中將們是無緣的,那是國家軍事委員會裡的一羣中央軍事委員們的位置,不是這些上將大佬們的話,可鎮不住下面一大羣中將將領。

但是對於集團軍中的集團軍的副司令,參謀長,副參謀長一票職務卻是被一大羣中將們虎視眈眈。要知道入朝部隊中那些軍長的位置是沒法爭的,因爲軍級是固定編制,人家那些軍長們和師長們早就固定了下來。所以在其他地方任職的中將和少將們想要調任到朝鮮做站的話,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掉入這兩個集團軍司令部中,而其中又以第一集團軍爲重。

現在黃安源被陳敬雲任命爲第一集團軍參謀長,基本上已經是確定了他未來晉升爲上將的道路,有了這等資歷後,而且第一集團軍如果在朝鮮取得了勝利後,那麼黃安源這個騎兵出身的將領就極有可能一舉越過數十位中將而晉升到上將。

送走了滿臉喜色的黃安源後,陳敬雲也是沒有停留,迅速的頒佈了對第一集團軍以及第二集團軍的各個主官任命。

任命李連陽上將爲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任命陳儀中將爲副司令,任命黃安源中將爲參謀長,任命曹陽清少將爲副參謀長。

任命徐離善上將爲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任命郭恆思中將爲副司令,任命邱毅中將爲參謀長,任命程子賢少將爲副參謀長。

這些主官任命發佈後,各部主官即日起迅速奔赴戰區,原本就在東北的李連陽等幾個人還好,不過像黃安源這樣距離戰區較遠的將領則是快速奔赴戰區,甚至爲了快速抵達戰區,這些高級將領們放棄了乘坐繁忙的鐵路,而是乘坐空軍的運輸機快速奔赴戰區。

當中國陸軍的衆多高級將領彙集東北和朝鮮之際,數十萬的大軍也正在陸續奔赴朝鮮戰區,而這個時候,中日雙方的大戰經過了前面的一些開胃菜之後,正餐也是即將拉開序幕。

當兩國的陸軍爲了朝鮮而集結高達數十萬規模的兵力進行超大規模的會戰之際,在青島和旅順、上海等海軍基地裡,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也是相繼出海,他們的作戰任務就是切斷日`本到朝鮮的海上運輸線。

同樣的日`本海軍主力也是已經出海爲海上航線進行護航,如此情況下中日兩國海軍的數十萬噸的鋼鐵巨炮之間的碰撞也會隨時上演!

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998章 陰謀(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040章 秋熱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461章 方大山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997章 陰謀(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3章 臨近生變第865章 慘烈(二)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7章 北京初雪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66章 福寧公司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
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998章 陰謀(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97章 航空工業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1040章 秋熱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461章 方大山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35章 岑春煊第997章 陰謀(一)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13章 臨近生變第865章 慘烈(二)第880章 高雄之蕩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24章 殺人奪權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7章 北京初雪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940章 華山號戰沉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200章 沈綱計劃(一)第66章 福寧公司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