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

“元山那邊打的還是不錯的,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配合的還算比較好,空軍的支援也算及時!”南京總統府內,沈綱再一次向陳敬雲彙報着朝鮮戰事。

“這麼說來,朝鮮那邊應該是沒有什麼意外的了!”陳敬雲聽罷擡頭道。

沈綱道:“的確如此,雖然說朝鮮南部的釜山也沒有拿下,但是日軍在朝鮮的兵力已經是被壓縮到了元山和釜山這兩個地區,其中的釜山只又不兩萬多的殘兵。而元山那邊的日軍兵力雖然多一些,不過元山那邊缺乏完善的防禦體系以及後勤供應,這戰事日本人已經是無法翻盤了。”

“現在日本人該考慮的是怎麼把元山的二十萬部隊安全的撤回去了!”旁邊的馬成也是開口道。

“不過看目前的情況,日`本人似乎還沒有跡象說要在元山地區進行大規模的海上撤退!”沈綱道:“按照我的看法,日本人應該是還想着依靠元山堅守下去,和釜山一起,在朝鮮一南一北插上兩個釘子!”

陳敬雲聽罷道:“哼,他們想的倒是容易。”

雖然說釜山和元山要拿下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佔據了絕對的戰略優勢之下,拿下元山和釜山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

“元山和釜山戰事不要拖得太久,儘快解決掉!”陳敬雲說下這句話後,就是讓沈綱等人出去了。

從朝鮮目前的局勢來看,中國已經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現在陳敬雲最想的事情就是憑藉着目前這種優勢結束掉這場出乎了中日兩國預料之外的戰爭。

儘管在1923年後,陳敬雲就知道還得和日`本再打一場,但是在這些年裡,陳敬雲心中預料這場中日戰爭應該是1935年以後的事情,應該是1940年左右歐洲掀起世界大戰之際,屆時自己就能夠用囤積了二十餘年的力量一舉徹底擊潰日`本,從而奠定中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然而人的計劃永遠是跟不上事實的變化的,哪怕是陳敬雲有着來自後世的記憶,但是這個時空裡的世界局勢已經和他所熟知的那個時空的世界局勢截然不同,實際上陳敬雲從一戰後就已經無法依賴後世裡的記憶來制定國家的整體戰略了。

中國在一戰時期的崛起,讓這個世界出現了太大的變動,俄國革命後分裂爲兩個國家,日`本和中國在1923年爆發戰爭並失敗,而這些都是影響了整個世界局勢的髮簪,以至於讓陳敬雲根本就無法依靠來之於後世的記憶找到一種對於國家和民族最優的戰略。

自從一戰之後,陳敬雲對於國家戰略的制定,實際上已經和後世裡的記憶無關,而是依賴於目前世界局勢的發展以及國內衆多研究機構的研究。

比如經濟發展司這個智囊機構,他們不單單爲國內的經濟發展給陳敬雲提供建議和方法,更通過對世界經濟的研究讓陳敬雲能夠更好制定一系列的國家戰略,這些戰略不單單只是工業發展,還有外交,還有戰爭。

比如現在經濟發展司給出的研究報告讓陳敬雲皺眉不已。經濟發展司的報告中稱,1931年的總體經濟發展比之去年有所攀升,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央財政收入預算首次超過了四十億元,但是同比增長幅度卻是大大降低。1931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只有百分十左右,這個速度放在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時候可以說是一個極爲理想的數據了但是對於1931年的中國來說,卻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這一部分的增長大多數是國防工業和基建行業所帶來的,對國民經濟以及對國民生活至關重要的輕工業以及農業方面卻是沒能增長,這也就是說國內的輕工業和農業依舊沒能夠擺脫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這讓經濟發展司內的一大羣經濟學家們爲此擔憂不已。

在一個已經統一併穩定的中國,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就可以代表了國家經濟的發展,畢竟只有經濟發展了國家才能夠收到更多的稅收。

在1929年以前,中國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一直保持在10%到15%左右,增長幅度可以說是極高的,但是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財政收入幾乎停止增長,1928年的時候中國的財政收入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已經達到了三十七億,然而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原本預計會突破的四十億非但沒有達到,反而出現了下降,只有三十六億。1930年陳敬雲復出後,通過一系列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總算是止跌重新緩慢增長,達到了三十八億元。

1930年底由於中日戰爭再一次爆發,龐大的軍事訂單直接拉動了國內鋼鐵、化工等基礎行業的發展。除了這個外,之前陳敬雲主導的一系列基建投資也開始進入高潮,使得了國內和軍隊相關的工業比如鋼鐵,化工等產業出現了大規模發展,從而拉動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緩慢復甦後也就讓1931年的財政收入預算達到了四十億,而這個數據原本應該是1929年的目標了。

而更關鍵的是,這場中日戰爭雖然不斷傳來勝利的消息,但是幾乎每一天都是需要海量的軍費支出,軍費的龐大支出嚴重擠佔了國家方面的其他開支,使得了去年年初所制定的經濟復甦政策很難獲得足夠的資金,也讓政府出現巨大的赤字,不得不發行大量的國家債券維持財政的正常運轉。

經濟發展司的報告核心內容很簡單,那就是目前的中國經濟能力有限,要麼是和日`本繼續進行戰爭,要麼是停止戰爭然後把錢花錢國內建設上,一邊打仗一邊進行國民經濟的建設是不可能的事。

經濟發展司的那羣人自然是不會明擺着建議陳敬雲立即結束戰爭,畢竟這場戰爭在國內的宣傳中已經上升到國家民族存亡的地步,儘管它並不是如此。毫不客氣的說,朝鮮戰爭的勝敗動搖不了中日兩國的根基,中國敗了大不了暫時退守鴨綠江,而日`本敗了大不了依靠海軍退守本土。朝鮮的最大作用並不在於他的經濟或者工業資源,而在於軍事地位,對於日本來說,朝鮮就是日`本進軍大陸的橋頭堡,有了朝鮮才能夠繼續進軍中國,而對於中國來說,把朝鮮給佔了就可以斷絕日`本進軍大陸的決心,包圍廣大東北乃至華北地區的戰略安全。

現在這場戰爭裡,中國的軍隊已經在朝鮮佔據了優勢,這個時候人們想象的都是怎麼把日本人在朝鮮的二十幾萬部隊收拾掉後什麼時候登陸日`本本土。

如此一片勝利氣氛下,誰要是說目前國內已經難以維持了,肯定是要被其他人指責的。

經濟發展司的人沒有明確的說,但是它卻是用一連串的數據向陳敬雲說明了這個事實。那就是如果把這場戰爭延續到半年以上甚至更久,那麼對於國內工業經濟的發展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看着朝鮮戰場上元山和釜山地區的一道道紅線和藍線,陳敬雲自言自語着:“是該想着怎麼結束掉這場戰爭了!”

陳敬雲想着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的時候,元山地區,數十萬中國部隊如同潮水一樣向日軍發動了進攻,兵力處於劣勢的日`軍本來就困難重重了,偏偏補給也是極爲嚴重不足,從元山港口獲得的補給根本無法滿足二十餘萬大軍所需,加上前期作戰中,日`本駐朝部隊丟失了大量的重武器裝備,使得了元山地區的日`本嚴重缺乏大口徑火炮。

日`本陸軍的炮兵火力除了師屬火力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獨立炮兵部隊,而這些獨立炮兵部隊纔有大口徑火炮,而這些獨立火炮部隊在前期中大多數被抽調到了日`本第一軍中,日本第一軍的覆滅不但葬送了大量的步兵部隊,更讓日`本駐朝部隊損失了絕大多數的重炮。至於後期的平壤作戰中,日本的第三軍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大口徑火炮來和中國的大口徑火炮相對抗。從平壤撤退後,一路跋涉到元山地區後,第三軍剩下的大口徑火炮更是沒有幾門了。

只剩下一部分師屬火炮的日`本元山守軍面對中國陸空部隊的聯合進攻,抵擋的甚爲艱難。

金谷範三已經是連續數次向國內大本營發電報,要求增援,而且說繼續炮彈等彈藥的補給。

等到了1931年的春節過後的大年初十,倒也就是1931年2月26號,面對着中國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新一輪的猛攻,元山地區的日`本已經被壓縮到了方圓不足二十公里的區域,包圍圈內的日軍已經不足二十萬之數,這個時候,金谷範三首次向日`本國內大本營請求海上撤退,說繼續打下去的話,第三軍和第二軍覆滅在即。

日`本國內大本營這個時候也是知道現在已經不是猶豫要不要撤退的時候了,而是要想着怎麼撤退了。

日`本在元山地區的部隊要撤退,日`本海軍迅速是行動了起來,日`本國內的民間船隻也是被一一徵用,不管是客船還是輪船,不管是數千噸的大船還是數百噸的小船,只要能夠開到元山港去的,都被日`本海軍徵用。

一時間,元山到日`本本土的數條航線出現了衆多掛着日`本國旗的運輸船隻。

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353章 王麒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07章 空襲(一)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0章 購軍械(三)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57章 北巡(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230章 問與答第454章 狐狸精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57章 北巡(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1053章 戰損(一)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055章 分析(一)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187章 上海亂第533章 59號戰艦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8章 整編行賞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511章 F1戰鬥機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961章 低估(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47章 復古風情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869章 百機混戰
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1028章 改換門庭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353章 王麒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07章 空襲(一)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0章 購軍械(三)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57章 北巡(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7章 洪府娶親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230章 問與答第454章 狐狸精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457章 北巡(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1053章 戰損(一)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055章 分析(一)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187章 上海亂第533章 59號戰艦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8章 整編行賞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152章 吉利斯(五)第604章 總統換屆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511章 F1戰鬥機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6章 丫頭換裝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961章 低估(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47章 復古風情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869章 百機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