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利益代表

陳敬雲轉身回到辦公室裡繼續處理事務的時候,燕井鄺也是繼續幻想着自己未來的美好仕途,不過陳敬雲並沒有讓燕井鄺有太多的空閒時間來幻想,很快就是把燕井鄺重新叫了進去,然後很快的就交給了他一份文件,文件裡的筆跡很新,顯然是陳敬雲剛起草不久的。

“這這份文件給政務院各部傳達過去!”陳敬雲說罷後就是讓燕井鄺重新出去,由於這份文件並沒有表示保密要求,而陳敬雲似乎也說是要把這份文件公開下達,所以燕井鄺收了文件後就先翻開來看了一眼。

“關於裁撤宣傳處的相關事宜!”燕井鄺看到這幾句話後,然後再看下去,這份文件上寫的內容並不多,但是卻包含了諸多信息。

大帥要裁撤宣傳處?燕井鄺有些搞不太清楚了。他對大元帥府內的各種機構可謂是瞭解的很透徹,大元帥府中下設政務院和統帥部兩大機構,而除了這兩個政務和軍事兩大機構外,大元帥府還下設了一個軍事調查局、秘書處、侍從武官室等少數幾個部門直屬陳敬雲管轄。而調查局裡頭的可是有着一個宣傳處的,這個有些怪異的宣傳處負責處理着國民軍體系內的輿論引導工作,包括新聞檢查,主動宣傳,報業整頓等工作。

再聯想起剛纔陳敬雲叫了陳彩和宣傳處的處長趙畢秋來,燕井鄺心裡已經是把這事的前後理順了七八分,看樣子是調查局的權勢過大,大帥是要把調查局拆分了。燕井鄺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是喜聞樂見的,他和國民軍的其他軍政官員一樣,對這個權勢大的過分的調查局有着不少的怨言,說調查局的職權不明,調查局的秘密逮捕也沒有經過正規的司法程序,更別說調查局乾的那些暗殺之類的骯髒事了,但是大家都是心理不滿,但是卻沒人敢說出來,因爲大家都知道這個調查局就是陳敬雲弄出來監視百官以及敵對勢力的,和調查局過不去就是和陳敬雲過不去,所以儘管調查局有些時候很過分,但是那些軍政要員們多少也得忍着。

眼下見陳敬雲直接拆分了調查局下屬的一個部門,這讓燕井鄺多少也感到痛快:“這個消息要傳出去,怕是那幾位總長也的高興很多吧!”

當即燕井鄺就是快速的讓手下的幾個二等秘書和三等秘書把這份文件下達政務院各部。這份文件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份通知書,簡單說就是陳敬雲告訴那些官員們,我把宣傳處從調查局裡裁撤了,同時在政務院下設置新聞司負責國民軍官方新聞的發佈。

這個新聞司只負責官方新聞的發佈,不擔負輿論監管以及引導工作!

實際上,十九世紀以後任何一個正常國家裡都不會公開設置所謂的宣傳部、新聞部類似的新聞監管行政部門,頂多就是設置一個官方新聞發佈的小機構比如新聞辦之類的,因爲監管和控制輿論是很招人嫉恨的,只要是把宣傳部和新聞部這些新聞監管機構公開設置出來,幾乎就是赤裸裸的告訴全世界:老子要玩愚昧獨裁了!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會有輿論監管和引導,只是大多數是非官方行政機構而是黨務機構,而是各政黨內設部門,不管是蘇聯的社工黨還是美國的共和黨又或者是民`主黨都有着宣傳部這些機構存在。通過各種公開或者隱秘,強迫或者半強迫等手段進行輿論引導以及控制。

wωw_ тt kǎn_ Сo

陳敬雲腦子也沒發燒,所以自打成立都督府以來,雖然都有着輿論控制和引導方面的工作,但是陳敬雲從來就沒有在政務院的各部中成立類似部門,而是在非公開的情報部門調查局裡悄悄弄了個宣傳處。

但是說根到底這個調查局也還是屬於大元帥府的行政部門,爲了避免無所謂的麻煩以及也是爲了拆分調查局已經過大的權勢,來換取衆多軍政要員的好感,陳敬雲纔是打算把宣傳處從調查局中裁撤掉。

但是這個裁撤可不是說把宣傳處直接不要了,而是說把一小部分的正規業務交給新成立的政務院新聞司,另外的主要工作同時也是把大部份的宣傳處人員都是轉移到國社黨當中來,在國社黨中設立宣傳部。讓輿論引導和控制成爲國社黨的黨務,而不是國家行政事務。

如此一來,也就避免了外人的閒話,同時又能借組國社黨的龐大體系更深入的進行輿論引導工作。國社黨本身也是有着宣傳部門的,不過以前規模很小,主要業務也侷限於宣傳國社黨本身方面,如果調查局的宣傳處加入進來後,通過整合可謂是大大加強了陳敬雲手下的輿論引導和監控力度。

宣傳處這一番整合進行的極爲巧合,除了少數對大元帥府各機構有着較深瞭解的人士外,大多數人還不知道大元帥府內的調查局還曾經有過一個宣傳處,更不知道這個宣傳處在一年多後就是悄然拆分然後變成了國社黨的宣傳部。

處理宣傳處的事務只是陳敬雲衆多日常工作中的一件,他只是見了陳彩和趙畢秋之後就是把這事確定了下來,至於國社黨那邊自然有錢翰朗這個秘書長來主持相關的後續工作。國社黨歷盡兩年的發展,發展過程中陳敬雲幾乎是全面支持國社黨發展,比如在國民軍的數大軍校中,陳敬雲通過各種手段吸引軍校生加入國社黨,而這些加入了國社黨的軍校生畢業後充實到國民軍當中,成爲國社黨掌控軍隊的一大力氣。

至今國民軍當中,幾乎九層以上的軍官都加入了國社黨,剩下的少部分則是無黨派人士,至於原有的一部分其他黨派的軍官已經被陸續清理了出去,而普通士兵也有高達半數加入了國社黨,可以說國社黨已經掌控了國民軍。

而在其他方面,國社黨同時也在大力吸收那些名望人士以及政府官員加入國社黨,黨員已經膨脹到了數十萬之多,並且已經成功的掌控了福建、浙江、上海等地議會。

不過說起來也有意思,那就是大元帥府中的衆多高級官員中,卻是隻有爲數不多的幾個纔是國社黨成員,數大總長當中只有安華林一個人而已,次長裡頭包括民政部次長岑春煊在內倒是有三個。

其餘的民政部總長鄭祖蔭,工商部總長洪子泰,教育部總長嚴冠學都是國民共進會的人,司法部的邵志波以及外交部的林長明則是同盟黨的成員,至於同盟黨曾經的黨魁林文英,早已經消失在大元帥府核心高層之外了,當初陳敬雲組建東南宣撫使府的時候,並沒有把林文英也和其他人一樣調到中央來,而是繼續留在了福建。陳敬雲鑑於此人早些年和他不對路,就想着讓他一輩子在福建折騰去吧!這沒了權勢,如何能夠保住同盟黨黨魁的位置啊,被剛加入同盟黨的邵志波和林長明聯手趕下了臺,林長明繼任同盟黨理事長一職、

國民軍體系當中,這三個黨派如果單純從中央高層官員去看的話,相差不大,但是在中下層官員以及軍隊系統裡,國社黨是遠遠勝過了其餘兩黨。這個從三黨在各地省議會的競爭就可以看的出來,比如最新的上海市議會選舉中,國社黨獨佔六成的席位,而國民共進會和同盟黨只能分割剩下的四成席位而已。

至於國民軍控制區內的其他大小黨派,早就被這三大黨派聯合排擠到不知道那個角落裡了。

國民軍這個閩浙軍事政治集團是極爲複雜的,表面上雖然是陳敬雲一手把控,但是陳敬雲卻是同時得依靠衆多人的支持才能站得穩,一些政務的處理必須充分考慮到數大階層的利益。還是以大元帥府高級官員的任命爲例,如果陳敬雲願意,大可全部任職國社黨籍的官員擔任,但是這樣一來可就捅馬蜂窩了,鄭祖蔭和洪子泰這些別看對陳敬雲恭恭敬敬的,大話都不敢說一句,但是真要涉及到自身利益,尤其還是涉及到國民共進會背後一整個階層利益的時候,陳敬雲也不得不暫退一二。

國社黨固然拉攏了衆多名望士紳和富豪的加入,但是相當多的工商階層乃是國民共進會的支持者,尤其是浙江以及蘇南地區的士紳商人,可是有着相當數量的人加入了國民共進會,而國民共進會也是極力主張發展工商,降低商稅等等。

某種程度上來說,陳敬雲算是迎合了諸多利益階層,成爲他們的利益代言人,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工商階層,陳敬雲做出的一個個發展工商的政令都讓工商階層獲益匪淺,同時一力主持的土地改革也是獲得了衆多底層農民的支持。

所以陳敬雲不可能,也沒有辦法一腳把大元帥府內的諸多其他黨派的人士踢開,全部任用國社黨籍的官員。

不過還好,現在陳敬雲還算是充分代表了東南地區大多數階層的利益,所以他們還在繼續支持着陳敬雲,支持着陳敬雲發動北伐戰爭!

而這場衆人都支持着的戰爭已經進入白熾化階段,八月十五號,第五混成旅緊急向第二軍求援,稱彈藥已經嚴重不足,同時又面對着吳佩孚一部以及巢湖守軍一部的聯合夾擊,部隊傷亡極大,甚至出現了多名高級軍官傷亡,520團的團長潘上校在指揮戰鬥的時候被敵軍炮彈擊中而陣亡,成爲了國民軍成軍以來陣亡級別最高的軍官。

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129章 夏日情第835章 h1直升機第210章 衝鋒(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5章 光復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34章 變化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33章 喜與憂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8章 購軍械(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1054章 戰損(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24章 忍讓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619章 桃花情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4章 軍校演講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33章 喜與憂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75章 演講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72章 牽手賞梅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
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684章 元山戰役(一)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129章 夏日情第835章 h1直升機第210章 衝鋒(二)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5章 光復餉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215章 陳俞氏的決斷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034章 變化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233章 喜與憂第36章 軍服肩章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28章 購軍械(一)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386章 俞府婚宴第1054章 戰損(二)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873章 戰列艦在行動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58章 繼承人(四)第8章 暴風雨前夕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24章 忍讓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619章 桃花情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764章 嚴傲雲(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94章 軍校演講第124章 浙江之未來(二)第233章 喜與憂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563章 東海大海戰第204章 沈綱計劃(五)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75章 演講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72章 牽手賞梅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