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毒氣彈

九月六號,第三軍下屬的第二十七師對旅順要塞外圍的重要據點爾靈山堡壘,也就是常人口中的203高地發動總攻,由於在之前的長達數月的包圍炮擊以及爆破戰當中,已經在203高地外圍修築起了一道完善的進攻戰壕體系,而且大量的爆破也是破壞了衆多的日軍堡。實際上最後的總攻就是一臨門一腳,第二十七師要做的就是把這個已經是被差不多磨平了利角的堡壘徹底的踹到。

而在這場戰役中,隨同第二十七師一起進攻的還有一支由國家軍事委員會直轄的獨立炮兵營。

這個獨立炮兵營和普通的炮兵完全不一樣,雖然他們也有裝備火炮,但是他們所用的炮彈卻是有些奇怪,一個個都是畫着骷髏的樣式,這個樣式普通士兵或許還人不出來,但是稍微瞭解世界軍事裝備發展的軍官大多都能夠認出來,這是毒氣炮彈的標誌。

而這個正式番號爲獨立第六炮兵營的部隊就是一支以毒氣彈爲主要作戰裝備的化學部隊。

對於上頭把這個毒氣部隊派到旅順戰場來,很多軍官都是嚴重反對的,就連旅順戰役的指揮官第三軍的軍長樑訓勤對於國家軍事委員會決定使用毒氣也是頗有微詞,認爲使用毒氣彈是對雙方軍人的侮辱。但是面對着進攻旅順而出新的重大傷亡,就連樑訓勤也不得不承認,爲了攻克旅順被迫使用毒氣彈也是屬於無奈之舉。

毒氣戰,這東西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早在一戰早期歐洲戰場上就已經被大規模使用,1915年德軍率先使用氯氣,然後是英法聯軍也是同樣使用毒氣還擊,雙方的毒氣戰從氯氣到光氣再發展到毒氣之王芥子氣,可以說依靠着一戰的春風,不但讓坦克、飛機這些新式武器成爲了重要的作戰力量,而且還讓化學戰成爲了舉足輕重的力量,一戰中交戰雙方至少使用了十幾萬噸的毒氣,種類達到四十多種,至少造成了十幾萬人的死亡一擊近百萬人的受傷。其作戰效果算得上是僅次於重機槍的呵呵威力了。

歐洲出現毒氣戰的時候,中國自然也是及時跟進,只不過受限於國內的化學工業這毒氣彈的研製和生產一直都不順利罷了,要不然陳敬雲早就在前幾年的俄國內戰上使用了,至於人道主義這些東西,陳敬雲向來都是沒在意過的。

都打起仗了,兩國軍人都在用子彈和炮彈生死相搏了,難不成還死抱着一個人道主義的虛名,有毒氣也不用?在陳敬雲看來,這毒氣就和機槍步槍沒什麼區別,只是一件武器而已,自己要是有了就肯定得用上嘛,要不然還放在家裡發黴坐視前方將士死戰啊。

國內發展了好幾年後,這毒氣也算是走上了正軌,雖然產量不咋地,但也囤積了幾千來噸的芥子氣,朝鮮戰役之所以沒用上,是因爲朝鮮戰役是以運動戰爲主,基本上是依靠裝甲集羣快速突破,迂迴,然後殲滅,說的不客氣些那就是連給化學部隊展開打毒氣彈的時間都沒有,而且也是爲了保障突然性,這要是在朝鮮戰場用了讓日軍有了防範,那麼在旅順用起來效果就要打一個大折扣了。

而要使用毒氣的話,對敵人的固定陣地,比如一戰時期的西線戰壕,再比如旅順這種固定堡壘,纔是毒氣的最佳使用場所。而這也是爲什麼一戰裡毒氣橫行其道,而二戰裡頭很少使用毒氣,原因不是因爲二戰裡各國的政治家和將領們的人道主義精神比一戰時候強,而是因爲毒氣在一戰時期的戰壕裡效果很大,但是對於二戰的裝甲部隊、以機動戰爲主的戰爭來說效果極其有效,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一戰時期尤其是前期的防毒面具不咋地,而二戰時期有了一戰的例子在,防毒面具很完善,單純的毒氣攻擊不太可能取得什麼戰果。

毒氣的沒落不是因爲它不人道,而是作戰效能急速暴跌,說起人道因素,那些凝固汽油彈,溫壓彈,核彈、中子彈,次聲波炸彈一個個都比毒氣狠,但是也沒見他們禁制不用啊。不說這些東西了,就說常規武器裡的機槍,世界上所有武器裡頭包括核彈、毒氣在內,沒有什麼比機槍殺人殺的更多的了,毒氣和機槍比起來那就是小兒科,可是爲什麼各國不把機槍列入禁制使用的範圍之內呢?很簡單,就是機槍殺人殺的夠厲害,殺的夠多啊!

戰爭中說人道主義,基本上就是瞎扯淡!

爲了讓攻克旅順更順利,讓士兵們收到的傷亡更小,所以陳敬雲一直忍着直到總攻的時候才把獨立第六炮兵營這支化學部隊投入戰場。根據軍事情報處的情報顯示,日軍這些年雖然也有防生化方面的研究,日軍自己也開發了毒氣,但是對於毒氣還沒有太過重視,防毒面具的裝備數量很有限。而這個是因爲亞洲戰場裡尚沒有大規模出現毒氣戰的緣故,其實不但是日軍,就連中國陸軍自己也沒有大規模裝備防毒面具。

當獨立第六炮兵營向日軍的203高地發射毒氣彈的時候,大量芥子氣開始瀰漫在日軍堡壘內,爲了避免讓自己的毒氣彈誤傷,進攻的前線步兵已經是全體裝備了防毒面具,此外由於芥子氣對於皮膚也有傷害,所以擔任最前線進攻的2713營更是全體穿上的防護服,基本上全身都是籠罩在內。

當大片的芥子氣籠罩了整個203高地的時候,裡面的數千日`本守軍因爲缺乏防毒面具以及防護服而陷入了困境。

2713營穿着防護服突入了日`本堡壘後,面對戰壕堡壘內的複雜工事,2713步兵營更是首次大規模使用了毛瑟C96衝鋒手槍,以獲取狹窄地形內的密集火力,1896年設計的毛瑟C96手槍並不是什麼先進貨色了,早在辛亥年的時候陳敬雲就已經是從德國進口了一批半自動式的毛瑟C96並裝備了警衛師和他私人衛隊,毛瑟C96手槍作爲手槍來說是不合格的,別說世界各國列強部隊了,就連中國陸軍也看不上,主要是作爲手槍來說毛瑟C96價格太高,重量和體型都太大,作爲手槍來使用的話很不適合,世界各國陸軍裡頭唯一正式列裝毛瑟C96的軍隊是一戰時期的德軍,而那時候德軍之所以裝備毛瑟C96,那是因爲德國的主要手槍魯格手槍數量嚴重不足,基本上就是一個臨時代替的產物,一戰後現存的德國陸軍立馬就把剩餘的毛瑟C96給全扔掉了。

作爲手槍來說毛瑟C96不合格,而作爲步槍的話毛瑟C96同樣不合格,過小的威力,極小的射程都是缺陷。

介於手槍和步槍之間的毛瑟C96並沒能在這一二十年裡大規模裝備各國陸軍,而歷史上中國之所以大規模裝備毛瑟C96,那是因爲軍閥混戰的年代這些軍閥部隊都極度缺乏自動火力,需要利用毛瑟C96衝鋒手槍來補充自動火力,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一戰前後各國都對中國有所謂的軍事制裁,不允許向中國出口大威力武器,但是手槍不在限制之內,所以作爲手槍的毛瑟C96就成爲了很多軍閥外購武器時的最愛。

而目前中國陸軍乃是一支正規陸軍,機槍火力不缺,激烈的戰鬥中也輪不上手槍有開槍的機會,往往用上手槍的時候,戰局已經是完全崩潰,那時候手槍除了自殺基本就沒用處了,所以中國陸軍裡的手槍和其他國家陸軍裡的手槍一樣,用途就兩個,一個是裝飾,一個是自殺!

這種情況下,中國陸軍自然不會用不倫不類的毛瑟C96,甚至連德國的魯格手槍都沒選用,而是用了美國的M1911手槍,也就是國產化的元年式手槍。

但是毛瑟C96它並不是單純的手槍,而是一款自動手槍,由於較大的體型甚至可以在加裝了肩託以及大容量的彈匣後,完全可以演變爲小號的衝鋒槍,這種變化在衝鋒槍出現之前,完全可以成爲短距離狹窄地形交戰的時候讓全自動版本的毛瑟C96成爲一種合適的武器。

而陳敬雲的衛隊,也就是總統府武官侍從室的官兵們所裝備的就是這種類型的毛瑟C96,乃是南京輕武器兵工廠根據毛瑟原廠的C96更改了部分設計而來,設計採用了二十發的可拆式彈夾,配有槍托甚至有消音裝置,口徑是改過了的,不是原版的7.62毫米而是採用了9毫米,爲的就是用上中國的制式九毫米手槍彈,這種改型陸軍裡沒有給予正式編號,而是用了廠家給C96衝鋒手槍的名字。

由於總統府武官侍從室雖然名義上歸屬國家軍事委員會,兵員也是從警衛師裡頭挑選出來,但是實際上和陸軍沒啥關係,這單純就是一個陳敬雲的私人衛隊。所以這裝備上也是自己做主,而且基本上所有裝備都不是制式產品而是改裝過的,比如步槍,雖然選用的是1916年式步槍爲原型,但是衛隊的步槍槍管要比原型槍短得多,甚至比騎槍都短,而且大多裝備了瞄準鏡。另外還裝備了毛瑟C96衝鋒手槍,除了這個外還根據衛隊個人的喜好選擇手槍。總之這裝備是五花八門不倫不類。然而陳敬雲在看到了加裝了槍托的毛瑟C96後,一下子就是想要把這個槍直接當成衝鋒槍使用了,於是乎就隨口吩咐了下去讓旅順前線部隊先裝備一批試驗試驗具體的實戰效能。

2713步兵營因爲處於旅順前線,就是試驗部隊之一,裝備了大批的毛瑟C96衝鋒手槍。這些衝鋒手槍如果是在正常距離交戰的話,說實話一點用處都沒有,因爲正常的野戰交戰距離基本都是達到了一百米以上甚至兩三百米,這個C96衝鋒手槍射程都不夠,但是對於現在的攻堅作戰裡,尤其是需要突入敵軍堡壘的時候,C96衝鋒手槍的密集火力以及短小的體型就是體現出了優勢。

除了毒氣彈、衝鋒手槍外,進攻部隊還大量使用了噴火器,噴火器這玩意也是一戰時候歐洲西線率先使用,中國戰後也研發裝備了一部分,這一次爲了攻克旅順也是把噴火器部隊給抽調了過來。

攻克203高地的過程中,進攻部隊基本上都是大量運用毒氣彈、近戰後使用手榴彈、衝鋒手槍以及噴火器,這一系列新式戰術的運用讓第三軍在進攻旅順的過程中傷亡人數大大減少,而推進速度卻是極快。

數天後的九月九號,第二十七師就已經攻克了203高地,隨後炮兵部隊在這裡建立了觀察所,指引後方的重炮進行射擊,甚至把大量火炮都直接拉上了203高地。

隨着203高地的攻克,拿下旅順要塞已經是指日可待!

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9章 密議(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511章 F1戰鬥機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319章 南北,戰!第82章 左將軍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14章 D5系列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64章 慘烈(一)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
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83章 軍制改革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9章 密議(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21章 中德談判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94章 軍校演講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86章 毒氣彈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511章 F1戰鬥機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210章 衝鋒(二)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319章 南北,戰!第82章 左將軍第72章 牽手賞梅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90章 蔡鍔心思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434章 海軍的野望第314章 D5系列第328章 伍世鐘的憂慮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172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36章 唐袁矛盾第864章 慘烈(一)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952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一)第184章 大戰將起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786章 香港問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