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朝鮮事變

1929年的經濟危機爆發後,給世界各國都是帶去了重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美國1930年國會通過了霍利?斯穆特關稅法案後,並有胡佛總統在六月份正式簽署後急劇擴大,包括中國在內幾乎全球所有國家都是向美國發去了抗議信。

而這份引起全球所有國家都對其抗議的關稅法案到底是什麼呢?那是一項旨在提高所有進口商品關稅的法案。該法修正了高達一千一百多種進口商品的稅率,增加稅率的有八百九十種,還有五十種商品過去是免進口稅的,但是現在也要繳納進口關稅了。儘管說該法案也降低了兩百多種商品的稅率,並把七十多種徵稅商品改爲免稅。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美國的進口關稅卻是大幅度提高。

農作物原料的平均稅率從過去的百分之三十八左右提高到現在的接近百分之五十,其他商品的平均稅率也從百分之三十一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三十四以上。然而根據當年的實際徵稅情況來看,平均稅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三還多。

這年頭,美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商,同時也是最大的進口商,不管是中日還是歐洲國家,甚至是拉美國家,都是和美國有着重要的國際貿易活動。其他國家不提,以中國爲例子,原本向美國出口的生絲等產品就受困於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而出口量大減,然而現在美國那邊又提高了進口關稅,就更是讓中國的生絲等出口商品舉步維艱了。

這種情況下,那麼是作爲美國的準盟友,中國也是向美國發去了強烈的外交抗議信,不但中國,就連加拿大、英國這些國家也是在進行着激烈的抗議。

不過其他國家的抗議卻是沒能改變美國人貿易保護主義的看法,因爲這年頭,貿易保護主義是各國的常態,只不過有些國家做的狠一些,而有些則是輕一些,那麼是號稱自由貿易的英國實際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貿易保護措施。

只不過在1930年6月份以前,大家雖然都有着貿易保護主義,但是總體上來說還過得去,大家到底是沒徹底撕下臉皮,1928年的全球國際貿易總額可是高達六百五十億美元左右,然而在1930年的上半年裡,全球的國際貿易總額瞬間暴跌到了兩百五十億美元左右,而現在美國的霍利?斯穆特關稅法一實施的話,下半年的貿易總額是絕對達不到兩百億的,如此算下來1930年的全球國際貿易總額四百億美元都很難達到。

由此可見各國之間的保護貿易主義在這場經濟危機中非但沒能挽救各國的經濟,反而是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但是哪怕明明知道會如此,但是各國也是不得不緊跟美國的步伐,首先是加拿大率先提高了美國輸往加拿大的十六`大類產品的關稅,這還不算,還拉上了英國乃至整個英聯邦和美國打起了關稅大戰,而且還把法國和德國都是相繼拉下水。

此時,中國也是不能無動於衷,反正1930年初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擡高了進口關稅,不過那時候提高的主要是紡織等輕工業產品,而且提高的幅度有限。而這一次面對全球所有國家都是大幅度提高關稅,中國也是被迫順應潮流,於1930年裡相繼提高了幾乎所有進口商品的進口關稅,不但大幅度提高了輕工業以及奢侈品的進口關稅,而且對於以往都是實施較低稅額的高精密產品以及糧食也是相應提高了稅收額度。

各國都是大幅度提高了進口關稅,幾乎短短几個月裡,全球範圍內的貿易壁壘就是形成,幾乎所有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都是受到了重創。

中國受到了的衝擊雖然也比較大,但是受益於國內大幅度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適當的軍備擴展,雖然國內經濟依舊持續低迷,但是好歹沒徹底崩潰,勉強還能維持下去,而這種情況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已經是好很多了。

美國不用說了,天天都有銀行破產,胡佛總統雖然絞盡了腦汁但是也是沒辦法讓局勢好轉,反而因爲他自己提出的貿易關稅進一步讓美國的出口市場受到了重創,失業人羣一天比一天多,滿大街都是找工作的人,哪怕是曾經讓美國人引以爲傲的中產階級家庭裡,不少人都是開始領起了救濟食物。

歐洲那邊也是焦頭爛額,動盪不安。

而這個時候,中國的鄰居,近百年來的敵人日`本那邊情況更悲慘一些。

說起來,其實日`本人也是挺倒黴的,雖然說在一戰期間撈取了大量的利益,但是在戰後經濟危機裡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創傷,加上那幾年中國對日`本採取敵視態度,對日`本出口中國的商品尤其是洋布徵收高額的稅收,讓那幾年的日`本很不好過。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爲了發展海軍投下去了太多的資源,讓原本就是經濟發展不算良好的日`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然而真正的悲劇來之於1923年的中日戰爭,說實話,如果只是死傷十幾萬陸軍的話,對於一個近代化國家而言不算什麼,不會傷筋動骨,但是一場中日戰爭後,日`本被迫把臺灣還給了中國,此外還失去了大量在東北地區的利益,單單一個滿鐵就讓日`本損失慘重了。

中日戰爭戰敗又加上1923年9月份的關東大地震,讓日`本經濟是雪上加霜,當年日`本政府爲了救災,發行了大量針對關東大地震的‘救災票據’。這是一款由政府直接提供,銀行貼現的災區支票,,而這一措施可以說成爲了日`本經濟在整個二十年代中後期的噩夢,並直接引導了1927年日`本金融經濟危機的爆發,不但有新財閥鈴木商店破產,而且令整個日`本銀行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這日`本的經濟狀況本來就夠悲劇的了,偏偏1929年美國那邊還爆發了經濟危機,然後直接重創了日`本的進出口貿易,1928年的近四十億日元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到了1930年的時候,直接爆降到只有三十億日元不到。工業產值從七十多億元的高點降低到只有五十多億元。1930年破產企業高達近千家,破產和停止營業的銀行高達六十餘家。

可以說,日`本在這一次的經濟危機裡受到的影響遠遠要比中國嚴重的多,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自身資源和市場都貧乏,工業經濟嚴重依賴於國際貿易,所以當出口市場萎縮了後,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影響是致命的。

這一點從日`本國內的農產品物價降低就可以看的出來,商品化較高的農產品糧食和蠶繭是日`本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經濟危機後這些商品的價格連年下跌,1930年上半年日`本的每擔大米的價格爲二十七日元左右,但是到了下半年後只有十七日元。然而每擔大米所需要的生產成本就是二十七到二十八日元左右,所以糧食雖然豐收,但是農民的收入依舊銳減甚至出現破產的情況。蠶繭也同樣如此,從1929年到1930年後,蠶繭的價格下跌了50%以上。

這也是爲什麼中國、日`本乃至歐洲、美國等國家都相繼提高農產業進口關稅的原因,因爲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農產品的價格都大幅度下降,爲了保證農民的利益,中國必須提高農產品的關稅,拉高國內農產品的價格,保障農民的利益。

經濟危機使得日`本的經濟已經即將陷入全面崩潰的階段,而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儘管作出了多項措施,但是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爲中國和日`本不同,中國哪怕是出口業受到了重創,但是依舊有着部分國內需求支撐着,而這種國內需求在陳敬雲實施了大規模基建之後得到了快速膨脹。然而日`本呢,日`本是一個缺乏資源甚至缺乏內部市場的國家,他的經濟體系主要是建立在國際貿易之上的,所以單純的擴大內需是行不通的,因爲他生產產品的話就需要原料,而購買原料就需要外匯,但是要有外匯的話就得出口,而各國的實施貿易壁壘的時候,想要大規模出口換取外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死循環。

日`本除了極大了對朝鮮以及新幾內亞的資源索取外,幾乎沒有其他辦法!

經濟危機無法得到緩解,倒也就造成了日`本社會的動盪不安,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的大批民衆開始對現任內閣表達出了嚴重不滿,時任內閣首相的濱口熊辛更是被推上了風尖浪口,就和中國的鄭祖蔭、美國的胡佛一樣,這些國家領導人都是受到了國內民衆的惡劣指責。

日`本里不但普通民衆對政府嚴重不滿,就連軍方也是對政府嚴重不滿,尤其是陸軍方面再一次被縮減了軍費後,日`本陸軍的部分下層軍官已經是喊着要對濱口熊辛進行天誅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在1930年的11月份,中日兩國的軍隊卻是在朝鮮邊境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秘密潛入軍事緩衝區的一支日`本防巡邏中隊在執行打擊朝鮮獨立義勇軍游擊隊任務的時候,和前來秘密支援朝鮮獨立義勇軍的中國陸軍某連撞上了頭。雖然說當時雙方打着的都是朝鮮人的名頭,但是雙方軍隊進行了實際交戰卻是事實。

一仗打下來,雙方都是死傷了數十人,而第二天,雙方的軍方就是開始指責對方破壞了1923年中日倫敦條約中的朝鮮軍事緩衝區的相關規定,中國方面只是指責而已,但是日`本那邊還沒有等日`本政府做出反應,日`本陸軍駐朝部隊就已經是叫嚷着收復朝鮮開始挺進朝鮮北部的軍事緩衝區,一開始只是一個大隊,然後是一個聯隊,到了最後就是一個師團,僅僅三天內,日`本軍部就發現,軍部都沒下過進軍朝鮮軍事緩衝區的命令呢,但是日`本陸軍就已經有兩個師團北上了。

這種情況下,中國陸軍自然是不會坐視日`本陸軍北上的,於是乎很快就有兩個師跨過鴨綠江南下,沒幾天宮功夫,雙方就是接戰了。

日`本陸軍下層軍官的擅自行動一步一步的把日`本再一次拉進了戰爭的深淵!

就當全球都因爲經濟危機而苦惱着的時候,1930年11月,時隔七年後中日再一次爆發戰爭!

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91章 伍世鍾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5章 光復餉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60章 低估(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28章 購軍械(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859章 生和死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0章 亨利歸來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833章 直升機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9章 政治聚會
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277章 教育事(一)第42章 廣東亂局(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31章 財政困境第191章 伍世鍾第982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一)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5章 光復餉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960章 低估(一)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6章 孫府逸事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9章 十九號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63章 所謂漂亮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28章 購軍械(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629章 挽救危局(二)第627章 高調回歸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859章 生和死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40章 亨利歸來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833章 直升機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89章 政治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