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第九師和第八師

在國民軍當中,第四軍的第八師和第九師算是比較特殊與的存在,這個和她們所裝備的美式火炮沒多大關係,反正這美式火炮也只有兩個團,而且蘇南戰事當中國民軍的重武器損失不少,國民軍也已經準備向其他部隊補充一部分的美式火炮。

單就武器來說,沒什麼特殊的,國民軍除了美式火炮還有德造火炮和日造火炮呢,除了所造國家不相同外,其他的都差不多。

但是人員的話就很大不同了,國民軍現有十個野戰師、一個警衛師。除了第八師和第九師這兩個全新組建的部隊外,其他部隊或多或少都和以前的前清新軍或者舊式部隊乃是其他軍閥的部隊有所聯繫,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的主力部隊基本就是以前的福建前清新軍,也就是第十鎮的底子,內中有很多的投降士兵軍官。而第五師和第六師前身是地方守備師,那些地方守備團的士兵很多也都是前清巡防營等改編而來。而第七師的前身則是浙軍士兵,部分是朱瑞第三師手下的部隊,也有部分是浙江第一師的人,也有一部分是第二十五師的人。而最後組建的第十師也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是廣州那邊的敗兵。

這些部分雖然都經過了各種整編等等,但是根源上來說和前清新軍是脫離不了關係的。

然而第八師和第九師卻是不同,這兩支部隊從一開始就是全新組建,沒有任何一個老兵,全都是新兵訓練營裡出來的,軍官也絕大部分是福州軍校剛畢業的學生,至少少部分軍官是從其他部隊調過來任職的。

而更關鍵的是,基於陳敬雲和美國人簽訂的軍事援助條約,美國方面也是派出了不少的軍事顧問,而這些軍事顧問也基本集中在這兩個師裡頭,相對而言日`本顧問卻是沒有出現了,這訓練起來後自然是和其他部隊的風格不一樣。國民軍其他部隊當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着日`本陸軍的風格,其中以警衛師最爲嚴重,打起仗來肉`彈衝鋒流經常可以看見,同時部隊也更加有韌性,這也是當初警衛師在蘇南戰事中人員損失慘重的原因,也是警衛師在損失慘重下依舊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的原因所在。

相對而言,第八師和第九師就沒有太多這種風格了,反而是更傾向於西方式的作戰觀念,觀念較爲開放,戰術也較爲靈活性,至少那些基層軍官們不會天天喊着衝鋒,然後帶着部隊衝向敵人的機槍口,成片成片的倒在地上後依舊叫嚷着:進攻!他們會選擇更靈活的作戰凡是,迂迴啊之類的。但是如果說的不好聽的話,那就是部隊缺乏了一種東方部隊死戰勇氣,畢竟美國人或者其他西方國家的軍隊可不講究玉碎,死戰這些東西,認爲體面的投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部隊的任何一種風格都是有利有弊的,以東方式的作戰風格有好處,西方式的作戰風格也有好處,不可統一而論。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陳敬雲所關注的問題,這兩個師的作戰風格是什麼,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兩個師是完全新組建的部隊,而這兩支新組建的部隊戰鬥力如何則是代表着國民軍真正部隊訓練的水平。同樣,由於這兩支組建的部隊沒有任何的老舊軍官士兵的參和,更容易和原有部隊的高級將領們脫離關係,這一點對於陳敬雲的部隊掌控而言非常重要。

雖然說陳敬雲經常調動高級將領的位置,但是隨着國民軍發展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軍隊的勢力和山頭主義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比如馬成爲首的老二營一派,又比如袁方、李繼民、林肇民等人組成的舊軍派,還有以沈綱、樑訓勤、陳儀等人組成的所謂海歸派,然後還有所謂福州軍校派,保定派,陸士派等等,其中福州軍校派裡頭又分了什麼速成班、正式班,就連正式班裡還按照期數分成了什麼一期生、二期生之類的,總之各種派系衆多林立。隨着國民軍的穩定,軍官的升遷體制也慢慢僵硬後,這種山頭主義更明顯,上層軍官提拔手下的時候,顯然更多的會考慮到派系問題,比如同時陸士等海歸派出身的高級將領顯然不會對那些舊軍出身的人有什麼好感,更不要說提拔了。

陳敬雲對這些軍隊內部的派系也是有些無可奈何,只能是儘量搞平衡了,比如沈綱擔任了第一軍軍長後,提拔馬成當第二軍軍長就是這種政策下的產物,如果沈綱都擋了軍長而馬成沒當軍長的話,很容易引起那些老二營就跟着他起兵的人反感。

而爲了搞平衡,所以這個第八師和第九師的部隊除了少數軍官是其他部隊調來的外,其他中下層軍官是清一色的福州軍校生。陳敬雲是打算着儘快把福州軍校生給提拔起來,形成一個重要的力量派系,用時候也能夠牽制那些舊軍派和海歸派。

總之是把軍隊的派系儘量弄多,不讓任何一個派系掌管絕對權力。

除了派系平衡考慮外,陳敬雲對這這兩個師的戰鬥力也是充滿着期待,這種幾乎全新訓練出來的部隊和那些長期作戰慢慢成長起來的部隊是不一樣的,如果戰鬥力可行的話,陳敬雲在下一步擴軍當中就會沿用這種模式,如果說戰鬥力不行的話,陳敬雲就得回到老路子上去,抽調現有部分的骨幹組建新的部隊。

只是現在第八師和第九師都還處於訓練階層,雖然說前些時候已經宣佈正式成軍,但是相關的訓練還是繼續,,真正能不能打,那就得以後打了再說。現在嘛,至少看上去還是戰鬥力很是有的。

儘管陳敬雲一頭心思埋進了內部事務當中,但是基於國民軍的龐大實力和陳敬雲的個人威望,有些事情不是陳敬雲想要不理就能不理的,他想要低調,其他人卻依舊會找上他來。

隨着國會正式選舉的日子慢慢臨近,雖然北洋軍和國民軍乃至滇軍都沒怎麼搭理,依舊一頭心思的整軍備戰中,但是國內政局的風向依舊被國會選舉所影響着,除了報紙上的那些猜測分析外,底下里的各黨派人士也是在積極奔走,試圖在國會選舉中或許更多的席位。

其中自然是以宋教仁爲首的國民黨爲主,爲了遵循當初的南北和平協議,以及孫文和黃興對議會政治的不感冒甚至失望,孫文以及黃興這兩個革命黨的重要人物早已經公開宣佈不會參加總統選舉,而國內的新興勢力當中,陳敬雲和唐繼堯都是務實的人,也沒什麼興趣和當什麼總統,至於其他還有幾個人說要參選,但是除了他們自個估計是沒人會選他們,以至於實際上的總統的候選人只有袁世凱那麼一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局面,雖然北洋現在都沒弄什麼黨派去弄競選,一門心思的擴軍備戰想要武力統一中國,但是袁世凱卻是去參選總統贏得中央的名義。而國民黨呢,孫文和黃興都不去參選什麼總統,但是宋教仁卻是一門心思的想要掌控國會權力,然後弄內閣制自己進而組閣。

而其他的地方實力派雖然也都有參與到國會選舉來,比如陳敬雲的國社黨和雲貴的統一共和黨都還是國內排名前幾位的黨派,但是他們誰也沒想着去控制國會,然後依靠國內掌控國內統治的想法,別說他們了,甚至黃興和孫文都沒這個打算。

手握軍權的實力派們都很現實,看的也很透徹,現在所謂的國會選舉就是一場面子功夫,影響不了國內各軍閥的實力對比。

實際上,這個華夏曆史上的第一次國會選舉的確也是一場鬧劇,根本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選舉,甚至連清末時期的諮議局選舉都比不上。前清的諮議局選舉當中,雖然也流於表面功夫,對選舉人的限定很高,一個省下來能夠有選舉權的人大多侷限於士紳豪商們,比如中學以上學歷、五千元以上資產這些條件就沒幾個人能夠達到,當初一個省也只有那麼一所幾所中學,能夠有中學或者同等學歷的學生那可是絕對的高學歷了,比現代的博士碩士含金量要高得多。而五千元財產也足以把絕大多數中產階層拒之門外,更不用說普通民衆了。還有其他幾條也是足以讓普通人望而止步。所以說前清的諮議局選舉符合條件具有選舉權的人是少得可憐,偌大一個福建省有選舉權的人不過五萬多一點。國內第一富省的江蘇也不過十六萬人左右。

這選舉條件高,人數少,選舉起來自然也就輕鬆簡單一些,公正公平這些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也不至於發生鬥毆啊,或者爲了幾毛錢就把選舉票就給賣了的事發生,之類的,畢竟有着選舉權的基本都是士紳富商,打架多丟臉啊,買票好歹也拿出幾百上千元來不是。

總體上而言保持着一種良好氣氛,使得諮議成功的弄出來後成爲士紳富商的閒聊地方,大夥一起交流交流做生意的心得,哪家院子的頭牌更清純,哪家院子的姑娘更風騷啊之類的,當然也免不了憂國憂民一番,至於有誰會去聽那就是另外一碼事了。

不過民初的這一場選舉卻是不太一樣,選舉條件降低了很多,爲了爭取更多的人支持,國民黨早就支持把主要的兩個限制條件降低了,比如學歷,現在不要求中學了,只要求小學,而小學嘛一個縣好歹也有一所或者兩所,參選的人數會多很多。、還有財產,不要五千了,只要五百就行,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年齡,不再是要求二十五歲以上,而是二十一歲。國民黨這樣做可不是亂來的,因爲當時而言,參與政治的大多數都是接受過新式教育的讀書人,老一輩的人對所謂的國會選舉可不感冒,甚至都懶得去關注,更別說投票了。重要的票源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和較爲開明的工商人羣體當中。而這些年輕人的年齡普遍偏低,大多二十左右,而他們也更爲支持國民黨這種激進的革命黨派,如此一來對國民黨的選舉就有着莫大的好處。

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848章 空襲!!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30章 問與答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210章 衝鋒(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833章 直升機第233章 喜與憂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54章 狐狸精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1章 胡陳之爭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
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848章 空襲!!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577章 總動員(一)第6章 孫府逸事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610章 下一代戰機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30章 問與答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963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一)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210章 衝鋒(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833章 直升機第233章 喜與憂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671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一)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1032章 技術合作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25章 進攻性海軍 海軍內部的戰列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454章 狐狸精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51章 胡陳之爭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1056章 分析(二)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108章 董白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