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

清軍於西南再遭大敗,丟失防城和欽州兩個港口,南寧亦撤兵棄守,戰局似乎岌岌可危,廣東面臨重大威脅,清廷爲之極度震驚。

但形勢的發展卻並不是急轉直下而不可收拾。吳祿貞由瓊崖兵備道升任廣東陸路提督,親率千餘精兵趕至廉州府(今合浦)督戰。經過急速整頓後,合十數個巡防營、廣東新軍共六千多人馬,掘壕挖溝,重新構築了防線,並挫敗了亂黨的“進攻”。

“亂黨連續作戰,加之雨季,道路難行,供給困難,已顯疲態;然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兵力不足,守有餘而攻不足,對峙已是極限,或還有危險……”

對於吳祿貞的奏報,張人駿不覺得失望和疑惑,反倒是喜出望外。雖然去職已成定局,但廣東暫無危險,還是令他感到欣慰。同時,這也證明他有識人之明,走馬換將終於穩定了戰局,對朝廷也算是有個交代。

既然吳祿貞報告說還有危險,那就只能繼續增兵,以求徹底穩固防線。七抽八調,張人駿利用最後的時間,又從廣東各地拼湊了五營兵力,開往前線。同時,他向朝廷上奏,請求錢糧、物資上的支援。

儘管把督辦新軍的差使交給了陳文強和吳祿貞,但陳文強也向他陳明瞭困難,短期內無法籌集足夠的資金,新軍的編練只能緩行延辦。對此,張人駿也沒有辦法,只能要求陳文強盡心竭力,新軍的編練則可以排爲單位持續進行,積少成多。

簡單地講,張人駿就是要陳文強有錢就出,按照四十多人一個排的標準來編練新軍。而不必非籌夠一標或一協,甚至一鎮的資金方纔開始行動。

陳文強還是給了張人駿面子,答應用此法編練新軍,並慷慨地拔付給吳祿貞一萬元募兵費,還有百枝步槍。反正張人駿也呆不了多長時間,編練新軍也有了他的章程。倒也不必一毛不拔。

之所以對編練新軍不積極,當然是陳文強心中有數,只要總參謀部不下達命令,革命軍是不會主動向東發動攻勢的。何況他真的是苦於資金不足,難以提供太多的金錢。

陳文強暫時不肯向編練新軍投入太多,但對擴充警察部隊卻不吝金錢。清鄉剿匪的繳獲,抄沒盜匪和庇匪罪犯的家產,幾乎全部都被清鄉委員會截留下來,用於擴充武力。並把清鄉向其他縣鄉推進。

既然知道革命軍不會向廣東發起進攻,即便進攻也是演戲作假,陳文強便又向吳祿貞借了五百人馬,全部編入武裝警察。又從組織、訓練得較好的民團中招募了一百多人,配備最強的火力,組成五路清剿部隊,親自率領,突然進入南海縣。開始縱橫清剿。

“廣東盜匪之多,以廣肇二府爲最。廣更多於肇,廣府屬則以六大縣爲多,六大則以南海爲多”。水匪、沙匪、盜匪、會黨,在南海縣可謂是全部都有,陳文強則準備充分,既有內線情報。又有他的異能相助,更有水師提督李準調動的內河炮艇巡弋盤查。

在陳文強所率領的精兵強將打擊下,廣義堂、廣東堂等堂口被摧毀,袁拱等會黨首領非死即逃;袁蝦九股匪被擊潰,殘餘盜匪向新會潛逃時爲江上炮艇發現。槍炮齊下,袁蝦九浮屍江上,其餘盜匪鮮有漏網;沙匪樑大炮率三百餘手下抗拒官兵,與一路剿匪部隊交火接仗,在五六挺機關槍的兇猛火力下,沙匪稍戰即潰,樑大炮亦當場被斃……

殺,殺,殺!庇匪劣紳殺,窩匪地痞殺,會黨首領殺,盜匪殺……五路剿匪部隊縱橫包抄,清剿圍殺;陳文強則帶着清鄉委員們隨隊行動,隨審隨判,隨剿隨建。地方警局、民團、鄉團一一清理重組,警察局長、所長再加上民團教練一一派駐,處理清鄉的善後事宜。

“職部於南海縣清鄉以來,凡綠林暴客花紅甚巨者,除爲官名格斃緝拿,莫不知畏逃匿;月旬以來拿獲積年搶擄之匪上千名,正法者已有五百餘名……清鄉善後已妥交清鄉委員張長清及各警局、民團、鄉團處理,職部已率兵進剿番禺……”

當新任兩廣總督袁樹勳趕到廣州赴任交接時,陳文強已經率部結束了南海清鄉,趕往下一個盜匪猖獗之地——番禺。作爲下官,雖然沒有在廣州迎候,但陳文強卻送來了清鄉的戰果,不僅僅是緝捕、正法了盜匪,還有部分繳獲作爲迎接袁樹勳的禮物。

“文強有名望,有能力,海內皆知啊!”袁樹勳看起來並沒有惱怒不滿的神情,笑着對張人駿說道:“皆言廣東盜匪猖獗,有文強這等幹吏,剿平也是指日可待呀!”

張人駿自然知道陳文強清鄉的收穫應該很大,賊贓只是一部分,那些盜匪和與盜匪有牽連的地痞、劣紳,可都是抄沒家產,遷往瓊州。房屋、田地、錢財,這些的價值不好計算,但發賣出去卻也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文強長袖善舞,於籌措資金、廣闢財源最是精通。”張人駿並不說透,附和着誇讚道:“清鄉費用完全是他自籌,只此一點,便爲官府節省了很大的開支。”

“是啊,現在朝廷缺錢,地方也叫苦不迭。”袁樹勳搖頭嘆息道:“再加上西南革黨作亂,廣東的財政窘迫是可想而知。有文強這樣的幹吏,是張老和本部堂的幸運啊!”

張人駿淡淡一笑,說道:“能者多勞,老夫是給了文強很多官職名分,也看好他的能力。假以時日,必見成效。”

“本部堂在上海時,與文強也有一面之識,今番共事,自然會照顧一二。”袁樹勳聽懂了張人駿話中含意,也就順水推舟地作了承諾,假以時日嘛,當然是指他主政廣東要給陳文強發展經營的時間和空間。

張人駿點到即止,也不想再深說。辦理完交接,袁樹勳又殷勤地設宴餞行,算是結束了官場上的慣有儀式。雖然張人駿被開缺回籍,但他門生故舊不少,與袁世凱又是兒女親家,袁世凱已經調到朝廷中樞。袁樹勳自然不會開罪於他。

丁末政潮之後,瞿鴻禨、岑春煊及相關的數人(包括軍機大臣林紹年,當時是瞿鴻禨一派參與彈劾段芝貴,後被擠出京城)相繼垮臺,奕劻、袁世凱等人可謂是大獲全勝。

但是,慈禧太后也意識到奕劻、袁世凱等人可能會獨攬朝政,於是在罷免瞿鴻禨的第三天,便派醇親王載灃到軍機處學習入值,形成軍機處“兩親王”的格局。以便牽制奕劻。另外,爲了防止袁世凱勢力尾大不掉,又以明升暗降的辦法解除了袁世凱直隸總督的職位,將他內調爲軍機大臣。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載灃這個小年輕,哪裡鬥得過奕劻和袁世凱,慈禧這個老太太,肯定還有後招兒。而人們最多的猜想便是調湖廣總督張之洞入值軍機。既削了地方漢人督撫的權,又能在朝廷中樞牽制奕劻和袁世凱。

而陳文強的交遊廣闊是出名的。不僅張之洞、張人駿對他青眼有加,委以重任,連袁世凱在朝中也爲他說了不少好話。這樣一個左右逢源,並不是某派鐵桿的幹吏,倒是更讓清廷放心。

袁樹勳呢,對這些都是洞悉於心。初至廣東,根基未固,即便想削陳文強的權力,也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總要摸清形勢、培植親信之後再說。

這樣一來。倒是給了陳文強穩固掌握權力的時間。他一邊清鄉剿匪,一邊遙控指揮着各項工作的落實。警務、鹽務、兵工廠、黃埔局、厘金局等等,從只是名義和官職,到切實的掌控,舉着改革和新政的大旗,陳文強逐漸地實現着自己的目的。

南海、番禺、三水、香山清鄉完畢,陳炯明那邊也完成了順德、清遠、東莞的清鄉工作。清鄉的善後也安排妥當,每縣都派駐清鄉委員,可以調動警察、鄉團對盜匪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剿。保甲、戶籍也由各鄉局嚴格管理,使竄逃於外的盜匪再難以返回並立足,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兵來賊去,兵去賊來”的清鄉積弊。

而水師提督李準的支持,使水警也組建完成,四十多條大小巡船、三百多名水上巡警,使珠江三角洲的治安日漸好轉。作爲廣東的經濟發達地區,有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工商業便能快速發展,稅收和厘金也能大幅增長,這其實也是陳文強把蛋糕做大的第一步。

在返回廣州之前,陳文強先趕到了黃埔船局,與水師提督李準會面。在清鄉剿匪中李準很是配合地出動內河艦船,組建水警也給予了支持,現在該是陳文強補償的時候了。

……

陽光略有些刺眼,陳文強輕輕壓了下帽沿,把頭向下低了低。遠處的船塢內,伏波、琛航兩艘兵艦正在維修,火花四濺,人員忙亂。

“你答應過要給我添置一艘排水量三千噸以上的兵艦。”李準放下望遠鏡,幽幽地說道:“如果有大艦的話,巡視海疆能航行得更遠。”

“錢不湊手啊!”陳文強有些無奈地攤開手,訴苦道:“都看着我的產業越鋪越大,可貸款借債誰知道?投資建設剛完成,收益期還未到啊!”

李準撇了撇嘴,揶揄道:“貪多嚼不爛,誰讓你背那麼多的差使?也就是你,還能支撐。換了旁人,只一個粵漢鐵路就給壓垮了。”

“嘿嘿,能者多勞嘛,誰讓我有本事呢!”陳文強訕訕一笑,說道:“雖然沒有三千噸以上的兵艦,可四千噸的遠洋輪船不是借給你用了嗎?我看你可以把指揮部設在遠洋輪船上,更加安全。”

李準抿了抿嘴,無奈地嘆了口氣,但卻又堅決地搖了搖頭。

巡弋海疆,廣東水師卻只有三艘兵艦勉強能夠勝任遠海航行,排水量1258噸的木殼炮艇伏波號,排水量1358噸的木殼運輸艦琛航號,排水量572噸的武裝兵船振威號。因爲陳文強的支持,才借到了排水量四千五百噸的遠洋輪船一艘,算是最適合遠海的艦船了。

這與列強的海軍相比,實在是可憐得很。不說龐然大物般的戰列艦,就是現在列強制造下水的巡洋艦,排水量也至少在五千噸以上。

“第一次,主要是增長經驗。”陳文強似乎知道李準黯然的心情,開口安慰道:“我的爲人稟性你瞭解,說給你弄兵艦就肯定能給你弄來,不過是時間晚一些罷了。”

“我自然是相信你的。”李準苦笑着點了點頭,說道:“此番出海巡視,所需經費物資還不全是你所籌措。花費不小吧,我自是心存感激。”

數百擔大米、種羊、種豬、稻麥豆種、各種生產生活工具,爲漁民在島上定居墾殖提供條件;爲了防備與列強的衝突,陳文強還爲巡視海疆的艦隊準備了充足的彈藥。

李準所說的花費不小,當是實話。但陳文強卻不以爲然,擺着手說道:“東沙、西沙產礦頗富,若一律開採,實是開源之徑。李大人此番巡視,勘察可爲要務,各島情況既明,自可招徠華商承辦島務,此引資之一法。”

李準想了想,沉吟着說道:“此與張總督之設想相似,只是新總督繼任,恐改弦更張,事難順遂。”

“哦,李大人聽到什麼風聲?”陳文強覺得李準話裡有話,纔開始用心探悉,並疑惑地問道。

李準哼了一聲,猶豫了一下,說道:“新總督實非廉吏,聽聞最近幾大鹽商齊至廣州,與總督大人接觸甚多,恐怕於你會有所不利。至於出海巡疆,本是早已確定之事,他倒未有多言,只是說陳老弟籌措有方,生財有道。”

陳文強盯着李準看了一會兒,突然冷冷一笑,說道:“與我不利,想必他還沒搞清楚這廣東的水深水淺。鹽商,好啊,送上門的肥肉,我正愁沒借口收拾他們呢!”

“莫要冒失。”李準趕忙勸道:“他是總督,可直達天聽。你雖然交遊廣闊,也有靠山,但與上官直接衝突,卻是殊爲不智。”

“李兄放心。”陳文強拍了拍李準的胳膊,說道:“所有物資已在榆林港備齊,這邊的事情我自會處理妥當,你且放心地出海巡視吧!出海遠航對於水師官兵也是第一次,可要謹慎小心,注意安全。”

李準點了點頭,看着陳文強,嘴脣張了張,到底是沒有再說出什麼話來。

………(。)

第75章 雨夜閃電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8章 無題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86章 黑吃黑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17章 義軍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41章 無題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5章 刮目相看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99章 武昌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39章 搶土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45章 忽悠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8章 無題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7章 吃講茶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35章 酒宴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章 第一桶金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17章 吃講茶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88章 提前避禍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1章 秘密會議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30章 東北形勢
第75章 雨夜閃電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8章 無題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86章 黑吃黑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124章 全在演技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292章 飛機、潛艇,初戰告捷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17章 義軍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41章 無題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5章 刮目相看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277章 巧舌如簧第146章 遇舊識,痛飲?第199章 武昌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68章 謹慎應對,取巧之法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39章 搶土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49章 茶樓比試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93章 謀劃深遠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45章 忽悠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54章 公路發展,溫存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97章 猛烈展開,北上會袁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28章 無題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17章 吃講茶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35章 酒宴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226章 探悉其心,嬉笑怒罵第26章 第一桶金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17章 吃講茶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64章 各有不同兩女子第88章 提前避禍第243章 兵變,坑爹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81章 秘密會議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88章 萬一?前提?第230章 東北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