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

微露的曙光籠罩着村莊、樹叢、水田和枯茅封遮的田塍路,也照出了映在田邊的急移人影。一路上,只有人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夾雜着被驚動的犬吠和鳥鳴,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跟上,快。”

在一聲聲的命令催促下,隊伍不停不息地飛速前進。士兵們步履急促,直奔奇襲的目的地。

按照總部的計劃,是建立桂、滇、越三邊根據地。廣西戰事的順利,使革命軍能夠加快實施向滇省的滲透和攻勢。

其時,革命軍在越北抗法武裝的幫助下,已進入越南高平地區。這裡山高坡陡,地勢險要,天然石洞、巖縫多。山上叢林茂密,道路稀少。且道路多沿山腳、河邊、峽谷穿行,路旁溝深壁陡,沿途隘口極多。正是因爲地形複雜,可耕作土地少,經濟十分落後,也是法人難以顧及,而越南抗法武裝(包括日後的越共)能夠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對於革命軍來說,以高平爲基,則進可西窺雲南、東攻廣西,退則於國境之外,清軍徒呼奈何!當然,現在的革命軍正趁着廣西清軍殘破,挾大勝之威,奮力向外拓展,以擴大地盤,增加戰略迴旋餘地。

王和順支隊依託十萬大山,活動於上思、扶綏,以及欽州、防城地區,作爲根據地的東面屏障。

陸榮廷支隊進入百色直隸廳(廳治駐今百色鎮),在其管轄的恩陽州判(今田陽地)、恩隆縣(今田東縣)、上林土縣(今田東思林鎮)、下旺土司(今平果縣海城地)等地活動。這裡不僅是典型的山區,還處於桂滇貴三省邊界,地理位置也很理想。

冠以龍濟光之名的龍支隊現在則在越境內疾行,直撲雲南河口,開闢在滇省的光復區。使三邊根據地實至名歸。

而襲攻河口的有利條件還有劉永福態度的轉變和明朗。他雖已古稀,仍明確表示參加民主革命營伍,爲創建民國“貢獻餘力”。在復興會的安排下,劉永福和家眷已經秘密抵達根據地,在高平安定下來。而通過他的關係,雲南河口清軍管帶黃茂蘭(劉永福內弟)已經答應起義反正。

只待襲攻河口勝利。復興會便把劉永福的名號擡出來,西南革命軍的總指揮,大將軍頭銜,對劉永福的待遇可算慷慨優厚。但連劉永福都清楚,他這般年紀,不過是以名望來坐矗增大革命的影響,至於實權,或者是領兵打仗,革命軍未必給。給了他也自知年邁體弱,難以勝任。

太陽升高了,直射到山谷深處,山象排起來的一樣,一個方向,一種姿態。這些山谷正騰騰的冒出白色的、濃得像雲霧一樣的熱氣。就好象在大地之下,有看不見的大火在燃燒,有神秘的水泉在蒸發。

隊伍正在翻越一座高山。前邊的人們不斷的停下,用手揮着汗水。有的飛到後面人的臉上,有的滴落在石頭道路上。山谷裡沒有一絲風,小塊的天,藍得像新染出來的布。

不久的工夫,腳下的石子路寬了,平整了。兩旁並且出現了蔥翠的樹木,他們轉進了一處風景非常的境地。這境地在高山的凹裡,山峰環抱着它。四面的山坡上都是高大濃密的樹木,這些樹木不知道叫什麼名字,葉子都非常寬大厚重。風吹動它,它就發出小鼓一樣的聲音。

穿過林間小道,沿着曲徑出現了幾片稻田,不遠處有幾處土屋和竹草房,這是一個小小的村莊。

住在這裡的越南老百姓生活非常貧苦,在越南向導的溝通下,村子裡的人並不十分害怕,反倒十分熱情。幾個老年人,相約出來,和這些略顯疲憊的軍官和士兵交涉。那些婦女和小孩子們的驚奇的臉,從土屋和竹草房的窗戶露出來。

“這裡我來過一次,離邊境不遠了。”新近加入革命軍的黃明堂象是在表現似的對副支隊長秋j說道。

黃明堂的出身經歷與王和順比較相近,也是統領會衆和散兵遊勇舉旗起義,反清抗法,常年活動於桂滇與越南邊境。儘管革命軍對舊式會黨有自己的看法,但對他們也有一套吸收安置改造的措施。而開闢滇南根據地,象黃明堂這樣熟悉邊境地區的情況,象收編的龍濟光的原籍滇省的士兵,都將是大有用處的。

秋j點了點頭,臉上微露笑意,說道:“你熟悉這裡的情況,以後要多發揮自身優勢,整個支隊也要多倚重你呢!”

“憑咱們的裝備和士氣,清狗根本不是對手。”黃明堂咧開嘴,自信滿滿地笑道:“清狗只能欺負老百姓,真打仗的話,個個都是怕死的鼠輩。”

秋j微不可聞地抿了下嘴,本來是豪爽的性格,不知道何時起卻對這江湖口吻有了些反感。但她沒有直說,她已經學會了沉穩,知道了大局爲重,知道了革命要成功的話,非復興會莫屬。

放眼海內,誰有復興會這麼強大的實力?宗旨、口號或許溫和,可行動起來卻是雷厲風行,一點也不含糊。知易行難,只有身處其中,才能真正瞭解其中的艱難。絕不象想象中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摧枯拉朽,輕而易舉。

舊式會黨不可恃,降兵降將不可信,訓練、裝備、教育,只有自己培養出來的軍隊纔是忠誠可靠,足以挑起革命重擔,並最終實現革命的偉大目標。而且,革命軍至少要有數萬,才能與清廷最倚重的武裝力量——北洋新軍相抗衡。至於什麼說服、爭取北洋新軍反正革命,顯然是過於理想化的奢望。

起義、戰鬥,面對的有滿人嗎?還不都是漢人組成的清軍,他們想到過同胞、同族相殘嗎?他們是一經宣傳、勸說,便幡然醒悟,反戈一擊了呢?

什麼異族統治,什麼漢人覺醒,什麼民族義憤。顯然並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樣普遍。革命,甚至是會黨的造反,到現在爲止,或許到革命成功,也可能只是少數人的口號和行動。而廣大的中國民衆是沒膽量、沒機會參加,或者是沒能力參加的。

試想。整天爲了自己和家人能夠吃上飯,能夠以最低的物質條件生存下去,誰還有革命的時間和心思?不用說別人,就是秋j自己,不也曾有過困窘之時,要先想辦法餬口,然後再談革命嘛!

“清軍戰力低下,兵無戰心,這對我們有利。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秋j耐心地教導道:“廣東新軍、湖廣新軍、雲南新軍,這是革命軍要重視的對手。他們不同於舊式的巡防營,裝備、訓練都比較好,也頗有戰鬥力。你呢,要勤加學習,革命軍的規矩多,軍紀嚴,作戰方法也與你以前的大不相同。”

黃明堂眨着眼睛。雖然沒全聽懂,但還是用力點了點頭。說道:“長官的話,我記下了。”

“飯做好了。”秋j笑着伸手一指,“革命軍裡提倡官兵平等,走,咱們一起用餐吧!”

“榮幸,榮幸啊!”黃明堂掛了個參謀的名頭。但他也知道要融入革命軍,還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還要看自己的表現。

起義的氣勢足,戰果豐,也必然要遭到清軍的圍剿進攻。秋j說得沒錯。總參謀部確實假想了清軍的來路,並把廣東、雲南、湖廣新軍視爲大敵,舊式的清軍肯定也會有,但威脅還在其次。

廣東新軍不用說了,離得最近,雖然被瓦解了一半,可還有步炮輜共五個營的人馬。再加上李準的二十個巡防營,總兵力有七八千。

而云南新軍在嚴格意義上還處在舊式清軍和新式軍隊之間,名爲“綏靖新軍”,在一九零五編成三營,還有炮兵一營,訓練時間短,戰鬥力不算很強。至於滇省的三十多個營建制的“巡防隊”,革命軍並不太看重。

最可慮的便是湖廣新軍,由於張之洞的努力,無論是組建、訓練的時間,還是裝備、軍官的配置,都是國內僅次於北洋軍的軍事力量。當時,湖北已練成一鎮即後來陸軍第八鎮新軍,有士兵一萬餘人,軍官七百餘人。而湖南新軍,只練成一標,暫時可以排除在外。

這樣算下來,能夠前來圍攻革命軍的光新軍就能有萬餘,再加上巡防營,數萬軍隊是可以預計的。

而革命軍呢,反正的、迫降的、招募的,再加上骨幹人馬,現在也不過五六千人。雖然隨着光復區的擴張,兵員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訓練、整編也需要時間,清廷會坐視其穩步發展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不分析不知道,不講明也沒有緊迫感。革命軍分兵四掠,積極拓展騰挪的空間,壯大自身的力量,同時也儘量消滅日後的敵人。對此,秋j等高級軍官是清楚明白的,也更有一份急切的心情。

但革命軍是否會陷入苦戰,最後因損失慘重而被迫退出國境呢?這倒也不能夠最後確定,因爲革命軍雖然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但也有優勢在手。首先是武器裝備,重機槍、輕機槍、手榴彈、電報機,這是新軍也沒有多少,甚至是全然沒有的;其次是地形地勢,在山地爲主的地區,大兵團的會戰很難實現,革命軍也不會採取硬碰硬的戰術;最後便是清軍分路而來,即便能統一指揮,但分屬各省各軍,也難免有配合不力、呼應不靈的弊病。

以少勝多,歷史上的戰例比比皆是。所以,革命軍中的緊迫感是有,但勝利的信心也不缺。

起碼,現在領導指揮冠名“龍支隊”這支人馬的幾個軍官,對襲攻河口,在滇南佔住腳跟,並與桂西根據地聯成一片,是相當自信的。

……

成功似乎來得很快,這不僅是陳文強在實驗室裡取得的,還有復興會內部通報的國內最新戰況。

龍支隊一千二百餘人從越南邊界渡河向河口進攻,清軍防營黃茂才率部起義響應。革命軍趁勢猛攻清軍汛營,清河口督辦王玉藩負隅頑抗,爲守備熊通擊斃。汛營管帶蔡元貞在革命軍政治攻勢之下首先反正,清軍六個營相繼投降。革命軍佔領河口後乘勝北進,趨曼耗,擬取蒙自,一路連克巴河、田防、安定、新街、萬河等地。

清軍舊式巡防營太弱了,陳文強雖然早有這個判斷,但如此大的戰果卻還是令他感到些許的意外。不僅僅是迫降了大批的清兵,龍支隊還繳獲槍枝千餘條,子彈七萬餘發,自身便擁有了擴充一倍的資源。

按照這樣的形勢,開闢滇南應該問題不大,且戰果還完全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陳先生,這麼短的時間便尋找到了合適的催化劑,實在是令人欽佩。”波施根本不相信這是陳文強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搞出來的,他認爲陳文強肯定在中國國內作了千百次實驗,已經研究完畢,現在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

陳文強收回思緒,淡淡一笑,說道:“這算不得什麼,我們還有下一個困難需要解決呢!”

根據哈伯的工藝流程,巴登苯胺和純鹼製造公司已經找到了較合理的方法,以生產出大量廉價的原料氮氣、氫氣。但實驗室制氨所採用的催化劑鋨卻是工業化生產的一大障礙,因爲鋨難於加工,它與空氣接觸時,易轉變爲揮發性的四氧化物,另外這種稀有金屬在世界上的儲量極少。哈伯建議的第二種催化劑是鈾。但鈾不僅很貴,而且對痕量的氧和水都很敏感。

而陳文強卻找到了高效穩定,且價格不高的含鉛鎂促進劑的鐵催化劑,並使實驗室製法所需的600c高溫降到了現在的五百度,可以說是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困難。

至於下一個困難,陳文強也心知肚明,那就是適用的高壓設備,合成氨工藝的關鍵。要知道,當時能承受得住兩百個大氣壓的低碳鋼容器,卻因爲氫氣的脫碳腐蝕,而不難夠使用。

………

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51章 無題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0章 搭救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99章 武昌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45章 忽悠第65章 海上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34章 猶太人第25章 綁架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0章 搭救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07章 憲政會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45章 忽悠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07章 大戰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91章 赴日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9章 外謙內毒第266章 有備而來
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8章 候選,華人的稱呼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11章 紛繁複雜,各自籌謀第94章 瓊州之基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35章 商談,忽悠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51章 無題第175章 激勵的目標,在人不在槍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95章 換馬,革命聯合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0章 搭救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199章 武昌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96章 戰士的理想,三駕馬車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245章 忽悠第65章 海上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34章 猶太人第25章 綁架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169章 戰略戰術的改變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32章 攫取黑金,革命者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198章 兵貴神速,不戰而勝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0章 搭救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07章 憲政會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249章 迅猛的抵日運動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47章 貌似坦誠,漫天要價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45章 忽悠第53章 查理宋,神聖價值第259章 計議不定第207章 大戰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91章 赴日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9章 外謙內毒第266章 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