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分化拉攏

而對於美國,中國政府則採取了大規模招商引資的行動。此時美國的總統塔夫脫很有雄心,想有計劃地擴大美國在國外的影響。他鼓勵美國銀行家和企業家到國外去投資,政府爲在國外修建鐵路和創辦事業的企業家們提供貸款。

而中國正在趨向穩定的政局,廣闊的市場,衆多的低廉的勞動力,非常具有吸引力。加上中國政府表現出了依靠美國建設海軍的意圖,美國政府認爲一個逐漸強大的、並對美國抱有善意的中國政府不僅能幫助美國擴大在華的商業利益,也許還能抵抗日本的威脅。

中華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美國輿論界就表現出熱情的姿態,一再呼籲及早承認太平洋彼岸的“姊妹共和國”,國會議員還聯名提出一項敦促政府承認中華共和國的議案。

但美國政府鑑於在承認問題上處境比較孤立,所以表示在“不拖延的情況下”同意與各國協調行動。與之相似,德國也同樣面臨着這樣一種處境。

隨後臨時政府“左攬美利堅,右拉德意志”的外交策略非常成功,也表現出了足夠的真誠,並爭取到了兩國工商業人士的大力支持,使得兩國政府越來越傾向於擺脫所謂的列強協調行動,以國際承認來獲取中華共和國政府的最大好感。

隨着中國局勢的進一步明朗,復興黨執政已確定無疑。美德兩國都表示出將不顧其他列強的反對,準備單獨承認中華共和國的意圖。美國駐華代辦衛理報告說:“我們率先承認中華共和國,將極大地增進對我們已有的好感,而且可用來阻止其他國家提出不公平的承認條件。我們承認新政府越快,對中國以及美國在華的利益越有利。”

而德國公使則向國內報告說:“各國承認共和國無疑會在民衆心目中加強新政府的地位,也會增加即將召開的國會的聲譽。有助於平息可能出現的騷亂和久已存在的對動亂的擔心。”

美德兩國的這種態度引起其他列強的不滿。英國外交大臣格雷認爲美德兩國的行動“違反外交禮節”;日本外務大臣牧野伸顯指責美德兩國違反了列強一致的原則,有損於日本利益;俄國也對此表示了不滿。

英、日基於對美德準備單獨承認中華共和國的擔心,經過密商後,日本又提出關於承認中國新政府的第二次倡議書,主張在中國能繼續維持穩定局面,又能根據以往條約及慣例履行國際義務時。各國應儘可能地同時宣告對中國新政府的正式承認。

爲了不致損害在華利益,英國則不再堅持必須由中國政府發表正式宣言保證履行國際義務作爲承認條件,主張在國會選出正式總統後,由當選總統發一聲明,表示中國政府將嚴格尊重其所承擔的一切條約義務,外國人將根據既成慣例享有一切在華特權和豁免權。

所以,就在宋教仁通過了國會的表決,成爲中華共和國正式大總統後,美德兩國很快遞交了承認書。並發表照會,承認中華共和國。緊接着,奧匈帝國、墨西哥和巴西也承認了中華共和國。

堅冰被打破了,英日俄的企圖不僅破滅,而且在這個問題上拖延時間,肆意要挾的做法經報紙披露,招致了相當多的中國人的不滿。幾個月前,肅親王善耆揭露日本策劃滿立運動。雖然當時日本政府極力否認。並且將川島等人保護起來而不了了之。但已經在民衆心目中留下了陰影,如今日本的形象變得更加惡劣。

首先因此受到打擊的是日本的正金銀行。存款額持續減少,尤以上海、天津和北京的分行更爲嚴重。每天剛剛營業,儲戶便排着隊提款,然後轉存於其他銀行。

民間報紙也開始推波助瀾,號召中國國民以實際行動支持政府,支持國家。絕不將錢存在不承認中華共和國的外國銀行之中。由此,提款風潮由局部向全部,有逐漸擴大之勢。

英國公使朱爾典默然不語,氣憤不已的日本公使山座圓次郎正向他講述着這次提款風潮的事情。

“這是蓄謀已久的,在前六個月的時間內。原來在北京的前清滿蒙王公從正金銀行中已經分批提取了超過三千萬兩白銀的存款,現在又是中小散戶的擠兌,這是對大日本帝國的挑釁。”山座圓次郎說完,望着朱爾典建議道:“我認爲,英日兩國應該聯合向中國新政府提出交涉,以制止目前事態的進一步擴散和發展。”

新政府已經建立,政局也相對穩定,此時列強在中國已轉入經濟實力的鬥爭,而日本卻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在國內,軍部長期以來逼迫政府擴軍造艦,對外擴張。以至開支浩大,賦稅繁重,債臺高築,通貨貶值,資金短缺,長期依賴外資輸入。每年要支付九千萬日元的外債利息,政府爲籌付息金而大傷腦筋。日本一面想同英國爭奪長江流域的經濟控制權,一面又因無力投資,不得不提倡所謂“英國資金,日本頭腦”的英日同盟新形式。

而英國政府雖然與日本有同盟條約,但矛盾也存在。英國政府認爲關於中國政體問題,不宜從外部進行干涉。反對日本武裝干涉中國,以及分裂中國的企圖,對日本策劃的滿立運動相當不滿。認爲“在滿洲發起任何分裂活動,從保全中國領土來看都是不利的。”駐華公使朱爾典曾表示絕不同意東北從中國分離出去以免引起連鎖反應,並要求日本採取合作態度。

你們圖謀在滿蒙的擅自行動,惹惱了中國政府,這是一次示威和懲戒當無疑問。然而,現在竟然要牽連英、法等其他列強。並且還要拉上英國政府,繼續爲你們取利。

朱爾典心中冷笑,臉上卻裝出遺憾的樣子,說道:“山座先生。恕我直言,對於提款風潮,你們似乎並無實際證據來指責中國政府。而對於民間輿論,和民衆好惡取向,中國政府完全可以進行推脫說,依據民主憲法原則。他們不能進行干預。”

“這股風潮有蔓延之勢,如不制止,貴國銀行恐怕也會被波及。”山座圓次郎眨了眨眼睛,說道。

“只是可能而已。”朱爾典似乎並不擔心,他很隨意地擺了擺手,說道:“我覺得對於新政府的承認問題,似乎應該重新商榷一下,明天這個時候,我們再會面如何?我要先與其他各國公使聯繫一下。”

山座圓次郎雖然有些迷惑。但對於朱爾典的逐客令還是聽得明白,只好起身告辭。

朱爾典送走山座圓次郎,回到辦公桌前,從抽屜裡拿出一張燙金的請柬和一封信,審視着,忽而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

新政府的這位國務卿還真是有些意思,一邊策劃對日本進行打擊,一邊卻對英國政府伸出了欖橄枝。請柬是邀請朱爾典攜夫人去參觀前清王室珍寶展覽會的。名義更是奇特,竟然是想挑選新政府明年祝賀英王喬治五世加冕的禮物。

英國還未承認新政府。這位國務卿卻似乎已經成竹在胸,他到底爲何如此有底氣,美德相繼承認新政府,他們之間又達成了什麼樣的秘密協議。朱爾典輕輕叩擊着桌案,陷入了沉思。

……

根據清室優待條款,故宮的公產私產清理工作告一段落。一部分私產返還給了清室,另一部分私產則劃歸進投資和基金,由政府進行管理。當然,這其中私產的分配中,陳文強也做了不少手腳。皮貨、綢緞之類的生活用品儘量分給清室,珠寶、金銀則儘量分給政府。

眼下開辦的展覽會便是歸政府支配的物品,這是公開拍賣會的前奏。因爲這些珠寶、金銀都由專家標定了底價,否則無法具體衡量,也就無法與清室進行公平分配。

但這卻是陳文強的一個小花招,對於物品來說,底價只是個參考,而且往往是刻意被壓低的。物品的實際價值由於作工,用途,背景等因素,高於底價是正常的事情。皇家用品,更是如此。那麼,進行公開拍賣,實際價值與底價的差額便成了政府的贏利,贏利多少,就要看有沒有人競價了。

拍賣會早在三個多月前便開始籌備,參加拍賣的物品都印刷了圖片說明,並編成小冊子發放到各地,甚至流到了海外。展覽期和拍賣期各爲半個月,爲富商大賈們來京留了充裕的時間。

今天的展覽會屬於邀請型,並不提供給普通公衆。所來的都是頗有經濟實力的,或者象朱爾典、陳文強這樣有身份的人。

皇家用品,自然是製作精美,光華燦爛。朱爾典的夫人以及一些貴賓人女眷立刻被這些小東西吸引住了,女人留連忘返,挨件觀賞品評起來。

“女人,總是喜歡這些發光發亮的小東西。”陳文強稍顯無奈地攤了攤手,對朱爾典說道:“公使先生,你是否準備在拍賣會上爲選上一件兩件?”

朱爾典攤了攤手,苦笑道:“這些東西實在是太貴了,我恐怕是買不起。”

“看來今天請公使先生來是請錯了。”陳文強調侃道:“如果公使夫人看好了,恐怕公使先生夜裡就會睡不好覺的。而且貴國的國王陛下是男人,這些小東西也不太適合。”

“看來確實如此。”朱爾典點頭贊同,似笑非笑地望着陳文強。

“那我們不如去貴賓休息室稍坐片刻,喝點飲料,順便爲貴國陛下的加冕禮物進行一下探討。”陳文強很自然地邀請道。

“這是個好主意。”朱爾典很愉快地接受了陳文強的提議。

陳文強所說的貴賓休息室竟然沒有一個貴賓,而且門口還有兩個警衛把守,朱爾典微微一笑,暗道: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兩人落座,喝茶,又聊了些無關緊要的廢話,陳文強主動將話題引入了正軌。

“上次與公使先生的會談十分愉快,然而,就在中英兩國的傳統友好即將邁出新的一步時,現在卻戛然而止,這實在是有些遺憾。”

“關於國際承認,本來不是問題,而且倡議書的內容也並不過分,爲何新政府執意不肯答應呢?”朱爾典輕輕搖頭,表示不解。

“形象問題,也是穩定問題。”陳文強解釋道:“政府剛剛成立,不能授人以柄。我可以明白告訴公使先生,對於日本黑龍會成員頻繁與我國的同盟會接觸,政府很憂慮。”

“日本黑龍會與同盟會歷來具有融洽的關係,貴國政府似乎過慮了吧?”朱爾典並不認爲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有些隨意地回答道。

“然而,有些會談內容卻令人不得不產生憂慮。”陳文強拍了拍手,門開了,一個秘書走了進來,將公文包遞給陳文強。

“公使先生,請相信我們情報的準確性,這絕不是捏造出來的。”陳文強打開公文包,取出幾份文件遞給朱爾典。

朱爾典接過來,仔細翻看,不禁皺緊了眉頭。

這是一份日本興業銀行準備秘密向商辦江西鐵路公司貸款一百萬兩、取得南潯(南昌到九江)鐵路股票的文件,東亞興業公司還準備與江西南潯鐵路公司訂立五百萬日元借款合同,規定鐵路公司如欲聘請外國工程師得先由東亞興業公司推薦。文件之外則是一些會談記錄,人名被抹去,但可以猜想出大概的身分,估且稱之爲中國甲和日本乙。

中國甲擔心此舉會引起英國的反對,在政府中也不會通過。日本乙則對長江流域鐵路顯示出極大興趣,並稱將與英國方面進行秘密蹉商,建議雙方合作將蕪湖到南昌鐵路的終點延伸到長沙,還說他正與中國政府談判將南潯鐵路延長至萍鄉的問題。如果英國資本合作,日本將參加小部分,資金大部分由英國提供。並稱如果允許日本資本進入長江流域,日本將同意英國到南滿地區投資……

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81章 秘密會議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237章 定遼東第3章 奪槍、回家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7章 酒席,歌女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8章 無題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72章 南洋,軍火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37章 定遼東第259章 戰端開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55章 攤牌(二)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79章 朋友?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5章 煽風點火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6章 茶館較量第69章 東京秘行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33章 團體?政黨?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57章 瓊州戰略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02章 無題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
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81章 秘密會議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71章 法越衝突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134章 專訪,閉塞的改變第237章 定遼東第3章 奪槍、回家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154章 艾米麗的請求,合作的前景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7章 酒席,歌女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65章 理工人才,整合幫派第28章 無題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72章 南洋,軍火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37章 定遼東第259章 戰端開第261章 驚雷之震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172章 首鼠兩端第55章 攤牌(二)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266章 有備而來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79章 朋友?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5章 煽風點火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236章 高調歸羊城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90章 無間道設想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6章 茶館較量第69章 東京秘行第262章 澳葡驚慌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5章 隨走有感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62章 四下忽悠,爭取很必要第52章 保障?名聲,入學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30章 暗殺非正道?第33章 團體?政黨?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238章 滇西拓展,革命聯合第210章 手段多樣,海外華僑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57章 瓊州戰略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02章 無題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77章 生不逢時,西南劇變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