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

兩個大清帝國的權力象徵者和實際掌握者在相差不到一天的時間裡相繼死亡,正如一個外國記者所說:“慈禧太后是神聖和古老理念的最後一位代表---當另一個新的黎明降臨在這個已經成爲世界未來一部分的奇妙王國時,上述理念就會隨她一起死去了。”

一個三歲的奶娃娃登基爲帝,按照中國傳統的話講,那就是“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

雨飄搖的清廷,因此而陷入了更危險的境地,儘管那些滿人親貴、中樞高官還沒認識到這一點。

一九零八年的冬天,海南溫暖如春,京、津卻是滴水成冰。然而比天氣更冷的,還有袁世凱那哇涼哇涼的心。

“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夙蒙先朝擢用,朕登極之後,復與殊賞,正以其纔可用,使效馳驅,不意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任。袁世凱着即開缺,回籍養痾,以示朝廷體恤之意。”剛剛接到的詔旨就在桌上攤着,袁世凱不用再看,裡面的字字句句已經深深刺進了他的心裡。

光緒駕崩,慈禧歸天,袁世凱便陷入了心神不安,疑神疑鬼的心境之中,象進入了夢魘一般。

袁世凱當然恐懼光緒重新執政,他死命地掌握着☆♀☆♀☆♀☆♀,◆.≥.ne≠t北洋軍,鞏固自己的力量,就是以防萬一。皇帝和太后都在病中的時候,清廷計劃爲光緒立嗣以備萬一,袁便極力支持立的孫爲嗣,可是他的計劃卻不被慈禧所接受。

慈禧雖然不喜歡光緒,但是她和醇親王一家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因爲她的親妹妹便是嫁給醇親王奕譞。而載灃又繼承了醇親王的王位,娶的太太又是慈禧親信榮祿的女兒。所以慈禧爲了這種私情,寧願把天下交給載灃所生的,才三歲又好哭的溥儀,並命載灃以監國攝政王名義抱了他的兒皇帝統治大清江山。

袁世凱在醇親王載灃被任命爲攝政王以後,也曾做了一番努力。他以國家需立君爲由,建議載灃自己做皇帝,他希望以擁立載灃自己做皇帝,來求取載灃的諒解,可是他這個建議不僅未被載灃接受,反而卻召來一頓很嚴厲的申斥。無趣之下,他乃稱病請假到天津小住。

如今,朝廷真的準他的假了,而且是假。你說你有病。好吧,那就回家數老米去吧!當然,袁世凱覺得能回家數老米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害怕呀!他不敢去北京向皇帝謝恩辭行,因爲從北京得到的一些消息表明,載灃當國後,真的在籌劃替皇兄報仇,要誅殺於己。而且他在內務府的臥底言之鑿鑿。連殺他的辦法都詳細告之。

攝政王想照一下康熙皇帝殺大臣鰲拜的辦法,和攝政王一起制定這個計劃的是小恭親王溥偉。溥偉有一柄咸豐帝皇帝賞給他祖父奕??的白虹刀。他們把它看成上方寶劍一樣的聖物,決定由溥偉帶着這把刀,做殺袁之用。

不去,是死罪;去,還是免不了一死。袁世凱直覺得冷汗直流,桌上的詔旨似乎變成了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直指他的心窩。

是啊,自己在戊戌後雖然用大量銀子到處送禮拉攏,但畢竟還有用銀子消除不了的敵對勢力。這些敵對勢力,並不全是過去的維新派和帝黨人物,其中還有和力挺自己的奕劻爭地位的。有不把兵權拿到手誓不甘休的,也有爲了其他目的而把希望寄託在倒袁上面的。

因此,這早已不是什麼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後黨之爭,也不是什麼滿漢顯貴之爭,而是這一夥親貴顯要和那一夥親貴顯要間的奪權之爭。

原來退隱田園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權勢烜赫的袁宮保,現在不僅變成了喪家之犬,更有性命之憂。

“袁大人,朱爾典先生來了。”一個隨從通報道。

“請,快請,不,待我去親自迎接。”袁世凱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騰地從椅子上蹦起來。

來的這位是英國駐清公使朱爾典,他和袁世凱早已建立了極親密的關係。袁世凱此時請他來,是要和他商量一下自己該何去何從,如果朱爾典能拍着胸脯擔保他的生命安全,那就讓朱爾典陪着去一趟北京。

…………

慈禧太后死後,袁世凱的日子確實是不好過了。

不管有沒有光緒的臨終的“殺袁”令,反正載灃上臺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袁世凱。

在新政以後,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可是光得很,也辦了不少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太厲害了,軍隊、官制改革、立憲,他樣樣都來,而且朝中有人,門生故舊遍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裡的那些將領,哪個不是惟他袁世凱的馬首是瞻?

皇族親貴的擔憂當然有他們的道理,誰讓滿人不爭氣呢!經過兩百多年的養尊處優後,有才幹、能做實事的卻找不出幾個。因此,地方督撫多爲漢人掌握,清廷的政權也開始軟化。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奪回來。從官制改革到預備立憲,皇族親貴看着漢人的勢力在不斷壯大,他們怎能不憂心忡忡。

當年在官制改革會議上,袁世凱堅持要設立責任內閣,載灃至今都爲袁世凱當時的猖狂勁而記憶猶新。雖然老太后在前兩年已做先手,將袁世凱所轄的北洋新軍六鎮中的四鎮收歸陸軍部,後來又將他與張之洞一起上調爲軍機大臣。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動搖袁世凱的勢力並不是那麼簡單。更何況,處置一個位列極品的軍機重臣,必須要經過軍機大臣們的同意,其所頒上諭也須有軍機大臣的副署才能生效,滿族親貴要誅殺袁世凱,談何容易。

正因爲如此,載灃纔不敢貿然而行。在再三的思慮之後。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奕劻和張之洞召來商議。

奕劻是袁世凱死黨,自然反對殺袁。而張之洞是漢人大臣,年紀又大了,聽說要誅殺袁世凱,也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和袁世凱的關係並不算好,但他的反對。不管他是爲了大局着想或是其它,卻在無意中保護了袁世凱。

事實上,除了奕劻和張之洞反對誅殺袁世凱外,其它幾個軍機大臣也表示反對,比如那桐和世續,都是袁世凱的私黨,世續還暗地爲袁通報信。而在地方督撫中,端方是袁世凱的姻親,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凱多年的把兄弟。另外。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曾爲袁世凱出面說情,這些人都構成了阻止殺袁的重要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袁世凱雖然樹大根深,不好對付。但在皇權體制下,袁世凱何嘗不慌張、害怕?當他聽說載灃“將對袁不利”的消息後,也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無計可施。

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三日。袁世凱懷着無比的委屈和幽怨,帶着他的姨太太和親信們。孤獨而悽茫的離開了北京。

袁世凱被排擠出京後,清末政壇再次發生或大或小的地震,袁世凱的私黨一個個清除:郵傳部尚書陳璧被革職;徐世昌內調郵傳部尚書,東三省總督由錫良接替;黑龍江布政使倪嗣沖被查辦;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被斥,載灃接管警政;江北提督王士珍自請開缺……

表面上來看起來,這是載灃和袁世凱的鬥爭。但實際上。這是以載灃爲首的滿族親貴派和奕劻、袁世凱集團的權力之爭。

載灃主政之前沒有自己的人馬,他所能接觸到並信任的,也只有象載澤、善耆、載濤、載洵、毓朗等人這樣的滿族親貴。而這些人不管有才無才,都迅速的集結在載灃周圍,成爲一個皇族親貴集團。載灃集團都是一批新發家的少壯親貴。他們當時手無實權,要想獲得權力,必須排斥當時的實權派奕劻、袁世凱集團。

所以,殺袁世凱和保袁世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麼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後黨之爭,也不是滿漢顯貴之爭了,而是這一夥親貴顯要和那一夥親貴顯要間的奪權之爭。

扳倒了袁世凱後,攝政王載灃首先要抓的就是軍權。他當年作爲“謝罪專使”到德國的時候,德皇威廉就曾向他傳授保持皇權的秘訣:要有足夠數量的軍隊,並一定要由皇帝直接掌握。

由此,載灃得出一個結論:皇室要抓軍隊,皇族子弟要當軍官,兵權一定要牢牢的控制在皇室手中。

於是,載灃剛剛接班便下令建立“禁衛軍”,也就是主要用來保衛皇帝和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主要從陸軍中挑選精壯士兵,併兼從閒散宗室中選出一些人組成,由載濤、毓朗和良弼擔任訓練大臣,並任命排漢思想最厲害的良弼爲禁衛軍第一協統領官。

除此之外,載灃又命陸軍部尚書蔭昌兼任近畿陸軍六鎮的訓練大臣,接着載灃宣佈設立海軍部,以載洵爲海軍大臣。如此一來,陸海軍都歸載灃的兩個弟弟載濤和載洵主管了。

看得出來,載灃抓軍權非常堅決,行動也算迅速。但是,他的做法不但引發了地方督撫們的抵制,就連皇族內部的將軍都統們在背地裡也是怨氣沖天。

道理很簡單,原來的地方總督、巡撫、將軍等都有一定的調兵權,而現在無論做什麼都需要請示軍諮處,這些人不但感到不便,更覺得自己的權力受到損害。

……

突然出現的變局,使陳強和復興會高層都集中了注意力,緊盯着形勢的不斷變化,革命大發動的時間也因此推後。

時間跨入了一九零九年的三月,清廷的政治地震還在進行,但局勢已經逐漸明朗。

攝政王載灃激流勇進,大刀闊斧,這新官上任的幾把火燒得真是好啊!

陳強拿起草擬的電報再度審視了一遍,輕輕點了點頭,時機到了,可以開始發動了。

儘管時間推後,但準備工作一直沒停。相反,因爲時間較充裕,準備工作倒是更加充分了。

不僅僅是人員、物資的調派囤積,陳強在袁大頭被開缺出京後,便派人前往河南慰問一下老袁受傷的心靈,並帶去了幾本書,還幫着袁大頭架設了電臺,以便他與舊部和陳強能保持聯絡。

話不必說得太透,時機未到,但這條線建立起來,革命成功便又多了幾分把握。

載灃雖然在朝廷中貌似取得控制,但地方上和軍隊中,袁世凱的勢力遠沒有被拔除,這也爲袁世凱的東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而且,載灃任用親貴的做法也令很多漢族官僚感到反感和不公,正如美國者恆慕義所指出的:“載灃幾乎毫不具備做攝政王的一切必要素質。他無力節制他的兄弟和其他王公顯貴,他被迫授予他們政府高位,而不考慮他們的能力。因此,他失去了許多有才幹的漢族官員的支持。”

這樣很好,在革命爆發後,很多本來會站到載灃一邊的漢族官僚會重新站隊選擇,甚至會成爲革命的助力。

北洋軍嘛,既然革命軍不想與之死磕,那拴在北洋軍脖子上的繩子還是由袁大頭來牽着爲好。

陳強想了很多,很久,認爲現在應該是一個革命發動的好時機,比預期的還要好。

“大人,這電報”陸耀宗等了一會兒,見陳強又陷入了思考,不禁輕聲提醒。

哦,陳強自失地一笑,把電報遞過去,停頓了一下,又開口說道:“你等一下,還有幾份電報也要一併發出。”

陸耀宗點了點頭,接過電報粗粗瀏覽了一遍,並沒有什麼需要修改的地方。

上海、郴州、衡陽、崖州、西南軍政府,還要通知鐵路巡警、武裝警察,以及船運公司等等。整個行動將是周密的,將是傾盡全力的,爲此,陳強不敢有絲毫大意。

而且,他要計算,計算着北洋第五鎮和湖北第八鎮所要求補充彈藥物資的日期。一經發動,便要儘量使這兩支部隊缺糧少彈,戰力大減。(。)

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15章 煽風點火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61章 陷阱,等待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67章 革命黨?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92章 天涯海角第17章 吃講茶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48章 狂殺亂砍第6章 新藥,說和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3章 奪槍、回家第251章 無題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72章 準備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14章 衝突起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8章 壓抑,渲泄第39章 搶土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39章 新思路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8章 無題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2章 麻皮的忿怒
第196章 政壇地震,發動在即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89章 中德密商第15章 煽風點火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61章 陷阱,等待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61章 強硬背後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181章 半年之期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187章 急攻進取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67章 革命黨?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65章 朱爾典的分析第92章 天涯海角第17章 吃講茶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14章 粵漢鐵路攻堅,革命大不易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08章 毛娃娃,山谷基地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11章 猛烈攻擊第89章 羅登困惑,赴瓊州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48章 狂殺亂砍第6章 新藥,說和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51章 大家來跳舞,新藥第52章 內應外合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44章 豁然開朗,缺助手第3章 奪槍、回家第251章 無題第173章 一枝獨秀,摻沙子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72章 準備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170章 內線外線,摧枯拉朽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253章 挑拔,靈活第230章 舊督新督第14章 衝突起第195章 戰略轉變,重回廣州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201章 爭高下,中國紅龍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47章 利劍閃電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8章 壓抑,渲泄第39章 搶土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39章 新思路第11章 出頭解圍,同坐?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57章 殺伐果決,栽贓陷害第81章 合譯出書,搶先出藥第243章 革命根基穩固第229章 以戰促和第19章 心死,追人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28章 無題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72章 加冕校閱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2章 麻皮的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