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12章 【仗義執言】

高個子書生拍案而起,幾名兵士被他逼人的眼光瞪着,竟被懾得一愣,旋即惱怒起來,猛地踢翻跟前擋着的板凳,幾個人大搖大擺地便竄了過去。

一名領頭的兵士來到高個子跟前站定,笑盈盈地上下打量一番,見高個子竟然毫無懼色,不禁獰笑:“喲呵,看不出來啊,就你們三個窮書生,病怏怏的臭狗的模樣,膽子倒是不小啊”,說着捋了捋袖子:“哼哼,你們現在倒是硬挺,只怕待會兒讓你瞧了咱爺們的手段,你小子別尿褲子就行,哈哈哈”。

說着幾人哈哈大笑了起來。

說話間領頭的兵士朝幾名同伴擠了擠眼,頓時幾個人一擁而上,擰着三名書生便要一番臭揍。卻在這時身後忽然傳來一聲大喝道:“嘿嘿,說你們呢,都他孃的住手!”

這聲音洪亮至極,就像在耳邊炸開的一樣,幾名兵士都被嚇得一激靈,頓時便住了手,回頭看去,臉上“啪啪啪”已是都捱了一巴掌,頓時現出紅紅的手印來。

幾名兵士捂着臉,這纔看清來人是一個滿臉絡腮鬍的壯漢,不禁氣急,吆喝一聲一窩蜂便涌了上去大打出手,豈料幾人全然不是壯漢的對手。壯漢立在原地不動,冷笑着瞧着他們撲了過來,輕巧地瞧準空檔一拳一個,瞬間便將他們打翻在地。

“好,朱大哥好功夫,哈哈哈”,卻是一名少年遠遠地拍掌叫起好來。

幾名兵士又是急又是氣,想要發作,卻因被那壯漢打中處兀自火辣辣地生疼,窩在地上竟一時起不了身。

這時,那少年和另一名憨厚模樣的壯漢跟在一人身旁也慢慢踱了過來。

那人氣度極爲雍容冷峻,看也不看幾名兵士,徑自來到三名書生跟前悠然一笑,微一躬身道:“三位兄臺有禮了”。

三人見他沉穩知禮,且有一股不可冒犯的威嚴,不禁也連忙回禮。

高個子書生上前一步,指着那位打倒兵士的壯漢,朝來人道:“兄臺有禮了。不知兄臺高姓大名?那位勇士可是兄臺的朋友?可真是多謝他了!要不是他仗義出手,在下三人怕難逃這幾個小人的作踐!”

來人淡淡一笑道:“在下朱四,應天府人。那位漢子喚作朱能,是在下的隨從”,說着又指着那名憨厚壯漢道:“這位也是在下的隨從,名叫丘福。”

來人正要介紹那叫好的少年,豈知少年極爲伶俐,上前一步搶先道:“我是我們家朱少爺的書童,喚作鄭和。不知兄臺幾位高姓大名?”

高個子書生見來人又是隨從又是書童,顯然是大戶人家子弟,心中不禁有些厭惡,可看那朱少爺卻一臉的深沉威嚴,全然不似一般大戶人家的驕奢紈絝,又忍不住想要親近,便道:“在下姓黃名淮,字宗豫,浙江永嘉人,你們喚我介庵便是。”

這高個子疑得不錯,來人並不是什麼應天府的朱四,正是當今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朱棣因困於邗溝,苦無良法,便索性帶着朱能等人上岸閒逛,一來爲看景散心,二來也是爲了看能不能尋出什麼辦法招攬一些縴夫,以便能北上就藩。不想卻在這山陽縣瞧見了這一出鬧劇,朱能在朱棣示意下這才仗義出手!

卻在這時,那白麪矜持的書生也已上來見禮,作揖道:“在下金幼孜,又名金善,江西陝江人氏。”

與那白面書生的矜持儒雅不同,黑臉矮瘦書生倒八字眉下一對小眼睛精光閃爍,很是精幹爽氣,也不等白面書生說完,便上前一步盯着朱四笑道:“在下夏原吉。字維喆,湖南湘陰人,祖籍德興。”

朱棣少跟文人往來,此次就藩北平時道衍提醒要他多多留意文人,故而這纔有意結交。此時見他們三人一個威嚴機智,一個矜持儒雅,一個精幹爽氣,心中都都甚爲喜愛,因微微點了點頭,笑問道:“請恕在下愚鈍,三位仁兄你們一個來自浙江,一個來自江西,一個來自湖南,如何便都湊到了一處?又怎麼來到山陽縣這洪荒之地?”

三人中領頭的顯然是那高個子黃淮,只見他上前一步笑道:“我們雖不是同鄉,可都在嶽麓書院學文,乃是文友,亦算是半個同窗。前些日子去那川渝之地遊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亭,沿着長江順遊而下,不想到了這山陽淮水地面被兩支船隊堵住了歸路。嘿嘿,原想着下了船來尋這山陽縣的縣太爺討要公道。不想遇到臨近的災民全涌了進來。說來也真是可笑,如此多的災民,這山陽縣縣衙弄出這麼一個施水粥的笑話來。哼哼,惹得佛門中人拿出香火錢來救人,縣衙不作爲也還罷了,偏要如此欺人用淮河水施粥,真真可恨。我們三人雖手無縛雞之力,卻也知‘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之理,天下若存不公,我等聖人門徒不仗義執言而待何人?哼!”

“好一句‘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黑瘦的夏原吉不禁插嘴冷笑道:“只瞧這山陽縣令所爲,冷血如此,與禽獸何異?尋他也是無濟於事的了。”

“大膽狂徒,竟敢與官府作對,如今還誣衊縣令大人,哼,瞧着你們是活得不耐煩了罷?!”

衆人循聲看去,卻是幾名倒地的兵士掙扎着從地上爬了起來,想是懼於朱能的武藝,幾人只站在遠處罵罵咧咧,卻不敢近前。

朱能脾性暴躁,聞聲便又要上前動武。

幾名兵士見狀慌忙逃竄,嘴上卻兀自不休,罵道:“好個賊漢子,不知是哪兒來的江洋大盜?瞧我們稟了太爺不帶人來拿你?你們等着!有種別跑!”

朱棣神情冷峻,攔住朱能,冷冷一笑悄聲道:“且讓他們去,本王正要會會這山陽縣令!他莫要在二哥的行舟上喝醉了纔好!”

丘福聽他話中意思似乎是要有意發難,想着這山陽縣令徐旺雖然官職低微,可卻是秦王的一根“紅線頭”,若是爲難他則勢必又要得罪秦王,心中不禁擔心,正要說話,朱棣卻似看穿了他的心思,只擺了擺手。

見朱棣一副胸有成竹、勢在必行的冷峻模樣,丘福到嘴的話便生生又咽了回去。

朱棣轉身朝黃淮等人笑道:“這山陽雖然遭了洪水,可瞧着楚秀圓的模樣,畢竟是江南秀雅之地,景緻不俗。今日與幾位兄臺一見如故,咱們且一處走走如何?”

黃淮等人見這朱四文不文、武不武的,卻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天生氣度,而他的幾個隨從也看着個個都不是簡單的角色,心頭不禁對此人身份起了疑,此時聽他如此說,不自覺便點了點頭。

因那粥場擋在了楚秀園門口,幾個人便由朱棣領頭,也不進園,只繞着園外的鵝卵石長廊漫步踱着,一路說文閒聊,不覺來到承德街口,拐角便是月季園和山陽縣衙。

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4章 【硬闖行舟】三卷42章 【鬼話連篇】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45章 【前朝宮人】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三卷29章 【分頭行事】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五章 【空印案起】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21章 【夜闖茹府】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10章 【慈雲禪寺】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二卷3章 【借力打力】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14章 【不似人間】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53章 【謀奪九門】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54章 【設計擒王】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27章 【齷齪不堪】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8章 【計議離京】第四章 【兄弟相爭】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五卷45章 【許以周公】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十章 【殺伐工匠】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51章 【挾持在京】
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4章 【硬闖行舟】三卷42章 【鬼話連篇】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45章 【前朝宮人】四卷27章 【齷齪不堪】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五卷53章 【謀奪九門】二卷35章 【降職疑雲】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三卷29章 【分頭行事】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五章 【空印案起】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21章 【夜闖茹府】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10章 【慈雲禪寺】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二卷3章 【借力打力】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五卷50章 【託付王子】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14章 【不似人間】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23章 【口舌之爭】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3章 【單刀赴會】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21章 【北征大捷】五卷15章 【秦王惡行】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45章 【許以周公】五卷53章 【謀奪九門】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49章 【一勞永逸】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13章 【雪夜回府】二卷20章 【老將爭雄】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五卷54章 【設計擒王】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28章 【入宮請見】四卷27章 【齷齪不堪】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32章 【大功得成】四卷28章 【計議離京】第四章 【兄弟相爭】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五卷45章 【許以周公】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十章 【殺伐工匠】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51章 【挾持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