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

被朱元璋莫名其妙地無端指責了一番,朱棣又是氣惱又是灰心,一路上心神不寧,埋頭出了奉天殿,轉出東華門,正要回燕王府,卻與一羣迤邐而來的和尚撞了正着。和尚們見他服飾,知道是個王爺,忙不迭地低頭合手行禮。爲首的卻認出了朱棣,上前一步笑道:“阿彌陀佛,恭喜燕王得成秦晉之好,哈哈哈”。

朱棣一愣,細細打量來人,才發現是正六品的僧錄司左善世宗泐。宗泐乃是當代佛學大師,且工於詩書,談吐風雅,極受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推崇。皇室宗親也都樂於找他求教佛法,因而宗泐與一衆皇子倒還熟識。

見是宗泐,朱棣忙恭敬地笑了笑:“原來大法師啊,許久沒見着你了。可是去雲遊去了?怎的這早晚的出現在這偏僻的東安門裡?”

宗泐體格稍胖,卻生得慈眉善目、氣度雍容。只見他雙手合十:“燕王睿智,前些日子因天有異象,聖上極爲憂心。貧僧佛門子弟,不通天文,忝食朝廷俸祿,無以爲報。只有帶着一衆法師周遊通靈之地,爲大明、爲當今萬歲、爲皇后祈福納祥,略盡綿力罷了。”

“哦”,朱棣笑着微微點了點頭,因無心思和這和尚閒聊,便告辭轉身要走,卻忽然在人羣裡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那身影高大而低沉,正是朱棣這幾日心中一直掛礙卻找不到蹤跡的怪和尚道衍,敢情這和尚也是隨着宗泐遊歷祈福去了?!

宗泐見朱棣走了兩步,卻又沉吟着轉過身來,不禁笑問:“燕王還有何吩咐?貧僧瞧着燕王似乎有什麼心事啊?!佛雲萬物俱都無相,方得真法。世間本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燕王殿下莫要着相,便無憂慮矣!”

朱棣見這和尚又要給自己講經說法,暗覺好笑,卻靈機一動拿定了主意,踱了過來:“大師所言不差。本王近來只覺得心神不寧,像是要發生什麼事似的”,說着又故作神秘:“尤其回到燕王府,總覺得哪裡不對勁,食不甘味、夜不能寢。哎......本王想.....可否請一名僧錄司的高僧隨本王到府邸看看,也好教本王一些佛法,以定定心神呢?”

宗泐爲人寬厚不藏機心,哪裡猜得到朱棣的心思?只道是真,愣愣地端詳着朱棣的面色,只覺得確是有些晦暗不定,不禁關切道:“阿彌陀佛,燕王乃是國之柱石,還需多多保重纔是,但有所需豈有不遵之理呢?”

說着轉身指了指衆僧:“僧錄司從各地選來的高僧盡皆在此了”,說着又不禁遲疑道:“燕王遇此困惑,要不......要不就由貧僧隨燕王走一遭如何?”

朱棣連忙擺手笑道:“不......不......多謝大師好意了。些許小事不敢勞煩大師。況且父皇多有用大師處,若大師隨本王去了,父皇尋你不着,那可要怪罪於我了!”

宗泐一想也是,正要作答,朱棣卻已來到一名僧人身邊,笑着說道:“本王瞧這位大師就很是氣宇不凡,定是位得道高僧的了。不知可否隨本王一行呢?”

宗泐看去,朱棣所指的高僧正是自己的師弟道衍。道衍佛學雖不算精湛,可也算得精研,應付燕王這麼一個門外漢是綽綽有餘的了。而且道衍博學多才、見識不凡,讓他隨燕王去倒是一個合適人選,便點了點頭,合十誦了句“阿彌陀佛”。

道衍一副似睡不睡的模樣,一對三角眼似閉似睜,對這二人的談話似乎全然不聞,見朱棣到自己身邊相問,也假裝不識,淡淡道:“阿彌陀佛,普度衆生本是佛家應有之義,貧僧自當效勞一二。”

朱棣一笑,再不多話,也不敢耽延遷延,拉起道衍離了衆人告辭而去。二人腳步匆匆,出東華門,直到東安門,來到太平門外的燕王府。朱棣想着王妃徐氏已然回府,也不進去,稍一沉吟反而繞道三法司衙門,來到玄武湖邊人煙罕至的太平堤。見堤上楊柳漫漫,空無一人,朱棣這才舒了一口氣駐了步子。

“燕王行色匆匆,心神不寧,莫非出了什麼事?”道衍頂着偌大的身子站在朱棣身後,詫異地道。

朱棣苦笑着轉身,朝道衍拱了拱手,恭敬道:“多謝大師屢次教我,不僅挽空印案於危急,更解本王心頭諸多疑惑。前些日子一直尋大師不着,還以爲因上次楊英之事未聽吩咐,大師見怪於本王,故意躲起來了呢?!”

“哦,哈哈哈”,道衍哈哈一笑,卻轉開話頭:“經空印一案,燕王處境已與昔日不可同日而語。楊英之事,貧僧也只是一面之理,燕王殿下願意屈尊請教,貧僧已是受寵若驚,豈有見怪的道理?”

朱棣望着遠方,悠然苦笑,點了點頭:“大師不怪,本王才得安心啊。自空印案後,來燕王府的文武官員絡繹不絕,又豈是昔日那門可羅雀的凋零景象可以比擬的?”

“絡繹不絕?”道衍神色忽然一變:“殿下都見了?”

朱棣見他神情有異,不禁詫異:“都見了,總不能讓人吃閉門羹吧?多交朋友也無不可啊?”

“哦,那上次我讓燕王去拜會太子,不知殿下可有前去?”道衍眼中冒着精光,緊盯着朱棣追問。

朱棣頓時疑惑起來,不明白這個怪和尚怎的忽然如此鄭重其事起來,不禁呆了呆:“見太子?自是去了的。那楊懷寧府的管家楊英也都一併交與了太子處置了的。”

“嗯”,道衍不動聲色地沉吟了半響,也不說破心中的籌謀,反而轉了話題問道:“燕王剛剛大婚,本當在府裡柔情蜜意。今日怎麼如此狼狽、神色不定呢?”

“哎,大師可知星象之變?”朱棣反問。

“自是知道。可是數月之前驚了皇后的星象?”道衍不知朱棣爲何有此一問,沉吟着道:“聽聞皇后於御花園賞月,突見星象有異,被驚得臥牀不起。皇帝爲此下詔求言,僧錄司也正因爲此事而遊歷天下,四處祈福啊。”

朱棣點了點頭,神色悽苦,滿是悲滄:“哼,皇帝下詔求言,偏有一個名叫葉伯巨的國子監生上書直陳皇帝‘分封太侈以致亂禮,用刑太繁以致壞天和,求治太速以致亂綱常’,哼,如此離間我兄弟君臣,真真無所不用其極,膽大妄爲,極其之可惡,可恨也”。

道衍聽着這三條,每一條都言之有理,直陳洪武皇帝的施政要害,而且每一條都是人人心中所想卻又不敢說之事,心中不禁擊節暗贊,卻不表露出來,只眯着一對三角眼聽朱棣抱怨。

“其餘兩條倒還罷了,可他第一條所言之‘分封太侈以致亂禮’明眼人一看便知乃是針對我們這些皇子來的。而且......”朱棣不禁咬着牙,臉色有些猙獰:“而且更以本王爲例證,說什麼‘以當今看,已有亂禮勾鬥陷害之事。以將來看,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哼哼,真真氣煞本王”。

道衍不禁皺了皺眉:“以殿下爲例證?殿下有做過什麼失禮勾鬥陷害之事?”

“哼,本王豈會做那等下九流的勾當?只......”朱棣咬了咬牙,恨恨道:“只因我大婚之禮有違制之嫌。可這古禮全是依着李善長、宋濂擬定的,本王豈會懂那許多繁文縟節?哼”,言罷已是氣得來回踱起了步子。

道衍聽罷卻是一笑:“燕王大婚所用不是皇子之禮,乃是儲君之禮,是也不是?哈哈哈,殿下莫要驚慌,這事在應天府的大街小巷都傳遍了的,可都說是皇帝要換太子了呢。”

“什麼?”朱棣大吃一驚,驚恐得說不出話來:“這......這......應天府都傳遍了?”說話間朱棣已是氣急,一腳將一塊手腕大小的花崗碎石踹了出去,“噗通”一聲掉進玄武湖,激起一陣水花來:“這.......哎,這李善長真是老邁昏聵,此番可是把本王害苦了......難怪父皇會懷疑於我,哎......這回我是有口難辨了。”

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34章 【二虎相鬥】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三卷9章 【紈絝子弟】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34章 【二王選一】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50章 【託付王子】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29章 【分頭行事】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三卷10章 【慧眼識主】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22章 【皇后薨逝】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三卷21章 【夜闖茹府】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九章 【於皇寺內】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28章 【入宮請見】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35章 【暴雨前夕】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二卷2章 【王府護衛】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55章 【燕王請戰】
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34章 【二虎相鬥】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41章 【計議用兵】四卷35章 【暴雨前夕】五卷26章 【蹊蹺毒殺】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三卷9章 【紈絝子弟】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三卷42章 【鬼話連篇】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五卷23章 【北平得信】五卷34章 【二王選一】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24章 【別有他圖】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四卷18章 【虛虛實實】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50章 【託付王子】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46章 【京師遇冷】三卷29章 【分頭行事】四卷47章 【歷史之謎】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三卷10章 【慧眼識主】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三卷33章 【晴天霹靂】四卷22章 【皇后薨逝】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19章 【道貌岸然】三卷21章 【夜闖茹府】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九章 【於皇寺內】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28章 【入宮請見】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22章 【無雙力士】三卷10章 【慧眼識主】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48章 【收攏民心】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四卷35章 【暴雨前夕】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四卷13章 【灰白錦囊】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二卷2章 【王府護衛】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55章 【燕王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