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卷28章 【火德真君】

自驅逐元兵於漠北,至洪武四年,愛猷識禮達臘與庫庫聚集和林,借塞外地域遼闊之勢,休養生息,準備捲土重來。元丞相伊蘇,元將高家奴、哈剌章、納哈出則分別佔據遼東之開元、遼陽、瀋陽、金山等地,伺機南下。爲此,徐達於北平修繕城池,遷沙漠遺民屯田燕山以南,於原長城上增建關隘。自此,以寧夏至長白山山脈的萬里大漠、燕山山脈修築之長城、北平至燕山之屯田爲三道防線,大明將元兵死死地擋在了漠北的蠻荒之地。而三道防線中,又以長城爲最重。

長城在先秦時期各國便已經開始建造,秦始皇滅六國後,以秦、趙、燕三國長城爲主,東西延伸,從此西起甘肅,東至鴨綠江,連綿一處,長達萬里。此後,歷經漢、魏、隋、金等朝的不斷完善,長城愈發堅固。

洪武年魏國公徐達攻克大都後於北長城多番察看,重新修築了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等處關城。自此長城自山海關到嘉峪關一段便已長達一萬四千餘里,從東至西橫跨平谷、密雲、懷柔、延慶、昌平及門頭溝六地。

幾大關隘中,又以居庸關爲首。居庸關始建於先秦,徐達攻克大都後卻不以前居庸關中心建城,反建於雲臺以北的“上關”,佔據太行餘脈軍都山地的險要地形,牢牢扼守北平府的西北門戶。因其關形勢險要,成兵家必爭之地,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含關溝,清流縈繞,翠峰重疊,花木鬱茂,山鳥爭鳴,景色十分秀麗。

從北平至居庸關,須從德勝門出城,過白雲觀,再沿着醉庸裡往南,跨過陶然亭後再重新折回北向,過香山,經琉璃渠便到居庸關了。

朱棣、陳珪、鄭和、朱能、張武一行百餘人的馬隊出得北平城,只行了不到半日便來到一處山門,山門口有一個四柱七樓的木牌坊,牌坊上書“洞天勝境”四字。山門以西還有一處殿宇,卻已燒成了灰炭,空留下一些殘壁斷埂,看模樣已被燒燬有些年月了,東倒西歪的一些尚未燒盡的樑柱上都已經結了許多的蜘蛛網。

朱棣瞧着好奇,勒住了馬指着這座山門問陳珪:“這是何處?一邊燒燬成了這副摸樣也不修繕,另一邊瞧着倒還十分完好?”

陳珪隨徐達攻大都,隨後便一直駐防北平,對這地面十分熟悉,因指着那燒燬殿宇笑道:“那本是長春宮,乃是全真派祖師長春真人丘處機修道之地。當年隨魏國公攻打大都時,也不知怎的此處便着了火,等我們趕到時火勢已然將整個宮殿都燒了個遍,救之不及。當年徐大帥還說要稟知萬歲加以修繕,不想大帥又被派去徵了新疆,幾年下來,此地便成了這等光景。長春真人泉下有知,怕也不免傷懷了。”

長春真人丘處機的名號朱棣也自聽過,乃是全真道“七真”之一,龍門派的祖師,曾四出居庸關,途經鐵門關抵達“大雪山”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勸其止殺,而聞名天下,爲世人稱爲“丘神仙”。不想神仙生天后,留下的行宮居然落得這副模樣,朱棣不禁暗歎,便又指着另一處完好宮殿問道:“那此處又是何殿?”

“這乃是白雲觀。相傳是長春真人丘處機的弟子所建。”

朱棣不禁愕然:“這無名大火燒了祖師爺的行宮,倒繞開了弟子建的宮殿?這也忒作怪了些。莫不成這長春真人的弟子比之更得了天道?”

“好傢伙,徒弟比師父還行?”朱能也不禁咂舌。

陳珪想了想卻搖頭道:“長春真人修建白雲觀的弟子乃是無名之輩,道行怕難及祖師萬一。下官倒是聽說當日無名火起時,這白雲觀恰好有一位高人在此落腳。都說這無名火是畏懼於這高人的道行,因而燒到這白雲觀便滅了。”

“高人?比之長春真人丘處機更甚?當世若有此等人物,怎會未曾聽說?”朱棣等人都不禁詫異。

陳珪卻笑了笑,道:“殿下必定是聽說過這位高人的,只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逃逸世外,不落凡塵,不引人注意罷了。”

一句話將衆人的好奇都引了出來。朱能不禁急急道:“他孃的,你倒是快說啊,到底是何方神仙?我老朱倒想去拜會拜會。”

陳珪眯着一對小眼睛覷着衆人,這才笑道:“此人乃是張良之後,武當山創派祖師張君實也。”

“張君實?沒聽過!這等無名小卒也是神人?”朱能癟嘴不屑道。

陳珪知他粗俗,便解釋着笑道:“張君實還有一個名號,又叫張三丰,嘿嘿,你可曾聽過?”

“張三丰?”朱能已是嚇得咂起舌頭來。

若論起張三丰,世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傳說此人生於南宋理宗年間,算下來已經一百多歲的年紀,歷經宋、元、明三代,也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此人道法、武藝均已至化境,天下共推之爲第一,確屬無疑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稱帝之後便曾三次派人至武當山尋訪,此人確避而不見,四處雲遊,無人知其蹤跡。

便連朱棣也吃驚道:“張三丰?此人曾到過這白雲觀?”

陳珪因朱棣相問,沉吟着恭敬道:“下官也不能確定,只當年這長春宮因無名火被燒之後下官曾來此探查過,當時此地人說張三丰回鄉掃墓,恰巧來了燕京尋訪故友,豈知昔日故交皆已過世。張三丰感傷之餘遊走西山,卻得遇一邱道人敘道,乃知這邱道人便是早年相遇之高士。之後張三丰便落腳於白雲觀。當夜火起,遇白雲觀而止,人人皆言因白雲觀中有張神仙,張神仙乃是火德真君,再大的火遇到他也得說起就起、說止則止”。

一席話說得衆人都諾諾不敢言聲。

許久朱棣方長吁了一口氣道:“既然此地多有高人落腳,想來定是風水之地。咱們便也進這白雲觀看看吧。也好將中飯對付過去。”

衆人聽朱棣如此說,豈敢違拗?便在山下解了馬,迤邐而上。

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43章 【夜探灰山】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二卷38章 【關城翹楚】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31章 【道衍隨行】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5章 【秦王酒宴】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28章 【重燃曙光】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五卷20章 【夤夜陛見】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七章 【利誘御史】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40章 【同胞兄弟】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三卷45章 【前朝宮人】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二卷10章 【慈雲禪寺】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47章 【過眼雲煙】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第二章 【剖析造化】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三卷55章 【燕王請戰】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二卷27章 【巧言設謀】
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43章 【夜探灰山】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39章 【滑稽千戶】二卷38章 【關城翹楚】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二卷37章 【巡視居庸】四卷31章 【道衍隨行】第十八章 【隔岸觀火】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5章 【秦王酒宴】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二卷8章 【秦晉相鬥】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五卷55章 【一舉兩得】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28章 【重燃曙光】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五卷20章 【夤夜陛見】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21章 【坦誠相見】三卷51章 【紀張會合】四卷23章 【紀綱奏事】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4章 【皇子座師】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七章 【利誘御史】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40章 【同胞兄弟】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二卷4章 【硬闖行舟】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30章 【殿內諫言】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三卷14章 【佐證之人】三卷45章 【前朝宮人】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4章 【硬闖行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二卷10章 【慈雲禪寺】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6章 【燕王請罪】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32章 【風水寶地】三卷35章 【忠心耿耿】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24章 【別有他圖】五卷47章 【過眼雲煙】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第二章 【剖析造化】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三卷55章 【燕王請戰】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四卷第5章 【國丈失禮】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二卷27章 【巧言設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