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31章 【太子人選】

奉天殿內,洪武皇帝朱元璋一邊接過千里迢迢趕來京師的李希顏遞送過來黃凌奏章,一邊問:“不知夫子屬意誰來做我大明的儲君呢?”

李希顏毫不猶豫,脫口道:“草民覺得四皇子、燕王殿下能擔此大任。”

“哦?”

朱元璋悠然停了步子,正要轉身,想了想,卻還是若無其事地踱回了須彌座兒,一邊低頭展讀奏章一邊淡淡地問:“哦......夫子屬意燕王,不知有何緣故?”

“理由很簡單,在草民看來,現在殿下幾位年長一點的皇子中,唯有燕王最佳”,李希顏似乎並不明白他與朱元璋正在商議的是天底下最棘手最可能惹禍的秘事似的,一副渾然不覺、無畏無懼的神色。

這倒惹得朱元璋噗嗤一聲笑了起來:“燕王......確是有他的過人之處。只是其他皇子未必就沒有他們的長處啊?!再說回來......自古馬上打天下之後便到了文治,無論是漢之文景之治、還是宋之仁宗盛治,都是棄武從文,修齊治平而來的。朕打下了江山,下一代,只怕也到了文治的時候了。燕王武略是有的,文治嘛,只怕還欠缺吧?”

朱元璋這話,可謂一針見血,恰好點到了燕王朱棣的命門了。

李希顏卻梗着脖子,想也不想地答道:“萬歲只知文治和武治,難道不知德治?無論文武再好,若是一旦手握天下之後就只知享樂而不修德政,那天下也會被治得稀爛。退一步說,萬歲只知燕王能武,可未必燕王殿下就不能文啊?當年唐高祖李淵不也曾認定李世民能武不能文?於是唐高祖才選了李建成做太子,這纔有了玄武門之變。可李世民稱帝之後呢,其文治不也璨若星辰,千百年難有能出其右者嗎?”

朱元璋原本只是隨口一說,不想李希顏舉出玄武門之變來,心底裡竟無端打了個寒噤,生出一絲不祥的預感來。

李希顏見朱元璋無話,便又接着道:“如今天下看似太平,可這數十年來戰亂從未停歇過。殘元、女真、高麗都在北邊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只等機會一來便要南下侵擾。南邊呢,也多有異民不服德化,屢次作亂被平,卻總是死灰復燃。如此天下,若是沒有一位懂武略的雄主彈壓,如何能保天下太平?”

這確是說到點子上了。

這也是洪武皇帝多年來對太子朱標不放心的地方。如今經李希顏之口說了出來,朱元璋越發覺得自己的擔心不無道理,也自沉吟起來:“可是......朕觀歷朝歷代,國之大禍,多出自一理,那便是毀在立長還是立賢上。漢武帝何其雄才偉略,到老還不是因爲想要立幼子劉弗陵爲太子,而造出巫蠱之禍、廢了太子劉據,生生毀了一世英名?秦始皇滅了六國、一統天下,開萬世之基,最後不是也因爲沒有立長子扶蘇,轉立胡亥爲帝,以至於秦至二世就亡了?”

聽了這話,原本跪伏在地的李希顏蘧然開目,神情間似乎有些激動:“萬歲,難道您要立長?”

“不行嗎?”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希顏:“秦王......有什麼不好處啊?”

“這......這......”

李希顏漲得滿臉通紅,秦王就算有再多混賬事,也畢竟是皇子、是王爺,皇帝只要沒說,誰又敢說他的不是處啊?可要是讓秦王當了太子,將來當了皇帝,那大明江山只怕永無寧日了。

李希顏無奈,只得不住叩首泣道:“這......還請萬歲以大明江山、以萬千子民爲重,萬歲——”

“好了好了,朕自有主張。你的奏章朕收下了,你要說的話朕也聽到了。其他的,你便不要管了,安生養老吧”

朱元璋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擡眼見太監樑民帶着而聶,正由幾個小太監擡着一桌御膳進來,不禁怒道:“誰叫你們進來的?”

“這......”,樑民一愣,與而聶對望了一眼,一時都答不上話來。

“行了”,朱元璋瞥了一眼誠惶誠恐的李希顏,“御膳送回去。你們也送李老夫子出宮去安頓好了再回來。這時辰只怕宮門也都已經落了鎖。你們就說這是朕的旨意。可明白了?”

“是”,樑民與而聶應了一聲,忙上前去攙李希顏。李希顏還待要說,轉臉見朱元璋臉色鐵青,便又住了口,長嘆了一聲,踉蹌着步子出得奉天殿去。

朱元璋目送李希顏出去,眼中閃過一絲陰狠的殺意,卻又有些猶豫,旋即彷彿十分疲倦似的一屁股坐在須彌座上。剛一落座,朱元璋又像是想起了什麼,“蹭”地又起身,來到殿門口朝一個小太監道:“你......你去叫秦王過來”。

太監張煌地看了一下朱元璋,低聲應了一下,剛跑了兩步,卻被朱元璋叫住了。小太監不知所措,還以爲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嚇得跪在地上不敢言聲兒。待再擡眼看時,朱元璋已是徑自回到了奉天殿,正來回踱着步子。一會兒又撿起李希顏上的奏章看了看,一會兒又長吁短嘆地坐了下去,彷彿十分地煩躁。

其實朱元璋在這太子人選上確實很是猶豫,原先那麼多年想換掉朱標,之所以一直沒有動,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除了朱標似乎並沒有更出色的人選了。幾個皇子,各有各的優劣,也各有各的性格,說不上誰能高出一截的。

但是比起來,秦王儀態最佳、也很會承歡,這麼多年也有自己勢力,可見手腕也是有的,如今又是嫡長子,其實確可算是一個人選。只是有一樣,那邊這個秦王素來與太子明爭暗鬥多年。這些朱元璋都是看着眼裡的。許多事也略有耳聞。況且這次許多御史參劾他,這次將他召回京師,並趁機派太子西巡。哪裡想到太子一回來便中毒身亡了。這也太巧了些。朱元璋隱隱地覺得此事可能會與秦王有什麼聯繫。若真是如此,縱他是嫡長子,縱他有萬條好處,也是不能立爲太子的。

再看燕王,與自己卻並不親近,在武官裡很有威望,近些年無論爲政還是處世都很老成。可除此之外,實在想不出這位燕王還有什麼過人之處。寬且,他並不是嫡出。

相比起來,三皇子晉王武略也是有的,只是打得戰少,性子傲了些。與燕王的長處有些相似。且有一條是燕王比不了的,那就是晉王是嫡出。

其餘的皇子那就更不用說了,年輕浮躁,且都不算嫡出,自然不能列入太子人選的考慮的範圍。

所以相較而言,最好的還要屬二皇子秦王。其次纔是三皇子晉王和四皇子燕王。可若是秦王跟太子朱標的死有關,那......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三卷24章 【別有他圖】第五章 【空印案起】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十章 【殺伐工匠】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55章 【燕王請戰】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五卷29章 【皇帝出迎】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三卷4章 【父子重逢】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13章 【臨水樓內】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24章 【別有他圖】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13章 【灰白錦囊】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26章 【蹊蹺毒殺】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五卷20章 【夤夜陛見】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27章 【巧遇熟人】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二卷5章 【秦王酒宴】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3章 【借力打力】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三卷22章 【宦海老吏】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三卷16章 【終定人選】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43章 【事成定局】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
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43章 【事成定局】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三卷24章 【別有他圖】第五章 【空印案起】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十章 【殺伐工匠】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55章 【燕王請戰】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五卷第2章 【太子西巡】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五卷29章 【皇帝出迎】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22章 【皇后薨逝】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三卷4章 【父子重逢】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五卷13章 【臨水樓內】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四卷21章 【北征大捷】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24章 【別有他圖】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二卷36章 【陰謀算計】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13章 【灰白錦囊】第四十章 【師徒別離】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5章 【秦王酒宴】四卷32章 【同門情重】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26章 【蹊蹺毒殺】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五卷39章 【後起之秀】五卷20章 【夤夜陛見】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2章 【帝王心術】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27章 【巧遇熟人】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三卷16章 【終定人選】二卷5章 【秦王酒宴】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五卷44章 【召見燕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二卷2章 【王府護衛】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三卷43章 【大雪紛飛】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3章 【借力打力】第二十九章 【燕王大婚】三卷22章 【宦海老吏】第三十二章 【天定良緣】三卷16章 【終定人選】四卷40章 【骨肉相殘】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43章 【事成定局】四卷42章 【猶豫不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