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25章 【燕王哭靈】

朱棣聽李希顏數落自己少年時的事兒,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卻半句也不敢頂嘴。

豈料李希顏沉吟了一會,又接着說:“不過燕王殿下的事,我也聽說了一些。你呀,雖然書沒讀好,但是......但是呢,也算是諸皇子裡頭,有出息的一個了,是個好樣兒的,名聲嘛,也是很好的。不像......不像有的......有的......”。

說到這兒,李希顏似乎有些生氣,又似乎有些忌諱,便住了口,只是蠕動了一下嘴脣,乾咳了一聲:“咳——,不過燕王殿下有出息,我自然歡喜。但是我還是得說說你。殿下如今已經是北平的藩王,管着一方百姓,光靠馬上功夫怎麼能行呢?治理地方當以百姓爲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啊。但是如何治理地方,善待百姓呢?這些書上都寫着有,你呀,還是得去讀讀書,明白嗎?對有的人,我也不抱什麼期望了,只希望他不要作惡、爲害一方就好了。但是對燕王殿下,我還是有些期望的,想看着你呀,把我大明的北邊治理出一個模樣兒來,我也就九泉之下瞑目了。”

朱棣聽着心下感動,萬沒想到自己這麼一個最不爭氣的學生,如今居然最合了李希顏這位老學究的意,可他口中的“有些人”又是指誰呢?秦王?晉王?或者是太子?

一邊想着,朱棣扶着李希顏就要往裡走,豈料李希顏一到坤寧宮正殿門口卻停住了腳步,喃喃說道:“殿下你快進去吧,我......我在外頭......清淨一會兒子。你......你去吧......你再最後見見皇后娘娘——”,說着竟抹了一把淚,悄然走開了。

馬皇后的梓棺早已經蓋上了蓋兒,也都封好了,想見上一面是不能的了。朱棣緩緩地踱了進去,原本嗚嗚咽咽的大殿立時就靜了下來,只餘下木魚聲和和尚的誦經聲在死寂的大殿內迴盪。所有人的目光一時間都看向了這位剛剛在北邊戰場揚名立萬、卻姍姍來遲的四皇子,似乎第一次認識他似的。

朱棣也沒料到自己會如此醒目,原本醞釀好的悲傷竟硬生生給憋了回去,在原地頓了頓方覺得自己這麼幹巴巴地站着更加不妥,便一咬牙,也顧不得臉面,一路就哀嚎起來:“母后啊,老四來遲了,您生前兒就不懂事,沒盡什麼孝道,不想臨了連見上一面的機會都沒有了啊,嗚——”,朱棣一邊哭一邊撲倒在了梓棺旁,越哭朱棣便越是來勁兒,竟不自覺地用頭“砰砰砰”地去撞馬皇后梓棺。原本沉靜的大殿被朱棣這麼一攪鬧,其他人原本止了哭的便又跟着哭將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朱棣都覺哭得嗓子都啞了,虧得這時過來兩個人一把將自己攙扶起來,梗嚥着說:“四弟快快起來吧,這麼哭是要哭壞身子的。母后泉下有知,也是不依的!來來來,起來吧”,說話間另有一人彎腰替自己揉了揉跪得有些發麻的膝蓋,朱棣看去,原來是自己的同胞弟弟、五皇子吳王朱橚。

朱橚自幼被馬皇后撫養,因年紀最幼,也最得疼愛。前兩年朱橚就藩時,馬皇后深知朱橚性格放誕不羈,容易闖禍,因而極不放心於他,幾經思量,在朱橚臨行時,皇后竟然派出貴妃江氏隨行督責,並解下身上舊衣批在江氏身上,又另賜江氏木杖一根,囑咐曰“此子但有過錯,爾可披衣杖責之。若敢違抗,疾馳報於朝廷”。有這麼一個懸在頭上的“尚方寶劍”看着,朱橚就藩之後雖也常有些胡鬧,卻並無大過,才至平安至今。

如今馬皇后薨逝,朱橚思及前事,早哭得淚人似的。見兄長朱棣忽然闖了進來,徑自痛哭,卻無人上前撫慰,朱橚膽小,始終有些猶豫,及至見太子朱標上前攙扶,這才忙跟了上去。

朱棣由着朱標和朱橚扶着起身,這才轉臉看見秦王朱樉、晉王朱棡跪在朱標的下首,正冷冷地盯着自己。因這樣的場合不便見禮,朱棣朝秦、晉二王微一點頭:“哦,二哥,三哥,許久不見了”,算是打了招呼。豈料秦王朱樉嘴角吊着冷笑,只“哼”了一聲別轉過臉去,晉王朱棡卻只仰着頭,對從自己身前擦肩而過的朱棣視而不見。朱棣心中光火,面上卻不動聲色,只是依着年紀次序,拿捏着小心地跪在朱棡的身後,緊挨着胞弟朱橚。自此,大殿裡總算是又恢復了原先嗚嗚咽咽的平靜。

朱棣哭靈、頭撞梓棺、太子相勸,這一切都被一個人看在眼裡,那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因馬皇后臨終前曾萬般囑咐,她死之後朝務一日不可偏廢,朱元璋雖對皇后的薨逝悲痛不已,卻不敢違拗,所以每日裡都在緊鄰着坤寧宮的交泰宮處理朝務、接見大臣,事情辦完了就來坤寧宮守靈。

今日朱元璋正在交泰宮召見曹國功李文忠、西平侯沐英二人商議南邊軍事,卻忽然聽得靈堂那邊哭鬧聲一片,心下覺得奇怪,便悄悄從側門踱了過去,挑起簾幕看了看,才知道是在北征一役中立下奇功的燕王回來奔喪了。

朱棣在北征中的智謀膽略,朱元璋早聽沐英細細地講過,心下又是吃驚又是喜悅,對這位四皇子越發的刮目相看起來。如今見他頭撞梓棺、哭得昏天黑地,竟還是個至誠仁孝之人,朱元璋越發地對他多了幾分喜愛。李文忠和沐英都是極機敏聰慧之人,瞧着朱元璋的臉色,隱約可以猜到皇帝一絲半點的心思,可都緊緊地住了口,只是跟在皇帝身後,什麼也不敢說,什麼也不敢問。

李文忠和沐英二人,卻還有些不同。李文忠與朱元璋本是舅甥關係。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下做偏將時,少年時的李文忠就隨父親李貞投奔了朱元璋,很得皇帝和皇后的鐘愛。洪武元年,李文忠跟隨常遇春出塞北伐,與常遇春一道兒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二人乃是莫逆之交。而後常遇春暴卒,李文忠痛心疾首,領命統帥常遇春原先步卒十萬,繼續北伐,方成就了偌大的功業。常遇春死後,洪武皇帝將常遇春長女常氏許給了太子朱標,是爲太子妃。因而李文忠與太子朱標一家走得極近,乃是爲數不多擁護太子的老功臣。

沐英則是小心謹慎之人,從不捲入皇子間的爭鬥。及至此次北伐,與燕王朱棣一處圍剿納哈怵二十萬人馬,一站下來,早對朱棣心生好感。

但經過前兩年棲霞私邸案和汪廣洋案,通天下的人都知道燕王朱棣乃是個十足的□□。秦、晉二王私底下常將朱棣喻作太子朱標身邊的一條狗。

因而李文忠和沐英二人雖有些不同,在皇帝眼中,卻都是維護國本的老臣。洪武皇帝漸漸年邁,一門心思要替太子鋪路,因而有事也樂得和這二人商議!

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53章 【太子搶功】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33章 【金石彌音】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23章 【口舌之爭】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43章 【夜探灰山】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二卷3章 【單刀赴會】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五卷54章 【設計擒王】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二卷31章 【繞道昌平】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九章 【於皇寺內】四卷48章 【收攏民心】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9章 【秦王后招】三卷41章 【鬥謀用詐】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五卷22章 【太子暴斃】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39章 【御醫華中】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三卷10章 【慧眼識主】
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42章 【嫡爲生變】三卷53章 【太子搶功】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二卷33章 【金石彌音】第十四章 【夜入府邸】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23章 【口舌之爭】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五卷48章 【建文登基】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43章 【夜探灰山】四卷第4章 【朝廷邸報】五卷33章 【秦王出局】第二十三章 【離家出走】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四卷46章 【理財奇人】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35章 【忠心耿耿】三卷5章 【奉旨查案】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五卷27章 【明詔天下】三卷2章 【帝王心術】二卷3章 【單刀赴會】三卷30章 【步步爲營】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四卷34章 【重回北平】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第七章 【利誘御史】五卷51章 【挾持在京】三卷37章 【暗入揚州】四卷28章 【計議離京】五卷54章 【設計擒王】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三卷50章 【暗度陳倉】三卷53章 【太子搶功】二卷31章 【繞道昌平】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第四十章 【二人鬥法】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九章 【於皇寺內】四卷48章 【收攏民心】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二卷45章 【再襲朝陽】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4章 【父子重逢】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四卷18章 【虛虛實實】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二卷9章 【秦王后招】三卷41章 【鬥謀用詐】五卷32章 【宮外雪人】五卷22章 【太子暴斃】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四卷34章 【重回北平】五卷第5章 【清茶怪味】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25章 【隆福爲宮】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五卷29章 【皇帝出迎】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39章 【御醫華中】第三十七章 【天降靈兒】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三卷10章 【慧眼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