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

西安,原稱長安。自劉邦將楚霸王逼死烏江,天下歸漢,便定都渭河以南的關中,於秦咸陽遺址築城,立名長安。此由《史記》所載:“漢長安,秦咸陽也”便可知端倪。且張衡在《西京賦》中也曾說“(長安)乃覽秦制,跨周法也”,可以引爲佐證。

若論起來,秦之咸陽,其實從惠文王后,便往南筑有章臺、興樂宮、甘泉宮、信宮、阿房宮及七廟等。劉邦立漢後,遵婁敬、張良勸說,又修繕秦的興樂宮而改爲長樂宮,於秦章臺建未央宮。漢經文景之治,而至武帝,彼時的長安真可謂繁花似錦,故而有史曾稱“西有羅馬,而東有長安”。

時光流轉至隋,文帝楊堅又在漢長安城東南的建新都大興城。唐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爲長安城,貞觀年間又建大明宮。及宋、元年間,均棄長安另立都城。待至洪武二年,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即改奉元路爲西安府。

此時的西安,可謂彙集了歷朝都城之興。但見其城牆高闊,四面僅設一門,只是南門偏東,北門偏西,東西兩門亦不對稱,與其他城池截然不同,也不知前人是否在此暗藏了什麼玄機。在西安城內的西北隅,則彙集馬市、羊市、秦川驛等。

□□則在東北隅,與城隍廟、察院相鄰。

□□四周築有城垣、城門四座,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從遠看去,這座城中之城,儼然是一座小的應天府紫禁城。□□四城的正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名目都是極端方的。只是一如□□,便見一處殿宇巍峨高聳,比之應天府的皇城,只怕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朱標至此方纔品味出昨天夜裡李景隆那句“殿下只要入城,便會知道,秦王違制的證據何止有啊,還大搖大擺地在光頭華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呢”的意思來。

不過眼見秦王在封地如此膽大妄爲、招搖過市,就連朱標目睹之下也不禁愣住了——這委實太過膽大了,卻不知爲何時至今日方纔被舉發出來。這位弟弟野心勃勃要多九五之尊竟做得如此堂而皇之,真不知他是膽大還是愚蠢。

“殿下,這是承運殿,基高便有六尺九寸。牆高,下官也已測量過了,嘿嘿嘿,是九丈九尺九寸,一寸不多也一寸不少”,說話間李景的隆嘴角忽然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藏着鄙夷道:“再往裡走,就是圓殿和存心殿了,嘿嘿,那裡也與這承運殿也是如出一轍,一般的光景。”

“九丈九尺九寸?”朱標吃驚不小,張大了嘴久久沒了言語。

九丈九尺九寸的牆高,那是京師紫禁城裡皇上朝會用的殿宇纔能有的規制。饒是皇上的居所,也是不敢建成這般高大的,否則便是有違天道。皇帝再大,也是大不過天的,所以也得敬天畏命,不至於一朝權在手就胡作非爲了。

見朱標有些不可思議的神情,李景隆嘿然一笑,搖頭背了起來:“洪武四年,當今萬歲曾明發召旨曰——凡親王,其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闊六丈、上闊二丈。女牆、高五尺五寸。城河、闊十五丈、深三丈。正殿基、高六尺九寸。月臺、高五尺九寸。正門臺、高四尺九寸五分。廊房地、高二尺五寸。王宮門地、高三尺二寸五分。後宮地、高三尺二寸五分。若有膽敢僭越者,罪同謀反!”

見他背誦得如此念熟,朱標也不禁佩服,卻還是忍不住露出了一絲莫名的笑意——光憑此一條,就足夠讓秦王翻身無望了。只是……洪武皇帝性子難以捉摸,往往別人覺得大逆不道的事,他卻不以爲然。可別人覺得無傷大雅的一些事,洪武皇帝又喜歡大做文章,甚至不惜自做殺孽。所以,若真要此番一舉將秦王壓下去、不再做耗,光憑此一條,還是顯得單薄了一些。

只是這些話,朱標卻不便說了出來,只是閉着雙脣趨步往裡走,只見承運殿內竟闊達十四間之多。殿內中畫有蟠螭,飾以金邊,又輔畫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均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畫蟠螭彩雲,交相輝映、光彩奪目。這裡比之京師的太子府,都不知奢華了多少倍了。

由李景隆領着,朱標一行人在這繁華的□□內只看得五神迷亂、頭暈目眩、嘖嘖稱奇,看神情。不知道的,還以爲是家下人初次入城呢。誰又能料得到,這裡頭還有一個現在的太子、將來的皇帝呢?

朱標等人過了承運門,但見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覆以硃紅色琉璃瓦,並飾以青綠點金。朱標眯着眼,瞟了瞟硃紅色的琉璃瓦,心下暗道:哼,這可又是一筆僭越之罪,秦王還真是不知死活,處處僭越違制,而不加掩飾,這與公然造反又有什麼區別?

正想着,只見承運殿門口由兩名命婦領着,老老少少地跪滿了人。當前一名年長些的紅袍命婦跪伏於地,高聲道:“罪婦王氏攜王府臣屬,恭迎太子殿下,千歲——”

罪婦王氏?

朱標不禁一愣,仔細打量,只見這位美豔的少婦身材挺拔、鼻樑高挺、雙瞳很大且黑,髮絲有些微卷,並不像中原人的模樣兒,這纔想起來這是被洪武皇帝朱元璋譽爲“天下奇男子”、北元的河南王、中書左丞相王保保的嫡親妹妹。洪武初年,大都被破,秦王在一干人犯中竟對她一見鍾情,冒着被朱元璋砍殺的危險,硬是將她娶了回去,被立爲王妃。

衆人原想着此人有着北胡血脈,若被封爲王妃必將多有荒誕之事。可哪裡想到,這麼一位北元貴戚、後成階下囚、而後又做了王妃的胡人女子竟比中原女子還懂得忠孝禮儀。秦王朱樉性情乖戾殘忍、貪財喜色,自娶了目無禮法的偏妃鄧氏之後,更是爲所欲爲,惹得人人都知道秦王和偏妃鄧氏是地獄裡的無常鬼上了岸,最是招惹不得的人。

偌大的一個□□,裡裡外外其實全靠這麼一個正妃王氏忍辱負重、苦心維持。就連洪武皇帝朱元璋知道一些底細後,其實也對這位王妃心疼有加。秦王的不法之事其實洪武皇帝早有耳聞,之所以一直沒有追究,一來是念着嫡親骨血的親情,二來其實也是看在這位賢達王妃的面子上的。

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26章 【蹊蹺毒殺】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6章 【叔侄相見】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20章 【洪澤會合】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27章 【明詔天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二卷5章 【秦王酒宴】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二卷28章 【火德真君】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四卷40章 【骨肉相殘】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四章 【兄弟相爭】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二卷5章 【秦王酒宴】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五卷35章 【大雪封山】第九章 【於皇寺內】四卷28章 【計議離京】四卷17章 【沐英平南】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三卷18章 【監察御史】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39章 【滑稽千戶】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24章 【大變在即】四卷18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三卷43章 【大雪紛飛】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3章 【單刀赴會】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
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五卷26章 【蹊蹺毒殺】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二卷41章 【計議用兵】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五卷34章 【二王選一】三卷6章 【叔侄相見】四卷26章 【爺孫情深】三卷19章 【道貌岸然】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二卷45章 【再襲朝陽】五卷15章 【秦王惡行】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四卷45章 【貪墨真相】三卷20章 【洪澤會合】第六章 【丞相當朝】五卷27章 【明詔天下】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54章 【秦王背後】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五卷24章 【大變在即】五卷第3章 【潼關跋涉】三卷38章 【大廳攪鬧】四卷第10章 【國丈相爭】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二卷5章 【秦王酒宴】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12章 【仗義執言】四卷20章 【大戰前夕】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四卷47章 【歷史之謎】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五卷28章 【入宮請見】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二卷22章 【無雙力士】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47章 【過眼雲煙】二卷28章 【火德真君】四卷16章 【啓用舊將】五卷14章 【不似人間】五卷16章 【忍辱負重】第四十一章 【柳莊居士】二卷38章 【關城翹楚】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四卷40章 【骨肉相殘】第四十七章 【雌雄難辨】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四卷33章 【敕立世子】三卷31章 【甕中捉鱉】第四章 【兄弟相爭】三卷6章 【叔侄相見】第二十七章 【客棧惡鬥】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四卷24章 【皇子座師】二卷7章 【行舟奇人】五卷48章 【建文登基】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三卷33章 【晴天霹靂】二卷5章 【秦王酒宴】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五卷35章 【大雪封山】第九章 【於皇寺內】四卷28章 【計議離京】四卷17章 【沐英平南】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三卷18章 【監察御史】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第三十四章 【葉伯巨案】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三卷39章 【紅市競價】二卷30章 【羣匪奪寶】二卷39章 【滑稽千戶】四卷30章 【太廟遴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24章 【大變在即】四卷18章 【虛虛實實】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三卷43章 【大雪紛飛】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二卷3章 【單刀赴會】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三卷10章 【慧眼識主】三卷8章 【飄雪居內】二卷25章 【隆福爲宮】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四卷46章 【理財奇人】第十三章 【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