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39章 【後起之秀】

朱棣剛到應天,竟見秦王朱樉領着衆皇子、百官在洪武門外迎候自己,稍一見禮,也不敢多做停留,匆匆趕往奉天殿見駕。不妨殿內傳來一個清爽的聲音正吟誦道:“乘時功易立,處下事少成。君看蕭曹才,豈若魯兩生。賢豪志大業,舉措流俗驚。循循刀筆間,固足爲公卿”。

朱棣心下詫異,便問殿裡出來的慶童裡面是何人。慶童撇了撇嘴:“一個書呆子罷了,叫,叫什麼方孝孺的”。

方孝孺乃是洪武朝大清官方克勤的兒子,早年曾拜被貶回鄉的明初文宗宋濂爲師,學識、人品都極好的一個人。據說此人的才華,就連名重一時的胡翰和蘇伯衡也自認不如。世人常將其比作唐末重臣、學問大家韓愈韓退之,故而人稱“小韓子”。

論起來,方孝孺可謂如今士林中的一顆新星,就連身在六合之外的道衍和尚也曾多次提及此人,囑咐朱棣尋機招攬至北平。不想他竟也進了京師,而且還在奉天殿與洪武皇帝吟詩論文,真真一大怪事。

正想着,洪武皇帝想是聽到了外面的聲音,忽然問道:“外面是何人?可是燕王來了?進來吧,進來吧”,語氣極爲親暱。

朱棣忙整了整衣襟,躬身邁入奉天殿,屈膝跪了下去:“兒臣叩見父皇,萬歲——”

“起來吧,起來吧”,朱元璋溫言笑着叫起,又指着須彌座下首一張墊着軟墊的瓷墩:“老四,你坐那裡。從北邊一路趕回來,料想定是累着了?!”

“還好,還好”,朱棣賠笑着起身,踱至瓷墩前就要落座,擡眼看了一下直挺挺站在中央的那名青年男子。但見他穿一身洗得發白的青布褂衫,身材頎長,一對長眉下的虎目炯炯有神,挺鼻下留着八字黑鬚。想是因爲生活拮据的緣故,長得十分瘦弱,臉色也很蠟黃,原本有些尖的下巴就像錐子一樣杵在那兒。

方纔念出那麼氣吞萬里如虎的詩句的,就是這麼一個窮酸瘦弱漢子?他會是大名鼎鼎的士林領袖方孝孺?

朱棣正自沉吟,那人卻也在朱棣臉上盯視了半響,躬身行了個禮:“草民寧海人氏方孝孺,參見燕王殿下千歲——”

“哦?哦,方先生你好,久聞大名了,請起請起。萬歲面前,你我都是臣子,不需多禮”,朱棣忙笑着擺了擺手。

方孝孺點了點頭,也自起身,神情間並沒有絲毫的怯色。

朱元璋看了看二人,淡然一笑,朝方孝孺擺了擺手,道:“方希直(方孝孺,字希直)且先去吧,樑民會給你安排住處。你且在京師裡住着,朕自有旨意給你”。

方孝孺料想這父子二人是要說事,應了一聲便退了出去,並不多看朱棣一眼。朱元璋看着他遠去的身影,嘴角閃出一絲詭異地笑意。

朱棣乾咳了一聲,賠笑道:“父皇,不想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方孝孺。兒臣記得他父親方克勤便是一位清官能吏,不知道他怎麼樣?”

“忠心有餘”,朱元璋忽然噗嗤一聲笑了起來:“迂腐也有餘!這一條,跟他父親方克勤倒是像得很。只是這人的名聲極好,在讀書人中間很有威望,總是得用起來的。宋濂當年還專門爲此人給朕寫過一封奏摺,爲的就是要朕起用此人。後來吳沉、揭框也跟朕推薦過此人,朕也召見了他,見他年紀輕輕、狂傲得很,便沒用他,想留一留,磋磨磋磨他再說。後來他好像還被仇家陷害,勾決的名冊送到朕這裡,朕還是把他放了。原想着,他屢經磨難,性情總會變一些。不想,今日召見他,還是當年的那副模樣兒,真是一點兒沒變,哈哈哈”,說着朱元璋爽朗地笑了起來。

“父皇留心天下人才,也是他們的福氣,這方孝孺生於大明,算是祖上積德了”,朱棣賠笑着道:“兒臣聽說他經常臥病不起,家裡絕糧了都不知道,家人四處張羅,竟連一頓飯都支撐不起,方以告之,不想這方孝孺不以爲意,且笑道:‘古人三旬九食,貧豈獨我哉!’嘿嘿嘿,這人的風骨倒還硬挺的”。

“這事朕也聽說過”,朱元璋眸子閃過一絲光亮,覷着朱棣道:“朕原以爲我們家燕王只知用兵打戰呢,不想還知道這些文人裡的故事。看來朕是小瞧了你了。啊?哈哈哈。”

朱棣聽朱元璋玩笑,也是莞爾:“這……兒臣自幼不愛讀書,當年可少氣着師傅李希顏,嘿嘿嘿,想起了兒臣也覺慚愧。兒臣自打去了北平,方纔覺得讀書的要緊,所以這幾年方纔開始留心這些事的。”

“這些事不打緊。當年李世民少年時不也不愛讀書嗎?打戰倒是一把好手。人人都以爲他知武而不能文。誰曾想他文韜武略,這才成就了貞觀盛世啊?”朱元璋穩穩地坐在須彌座兒上,侃侃道:“燕王北征一役,你的武略想來可以跟李世民一爭高下,將來要與漢武帝一爭高下也不是不可能的。如今你又知道留心文人,嗯,朕也寬慰了。”

拿自己跟李世民和漢武帝相提並論,朱棣隱隱地覺察出了一些異樣來。看來,這太子人選,十之八九是要落到自己的身上了。可話說得如此重的分量,朱棣心裡也不禁有些慌亂,忙謙辭着轉了話兒:“兒臣北征獲勝只是僥倖罷了,父皇如此看重,兒臣如何擔得起?只是這方孝孺,萬歲要如何安置他呢?”

“怎麼?”朱元璋詫異地眯了一眼朱棣:“燕王對他倒挺感興趣似的!”

朱棣想了想,笑道:“不瞞父皇,兒臣在北平一直想找一位老師,教兒臣讀書。早聽說方孝孺的名頭,也幾次三番地去打聽他的下落,想把他請到北平。不想他竟被父皇召到了京師了。嘿嘿嘿。”

“哦?哈哈哈”,朱元璋心情少有的齊和,開懷笑了起來,旋即卻擺了擺手:“此事先不急。他要不要去北平,還說不定呢。”

朱棣本是用話撇清嫌疑,以示自己沒有覬覦太子之位,卻也是激一激洪武皇帝,看他如何措置,也可看出是否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樣,自己真的要坐太子了!如今得了朱元璋這暗含深意的話,朱棣心下已是瞭然!

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五卷23章 【北平得信】四卷44章 【大慶壽寺】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五卷55章 【一舉兩得】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五卷44章 【召見燕王】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15章 【謀之以詐】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二卷1章 【邗溝遇阻】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29章 【瘋癲道士】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53章 【謀奪九門】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二卷36章 【陰謀算計】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49章 【一勞永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一章 【古寺奇遇】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五卷29章 【皇帝出迎】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36章 【冒雪探營】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17章 【殺官開倉】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19章 【天德將臺】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二卷21章 【燕王入城】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二卷32章 【風水寶地】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8章 【飄雪居內】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三卷28章 【重燃曙光】
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十七章 【江湖奇人】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四十六章 【奉旨回京】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第7章 【西入臨潼】五卷23章 【北平得信】四卷44章 【大慶壽寺】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二卷12章 【仗義執言】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第10章 【一舉兩得】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五卷55章 【一舉兩得】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四卷23章 【紀綱奏事】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三卷34章 【胡攪蠻纏】二卷6章 【燕王請罪】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25章 【隆福爲宮】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三卷27章 【巧遇熟人】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39章 【御醫華中】五卷44章 【召見燕王】第四章 【兄弟相爭】第四十八章 【情到濃時】三卷54章 【秦王背後】二卷10章 【慈雲禪寺】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7章 【行舟奇人】四卷39章 【御醫華中】四卷第14章 【燕王從軍】三卷15章 【謀之以詐】第十六章 【棲霞私邸】二卷1章 【邗溝遇阻】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29章 【瘋癲道士】四卷38章 【燒鵝傳說】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53章 【謀奪九門】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第十三章 【太廟重逢】二卷36章 【陰謀算計】四卷37章 【真假流言】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三卷44章 【怪誕私邸】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三卷46章 【情愫暗生】第四十三章 【相面安心】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三卷49章 【一勞永逸】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三卷30章 【步步爲營】三卷7章 【風月秦淮】第六章 【丞相當朝】第一章 【古寺奇遇】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十五章 【奇謀救朝】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三卷5章 【奉旨查案】五卷29章 【皇帝出迎】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四卷36章 【疑案重重】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五卷36章 【冒雪探營】四卷26章 【爺孫情深】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二卷17章 【殺官開倉】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19章 【天德將臺】第二十五章 【寺廟姻緣】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二卷21章 【燕王入城】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二卷32章 【風水寶地】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三卷8章 【飄雪居內】四卷48章 【收攏民心】三卷55章 【燕王請戰】三卷20章 【洪澤會合】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34章 【二虎相鬥】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五卷31章 【太子人選】三卷28章 【重燃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