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

道衍見這個年輕的燕王被那葉伯巨一本奏摺攪鬧得又是急又是氣,擺了擺手正色道:“燕王殿下何必着急呢?作此凡俗態可與殿下氣量不合呀!”

朱棣正自生氣,聽道衍這不涼不熱的話不禁一愣,也覺自己失態,呆了良久,悵然道:“哎,一個宵小之輩憑藉三言兩語便讓父皇見疑,本王只是覺得灰心罷了。”

道衍這才眯着三角眼盯着朱棣,黑不見底的瞳仁中卻閃着精光,嘿然一笑,肅然道:“不需灰心......英雄命數只在於己。項羽一介莽夫尚且要英雄造時勢。殿下智勇兼備,怎的一副聽天由命、任人宰割的度量?哼哼,唯有宵小之輩方纔患得患失,任由他人、任由形勢來擺佈。此聖人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爾。燕王現今只是遭遇小厄,萬不該作此宵小態纔是。”

朱棣聽他教訓,回想今日自己魂不守舍的神情不禁也覺羞愧,臉上紅了紅,定了定心神,臉色悠然沉穩靜閒起來。

道衍滿意地點了點頭:“如此......我們則可談葉伯巨之事了”,說着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獰笑,閃着眼看着問道:“燕王殿下,您就不覺得此事透着蹊蹺嗎?”

“哦?蹊蹺?哪裡蹊蹺了?”朱棣看着有些莫測高深的道衍吃驚道。

道衍踱着步子來到堤邊,瞧着前方的玄武湖出了一會神,這才掰着手指沉吟道:“其一,以李善長和宋濂的博學,豈會在禮儀這等瑣碎小事上出差錯?更何況是將儲君大婚之禮用於親王身上這等荒誕無稽之事?這......嘿嘿,可是不應該的啊。”

朱棣鄒了鄒眉,心頭一動,正要說話,道衍卻自顧自地往下說道:“其二,歷朝歷代皇帝都怕功臣掌權,當今聖上也不例外。這李善長致休已久,皇帝怎麼會忽然想起他來?並且委以重任?這潑出去的水哪裡有收回來的道理?難道真就是要他千里迢迢趕回來來給燕王殿下主持一下大婚而已嗎?”

道衍似乎也正思索,在長堤上漫步踱着:“嗯......這葉伯巨是何許人?怎的忽然就冒了出來?還說了這麼多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難道他真的就只是一個直臣?只是爲了天下、爲了忠於萬歲,便不顧個人生死榮辱出來仗義執言?難道這裡面就真沒有什麼見不得的其他原因?”

說着道衍忽然駐了步子,盯着朱棣遲疑地問道:“而且......殿下您大婚用的儲君之禮,這六禮之法中儲君和親王的區別甚是微小,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怎麼會這麼快就沸沸揚揚,傳遍了整個京師?攪鬧得現在人人都在說皇帝有意廢掉太子,另立燕王爲儲君,嘿嘿,這樣的說法是那些小民百姓可以臆測出來的?或者......還是有人背後故意造謠呢?燕王不記得陳勝吳廣起義時也曾將黃紙藏於魚腹,暗示天命?燕王不記得武則天稱帝前也曾遣人鑿石於地下,刻字其上,引爲奇觀,示人以祥瑞?哼哼,流言可以助人,也是可以害人的!”

朱棣看着道衍鬼火一樣的眼神,心中猛的一激靈,頭皮悠然發麻,皺着眉道:“這......難道有人在背後故意陷害於我?可本王並沒有什麼仇家啊,怎至於就對我下此辣手呢?”

道衍凝眉沉思了片刻卻搖了搖頭:“燕王歷來謹小慎微。空印案後有人生嫉是有可能的,可還不至於此。”

“不是害我?那是爲何?”

道衍扶着額頭想了想,忽然眼中精光一閃,擡頭看着朱棣悄然道:“興許背後的人......不是要害燕王。而是要自保。或者......是爲了要保住誰?!”

見朱棣皺着眉一頭霧水的神情,道衍上前一步解說道:“殿下且想想,葉伯巨上了這個奏章,誰可從中獲益?或者說葉伯巨是在替誰說話?”

“爲江山社稷?”朱棣詫異道。

道衍一笑,搖了搖頭:“那只是面上的忠君愛國罷了。若這葉伯巨若真是直臣,若真是不顧身家性命要忠君愛國,那萬歲爺殺中都七十二工匠時、空印案發要嚴懲百官時,怎麼不見他上奏呢?嘿嘿,可見這人本就不是什麼直臣。他此番的犯顏直諫,我想......只不過是在替別人說話罷了。可他是在替誰說話呢?”

說着道衍故意閃着眼睛看着朱棣,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樣。

朱棣詫異地看着這個怪合適,忽然想到了什麼,卻遲疑着不敢說出來。

道衍卻毫無顧忌,點着頭嘿然一笑道:“沒錯,是太子!葉伯巨上這個奏摺只是在維護太子,維護太子的儲君之位罷了。”

朱棣沉吟許久,悠然嘆了一口氣,點頭道:“我早該料到的。這葉伯巨是翰林學士宋濂的學生,宋濂對他有知遇之恩。宋濂又身爲太子之師,歷來最受太子信任,是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智囊。所以......這葉伯巨也可算是太子身邊的一個近臣了。他上這麼個驚天動地的奏摺怎麼會不事前跟宋濂商量呢?這是萬萬不可能的。而且......這事,興許太子也是知情的也未爲可知啊。”

“着啊”,道衍一拍手,笑了起來:“那殿下且再想想,若是葉伯巨毫無把柄,只空談‘分封太侈以致亂禮’,皇帝有豈會信他一個信口雌黃的小子?他又哪裡來的膽子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就上這麼一個奏摺呢?”

朱棣一愣,吃驚地看着道衍。

“當然不會”,道衍咬着細牙,一對三角眼閃着精光,悠然笑道:“所以他需有一個例證。而這個例證......就是燕王您啊!”

“等等”,朱棣越發摸不着頭腦:“你是說......若是本王大婚沒有違制,那他葉伯巨便不會上這個奏本了?”

“哈哈哈,那是自然啊”,道衍不禁大笑:“如此一篇入木三分的奏本沒有十天是寫不出來的。十天前殿下還沒大婚呢。”

“你是說......”朱棣吃了一驚。

道衍冷冷一笑,點了點頭:“沒錯,這本來就是一個局。殿下大婚違制也是他們早就設計好了的。”

“什麼?你是說宋濂?還是李善長?他們故意犯錯?爲的就是要葉伯巨上這個奏摺找一個例證?”朱棣仍舊有些難以置信。

“不僅是宋濂,貧僧料定韓國公李善長也必然牽涉其中。否則......他可是婚禮的總司儀官,這些東西怎麼可能繞得開他呢?”道衍望着遠處清風拂柳,淡淡道。

“宋濂身爲太子座師,本就是太子的智囊,他會如此作爲不足爲奇。可李善長乃是已經致休的開國老臣,他怎麼會願意捲進來呢?”朱棣有些不解。

“宋濂又何嘗不是開國舊臣呢?”道衍撇嘴一笑:“而且......殿下難道忘了,皇帝開國功臣中以何方勢力居首?嘿嘿,不錯,正是淮西舊臣。這韓國公李善長和宋濂可一直都是淮西文臣勢力的掌舵人,二人的交情不言而喻。有了這份交情,李善長爲此故意犯個錯又有何妨?況且,以他的功勞,他早料定皇帝不會爲此責罰於他。嘿嘿,往深裡說,他李善長壓根就不願出山,若是皇帝因他這個小錯將他重新開缺,不是正好投其所好嗎?他巴望着還來不及呢?哼哼,就這點子用心,還想瞞得了世人?也真是太小瞧天下英雄了”。

至此朱棣終於洞悉玄機,冷峻的臉上猶如打上了一層冰霜,呆立許久,不禁冷笑:“哼,他們如此待我......我堂堂燕王便是那麼好欺的麼?”

道衍沉吟了片刻,擺了擺手道:“殿下莫急,殿下莫急,且再看看再說。”

“看看再說?看什麼?”

道衍目光深邃,望着遠方,似乎要看透世間欺詐,慢悠悠地沉吟着道:“哼哼,且看看皇帝如何處置葉伯巨再說吧。”

見朱棣疑惑,道衍繼續解釋道:“若是皇上嚴懲葉伯巨,那還便了,說明皇上並不爲此生疑。可若是皇帝只是把葉伯巨關一關就放了,那......皇上便是要鐵了心保太子的,所以才並並不真的要責罰這個爲太子說話的葉伯巨。若如此......可就不妙了。”

見道衍說得險惡,朱棣面色鐵青,只望着遠方呆呆出神。

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三卷2章 【帝王心術】第五章 【空印案起】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43章 【大雪紛飛】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29章 【分頭行事】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38章 【大廳攪鬧】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2章 【帝王心術】三卷46章 【情愫暗生】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二卷42章 【角山設關】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45章 【再襲朝陽】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21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二卷26章 【暗謀乾坤】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15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二卷4章 【硬闖行舟】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二卷17章 【殺官開倉】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38章 【大廳攪鬧】
三卷9章 【紈絝子弟】五卷35章 【大雪封山】四卷44章 【大慶壽寺】五卷56章 【燕王大敗】二卷44章 【計中有計】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三卷15章 【謀之以詐】三卷2章 【帝王心術】第五章 【空印案起】四卷46章 【理財奇人】四卷第3章 【小人伎倆】三卷第一章 【暗潮涌動】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三卷43章 【大雪紛飛】第九章 【於皇寺內】三卷8章 【飄雪居內】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二卷26章 【暗謀乾坤】五卷38章 【百官跪迎】三卷29章 【分頭行事】二卷14章 【扶危救困】二卷20章 【老將爭雄】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27章 【齷齪不堪】三卷41章 【鬥謀用詐】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二卷35章 【降職疑雲】二卷18章 【奇招解困】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二卷7章 【行舟奇人】三卷14章 【佐證之人】四卷第9章 【翁婿重逢】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6章 【叔侄相見】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五卷40章 【同胞兄弟】五卷36章 【冒雪探營】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第9章 【夜宿飛霜】五卷19章 【太子回宮】三卷28章 【重燃曙光】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第6章 【戲鬥陳亨】四卷42章 【猶豫不決】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二卷28章 【火德真君】三卷38章 【大廳攪鬧】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第三十六章 【劈破旁門】五卷第8章 【別宮鬥口】二卷24章 【暗箭難防】三卷7章 【風月秦淮】三卷2章 【帝王心術】三卷46章 【情愫暗生】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五卷第4章 【潑辣茶主】二卷42章 【角山設關】四卷第11章 【深夜來訪】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第8章 【衆將出迎】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三卷52章 【私邸被破】五卷32章 【宮外雪人】四卷38章 【燒鵝傳說】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五卷54章 【設計擒王】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第六章 【丞相當朝】二卷45章 【再襲朝陽】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五卷21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八章 【洪武變局】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二卷11章 【書生意氣】五卷18章 【王官待客】二卷33章 【金石彌音】二卷26章 【暗謀乾坤】第三十一章 【夜審楊英】三卷19章 【道貌岸然】四卷15章 【算無遺策】第三十五章 【無端蒙冤】五卷52章 【張信報信】二卷21章 【燕王入城】五卷第1章 【費盡心血】二卷29章 【瘋癲道士】三卷45章 【前朝宮人】二卷4章 【硬闖行舟】四卷第7章 【北征軍至】三卷26章 【短兵相接】二卷17章 【殺官開倉】四卷30章 【太廟遴選】三卷31章 【甕中捉鱉】三卷38章 【大廳攪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