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天兆

在完成了江蘇的一系列部署之後,曾紀澤於1864年1月1月率淮軍誓師西征。除嘉興三個團、徐州兩個團、胡雪參訓導師鎮守江蘇之外,淮軍此番西征兵力達十一個團,三萬五千人之衆,是爲淮軍成軍以來,出師之盛,前所未有。

淮揚水師主力艦隊,大小艦船及新式炮艦,共七十餘艘,隨同西征。淮軍與計劃兵分水陸兩路,沿江西進,沿途掃蕩太平軍殘部,攻城掠地,於1月中旬抵達了金陵,與曾國荃部一起,加入圍城之戰。

天京,忠王府。

李秀成怒氣衝衝的回到了府中,一進大堂,就將手中的配刀拔出,狠狠的砍向面前的檀木椅子,幾番揮刀,將那椅子砍了個粉碎。

“天王息怒。”跟隨在後的親兵隊長賀城棟從旁勸阻。

李秀成一腔的怒火無處發泄,他像是一頭發了狂的獅子,聽不進任何勸言,他瘋了一般狂舞着手中的刀,將這大堂毀了個乾淨。

旁邊的一干侍女們嚇得魂不附體,不知所從,賀城棟急向她們使了個眼色,叫道:“快去請王妃來。”

侍女匆匆奔回內室,過不多時,一位容貌中等,卻端莊慈祥的婦人急急忙忙的奔了來,她一見李秀成這般模樣,先是一驚,隨後便衝了上去,硬是奪下了他手中的刀,柔情勸道:“王爺,快把刀放下,小心傷了自己身子。”

李秀成似乎很聽得進這位王妃的話,很順從的被她奪下了刀,又被她扶着坐下。他這一番狂亂耗了不少體力,這時像脫了力氣一般,斜坐在被他劈得只剩下一半的椅子上,只是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氣。

忠王妃不明就裡,邊吩咐下人趕緊拿茶來,邊向賀城棟問道:“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王爺怎的會發這麼大的脾氣。”

賀城棟頓時恨咬牙切齒,憤憤不平的說道:“今天在殿上,姓洪的幾位王爺誣陷咱們王爺,說王爺們收買民心,圖謀奪權,他們還罵王爺是奸臣。更可氣的是。天王也信了,竟然當着滿朝文武地面斥責王爺由忠變奸,王爺當時就氣得差點沒背過氣去。”

忠王妃聽完解釋。滿心替李秀成覺得委屈。便是勸道:“王爺。天王被那幾個洪姓王欺瞞。總是責難王爺。我看王爺也不必留在天京受氣了。明天咱們就想辦法離城與叔叔他們相聚吧。”

忠王妃指地叔叔便是侍王李世賢。儘管他地封地浙江已在部淪於左宗棠楚軍之手。但他還保有數萬人馬。坐守着十幾座城池。

李秀成發泄完怒氣。思緒漸漸恢復了冷靜。他思前想後。斟酌了半天。長嘆道:“罷了。罷了。既然天王這般不信我。我留下也沒什麼意義。就聽愛妃地。咱們走吧。”

賀城棟道:“現下天王將天京各門都劃歸洪姓王爺們把守。王爺要想出城。只怕他們不會放行呀。”

李秀成奮然而起。怒道:“本王離城正是合了他們地心意。他們若還敢阻攔。真就當本王是好欺負地麼!”

李秀成遂命賀城棟召集天京城中他地近三千嫡系人馬。由北面太平門出城而去。有敢阻攔者。他就強行殺出去。

王府中人一聽說忠王要離天京,上下頓時忙成了一團,收拾東西。整理細軟。忠王妃光衣服就裝了五大車,再加上府中所藏金銀珠寶,古玩綢緞,足有三十車之多。

也不知是誰將忠王要離城的消息傳了出去,金陵城內一時人心慌亂,附近的百姓扶老攜幼,自發的聚集在了忠王府前,不出一個時辰便有數千人之衆。

這些百姓全跪在王府前,或是嚎陶大哭。或是磕頭不止。衆人盡皆央求忠王不要棄他們而去。

王府門前擠了這幾千號人,將近把一條街都堵得水泄不通。那三十多車的細軟,根本連動都動不了。李秀成無奈之下,只得出了王府,親自來見這些請願的百姓。

衆人一見李秀成的面,頓時沸騰起來,嚎的比原來更響亮,磕頭的咚咚撞地,哀求哭留之聲,只怕半個金陵城也能聽得見。

李秀成見了這般場景,一顆心頓時軟了三分,他忙將跟前地一位老人家扶起,朗聲向衆人道:“各位兄弟姐妹,天京糧荒已久,秀成此番離去,只是想多籌集些糧食,再回來解天京之困。還請你們理解,放一條路讓秀成離去吧。”

此番話一出,衆人哭得更是聲嘶力竭,只是不肯讓路。那骨瘦如柴的老者撲嗵又跪了下來,抱着李秀成的腿哭道:“王爺是天國地頂樑之柱,王爺若是去了,這天京哪還能守得住呀。王爺你仁愛萬民,就忍心把我們留給清妖的屠刀嗎,王爺,你不能走呀。”

李秀成着實被這些百姓愛戴所感動,他眼眶中竟是含起淚水,眼睜睜的看着跟前的人們,猶猶豫豫不知該說些什麼。

身旁的忠王妃見李秀成有反悔之意,急是從旁勸道:“王爺,時間不早了,咱們趕緊上路吧。”

這話被那老人聽了去,他回頭向衆人呼道:“王爺就是咱們的救星,他若執意要走,咱們就在這裡給他磕頭送別,直到磕死爲止吧。”

在他的號召之下,幾千人山呼海嘯般的狂撞起了地,此起伏彼的磕頭聲,匯聚起來,竟如戰鼓一般震懾人心。頭破血流,仍不放棄,鮮血染紅了地面,一個個飢餓瘦弱地身軀,不斷的停在血泊之中。

李秀成爲此情景所震撼,他的一顆離去之心,徹底的被這些無助絕望的人們所擊倒,他仰天長嘆了一聲,心中想道:“莫非天意如此,我李秀成註定要與這天京一同覆亡嗎?”

感慨良久,他苦笑着向衆人高喊道:“秀成能得你們的信任,死亦無憾了,我決定留下來,與天京共存亡。”

話音一落。絕望的百姓們彷彿在滾滾淵流中抓到了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們暫時忘卻了悲傷,盡皆歡呼雀躍,大呼“忠王千歲,忠王千歲”。

忠王妃百般無奈,一聲怨嘆。轉身拂袖回府。李秀成享受着萬民的擁戴,臉上雖是一副欣慰之狀,私下是是暗暗搖頭。

曾紀澤地兵分兩路,一部分自上海搭乘淮揚水師溯江而上,一部分由蘇州出發,先往鎮江,再往金陵。曾紀澤命水師先行,而他則趕往蘇州,與已在那裡休整多時的吳長慶、潘鼎新等人會合。另一方面。他也要在離開江蘇之前,與李鴻章有一個會晤。

李鴻章道:“大公子,此番西征。凡事千萬要小心謹慎。九帥那方面,還是要與之協調好,免得到時出了不必要地糾紛。”“還用得着協調麼,我們早就串通一氣了。”

曾紀澤並沒有迴應李鴻章的囑咐,卻反問道:“少荃,你就任蘇州知府差不多也快有半年了,最近可在蘇城的街頭巷尾聽到些什麼傳言嗎?”

李鴻章一怔,想了片刻,道:“傳言倒是聽到一些。現在街到到處是風傳,說是有人在太湖中見到一青一橙二龍相鬥,橙龍勝而上九天,青龍敗而沉湖底。這傳言玄之又玄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青龍……橙龍……”曾紀澤似在思索,卻又不得解,問道:“若果有此事,說不定是上天有所徵兆,少荃你博古通今。可知這青龍、橙龍所寓何意嗎?”

“龍者,至尊也,青龍、橙龍,莫非是……”李鴻章話說一半,笑而不語。

這什麼雙龍的傳聞,完全是曾紀澤的傑作,無非是想爲不久之後起事做些“天意”輿論宣傳。他知李鴻章乃當世奇才,又豈會不知那雙龍是何寓意,只是他這人聰明地緊。凡事都先想着把自己置於安然之境。這時雖體察到了曾紀澤地用意,卻偏不明言。

李鴻章雖不掌兵權。但他跟隨着曾紀澤創立淮軍,幫着他建起人才匯聚地幕府,諸多的人事任命,他也參與其中,可以說,李鴻章在江蘇官府以及淮軍中地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曾紀澤今日的用意,就是非要李鴻章表明態度不可,否則,他決不會在離蘇之前,將這麼一個立場不明的有影響力人物留在大本營中。儘管他已安排胡雪參的一個團駐守蘇州,對李鴻章和這座蘇南重鎮予以嚴密地監控,但曾紀澤還是不想留有任何顧慮前往金陵。

曾紀澤見李鴻章不答,便隨手端起了茶杯,連飲了三口,一旁的白震山看在眼裡,神情頓時緊張了起來,手悄悄的放在了配刀上。

就在這大廳之外,曾經澤已安排下了大刀隊地一百多親兵,胡雪參的那個團也是嚴陣以待。曾紀澤事先已與白震山有所約定,若然李鴻章心有不從,則以摔杯爲號,大刀隊衝入,當場將李鴻章正法,同時胡雪團立刻行動,清除李鴻章安排在蘇州的心腹官員。

曾紀澤甚至連新一任的蘇州巡撫也選好了,就等着李鴻章做出決定。在這一刻,這位歷史上著名洋務派領袖的生死,就全決於他的一念之間。

“莫非什麼?”曾紀澤閒然而問,手中茶杯卻握得更緊了。

李鴻章倒沒急着回答,他便拿起桌上的水煙,不慌不忙的點了火,優哉遊哉的輕吸了幾口,大廳中頓時煙氣瀰漫。

“咳----”曾紀澤輕咳了幾聲,這麼多年了,他還是無法適應這水煙嗆人地開味道。

曾紀澤知道,李鴻章是在故作鎮定,其實他的內心之中,此刻八成已是排山倒海。他擺出一副比李鴻章還要閒庭信步的神態,笑着說道:“少荃,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它很讓你緊張嗎?”

李鴻章一怔,道:“大公子怎麼看出我緊張了,我覺得我現在很淡定的。”

曾紀澤冷哼一聲:“少荃你莫非忘了,你曾經和我說過,你這人只要一緊張就想抽水煙。這一鍋煙你幾下就抽乾了,看來你還真的緊張的很厲害。”

李鴻章哈哈大笑:“知我者,非大公子莫屬呀。”他將水煙放回了桌上,起身在這大廳中來回踱起了步。

就在曾紀澤已漸漸沒有耐心,要舉起杯起,他忽然說道:“大公子,其餘人都不足爲懼,唯有洋人的態度是至關重要的。上海乃洋人勢力最盛之地,而咱們的武器製造局,江南製造局又都建在那裡,萬一洋人強行控制了這兩個廠子,只怕介時對淮軍地武器彈藥供應會有不小的影響呀。”

曾紀澤鬆了口氣,李鴻章雖未明言,但這幾句話卻是無疑表明了態度,並且還切中了要點,這在之前是曾紀澤所沒有考慮過的。

曾紀澤道:“少荃,你能說這一番話,我真的很感欣慰呀。李鴻章正色道:“老師對我有知遇之恩,大公子你對我有提攜之恩,我李鴻章非是那種知恩不圖報之人,其實大公子你根本不用猜忌,我李鴻章自然是會站在你們這邊的。”

曾紀澤重重點頭,表示認可,又道:“少荃的心意如何,我當然明白。此番西征,正是要決定大事,我身邊怎麼能缺了少荃這樣的智謀之士,這樣吧,蘇州府的政事你暫且放一放,隨我一同去金陵吧。”

曾紀澤覺得有必要把李鴻章帶在身邊,不過這倒令李鴻章頗感意外,他似乎是有幾分不情願:“蘇州的重建正在重要關頭,土改方面還有很多問題要處理,我只怕這麼一走,這副攤子下面地人不好處理呀。”

曾紀澤不以爲然:“我相信少你荃選拔下屬地眼光,小事他們應該能夠處理,至於大事嘛,我想金陵與蘇州距離並不遠,咱們有輪船來去如風傳遞信息,你大可在金陵處理公務的。

李鴻章地藉口被曾紀澤輕易推翻,無奈之下,只好選擇隨曾紀澤大軍一同前往金陵。

曾紀澤也因李鴻章的提醒,決定將上海武器製造局一半以上的步槍生產車間,以及整個機槍車間全部搬到了蘇州,成立了蘇州槍械局。

至於還在建設中的江南製造局,工程最爲浩大的船廠,曾紀澤讓其繼續在原址建設,至於一些直接影響到戰局的廠子,如炮局、子彈廠、修船廠,則改遷到蘇州抓緊時間搶建。

上海的商人們顯然還無法領會到曾紀澤這樣做的用意,但因韓殿甲代表的官府擁有着大部分股權,故在股東大會上,強行通過了江南製造局部分遷移至蘇州的決定。

第243章 黎明第98章 慕王第56章 軍校第69章 整風第55章 私人武裝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283章 邊境第103章 制器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4章 洋教習第2章 新的身份第1章 湘江北去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8章 胡林翼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30章 假老爸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73章 劉銘傳第94章 親信第66章 程學啓第284章 口袋陣第27章 碼頭相遇第92章 機槍車間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9章 美國局勢第140章 視死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28章 巷戰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81章 染病第191章 四川第289章 國土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248章 絕育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76章 忠?愚?第76章 留學計劃第44章 辛酉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84章 誓師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50章 幕府第305章 放權第187章 輪迴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40章 反戈第119章 紫禁 穢第30章 假老爸第30章 假老爸第65章 海襲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5章 湖北巡撫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280章 升級第50章 幕府第307章 法官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38章 自作孽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1章 談判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313章 牌坊第19章 美國局勢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68章 血洗第128章 巷戰第68章 同濟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28章 骨肉第33章 屠殺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265章 試驗品第290章 三國進獻第304章 求情第18章 武器優勢第58章 北極熊第136章 至尊第94章 親信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36章 信仰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66章 程學啓第305章 放權
第243章 黎明第98章 慕王第56章 軍校第69章 整風第55章 私人武裝第34章 悲壯的熱血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64章 無恥的干涉第283章 邊境第103章 制器第22章 大冶建廠第14章 洋教習第2章 新的身份第1章 湘江北去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8章 胡林翼第206章 特色弟妹第30章 假老爸第249章 寶刀不老第73章 劉銘傳第94章 親信第66章 程學啓第284章 口袋陣第27章 碼頭相遇第92章 機槍車間第93章 北方重鎮第19章 美國局勢第140章 視死第104 江南製造局第128章 巷戰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81章 染病第191章 四川第289章 國土第132章 所謂忠臣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248章 絕育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263章 烽火再起第176章 忠?愚?第76章 留學計劃第44章 辛酉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84章 誓師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50章 幕府第305章 放權第187章 輪迴第105章 大勢已去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05章 坐享其成的“富二代”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40章 反戈第119章 紫禁 穢第30章 假老爸第30章 假老爸第65章 海襲第183章 重複的歷史第5章 湖北巡撫第145章 血流成河第280章 升級第50章 幕府第307章 法官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38章 自作孽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21章 談判第222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313章 牌坊第19章 美國局勢第177章 伐清大計第255章 箭在弦上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68章 血洗第128章 巷戰第68章 同濟第153章 強國之本第258章 大權在握第154章 左宗棠的抉擇第223章 秘密武器第228章 骨肉第33章 屠殺第288章 南京條約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265章 試驗品第290章 三國進獻第304章 求情第18章 武器優勢第58章 北極熊第136章 至尊第94章 親信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36章 信仰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142章 思想境界第66章 程學啓第305章 放權